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为笼造、炉造、糕饼、汤饼、斋食、果实、诸汤、诸药八类。
凡是要用来做面食的面粉,以精磨的细面粉为主,足量为两斤十个(约合两千克),用白糯米五升、细曲三两、红曲发酵四两。先用白糯米煮成粥,再将面打碎,与发好的酵母和温热的汤一起放入磁砵中,置于温暖处或者用重汤浸泡一周时间,待面团发酵发作,滤去酵母渣即可使用。如果发酵稠厚则发酵力强,如果酵母不足则需用温汤再次浸泡,趁天寒水冻时,一周时间过半时必须其正发,可以用来和面,分次制作面食,每次和面时需加入发酵剂,直至面团发酵均匀,做成馅料后用布盖住,放在烧火处。如果天冷则左右生火以加温,等面性起发得十分满足后,可以浮水上笼,发火猛烧,直至笼顶冒出汤气为止,盖上盖子,一发即定,不可再继续发火。如果做太大的馒头,则用硬酵头,称之为舂酵。
用碱水或者汤搜面,与前述方法类似,搜面的时候春秋二时用春季的烧沸滚汤点水搜,夏季用滚汤冲凉,再大热用冷水搜,冬季百沸汤点水冷时用滚沸汤搜饼,都采用相同的方法。另一种方法:用酒糟和面晒干收藏,每次用时根据需要用滚汤泡发,放在温暖处等待发酵,然后滤去汁液,和面的方法与大酵相同,可以蒸制面食。
通常用羊肉馅,用羊肉两斤,切薄片,沸汤中略焯过,羊脂半斤切成小方块,生姜末四两,橘皮丝二钱,杏仁五十个,盐一合,葱白四十根,统统切碎搅拌均匀,做成馒头或者馄饨都可以。
用白面一斤,放入滚汤中逐渐散下,不停搅拌成稠糊状,分作一二十份,浸入冷水中至变白,捞出按上拥,水分放入豆粉对半搜,做成薄皮,与馒头做法相同。
用白面两斤、香油半斤、盐半两、好椒皮一两、茴香半两。按照三分比例,油、椒盐、茴香和面成团,可以加入芝麻和麤屑,尤其好。每个饼中夹上一块馅料,捏薄后放入炉中烤制。
另一种方法是,用汤和油对半,加入糖和芝麻屑,和面成团为馅。
油酥四两、蜜一两、白面一斤,和成面团,做成饼放入炉中烤制。也可以用猪油替代蜜,用量为二两,尤其好。
用糯米二升捣成细粉,分作四份,一份用水和成饽,一份和面作饼,煮熟后再和见另外二分粉,加入小醆蜜半醆,正发酒醅两块,和成白饧,和粉饼捍作春饼样薄皮,破损不妨熬盘上,用油煠之,煠时用筋独动,另外用沙糖和白面拌和,撒在饼上。
另一种方法是,只用细熟粉少许,同煮捍扯摊于筛上晒至十分干,每斗粉用十二两芋末。
白面一觔、熟油一两、羊猪脂各一两,切成小豆大,酒二盏,与面搜和,分成十剂,捍开裹入精肉,放入炉内砖熟。
白面一觔、真麻油五两,搜和成剂,可以随意加入如沙糖馅、印脱花样,放入炉内烤熟。
取头白细面,用稍温水和面,揉成极硬的面团,再用杆杖压平,用手逐个做成鸡子样的饼,使表面光滑,以快刀中腰周回压出一豆深。放入锅内用白沙炕熟,如果用白土炕制作面枣尤胜于白沙,捍饼时着少许蜜更好,日晒不干。
用头白面十分,蒸熟后呈现十分的雪白色。准备面一斤、猪油六两、油半斤、糖。将猪脂切成骰子块,加少量水放入锅中熬烊,不等油完全炼出,看到开始变黄焦色时逐渐舀出,再次熬烊、再次舀出,如此反复直至油白。和面为饼底,放在熬盘上,稍放一层草柴灰,上面铺一层纸,放上饼,然后煨制。
