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五篇动物园游记,本想着近期没有出京计划,继续跑趟北动把北京动物园游记的PART 2写出来。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恰好七月初有朋友在沈阳举办婚礼,借此机会,我忙里偷闲地游览了沈阳森林动物园,达成了辽宁省两个副省级城市动物园都参观过的成就。巧合的是,沈阳和大连的这两家动物园的名字都是“森林动物园”,综合展示水平也都比我国动物园的平均线高不少。
和以往参观的北动、石动、武动不同的是,沈阳森林动物园并非是市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而是地方国企下属的旅游集团的子公司,其经营性质决定了园区既要承担科普教育的社会义务,又要背负一定的利润指标。这种“两手都要抓”的要求其实让园区的处境变得有点儿尴尬:它既不能像身为事业单位的传统的城市动物园那样,无后顾之忧地承担应有的教育义务;也不能像由市场逻辑支配的纯商业园那样,放开手脚地引入物种,进行各类商业化运营。
尽管这种既要又要的事儿,最后的结果很大可能是两边都搞不好,但在两种形式的夹缝中,沈阳森林动物园搞得还算不错,园区内虽然能看到很多迫于经营压力开设的不符合现代化动物园设计思路的游客体验和游乐项目,但亮点也确实不少。
中学时代,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我曾在沈阳居住过快五年,但从没来过沈阳森林动物园哪怕一次。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实在太远,沈动地处沈阳市郊的棋盘山景区,从核心市区出发打车都要将近1小时,乘坐公共交通甚至要花费2小时,完全称得上是交通不便。
曾几何时,沈阳在相对市中心的小河沿是有一个名为“沈阳动物园”的城市动物园的,90年代的时候它成为了全国首个迁至郊外的城市动物园,在举园搬迁到棋盘山景区后变身为私人资本运营的“沈阳森林动物园(冰川动物世界)”。2010年,园区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甚至还出现过饿死11只东北虎及30余只其他动物的恶性事件。
关于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有传言说是园区故意而为之,借此扩大不良影响带动舆论逼迫官方接盘,也有说法是饲养员故意而为之,借此维护权益要求正常发放工资,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不良影响后,沈阳森林动物园也重新被收归国有,成了浑南区国资委下属的地方国有企业。
近二十年来,将城市动物园部分疏解甚至举园搬迁至郊区是个不小的风潮,除了沈阳和大连这种先行者外,广州动物园、青岛动物园甚至是有120年历史的北京动物园都曾有过搬迁方案,所幸都未能成行。在我个人看来,对于当地市民来讲,城市动物园的搬迁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说回具体的参观体验上,沈阳森林动物园在2014年取消了车行观赏区,全部为步行观赏模式。其主要展区被分为“密林幽谷”和“综合观赏区”东西两大块,两部分中间有道路连通,无论游客选择从哪边开始参观,都可以不走回头路地参观全部展区,基本不会错过什么动物......
