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拍摄的每一件事都是完全靠实拍特技达成的,”《碟中谍7》的导演克里斯托弗·麦奎里在一段幕后视频中说,这段视频讲述了这部电影在罗马的激烈追车戏。演员兼制片人汤姆·克鲁斯补充说:“我们做得很好。”
这些评论延续了电影从业者和制片厂营销部门强调电影制作是如何真实地做事情的趋势。但视觉特效领域的人士表示,这种宣传策略并不总是能描绘出完整的情形。视觉特效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让观众兴奋不已,但那些辛苦创作精致和开创性作品的艺术家们并不总是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在个别情况下,他们的劳动甚至不被承认。
“当你制作一部大片时,你可以讲述任何关于这项技术的故事。(制片厂宣传部门)并不总是希望这成为故事的一部分,”美国影艺学院视觉特效分部的一位资深成员表示。由于这个话题的敏感性,他和其他VFX社区的消息人士在匿名的情况下接受了《好莱坞报道》的采访。(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消息来源并不适用于《碟中谍7:致命清算》。)另一位消息人士补充说:“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显然是在压制关于一部电影是如何制作的某些信息,而对其他部分的制作方式却非常直言不讳。有时是微妙的。有时是公开的。通常是从营销或公关的角度做决策。”
消息人士补充说,有时制片方会下达一个明目张胆的指令:“我们不会对视觉特效工作做任何介绍。 ......我们不想让演员黯然失色,[或者]我们不想打破某位大明星完成了所有这些特技动作场面的神话。”
值得注意的是,当被问及这部电影的2500个视觉特效镜头时,麦奎里公开表示,这包括在罗马的追逐和火车镜头中的工作。但从传达信息的角度来看,《碟中谍》系列的宣发一直都在谈论的是实拍特技。
夏季大片《奥本海默》(Oppenheimer)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也以强调现场实拍而闻名,以至于他在2011年接受视觉效果协会(Visual Effects Society)的远见奖时,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暗示了这一名声。诺兰说:“我经常在媒体上谈论我对CG的使用,就像一个女演员谈论她对肉毒杆菌的使用一样,听到你们这样说我感到有点内疚。”然后他补充说,“我和其他电影制作人一样依赖视觉特效——可能比其他任何电影制作人都要依赖。”
考虑到诺兰的名声,他在今年夏天声称《奥本海默》没有使用CG时引起了轰动,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这意味着根本没有视觉特效。诺兰后来在媒体上发表的评论澄清了这是有视觉特效的,为了保持幻觉,诺兰拒绝透露更多细节。电影上映后,奥本海默视觉特效总监安德鲁·杰克逊在接受THR采访时详细介绍了他的工作,说该片包括200多个视觉特效镜头。
但总的来说,好莱坞的一些人一直在谈论电影中的实拍特技,即现场在摄影机前完成的特技,尽管在某些情况下,故事还有更多的内容。
上个颁奖季,围绕派拉蒙和Skydance的《壮志凌云:独行侠》(Top Gun: Maverick)这部年度大热影片的叙述,最初集中在演员的训练和现场拍摄上。电影上映时,几乎没有透露使用了视觉特效,去年秋天,《好莱坞报道者》采访视觉特效总监的请求被其颁奖宣传公司拒绝了。
但是当《壮志凌云:独行侠》进入奥斯卡视觉效果奖的十强候选名单时——这意味着为了争取提名:它将参加视觉特效分部的经验分享评比会,一种为投票成员展示的方式——视觉特效团队透露,这部电影使用了2400个视觉特效镜头,包括全CG飞机的制作。(参考对象:《蜘蛛侠:无路可归》包含2500个视觉特效镜头)。
这一切都对视觉特效从业者产生了影响,包括在颁奖季。“在某种程度上,这让特效师们与奥斯卡提名乃至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奖失之交臂。”另一位影艺学院视觉特效分部的资深人士断言。
同意这一观点的人承认,他们发现这种做法令人困惑,因为制作是一个团队的努力,各个部门在制作电影时都是合作伙伴。但有时,当营销开始时,这些合作者“要么淡化正在完成的工作,要么完全歪曲工作。”消息来源继续说道:“当它来自电影的创意领导时,这是最侮辱人的。”
虽然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但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2014年的电影《鸟人》可能就是一个例子,该片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在内的四项奥斯卡奖,但没有获得视觉特效奖提名。该片因长镜头而广受好评,看起来好像整部119分钟的电影都是一镜到底的。正如伊纳里图在颁奖季告诉《好莱坞报道者》的那样,“这就像一场现场音乐会。你修不好它,所以如果你搞砸了,一切就都乱了。你在电影中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但当奥斯卡金像奖结束后,特效公司Rodeo FX同意接受《好莱坞报道者》的采访,在采访中,Rodeo FX承认,他们精心制作了大约100个缝合性特效镜头,将不同的表演和镜头融合在一起。在那次采访中,视觉特效团队表示,伊纳里图为每个场景拍摄了不同的镜头,但他并不只是在完成的电影中使用其中一个镜头,而是经常从不同的镜头中选择元素,并将它们组合在最后的完成镜头中。“亚历杭德罗更喜欢不同演员的不同表演,”执行视觉特效制作人乔丹·索尔斯(Jordan Soles)解释说,“所以他不只是把镜头拼接在一起,而是把表演拼接在一起,有时还会变形头部和躯干。”
在《鸟人》上映后的九年里,观众,甚至是经验丰富的视觉特效专业人士,越来越难以区分真实和合成。
一位消息人士承认:“要看出一个镜头是如何拍摄的越来越难了。”另一个人补充道:“我们做得越好,对我们的职业就越不利。”
好莱坞历史上早有作品被淡化的例子,这并不限于“什么都是实拍的”这类话术。在迪诺·德·劳伦特斯监制的1976年的电影《金刚》中,传奇特效化妆师里克·贝克制作了一套金刚皮套,并且亲自上阵,充当皮套演员。但根据2019年出版的一本记录贝克职业生涯的书《变形记》(Metamorphosis),这位奥斯卡奖得主接到了这样的指示:不要与媒体交谈,让金刚机器人多出风头,根据书中所说,金刚机器人其实在影片特效制作中应用不多。最终,制作金刚机器人的团队获得了1977年奥斯卡视觉特效特别成就奖。贝克被排除在外,根据《变形记》的说法,有两名影艺学院视觉特效分部的成员因此事件从学院辞职。
除了奖项,视觉特效专业人士表示,这种做法还有其他影响。随着7月《奥本海默》的上映,据Cartoon Brew报道,80%的视觉特效工作人员都没有名字,尽管主要的视觉特效公司DNEG在其网站上列出了他们所有人的名字。《好莱坞报道者》联系了《奥本海默》的环球制片厂,请他们对该报道发表评论。
消息人士指出,这对特效师的影响是,他们在辛苦工作之后,无法告诉朋友和家人他们对一部电影的贡献。一位消息人士补充说,这些严格的指令不允许VFX公司谈论他们的工作,也会影响VFX公司招聘顶尖人才的能力。
对于许多业内人士来说,问题仍然是,这种情况何时才能改变。一位业内人士承认,“好莱坞神话非常强大。”
淡化CGI人员幕后贡献,误导/诱导观众以为全片实拍的“光荣榜”
亚洲类似例子:嘉禾与日本合拍的《孔雀王子》(1988)抹去包括樋口真嗣、IMAGICA公司在内的大部分日方特效团队名字;台剧《天桥上的魔术师》疑似抹去北京诺华视创公司名字;韩片《胜利号》在宣发时避而不谈两家内地特效公司的贡献........
评论区
共 2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