生芋捣碎,和上糯米粉做成饼,可以油煎,或夹入糖豆沙,尤其美味。
带有臊味的猪肉做成燥子,油炒至半熟,韭菜生用切细,羊脂剁碎,花椒、砂仁、酱拌匀,捍成薄饼两个,夹入馅料,煨制。荠菜饼同法。
面一个、油两两、好酒醅作酵,待十分发酵后即可用。揉成面团后每面一个,上撒上二两糖,可做十六个,煨制。
刀切薄荷连细枝为末,炒熟后和入面饽六两、干沙糖一斤,和匀,令味道得所后制成。
饼与薄饼同法用羊肉二斤、羊脂一斤或猪肉亦可,大概如馒头馅,须多用葱白或笋干之类装在饼内,卷成一条,两头用面糊粘住,浮油煎至红焦色或熟透。可供与素馅同法。
用白面入酵待发后,滚汤搜成剂,切作榧子样,放入十分滚油中炸过,取出后缠入糖面,面与糖对和成剂。
每面一斤,用油六两,馅子与卷煎饼同制,放在盘中煨熟,刷面后煎至色泽金黄。
肥鹅一只煮熟去骨,将精肥各切成条状,用沸水焯熟韭菜、生姜丝、筊白丝、焯过的木耳丝、笋干丝各放入碗中,蒸热后加入麻腻和鹅汁热滚,饼状如春饼稍厚而小,每卷前食用之。
将澄细的糖豆沙加入少许薄荷,搅匀后加入澄细的糯米粉,捍成薄皮,包入豆沙后卷成筒状,然后蒸熟。
用陈粳米一斗,沙糖三斤,将米淘净并烘干,加糖洒水后舂碎于内,留下二分米拌舂,使其粗细均匀。可选用蜜或纯粉,根据所需的黑色米糕,蒸煮时要等汤沸后逐渐加粉,使汤气直上,不可外泄,不可中断。甑中宜铺稻草摊放。
用上白的糯米和粳米按二六分比例,加入芡实干、人参、白水茯苓,磨得极细并筛过。再加入白沙糖、茴香和薄荷,滚汤拌匀后放入甑里蒸熟。
用粳米四升、糯米一升,春秋季节浸泡一至二日后,捣细,蒸熟时加入糖和粉捏成碎块,蒸熟后切片。
用澄细的糯米粉加少量砂糖作馅,做成弹子大小,煮熟后放入冷水中冷却。澄粉者最佳,先用清水浸泡糯米半日,淘净后沥干。
用糯米淘净后蒸软熟,拌入糖均匀后用箬叶裹成小角儿,再次蒸熟。
用砂糖一斤、大蒜三囊(大者切成三分)、带根的葱白七茎、生姜七片、射香如豆大一粒,依次放入瓶中,先以花箬扎实,然后用单纸封口,置于重汤中煮数周,可保存数年不坏,使用时取少许,能散发香味。
将沙糖捻成团,外裹赤豆或菉豆,再以生糯米粉包裹成大团,蒸熟或在滚汤中煮熟。
用糯米淘净,夹入枣、栗、柿干、银杏、赤豆等,用筊叶或箬叶裹成粽子。又法:用艾叶浸泡米裹制而成,称为艾香粽子。制作粽子时必须用稻柴灰淋汁煮,也可加入少许石灰,使箬叶青翠且香。
将嫩猪肉去除筋皮,保留外精肥,切成骰子块。加适量水和酒煮至半熟,用胰脂研成膏状,加入酱汁调和,再放入香椒和砂仁调味。煮时水和酒不宜过多,先下肥肉,稍后再加入切成块状的葱白,不要带青叶。临锅前用菉豆粉勾芡即可。
用白面一斤和半两盐,加水揉成面团,搅拌至面筋出现。分割成小块,擀开成四边稍厚的饼皮,包入馅料,要确保皮薄而不破。馅料可用臕肉,先用油炒熟,然后加入花椒、姜末、杏仁、砂仁和酱汁调味。可加入笋、菜炸过,如菜菔、虾肉、蟹肉、藤花或各类鱼肉尤佳。下锅煮时,先用汤搅拌,使其在汤中保持活性,待汤沸腾时,频频洒水,保持汤面常如鱼津样滚动,以免破皮,保持馄饨皮坚滑。
用十分白面揉成面团,分成十数块,放入水中稍发,逐块拉长后下汤煮熟,拉长得宽薄即可。配以麻腻、杏仁、腻咸、笋干、酱瓜、糟茄、姜腌、韭黄、瓜丝等作配料,或加入煎肉,尤其美味。
