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
序幕
衣冠楚楚的主角站在铺满黄铜弹壳的大街上,朝着镜头,说出奠定全片基调的第一句台词:
「一共有五亿五千万支在世界上流通,也就是说每十二个人里,就有一个人持有一支枪。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剩下十一个人也有枪。」
发展
第一幕
主角自述他的家庭状况:他们是从苏联治下的乌克兰,逃难来到美国的人,一家人抛弃了原先的姓名,伪装成虔诚的犹太人,靠经营一家小餐馆为生。
主角和他的兄弟一样,都是茫然的年轻人,崇拜一位年轻的女演员(也就是后文的女神),除此之外就只是浑浑噩噩的混日子。
然而,亲眼目睹的一场枪击案,改变了他的人生——他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靠贩卖枪支致富。
在成功卖出人生的第一支乌兹冲锋枪后,主角在倒卖违禁品方面的才能觉醒了……他决定拉弟弟下水,和他一起贩卖军火。
第二幕
作用:主角的成长,推进剧情,塑造角色。
1983年,柏林军火交易会
开始在这行有点名气的主角本想跟大人物套近乎,却被大人物羞辱了一番。
这种老派的、游走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大人物,根本看不上主角这样小打小闹的、玩票性质的小角色。
【伏笔1】
1984年,黎巴嫩
主角按吨倒卖被美军抛弃的枪支,和美军的陆军中校搭上了线。
【伏笔2】
整个八十年代中期,主角和弟弟都在世界各地游走,贩卖军火。
兄弟俩的生意越做越大,身为主角的哥哥越来越适应自己的角色,弟弟的内心却愈发煎熬和茫然。
【伏笔3】
第三幕
1989年,哥伦比亚海域
主角春风得意,运着一船货前往交易目的地。
可中途,他得到情报:国际刑警组织正在朝他们的船靠近。
主角用尽解数,总算瞒过了探员的调查——然而,这只是后续主角和探员的无数次交锋中的开始而已。
贯穿始终的重要角色——探员登场。
交易结束,弟弟的精神却终于被摧垮了。他染上了毒瘾,主角不得不将他送进戒毒所,此后一人担起军火交易的担子。
第四幕
1989年,圣巴兹岛
失去了弟弟的陪伴,主角一时间十分空虚。他很快想到了填补这份空虚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女神」。
他制定了一个巧妙的计划,让女神能够和自己「邂逅」。同时又伪造了自己的财富,让女神能够对自己倾心。这计划顺利得出奇。
下一个场景,主角就和女神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可悲剧的种子,在此时就已经埋下了:
「我知道你不像表面上那样风光……你行走于风险之中。」女神看着主角的眼睛,「我不喜欢你撒谎……答应我,别把全家都赔上。」
【伏笔4】
第五幕
1991年,纽约
主角有了孩子,生活成本越来越大,但生意却没什么起色。然而,戈尔巴乔夫宣布的苏联解体改变了一切。次年的1992年,主角就飞去了自己的故国乌克兰,和在军队任要职的叔叔做起了交易。
这是颇具讽刺意义的一刻:冷战结束了,为冷战而生的武器,却在此时才真正开始发挥作用。它们从前苏联国家的仓库中源源不断的流出,简直能填满整个世界。
期间,曾羞辱过主角的大人物也像主角一样,前来拜会乌克兰的军队,但主角已然抢先一步。
这一回,双方的立场倒转了过来——大人物想谈合作,主角却羞辱了他:「时代变了……现在你才是那个玩票的。」
双方的谈判就此破裂。
【伏笔1】回收
随后,在倒卖武装直升机时,国际刑警组织的探员又一次杀了过来。
主角又一次招架住了这位对手的突袭。探员盯着他的眼睛,什么都没有说,但意味非常明显:「我绝不会放过你。」
残暴的欢愉,终将迎来残暴的结局。
就在主角准备离开乌克兰时,他的叔叔死于一场汽车爆炸——这显然是那位大人物安排的谋杀。
深夜,主角拨通了妻子(女神)的电话,他有很多话想说,但最终没有说出口,也许从这时开始,他才真正意识到,妻子所说的「不要把全家搭进去」意味着什么。
【伏笔4】回收
但他如今,已经无法抽身了。
第六幕
1995年,非洲,利比里亚
这是非洲一个贫穷落后、充斥着杀戮的混乱国家。主角在总统儿子的「邀请」下,前去和总统会面。