但我每次说不会错过动物的时候,自己往往就会错过一些优秀的亮点展区,沈阳森林动物园的麋鹿展区非常优秀,我去之前看过吧友和爱好者们拍摄的各种图片,但因为参观时间有些紧迫,我游园的时候完全把这事儿忘了,等回了酒店才发现居然没有去看,总之就是因为自己的粗心感到非常后悔。
我这次是先从“密林幽谷”处自东向西开始游览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沈阳森林动物园的动物们都生活的怎么样吧。
相比西边的“综合观赏区”,“密林幽谷”的动物栖地面积更大,设计理念更现代,整体的展出效果也更好,如果来沈动参观,大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这半边。沈动比较优秀的亮点展区基本都集中在这里,部分展区更是好得令人印象深刻,先拿出来单独聊一下。
整个“密林幽谷”里,我认为最优秀,也最想聊的就是狼展区。狼在我国分布广泛,不算什么珍稀物种,全国大部分动物园都有展示,其中东北地区展的最好,几个副省级城市动物园狼展区的综合水准都在全国前列。之前参观大连森林动物园的时候,利用山势建立的巨大狼栖地曾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今次参观完沈动狼展区,我感觉这里比大连的展示效果更胜一筹,是我目前看到所有狼展区里最棒的。
只一眼就能看出,地处郊区的沈动狼展区的最核心优势是大,其庞大的展区面积本身就是最有效的丰容,在提供更强的环境承载力的同时,也给了动物更多的视觉盲区和躲避空间。更难得的是,狼展区是基于棋盘山景区的自然环境搭建的,这里草木茂盛,溪流清澈,土壤松软,本就是任何人工修饰都无法比拟的天然环境,在天然环境里展示原生物种,是很多动物园追求不来的天作之合。
在本就优秀的底层基础上,园区还利用树木作为视觉遮盖,巧妙地挡住了展区后方的拦网。游客看不到拦网,就会感觉展区在森林深处无限延伸,进而下意识认为狼群不是生活在动物园中,而是与美好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是恰好从野外的森林中钻出来与人们相遇,这就让展区呈现的自然环境更有信服力、亲和力。
不过,目前这个展区的参观体验还是难言完美,甚至存在不少对整体效果破坏性极强的问题:首先,园区提供的观察面太少,虽然参观区的高度上分为上下两层,但视角却只有一个,游客在上方的俯瞰点能够轻易看透展区的全部布置和设计,很快就会丧失好奇心。
更严重的是,园区在俯瞰台上还设置了“爱心投喂点”,公然向游客售卖投喂饲料。俯瞰视角本就对动物缺乏尊重,展区中狼的数量也比自然形成的群体应有的更多,再与投喂交相叠加,原本狼群穿梭的幽静山谷就变成了喧哗热闹的救助中心:狼群聚集在游客前方,眼巴巴地盯着等待投食,像极了乞讨的流浪狗;而游客们则带着喂狗时戏谑的心态将食物砸向狼群,仿佛掌握其生死的主人。这样一来,自然之美荡然无存,整个展区原本优秀的展示效果,也被糟蹋到了极致。这样的展示效果对科普教育起到的完全是反作用,展区环境就算搞得再自然又有什么用呢?
存在同样问题且观感更差的是沈阳森林动物园的“熊坳”展区,借此机会,刚好来说一说我对所谓“爱心投喂”的看法。沈动的熊坳饲养着棕熊,目前沈动全园似乎也只剩这一种熊了,但数量着实是不少。如大家所知,熊在动物园经常面临严重的投喂问题,我目前去过的几个动物园里真正杜绝了投喂的也只有北京动物园的熊山。因此,我对沈动的所谓“熊坳”的展示效果也没报什么希望。
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在这个展区看到了很多现代设计思维:它利用树木把进入展区的步道遮掩起来,却又特意半途中开放了一道缝隙,给游客留了一个仿佛躲藏林内窥伺棕熊的视角,不断撩拨着游客的好奇心。这里的栖地不是落后的熊坑,观察区也采用了平视视角,如果在这里游客看到的是三两棕熊徘徊林间、游泳嬉戏、酣然入睡,那么它无疑是一个出色的棕熊展区,但走过一连串的树木遮蔽,映入你眼帘的却是这幅画面:
不出意料,这里也是沈动的“爱心投喂”区。诚然,园方自己提供投喂饲料能确保食物来源的安全性,譬如在这里向游客们提供苹果,总比游客们自己乱投喂时扔的蛋黄酥、蛋糕、薯片要健康多了,还能大大减少误食塑料袋引发的风险。当然,对企业制运营的沈动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能用溢价严重的饲料小赚一笔,贴补家用。
但在我看来,这种行为还是是弊远大于利的:因为它会让园区在阻止投喂上失去基本立场。试问,如果展区内公然贩卖着饲料,园区有什么脸面在同一个地方张贴防止投喂宣传板,普及投喂对动物的危害并阻止投喂的游客呢?
