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本身需要我们大脑的处理能力,这能显著减轻过度思考所带来的压力。因此,它对我飘忽不定的思绪起到了一种“牵引”作用。尤其是爵士音乐现场,那是一种多感官的沉浸体验:club里那柔和的灯光,空气中的气味,皮肤与桌面、椅子的触感。用太宰治的角色叶藏的话说:“我这不断遭到追逐的心灵,不也能获得片刻的宁静吗?”当音乐家开始演奏,我的全身仿佛被牢牢钉在了这个现实世界的地板上,感受着无比的真实。随着节奏的不断推进,我不自觉地调整身体的频率,以寻找与音乐的共鸣。这段时间,外界的震动不断向我身体传递共振信号,也就是那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此外,我还会满怀期待地等待即兴表演的到来,仿佛在等待某人,时间和周遭环境似乎都在不断流逝。这意味着,在聆听爵士乐时,我是真正活在当下的。
聆听爵士乐本质上是对耳朵和大脑的有意识训练。当我专注于欣赏爵士时,我会以解构的思维来聆听。首先,个人的整体vibe需要与乐队的swing摇摆或脉动同步。这里我关注的是乐队的节奏凝聚力,观察所有人是否都在同一频道上。接着,我会专注于识别并领悟lick(独特的复杂旋律结构),尤其是感受演奏家的意图性,尝试跟随他们的思维流向。此外,对音调、音色和力度的分析,是我对乐器操控技巧的理解。理解这些元素后,我会试图整体上理解音乐及乐手的个性,近距离观察他们的性格和心灵。爵士乐的一个独特要素是其自发性,即对抗系统化和典范化的程度。我会审视乐手是否进行了深思熟虑,或者仅仅是重复受欢迎的元素,或者是不加思考地机械式表演。本质上,这是用一些规范的术语来即时地拆解、分析和重构复杂的音乐,要求我不断地调整我的听觉和思维。
爵士音乐演出总能让我全神贯注,完全沉浸于其中。这种音乐为我所在的环境营造出最佳氛围,使我常常将思绪延伸至演出之外的事物。但这并非空想,而是关于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等平时不会主动思考的具体现实问题的思考。爵士乐也的确能使我身心放松,为我的精神和情感充电。这种放松和充电不仅源自音乐本身,还来自于它所营造的舒适环境——温暖的灯光、冒泡的酒精、同好之间的交流,这些都为我的心灵带来安慰和激励。此外,参加爵士现场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交场合,这里的氛围和圈子独树一帜,丰富了我的人际关系,并增加了我的生活多样性和深度。在这样的场合中,音乐与人的互动激发出新的灵感和想法,让我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韵味。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理性的人,这种理性有时甚至显得有些平淡。但听到爵士乐后,不夸张地说,我会感到血脉喷张,异常兴奋。仿佛我忘记了平时的严谨和拘谨。我想抖腿,想加快“摇头晃脑”,跟上音乐家的节奏。我瞪大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乐手操弄乐器。不由自主地笑,我感受到了一种平时很难品尝的纯粹快乐。爵士乐也会让我“上头”,比如去现场买比网上更贵的专辑,排队等待签售会,再用ChatGPT翻译,操着蹩脚的异国语言和乐手交流。这些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被认为是“出格”,但爵士乐似乎能够激发我热爱生活的这一部分。我想要大喊:”I fxxking love it!“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