每斤干粉用湿粉二两打成浓稠浆,放入旋中,每次加入滚汤,旋转搅拌后放入锅中煮熟。取出时不要停止搅动,确保稠腻。春夏季节浆宜稍厚,秋冬宜稍薄,使其成牵丝状。如干粉成剂过于浓稠不下,可加入些热汤调匀后再下锅,手中搓成索状,放入滚汤中浮起后捞出,放入冷水中沥干。供荤素浇汁,仅用芥辣尤佳。
将罂粟用水研细,先布后绢滤去壳,入汤中如同制作豆腐浆一般下锅,煮至滚后加入菉豆粉搅拌成腐。用栗子二分,豆粉一分,与芝麻一起制作腐同样的方法。
将麸切成细条,用红曲末染色后,加入杂料物如笋干、萝卜、葱白切丝,芝麻、花椒各两钱,砂仁、莳萝、茴香各半钱,少许盐和熟香油三两拌匀即可食用。
将上笼的麸坯,不用石压蒸熟后,切成大片,用料物和酒浆煮透晾干后,放入油锅中煎熟即可食用。
将酱一匙,醋一醆,砂糖少许,花椒、胡椒各五十粒,生姜、干姜各一分,放入砂盆内研烂,作为五分的辣醋供应。也可以加入煨过的葱白五分或少许大蒜。
取洞庭塘南产的橘子一百个,用水煮过,去掉酸味的六七分,然后在橘皮上划开四五刀,捻去核,压干并留下所压出的汁,加入二斤糖和少许盐。将橘子浸泡在重汤中,每天晒干,直至卤干,然后收存。
另一种方法是只用少许盐,加入甘草末稍微浸泡橘子,取出后晒干或用火熏制。
将林檎每个横切成四片,去掉心部,压干后加少许糖拌匀,蒸熟后晒干收存。
另一种方法是去皮后用甘草、花椒和茴香末拌匀,蒸熟后晒干收存。
选用肉多核小圆的官成梅一斤,飞盐一两,白矾半两,调匀后用水浸泡梅子,浸没至背五六天。将梅子漉出,用水淋过去掉盐矾味,每个切去核后再用白水浸泡宿一段时间,直至味淡。若味道酸则换水浸泡至淡,再用滚汤焯过,沥干后滚糖浆,待温浸泡一宿,漉出后再次将糖浆滚热焯过沥干。待梅子和糖浆都温热时再浸泡在糖浆中,若浆液浓稠则可长时间保存。重复漉出和浸泡三至五次效果更佳。
选用新摘的杨梅三斤,滚汤焯过三次后沥干,用砂糖二斤拌匀,排放在罗纹内,每层都放上少许刀薄荷。蒸透并晒干后,出罗纹再晒至七八分干为止。遇雨天可用炉焙。其洋下的糖汁再次浸泡杨梅以干收存。
选用极脆的青梅一斤,飞盐一两,白矾半两,如糖脆梅法去酸味后投入蜜中,三至五次换蜜。梅子下蜜后,蜜可以继续作汤用。
选用大茎生藕的中段,用琼芝煎汤调入砂糖后灌入藕孔,顶上半寸左右用油纸扎定,放入水缸内煮熟。可以加入香头熟藕用菉豆粉浓煎糖汤灌入藕孔,扎定后蒸熟。
选用大黑豆半升,浸泡一宿后烘干,用白水煮后留下豆汁,再加入稻草灰一两杓,少许碱再煮至十分酥美。冷水洗净后重复三四次,用浓糖浇在上面供食。
取一升二合的马豆,挑去小的,用水淘洗干净,烘干后去头灰汁。在砂锅内加入生姜两小块切片和淡竹叶一把,不解开。加入筊白两块,槌碎后用炭火煮至酥烂。漉起后用水淋净,放入宽口锅中,加水煮三至五次沸,每次换水时加入白芷三块,煮至豆无灰气为度。漉干后,用好糖一斤和足量的水熬糖三至四次沸,先用糖的三分之一和一半的汤熬浓。待温后加入豆微火温热,不要太热,如此反复三两小时,漉出豆,让其干燥。留下二分糖温热,加入豆中,按密闭覆盖,勿泄气。过一至二日再漉起豆,让其干燥,用余下的糖汁随意加入,再熬数次,待糖温后再加入豆中,如此每次漉豆糖温后再加入豆,如有剩余,每日熬一次。