这种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只作用于当前展区,不设置爱心投喂的其他展区一样会被波及。试想,当一名游客投喂被园方阻止时,回想起在园内“爱心投食”展区的投喂盛况,他的第一反应绝对不会是“投喂是不对的”,而会是“园方无非是想骗我钱去买溢价饲料”,进而因为逆反心理反倒觉得自带饲料投喂是“占了园区的便宜”,是没花钱就办了花钱的事儿,从而更有自己带食物投喂的动力;而当一名游客投喂时被另一名游客阻止时,情况就更恶劣了,投喂者绝对会拿出“你看动物园自己都在卖饲料,你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一理由,让阻止者哑口无言。
更令人无语的是,沈阳森林动物园的爱心投食须知上第一条就写着所谓“爱心投食”的目的是“体验人与动物互动乐趣”,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认知,其底层逻辑是和现代动物园理念背道而驰的,是马戏团时代的思维余毒。对这种错误观念的矫正本该是动物园存在的意义,是不可逃避的义务,而沈动似乎完全不在乎这些,只要赚到钱就万事大吉。
一言以蔽之,动物园绝对不是让游客体验 “与动物互动”乐趣的马戏团,而是引导公众对自然的关注,通过自身的综合保护示范和保护教育来规范城市人群的意识和行为的教育基地。游客到了动物园追求的绝对不应该是“与动物互动”,而是了解、认识、欣赏野生动物真正自然的姿态和行为,得到在因城市生活长期缺失的自然认识。
的确,目前国内没有动物园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也不想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指手画脚。但在明知自己理念差距巨大的情况下,如果因条件有限不能奋起直追,那缓慢整改、徐徐图之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在园区内堂而皇之地把与现代动物园理念完全背道而驰的错误引导挂出来赚钱,让自己从教育基地变成了教育的阻碍者,真的是有点不应该。
此外,这个展区丰容可以再加些水池和爬架,展出棕熊的数量也实在太多了。
聊完了这些有的没的,说回沈动的亮点展区吧。如果你想看独一份儿的动物园景致,那“虎林”展区的坦克镇老虎绝对能让你印象深刻,毕竟放眼全世界范围,你可能也找不出这么违和的搭配来。
据说,沈动在民营企业时期的老板是个军事迷,置办了不少坦克大炮放在展区里,国有化以后园区觉得就算把坦克抬出来也不知道放哪儿,还要搭一笔处理费,于是就一直在放在那了。对大多数城市动物园的老虎栖地来说,放进一台坦克可能会对动物福利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就沈动“虎林”的园区面积来看,如果把掉落的金属零件和尖锐部分都处理好,就算再放进去一辆坦克大概也没什么问题(开玩笑)。展区实在太大,又是原生环境,承载力高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正午前后的大型猫科动物展区(尤其是狮虎)处于垃圾时间,如果错过了早晨,基本要到下午两点左右才能看见它们活动了。不幸的是我走到虎林展区的时候刚好是正午,晚上还要赶朋友的婚礼和火车,只能对着呼呼大睡的老虎们拍几张了。
和武动不同,作为国家丹顶鹤人工繁育科研基地的沈阳森林动物园在丹顶鹤展示上走的全然是另一个风格。要打个比方的话,如果藻荇交横、岸芷汀兰的武动丹顶鹤展区是一道设计精美的前菜,让你对这次游览充满期待,那沈动的丹顶鹤展区就是我最爱吃的大盘锅包肉,种群大、地盘大,特豪横。举目望去,展区里树木、水池、植被应有尽有,广阔的绿色山坡上到处都是丹顶鹤和白枕鹤的身影,数都数不过来,随你看到高兴。
