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遥远的对象,也会带来摹仿的破坏力。
周处除三害的典故出自《晋书》和《世说新语》,周处父亲是东吴著名太守周鲂(石亭之战首功),但是很可惜早死。因为没有了父亲的管教,周处又长得十分威武强壮,便行事比较放纵,被乡里人所忌惮。后来,周处发现自己被乡里人厌恶,决心要改变自己,于是询问父老乡亲们有什么困难的地方需要帮忙。他听闻了“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之说,这就是三害之来源。周处听完以后没有生气,认为自己可以除掉三害。他到了山林之中射杀猛虎,跳入水中与蛟龙搏击三天三夜,当时乡里人都以为他死了,于是庆贺三害全部清除。周处上岸以后听到这样的庆贺感到羞愧,于是访学陆云,真正改变自己而励志好学,遵奉忠信克己之道并留名千古。
晋代的故事穿梭到现代台湾,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有趣的化学反应。陈桂林原来是台湾一个穷凶极恶的罪犯,位列通缉榜榜三,但是当医师贵卿告诉他已经罹患肺癌,寿命不久的时候,陈桂林的内心产生了变化。贵卿进一步的诱导话语让陈桂林产生了自首的想法,毕竟自己已经没有什么生命可以享受了,不如就去重新做一个好人。但是当他去自首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通缉榜,他萌生了杀死通缉榜前三位罪犯的念头,效仿周处除掉三害的古老典故,为自己扬名立万。既然已经没有了希望,不如搏一把被铭记的可能。这时候陈桂林行为是对古代周处的摹仿,周处作为他到达被世人铭记欲望的中介,成为了桂林最为敬仰的存在。
在陈桂林发现悬赏单的时候,他的周处情节已经根治于心中,以至于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朝着“改过自新”的方向行动。周处因为他人的评价而醒悟,而陈桂林则是贵卿不真实的谎言而“醒悟”,是真的评价还是虚假的谎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让一个人幡然醒悟,贵卿的撒谎反而造就了一桩善事。陈桂林在对贵卿的对话中,他透露出,世人会记住周处,即便可能会忘记他做了什么。他对于周处的向往实则指向了自我的欲望,也就是作为一个黑道“名垂千古”的欲望,这完全没有违背他的身份和价值观,作为“英雄一般的存在”,活着就没有人能侵犯自己的自尊,死了便要被所有人记住。
陈桂林行动了,他的欲望摹仿行为让他本就阴狠的执着更加严重,他坚定关二爷的“启示”,完美地将自己的欲望转化为行动,这就是他的“痴”——一种黑道价值下的名声追求。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克琉斯,他不怕死亡,怕的是丢掉自己的荣誉,坚定维系自我的价值观这一点上,陈桂林也是如此。
陈桂林杀死香港仔的行动之中因为被发现而在眉头留下了一笔伤痕,后来他在击倒香港仔的时候被问到为何追杀,他指了指自己的眉头伤痕,这或许就是道上人士的表达,眉头的伤痕代表了尊严的践踏,发生了这件事以后,就必然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了,而香港仔的死亡,看似运气不好遇到了杀神,实际上也不过是道上人寻常的死法,涉及尊严之事,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被香港仔囚禁的程小美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单薄的人物,创作者放入的英雄救美情节其实也可以删除,但是一部电影中有男女的相互救赎似乎对观众还是很有吸引力的。程小美和她的母亲都很悲惨,因为命运不好而只能被迫随着大潮而起伏,陈桂林给了程小美以自由,他最关心的并不是救赎他人,而是自己的欲望,所以程小美于他而言,则是一个对公众的传声筒,当他听到新闻播出的关于自己杀人之事,由衷地笑了。陈桂林这个名字成功打响。
他已经完成了除掉一害的目标,第二个祸害势在必行。欲望摹仿的机制在陈桂林身上宛若深入骨髓的毒药一般,他完全沉浸于自己的痴心之中,周处除害基于他人的反馈之上,是为改变自我而去做的一件事,而陈桂林并不是如此,他的行动不是改变自己,而是强化自我作为黑道的欲望,将其进化为一种对名声造就的“不朽”的追求。