选用一升大新黄豆,淘洗干净,先用白盐三钱、甘草三钱和乌梅一钱煎熬成浓汁,去掉渣滓后停冷,再加温量至适量,浸泡豆子至半生半熟。余汤下锅,子齐平火烧至汤干,再用火焙熟。
用一升芝麻,六两砂糖,二两饧糖和四两炒面,再加少许薄荷末,拌匀后成剂切片。熬糖时需试其稠粘,若有牵丝则为好。
将大黄豆淘洗干净,炒过不要焦,去壳后磨成粉。细砂糖拌匀,重筛过后加入少许香头,待糖性来后木脱(如银杏脱皮)。若用白砂糖脱,最好用角雕(铁鉊)脱,以免滑。
用三斤半砂糖,二斤白面和十两胡桃肉。先用糖一斤半和半盏水和面,炒熟后再用二斤糖和一盏水溶开加入前面,再炒至糖与面做成丸子,拌入胡桃肉,搜匀后作剂切片。
用一斤嫩姜,煮去其辣味的六七分,加四两砂糖煮至六七分干,再换四两糖煮至干。如觉得味道辣,则依前方法再煮一次,煮剩的糖汁留下来调汤。
用荆芥连细枝梗扎成花朵状,用膏子糖一层炒芝麻一层,烘干后可切成薄片,用薄荷同法处理。
用新松花细末和白砂糖拌匀筛过,搜其性润,可随意作脱,或加入少许香头尤佳。
取一斤老冬瓜,切成刀股段去皮和穰。用一桶水浸泡冬瓜,加入一捻石灰,浸泡片刻后漉出并沥干水分。将冬瓜放入砂糖一斤半的锅中,熬至水分尽,晒干后带有琥珀色,收起备用。
将大杨梅放在竹筛上,放入缸中,用糠火熏烤。缸上盖上以核内仁熟为度,入瓮时每一百个用盐四两,层层掺上以保持润而不干。橘子可用相同方法处理。
将桃杏放入汤中,加少许盐稍微焯过,晾干后水蒸而晒之,一枚切成三四片备用。
将脆澄每个划作四棱,煮去七八分酸水后压匾浸入蜜中,重汤顿令干,晒干后收藏。处理时先捻去核,然后煮晒至卤干。
取青消梅三斤十二两,生甘草末四两,炒盐一斤,生姜一斤四两,青椒三两,红椒半两去核并开两片大率青梅汤家家有方。其制作方法大同小异,初造之时香味亦同。藏至经月便烂熟如黄梅汤。有说法称青消梅须在小满前采摘搗碎并去核,不得犯手,用干木匙拨去打拌。搗碎后摊在筛上让水稍干。生甘草须干炒,待其冷却后擂碎。生姜不需浸泡便擂碎。青椒采摘后晾干。将前述材料一齐炒拌,再用匙抄入新瓶内,封存十余盏汤料,留些盐掺面上用双重油纸再紧扎缸口。如此方可成为一脆字也。梅与姜或略犯手切成丝亦可。
取肥大黄梅蒸熟,去核净肉一斤,炒盐四两,干姜水姜末一钱半,甘草末一两半,花椒茴香末随意拌匀,置于磁器中晒干备用。
取乌梅去仁留核一斤,甘草四两,炒盐二两,水煎成膏一法,各等分三味杵为末,拌匀实按入瓶,腊月或伏中合半年后焙干成末。用水煎成膏或点汤服用。
取乌梅肉四两,焙干姜一两,甘草官桂半两,砂糖二斤,除糖外拌匀成末,每盏汤内加入荔枝肉三四个。
取橘一斤去皮与穰膜,将皮细切并捣碎,炒盐四两,甘草二两,生姜四两,捣汁和匀,澄子同法。
杏仁不拘多少,煮去皮尖,浸水中一宿,如磨菉豆粉法挂去水,或加姜汁或酥蜜点。又杏仁三两,生姜四两,炒盐二两,甘草为末一两,同捣。
取茴香椒皮六钱,炒盐二钱,熟芝麻半升,炒面一斤,一同磨为末。
取乌梅一斤半,炒盐一斤,甘草十两,紫苏叶十两,檀香半两,炒面十二两,一同磨为末。
取砂仁和甘草各一两,香附四两,炒盐二两,一同磨为末。
取木樨花半斤,炒盐二两,甘草四两,檀香三钱,炒面半斤,一同磨为末。
取干枣一斤,去核,生姜半斤,炒盐二两,甘草和陈皮各一两,一同捣成膏。