所谓总统,其实无非就是个暴戾、残忍的军阀头子罢了。为了试探主角的胆色,总统甚至一枪击毙了自己的下属。
可是主角骨子里那种冷酷、淡漠、镇定的商人本色却让他克制住了惊慌和恐惧。
在总统宣布他要和邻国开战时,主角甚至还扬言,如果能推迟开战一周,主角能给他弄来装甲车,这样能有效减少总统这一边的伤亡。
「人们说我是战争之王。」总统意味深长地笑笑,「但我看,你才是。」
ps:这其实是两段戏,为了方便整合,我前后剪切在一起了
第七幕
结束交易,主角回到位于纽约的家。这些年下来,他的身家已经和当年他伪造的差不多了……甚至还有更胜一筹。
他的妻子不再是一名演员,转而成为了一名艺术家;他的弟弟则在戒毒所中进进出出,持续不断的换着女伴,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抑郁依然缠绕着他;他的孩子也渐渐成长,甚至学会玩手枪类型的玩具了。
总之,主角的生活虽然有危机和风险,但还是行进在一个蒸蒸日上的轨道上——唯一的阻碍,就是联合国斡旋的和平协议、以及对他紧追不舍的国际刑警组织的探员。
通过从主角家垃圾桶里搜检出来的情报,探员锁定了主角下一步的动向……
第八幕
2000年,卡巴拉南部,塞拉利昂。
主角满载非法军火的私人飞机正飞行在非洲广阔的荒原上,他几乎每周都要这么飞一回。
但今天,国际刑警组织的飞机却逼近了他,命令他在最近的机场迫降。一旦在机场迫降,一切就玩完了。主角情急之下,要求机长赌一把,在漫长的土路上迫降——他成功了。
飞机迫降后,机长落荒而逃,主角却停留在原地,向道路两旁的平民们敞开了飞机的货舱,将整整一飞机的军火免费发放,通过这种方式销毁了证据——不止如此,连飞机都在一夜之间被平民们拆散了,简直就像蚁群分食野兽的尸骨。
随后赶来的国际刑警几乎愤怒地要将主角当场格杀,却被主角的老对手探员所阻止——他要以合法的手段惩罚主角,而不是动用私刑。
于是,主角又一次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侥幸逃生的主角勉强回到了总统为他准备的旅馆,疲乏几乎让他累瘫了。
可是总统早已等在了旅馆,或许是为了向他示威、或许是为了拉拢他,他们绑架了曾经炸死主角叔叔的大人物。要主角亲手将之杀死。
主角虽然是个军火商,却从没有亲自开枪杀死过什么人。但总统却握着他的手,强行朝大人物扣动了扳机。
这是全片主角唯一一次亲手杀人。和他贩卖军火所受到的累累罪行一样,这一次他依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甚至连草原上游荡的鬣狗都懒得看他一眼。
第九幕
主角布鲁克林的家中。探员正在和他的妻子谈话,希望能得到他妻子的协助。
妻子的父母就死于军火商贩卖的枪支
妻子赶走了探员,却在主角归家后向他表示,感觉自己正浸泡在血池中。妻子劝说主角放弃军火行业——他的钱已经赚够了,为什么不好好过日子呢?
主角原本还在为自己辩白,自己的生意是完全合法的。妻子却说:「我不管合不合法……那是不对的!」
这句话触动了主角,他疲惫地坐倒在地。面对妻子,主角终于无可奈何了。探员终究是找到了一种对付的他的方法——用家人来谴责他。
那之后的半年,主角靠正常的生意(贩卖木材、石油)维持生计,工作量巨大,收益却很低。但主角已经答应了妻子离开军火行业,不能食言。
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本可以持续下去,但利比里亚总统的来访,又半强迫地将他重新拉回了军火行业……
第十幕
总统要干一票大的。主角感到了隐隐的风险。他欺骗妻子要出差,实则却是为军火交易做准备——这一切全都落在了妻子眼里。
主角再一次找到弟弟。此时,弟弟已经有了想要与之成婚的妻子,正在为攒钱开饭店努力。但主角却说,这笔生意必须得有弟弟站在身后,他才能放心。
「兄弟心连心。」主角最终说服了弟弟。
兄弟二人时隔多年,再一次踏上凶险的军火贩售之旅……
第十一幕(高潮)
2001年,利比里亚
主角和弟弟二人再一次来到了非洲,在利比里亚总统的斡旋下,和另一伙武装分子展开了交易。
原本一切都顺利进行,但主角弟弟却在目睹了武装分子对平民的屠杀后精神大骇——这时他才意识到,这些军火在他们脱手之后,就会被立刻用于屠杀!