不仅如此,在沈动,你还能看见飞行的丹顶鹤。每到固定时间,丹顶鹤们会被收拢到后方的笼舍内准备进行放飞表演。说是表演,实际上就是让丹顶鹤们在园区上空飞一圈儿,毕竟飞翔是鹤的本能,这并不会对它们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反倒能提升它们回归野外的能力。
我到放飞区的时候刚好卡在两次放飞时间之间(放飞表演时间为11:00和14:00),还是没能看成,此次沈动之行可谓充满了遗憾。
虽然小标题是“虎鹤双形”,但还是再说说同样也很棒的岩羊展区吧。展出岩羊的园我看过不少,各个园区也都根据岩羊喜好攀岩的天性做了一些特化,武汉动物园的多视角复杂设计就很优秀。但武动的岩羊展区内目前展示的不是正主,植被覆盖也不够自然,看到现在展示效果最好的还得是沈动的这个。
其实第一眼看过去,沈动的岩羊展示区观感并不好。可能是出于安全性考虑,沈动选择了红色钢柱作为岩羊和游客之间的隔障,这相当影响游客视野,想在正面视角无障碍地观赏岩羊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你从展区斜面特地留出的无障碍空隙观赏岩羊展区的全貌,一定会惊讶其布置之用心。展区不仅充分运用了山区的自然环境,还特意为岩羊们建设了一个近十米高的假山用来攀爬。举目所见,一道清泉从瀑布上倾泻而下绵延出一弯活水,有一只岩羊四处张望着慢悠悠地踱来,又倏尔踏着轻快的步伐向森林深处走去,这种场景真的让人倍感舒适。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更用心的设计——假山上的活水汇入一处水塘,园方搭建的阶梯式的跳台建设其上,饲养员有时会把食物放在跳台处,在提高动物运动量的同时为游客展示岩羊生动的自然行为,设计很棒。但可惜的是因为展区对投喂缺乏管理,岩羊们特别亲人,只要有游客在就围过去等着投喂,不怎么走到这边来。
一个展区设计用不用心游客是看得出来的,沈动为岩羊准备的这个展区除了红色钢柱挡住游客视野又挡不住游客投喂外,没什么严重的缺点,我想应该能为国内动物园的岩羊展示提供一个不错的借鉴模版。
除了几个观感明显好一档的展区,密林幽谷体验不错的展区还有不少,但毕竟还有个“综合观赏区”没聊,在此就简略介绍一番。
总的来说,“密林幽谷”区食草动物的展区设计有效利用了棋盘山优秀的自然资源,对于其中很多动物来说,园区提供的植被和土壤都接近或压根就是它们的原生环境,天然的山坡地势也提供了很棒的展示视角,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狍子。
沈动为狍子提供的生活环境其实很简单,除了相对空旷的前方后地,就是一片树林,几个栏舍和一个本杰士堆,展区内的个体数量很少,丝毫没有传统动物园鹿圈的拥挤感。和狼展区一样,在树木提供的良好的视觉遮蔽下,几只狍子仿佛就是从东北大森林的深处走出的精灵一般,令人充满遐想。
相比岩羊和狍子,沈动的梅花鹿、蒙古野驴拥有的展区面积虽然不小,但个体数实在太多(且梅花鹿展区正在翻修,目前动物福利堪忧);而马鹿、白黇鹿和盘羊更是展区面积就不足,看起来比较拥挤。不过借助山坡地势,游客们依然能够在一个相对无障碍的视角下欣赏他们,体验不至于太差。而且喜人的是,岩羊、盘羊、马鹿、白黇鹿、梅花鹿、蒙古野驴等物种展区内都能看到幼崽,看来沈动的中型食草动物的种群繁衍还算比较健康,暂时不用担心养着养着就断代了。
沈动新引入了大羚羊,还是一家三口,这次我也特地去看了看。它们的新展区位于鸵鸟和白犀两个非洲老乡之间,面积不算太大,但对这个小家庭而言也算够用了。三只大羚羊的状态都很健康,就是不知道在日以继夜的狂啃之下,这还算茂密的草皮能坚持多久。