取山药四两,乌梅一两,甘草一两,丁皮和木香各一钱,磨为末。
取木樨花半斤,不犯手筛去梗叶,炒盐一两二钱半,和花捺实罐中封数日,取出擂细。甘草末四两,滚汤一茶锺,泡以手和如面,放磁器中蒸百沸。炒盐一斤,右三味先将膏与盐和了,次入木樨末放罐中和之作末,或加汤作膏子。香澄汤同法。
取甘草良姜桂皮各二两,砂仁和干姜甘松各一两,檀香半两,水浓煎去查和盐调和其味得所。
取新嫩茶芽五十两,菉豆和山药各一斤。又方:取好茶十斤,菉豆粉四斤,苦参四两,甘草三两。
取江茶三钱,脑子三钱,射香半分,百药煎,檀香和白荳蔻各二分半,甘草膏和糯米糊制成剂,捏片子切成象眼块。又法:取建宁茶二两,孩儿茶二两半,脑子一钱,射香二分,甘草膏制成剂,再加入茶末半两入脑射少许制成饼捍成薄片。
取孩儿茶四钱,芽茶四钱,檀香一钱二分,白荳蔻一钱半,射香一分,砂仁五钱,沉香二分半,片脑四分,甘草膏和糯米糊搜制成饼。又方:取孩儿茶和末茶各一两,片脑半钱,射香一钱半,甘草一钱,寒水石半两,甘草膏制成剂和匀,入脱脱印,须用胡桃油涂抹,则易脱。又一法:只用熬熟香油用刷子刷之,脱滑又须众手成造,必须腊月造,甘草膏稠之方为佳,寒水石用一两尤妙。
取芽菜二两一钱,作母荳蔻一钱,射香一分,片脑一分半,檀香一钱,细末入甘草内,缠制而成。
取孩儿茶和芽茶各四钱,白荳蔻和射香各一钱五分,檀香一钱,片脑一钱四分,制成甘草膏子丸。
取片脑五分,射香六分,硼砂五分,寒水石六两,甘草膏制成丸,朱砂一钱五分为外层。
取丁香、白荳蔻、砂仁、香附各二钱半,沉香、檀香、荜澄茄各六分,片脑二分半,甘松一钱二分,用甘草膏制成丸。
取百药煎一两,甘松和诃子各一钱二分半,射香半分,薄荷二两,檀香一钱六分,甘草末一两二钱五分,用水拌成丸,晒干后以甘草膏制成丸,射香为外层。
取木香三分,赖檀、檀香、蓬木各一钱二分,丁皮七钱,姜黄、甘松、藿香、香附各三钱,唐求八钱,陈皮半两十夏,甘草和白荳蔻各一两五钱,净取一两五钱为母,水发成丸。
取百药煎五钱,乌梅八钱,木瓜干、葛各一钱,檀香五分,甘草末五钱,水发后晒干,以甘草膏为外层。
取白荳蔻一两六钱,脑子一分,射香半分,檀香七分五厘,甘草膏作母,脑射为外层。
取木香三分,赖檀、蓬木、檀香各一钱,丁皮六钱,姜黄、香附、藿香各三钱二分半,甘松、陈皮五钱二分半,唐求八钱,荜澄茄四两作母,甘草末八两,水发成丸。
取杏仁二两四钱,炒射香半分,檀香七分,甘草膏作内层,再以炒熟去麸皮的杏仁板皮乘热拌匀,放入磁器内火上焙干,与桃仁同用。
取橘红四两,制成母,射香二分半,檀香三钱,甘草膏作外层。
取茯苓半两,甘草一两二钱半,香附七钱半,陈皮一两,盐煮后,加入甘松、藿香、檀香、荜澄茄、丁皮、砂仁、白荳蔻等材料煎煮后同和,制成丸。又方:取塘南橘皮一两,盐煮过后,加入茯苓四钱,丁皮四钱,甘草末七钱,砂仁三钱,捣匀后制成咀片子。
取粉草一斤剉细,沸汤浸泡一宿,全部入锅内,加满水,煎至半,滤去渣后,再入锅,用慢火熬至减少至二碗,换入砂锅,用炭火慢熬至减少至一碗,以成膏子为度,其查减水再煎三两次,取汁入头汁内再煎。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