今天咱们来说说这个春节档里最后一部电影《红毯先生》,在2024年春节档上映的五部真人电影中,这部电影是主演“含金量”最高的一部,也是五部电影中票房和评分都最低的一部,春节档开始后便被迅速挤压排片,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并不适合在春节档上映。
在看过之后,我认为,这部电影不光是在春节档上映不合时宜,它在哪个档期上映都不合适,甚至可以说,硬挤进春节档并且票房不好还被好多不常看电影的观众骂,才实现了这部电影真正地完整。
在这部电影中,刘德华饰演的角色名叫刘伟驰,听听,多霸气,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是一个与现实中的他一样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比现实中的他还要厉害。然而影片一上来,就是对“天王”的解构和嘲讽:隐婚、没拿到奖还要大度地帮人领奖、为了能拿奖专门“定制”农村剧情、费劲陪笑拉投资......
这就仿佛是导演宁浩拉着刘德华站在面前对你说:“你看他光鲜吗?你看他牛逼吗?来,转身!”,等他转过身后,你突然发现他跟你一样,后面都是光着的。
我得说,刘德华先生是有勇气的,毕竟电影中的这个角色跟现实中的他重合度太高了,一不留神,还真有那么一两个桥段会让观众误会他在现实之中也是如此。
嘲讽影帝的同时,导演宁浩也在嘲讽自己以及整个电影圈,“电影现在都什么德性了”“你能比资方还专业?”“国际上就喜欢咱们这个大棉袄作品”等等,整场电影看下来,就像是宁浩在你面前上蹿下跳,手里举着一个牌儿,牌上写着“我疯起来连自己都打”。打是真打了,不过打的不是导演自己,而是指手画脚的投资人。
然而宁浩是真疯了吗?显然并不是,正如片中一开始就讲的那样,其实整部电影都是在跟我们说“无效沟通”的事,那无效沟通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是每个人的“自以为是”。
前妻把院子里的树砍了,他埋怨人家不环保,转头自己出门却是两三辆车的车队,不管住哪儿高压氧舱、健身器材、高档家电都得带着,他就没觉得这是件特别不环保的事儿。为了拿奖,他不听伙伴的劝阻,非要拍“大棉袄”戏,为了能给自己拿奖增添分量,他认为自己必须要事事玩真的,要努力才有回报,可没想到自己的努力却被外界视为一种凌虐,委屈巴巴的他越解释越没人听,甚至连身边的工作团队都觉得他真的很“坏”。
除了他,电影中的每个人,每个发声的群体,其实都是在不停地上演着不同的“自以为是”,而正是每个人都在“自以为是”,自说自话,才营造出了一种人与人、人与关系、人与电影、人与周遭万物都无效沟通、无法理解的感觉。
近几年来有句话非常流行,叫“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自以为是得出的结论。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跟别人无法有效沟通、别人无法理解自己、全世界都是草台班子,就是因为我们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始终都想着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利益出发点,而不愿意去真正的倾听他人、去理解他人到底想要什么,不想弄清他人的目的,只想在沟通中表露自己的情绪和意愿,事事处处都想让自己站在“更高处”,这样的沟通,自然是无效的。
在电影的最后,疯够了的导演其实也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平衡”,我们能看到,刘德华颤颤巍巍的站上了那台平衡车,他越是想努力驾驭,平衡车就晃得越厉害,最后他张开双臂,让自己放松、让自己平衡,脚下的车也自然而然地跟他一起神形合一的动了起来。
想要有效沟通,就先把自己和他人摆在平等的位置上交流。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心态平衡,世界也不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了。
让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话题,这部《红毯先生》其实是一部作者性很强的电影,虽然有刘德华这样的超级明星出演,但它根本不算是一部商业片。我们也知道,这部电影其实在2023年就已经定档了,但却在上映前硬拖到2024的春节档,对于自己的电影什么定位,片方难道没数吗?虽然他们半带自嘲地在改档预告片里讲“都听资方的”,但我相信资方也并不全是傻逼。
因此,我斗胆推测,《红毯先生》这么玩儿,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想让戏里的内容跟戏外的世界产生某种联动。而当我看到一些关于本片的差评之后,我觉得这部电影真正地完整了,现实的世界中,没人在乎平衡,没人想有效沟通,他们真正想要的,只是自我情绪的宣泄。
片中刘伟驰为了表现出真实性,不惜自己亲自骑马拍那场最危险的戏,甚至还因此受了伤。但当他把这条凸显自己“敬业”的视频发出去后,没人关心他用没用替身、受没受伤、努不努力,大家都揪着马的事儿不放。毕竟,你刘伟驰是影帝,社会地位比我们高,但那马的社会地位比我们低,所以我们就要借着“马”来教训教训你这个“人”,把你批倒批臭,占领道德的制高点。
而与此同时的现实世界里,网络上也正在掀起一阵关于贾玲的暴论:你努力减肥怎么了?努力锻炼怎么了?不就是拿钱铺路么?我上我也行,我要有钱我也行。
评论区
共 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