陈桂林直面邪教头子尊者和其信众的情节,是这部影片最为震撼的部分。特别是陈桂林对着尊者开枪,前两发子弹卡壳,那时候似乎所有的信众都在相信一个奇迹——尊者能够逃过九发子弹的惩罚。但是,仅仅第三颗子弹,干脆利落地射杀了尊者。没有奇迹,也不可能存在奇迹。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邪教也好,正教也罢,奇迹都不会出现。尊者以讲道来玩弄诸生,沉醉于自我的幻境世界而无法自拔,专门吃掉社会弱势群体以牟利,这个邪教集团不过是一个侵害社会的利益共同体,当陈桂林准备离开,听到邪教的歌曲重新奏起,发出了无奈的笑。这个教派已经沉入一个虚无世界,当子弹穿过一具具身体,作为观众的我,不由得感觉到一种释放。
为什么邪教徒们会重新奏乐,因为有人重新指挥,是尊者的老婆继续鼓动,而大部分的教徒已经没有了主动思考的能力,他们或遭受过巨大打击,在精神濒死的状态为教主所拯救,其实都是邪教的套路和把戏,于是乎将他们的自我依托给邪教,失去了主体性的人已经宛若死尸,他们既无法认知这个世界,也无法接受世界的真相与残酷,于是追随就成了最为简单和快乐的事情。
陈桂林的出现,也许能唤起一部分的求生本能,而另一部分已经精神死亡的人,被肉体处刑也只是一种象征罢了,所谓的残酷与血腥,其实早在邪教传教的过程中发生了。信众们永远在逃避,精神早已死亡,桂林不过是给他们补了一枪。陈桂林的精神则走向了偏执的扭曲,他膜拜的精神对象早已经不是晋代的周处,而是混杂了黑道精神的周处,杀死尊者,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摹仿工作,而周处之改变在于上岸以后听到了与自我期待相反的话语,似乎他盼望着乡里人能够称赞自己,但是事实上乡里人仍旧忌惮他。陈桂林本质上并不关心媒体和他人的话语,他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去完成自己的欲望,于是劫持了一位无辜路人。
他要扬名立万,要浪子回头,要悔过自新,要去自首。但其实,他只是在享受自己的自恋,享受一种超我淫荡。
正如豆瓣王俊俊所说,陈桂林劫持路人,为了让自己真正地成为第三个祸害,只是一种超我淫荡。他没有发现周处的故事里,周处没有去主动成为一个祸害,仅仅是因为大众的惯性标签还贴在周处身上,而他进一步去请教有学识的人,以他人的目光重新对自我进行审视,完成了自我的蜕变。而陈桂林始终都没有蜕变,他还是那个执着于自我欲望的陈桂林——一个癫狂的模仿犯,只不过他所模仿的是有名声的古人,而非另一个疯狂的罪犯。陈桂林真的是一个好汉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当陈桂林举手投降的时候,他对着媒体喊出了:“我是陈桂林!” 他似乎想要以此来让世人记住他,但是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是:周处并非以自我宣扬成名的,而是从纨绔到遵奉忠信克己而留名史书。周处之可贵在于自我的蜕变,陈桂林想要模仿他,却只是想要得到他的名声,可谓南辕北辙。
真正的英雄,并不是陈桂林,而是诱导陈桂林的贵卿,贵卿没有想到话语的诱导这么成功,但是她仍然冒着被发现的危险而做了这件事,希望能够让一个罪犯消失而使得社会更加安定,虽然说这件事并不一定能增加阴德,但是总的来说也是挺震撼的。
其实影片还有很可惜的地方,例如为什么主角生命力这么顽强,挨了一刀流了这么多血还能从钉牢的棺材里爬出来,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也有人质疑主角杀三害的动机不足,其实是足够的,正是因为强烈的欲望摹仿使得他对自己的欲望追求已经变态了,变得过分执着,但是主角经常自己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似乎也有点不妥,以一种旁白的方式来说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并加以突出,跟标题也契合,主旨也契合。有些支线个人觉得累赘了,虽然我喜欢看美女的出现。
评论区
共 1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