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第二次完成了对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的阅读。
再次阅读,少了一份年少时对火见子那“失去了年轻少女天真无邪的美,而又没有达到丰满充实的阶段,正处于最为乏味的状态”的性的臆想;多了一份对鸟那种二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所感受到的人生的荒谬和无奈的体验的理解。当然,这还要归功于王中忱老师在书的最后帮我们提供的背景材料。
青年一代富有性的欲望和冲动,意在表现对社会的愤懑(mèn)和反抗,但所设定的人物却大都属于孤独无助一型,其反抗方式亦多带着浓厚的颓废色彩。结合大江健三郎对萨特存在主义为主导的精神训练突然感觉苍白无力,他重新学习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传统,重新建构自己的精神,我们可以肯定鸟的原型便是他自己。所以再次解读“个人的体验”这个标题,一重理解是主角鸟的个人视角的经历的描述;二重的解读是大江健三郎通过写作的方式重温自己体验。
我用Midjourney为人物和场景绘制了图,想还原我脑海里对书中所描写的1970年代的日本的想象。
二十七岁零四个月、“矮小瘦削”、“腹部略有些凸起、“耸肩前屈”、“光滑…的鼻梁…弯曲着”、“眼睛里满是胶液般迟钝的光,几乎没有表情流露”、“嘴唇总是紧绷着,又薄又硬”,“像燃起的火焰一样直挺地指向天空的红褐色头发”
身形上是蛮瘦小的,结合他是老师的背景,也是应该穿着夏装白衬衫(一开始斗殴也有写血溅到了衬衫上)。不过感觉应该是有一种“平凡中蕴藏着力量”的感觉。
让鸟几次“dizzy”的地方。插一句,Charlie Parker和Dizzy Gillespie是两位传奇爵士bebop大师,Charlie Parker的外号就是Bird,没想到时空交错又被我用了出来 。
我喜欢这种意象:鸟看着育婴室的玻璃反射的天花板mosaic纹路的方形白炽灯光,又与医院墙壁或绿或白的粉刷相交呼应,形成一种令人不适,甚至是恶心的感觉。头晕目眩与反胃。
暮色已深,初夏的暑热,犹如死去的巨人的体温,从覆盖地表的大气里消失得干干净净。无论是谁,试图在幽暗的潜意识中摸索昼间存留在肌肤上的温暖记忆时,便流露出含混的叹息。六月,傍晚六点半,街市上已经没有了汗津津的行人。
Prompt的时候用的是sunset,出来的效果也很满意。一种一切美好都要结束余温尚存的感觉。
基于1970 MG MGB 跑车,特意选了这种能开敞篷的图来符合书中的描写:下雨了坐在车里的鸟想要把篷子拉上,防止他的孩子淋到雨。
最近也是对车有一点感觉了,能开始理解很多男生朋友的爱好。又联想到了电影《驾驶我的车Drive My Car》。虽说还是不喜欢驾驶。
火见子的照片是真的难选。其实对火见子的脸部描写是没有的,只描述了“绛色的厚棉布便服露出来的与其年龄极为相称的浑圆肩膀“和“皮肤便由此而白皙得连毛细血管都清晰可见”,所以我脑海里也没有对这位鸟的女友有具体的画面。事实上,对火见子外貌的表述是没有的,故事描写的其实是她的性格: 独立、坚强、自立、情绪起伏不定,毫不掩饰地公开自己的性欲和对生活及人际关系的非传统观点。她对鸟的这种超越肉体的理解与接受其实是许多男生所需要的。鸟对她的影响也改变了她的轨迹。是一种相互作用。
火见子的房间里,无论是地板、桌子,还是靠窗摆着的矮书架上,甚至连录音机、电视机上都堆放着书和杂志、空盒子、瓶子、贝壳、小刀、剪子、昆虫标本,还有在冬天的灌木林里采集来的枯花、旧信封、新寄来的信,杂乱无章,泛滥成灾。鸟犹豫着,不知该把酒瓶放在哪儿。一会儿,他用脚哗啦哗啦拨出一个空儿,把酒瓶夹在自己的两脚之间。
客厅其实灯光上能更加昏暗一些,鸟只能在黑暗中等着火见子洗完澡。
卧室本身其实没有怎么描写。一直想找一个“不是为了睡觉而上床”感觉的卧室,想找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交互的温馨空间。
围绕着故事本身的表象的原因,就不做赘述,包括但不限于内心的声音、两性关系的动态、日本战后社会与压抑文化等。我喜欢体验我没有经历过的独特体验。
在大一第一次读的时候,体验到是一种幻想(fantasy)。一种逃避现实。好像我也能够成为鸟,一个活在1970年的日本青年。我当时无法清晰地去构建一个27岁的男人彷徨于自己孩子的生与死的决策之地,仿佛那种困境离自己还太遥远,但是我却一心想要活在那种郁闷的世界里。感觉当时的我的确陷入了日本文化中“丧”的怪圈,对执迷不悟不是痛恨而是迷恋。现在想一想,那是一种模糊的人生态度。我将我现实生活的精神寄托于一个虚构的对象,或者说一种萎靡的精神意象。
现在再次审视读这本书的过程,我发现鸟的这段经历,以书为载体,以文字为指示剂(indicator,token),转化成了一次我个人“学习体验”的过程。随着深入的阅读,我没有逃避到那炎热的夏日岛国(因为上海已经够热了),反而是体会和理解主角的决策,并寻找能启发我面对生活的正向作用。例如:
即使不能一起过夜,总该喊她一起去喝一杯
如果现在不投入战斗,那么,不仅我去非洲旅行的机会将永远丧失,我的孩子也将只是为了度过苦难的生涯而出生
通过一楼嘈杂的杂志贩卖处,鸟很小心地把用牛皮纸卷着的地图插入西装外面的口袋里,用手臂按住向前走。这是鸟第一次买实用非洲地图。可是,我实实在在地踏上非洲大地,戴着深色太阳镜仰望非洲天空的那一天真的会到来吗?鸟惶惑不安地想。或许现在这一瞬间,我向非洲出发的可能正在决定性地丧失,也就是说,我现在正无可奈何地与自己青春时代唯一的最后一个充满激动和紧张的机会告别。倘若果真如此,那也……但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然而,说到现在我个人体验的苦役,我不过是绝望地在一个和所有的人间世界隔绝的孤独竖井里掘进而已。同样是在黑暗的坑洞里流淌痛苦的汗水,但我的体验却丝毫不会产生出人性的意义。有的只是无望收获、耻辱而令人讨厌的掘进
与其说向往作品中的生活状态,这次的我是作为观察者的身份去学习和记录。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思维的训练。也许这对其了我对美学的理解:美的事物要在一定距离去看,当你伸手想要触之时,美便不复存在。
写到这里,我的心终于安静了下来,终于能和这段过去说再见了。感谢在天的大江健三郎。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