有趣的是,因为和白犀展区之间采用了砍墙式隔离,隔障不高,游客在大羚羊展区是完全看得见犀牛展区的动物活动情况的,虽然和理想的视觉混养展示效果还差得很远,但多少有那么点儿意思了。
站在两个展区中间,能明显看到园方针对两种动物的特性设计了不同材质的隔障,两种动物都有不被对方看见的视野盲区,游客也有完全能覆盖两种动物的优秀视野。
白犀展区里栖息的个体有三头,目前的外场活动范围看起来不太够用。来参观的前一天刚下过雨,展区里有不少泥泞和积水,这对犀牛来说是件大好事,不仅给它们提供了打滚和游玩的地方,也让它们看起来更自然、更具野性。也许是因为天气凉爽下来的原因,这几只白犀都活力慢慢,在展区里这儿闻闻那儿看看,偶尔和同伴互动一下,观感相当不错。
其实,面积太小是沈阳森林动物园大型食草动物展区的通病。沈动的河马展区内生活着一家三口,园区还为2021年出生的“鼓溜儿”准备了特殊的展牌,这很好。但就目前的个体数量来说,河马展区的陆地活动区域和水池的面积实在是太小了,完全不够用,福利堪忧。
亚洲象园区的面积也很紧张,这里的室外活动场甚至还没有部分一些城市动物园大,丰容项目也不多,大象这么聪明的动物养在这样单调的环境里还是挺容易产生刻板行为的。沈动园区内目前展示的亚洲象也是一家三口,这里的雄象阿明是我目前看到过象牙最长的雄性亚洲象个体,从右侧看过来确实雄风赳赳,很是威武,但它左边却没有牙,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至于常规的长颈鹿、斑马等动物,沈动也是有的,这里就不再多聊了。
和非洲食草动物相比,沈动的羚牛区展示效果要更好一些,园区面积不小,还利用坡度为羚牛们设计了梯田式的地基,两个不同亚种的羚牛被隔障区分开来,各自的空间都算比较充足。展区还把给羚牛躲避的山洞命名为“摩云洞”,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参观中,我看到一头羚牛游闲地趴在地上,初看觉得姿态非常不错,但走进观察的时候我发现它的后肢蹄甲已经过长的很严重了,长到这种程度走起路来应该会痛,这可能是它一直趴在地上不愿起身的重要原因。
介绍完食草动物,最后要说一下的就是朱鹮展区,这似乎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观赏朱鹮。虽然北动是全国最早的朱鹮培育基地,且在朱鹮繁殖和种群维护上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但在我小时候数十次参观北动的陈年记忆中,似乎没看到这种珍稀鸟类的印象,北动可能已经很久没有展示朱鹮了。
整体来看,沈动的朱鹮展区还是不错的,园区以原生植被为基础搭建了一个优质的湿地饲养环境,封顶铁笼网的设计也非常适合展示鸟类,既通风又能确保游客视野,最重要的是鸟类不会在飞翔的时候一头撞上去。朱鹮也得以自由翱翔其间,向游客展示漂亮的橙红色羽翼。
可惜的是,明明前来观看的游客大多都知道朱鹮的大名,国内展示朱鹮的动物园也并不多,但沈动朱鹮展区配套的科普展板却只有一个物种牌,这远远不够。
“朱鹮是如何被人们发现并从灭绝边缘拉回的?”“动物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们的种群恢复进度如何?目前面临着什么样的风险?”将这些信息是传达给游客,是动物园在科普教育上应尽的责任。朱鹮的种群恢复是我国野保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而动物园又在其中承担了非常关键的角色,明明有这么好的事例,眼前又有现成的物种,为什么就不能结合到一起开展科普呢?是没有那几块宣传板的钱吗?