良心发现的弟弟试图和阻止主角继续交易,却失败了。他拼上性命,用手榴弹炸毁了一车的军火,在尝试炸毁另一车军火的徒中,死于乱枪之下。
弟弟尸骨未寒。主角却回到了谈判桌前,浑浑噩噩地完成了另一车军火的交易。
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性质的史诗般的桥段。
事实上,弟弟的努力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就在同一天,这片土地上依然发生了一场又一场屠杀。
而屠杀者手中的武器,正是由千千万万主角这样的军火商提供的。
第十二幕
主角运送着弟弟的尸骨回国——这也是他最终被逮捕的缘由。他伪造了弟弟的死因,却因为在尸体中搜出的子弹而暴露。
家人因他的行为而与主角决裂。探员带着胜利者的微笑在审讯室中和主角对峙——这两人持续了十几年的对决,终于要以探员的大获全胜而告终了。
但真是如此吗?
就在探员谴责主角,号称要让他在牢里待一辈子时,主角对着这位他颇为欣赏的探员,淡然地说出了真相:
「让我来告诉你将会发生什么,这样可以让你有所准备。很快,会有人来敲门,你会被叫到外面去,在过道里,会有一个官阶比你高的人站在那里,首先,他会祝贺你所做的一切,你使世界成为一个和平的地方,你会得到嘉奖或升职。然后他会告诉你,我需要被释放,你会反对,你也许会以辞职来要挟他,但是在最后,我会被释放。我被释放的原因,和你认为我会被判刑的原因是一样的,我和一些世界上称自己为领导人的人打交道,这些人当中有一些人是你的敌人的敌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交易商是你的老板,美国的总统,他一天卖的,比我一年卖的还多。有时,在枪支上找到他的指纹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有时,他需要像我这样的自由工作者,来支持那些他不方便支持的军队。所以,你称我为恶魔,但不幸的是,对你,我是一个必须要存在的恶魔。」
这是全片最重要的台词之一
原来,看似西装革履、运筹帷幄的主角,终究也不过只是权力者手中,一个染血、却又好用的小工具而已。
事情的确如主角所说,美国陆军中校——现在可能已经是将军这样的大人物了——前来解救了他。
【伏笔2】回收
主角再一次回到了他的舞台——世界军火市场中。
结束
尾声
非洲,撒哈拉某处
和开头的场景形成一个照应。衣冠楚楚的主角站在铺满黄铜弹壳的大街上,朝着镜头说出全片最后一句台词:
「谁会坐拥这个世界?是军火商,因为其他人都在忙着自相残杀。永远不要加入战争,特别与你自己。」
结语
和《花月杀手》一样,《战争之王》也是一部庞杂、丰富、文学气息异常浓厚的电影。整部片子的经典台词俯拾即是,对于战争、军火商、军阀的批判也极其深刻。但这个专栏的主要目的是拆解剧本的脉络,而不是摘取名言,因此我并没有把那些台词一一摘录下来。
总之,这是一部上佳的电影。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并不是展现主角作为一名军火商登堂入室的全过程,而是在质问观众——真正的「战争之王」究竟是谁。
主角虽然号称「战争之王」,但和隐藏在幕后,动辄为战争豪掷几十上百亿美元的,真正的「战争之王」相比,主角生意不过只是碎石溅起的小小水花而已。
PS:更具讽刺性质的一点是,据说这部片子在拍摄过程中受到了国际军火商的大力协助。在我们看来这片子是对罪恶的军火贸易的批判,但在国际军火商看来,却没准是影帝加盟的超长篇广告……这便是世界的参差啊。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