说完了密林幽谷,让我们来聊聊沈动园区的西半侧——“综合观赏区”。这里的栖地面积、动物福利和展示水平远远不如密林幽谷,有些栖地是在老式笼舍里略加改造再次投入使用的,而有些则直到现在都是标准的铁窗泪,我们先从观感比较好的说起。
不知道是原生环境优势还是东北人民对猛兽更加青睐有加的原因,东北地区大城市的几个园里虎、豹、狼的待遇似乎都还不错。诚然,沈动的豹舍各方面都比不上更具代表性的虎林,最大的缺点就是活动空间不足,但在综合观赏区这较差的半侧,豹馆的搭建已经称得上鹤立鸡群了。相比生态位很高,性格淡定慵懒的狮虎来说,敏感激进的花豹更容易受游客和环境的影响,少有动物园能养好。沈动考虑到花豹特别容易受到游客视觉压力影响,在展区内用树木为豹提供了躲避空间,植被也尽量还原得比较自然,这很棒。
在丰容方面,展区为花豹准备了磨爪柱和多层爬架,这对提高它的福利水平相当有益。这次参观刚好碰到花豹在爬架上晒太阳,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它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变大,为了躲开这些恼人的两脚兽,它索性直接跳到了能“眼不见心不烦”的爬架最高处,其灵动矫健的身姿也引起了游客的阵阵惊叹。
隔壁美洲豹的生活状态就没那么好了, 它们的体型本就比花豹要大,展区里又有两只个体,活动范围已经非常不够用了,其中一只已经出现了相当典型的刻板行为,围着栖地绕了不知道多少圈 。虽然之前就在石动看过一次黑美洲豹,但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近的距离下观察他们,能清晰地看到哪怕黑化后它们皮毛上的花斑依然清晰可辨。
豹馆的最后一位住户是一只猞猁,正在舒服地睡大觉。它和豹并没有什么关系,连豹亚科的边儿都贴不上,但怎么也算是猫科成员,放在一起也还勉强说得过去。
前面都在说比较好的,现在我们聊聊特别差的。和上次参观过的武汉动物园完全相反,沈动展示效果最差的就是鸟类和灵长类。
先说差到离谱的,沈动的猛禽展区被园方称为猛禽笼,饲养着秃鹫和雕鸮两种大型猛禽,展区核心理念突出一个顾名思义,除了猛禽、笼、一根横置的木杆以外什么都没有。
这是最落后、最典型的动物监狱,这么差的大型猛禽笼舍我在20年前的北动都没见过。差到让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如果园方还想对园区的四只猛禽负点应有的责任的话,我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拆除重建,现有的笼舍不可能养好猛禽。
鸟馆的情况要比猛禽笼稍微好一些,这里展示了巨嘴鸟、犀鸟和鹦鹉等几种鸟类,但是没有看到雉鸡,和去过的几个园相比这里的物种数量不多。这里有基本的内外场和树木栖架,但和用现代化思维精心设计后的新武动还是没法比。
再来说灵长类,目前沈动的灵长类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做展示,分别是灵长馆、狐猴岛和因为猴山维修不得不搬迁的猕猴们。
这次在灵长馆我看到了红领狐猴、松鼠猴、黑帽悬猴、德氏长尾猴和川金丝猴,其中红领狐猴是第一次见,这种动物在国内动物园比较稀有,在我国北方似乎只有沈动看得到。
这里的场馆没什么好说的,几个复制粘贴的动物板房连接在一起,展示面是玻璃,两侧铁丝环绕,物种间没什么气味和视觉隔断,内部的丰容装置也比较相似。展区能提供的水平和垂直高度根本不够用,哪怕把沈动整个灵长馆的所有展区拼在一起再叠高三层,都没有武动一个金丝猴栖地大。有武动珠玉在前,沈动灵长类动物的展示环境确实落后太多。
最让人看不下去的就是沈动这只川金丝猴,它独自坐在高处望着铁笼外发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反正看得我心里很是难受,真的不想继续待在这个馆了。这种不健康的、缺乏活力的动物,会让动物园的教育保护信息显得苍白无力,进而让公众对动物园存在的意义产生强烈质疑。
说到灵长类,其实中国动物园内最常见的应该是环尾狐猴。沈动为环尾狐猴们修建了一个三面环水的“狐猴岛”,游客花五十块钱购买饲料后就能径直走进展区与狐猴进行零距离互动,这种形式的展区除了大部分动物园都有的主要饲养家畜的“小动物园”外,我还是第一次见。毕竟环尾狐猴再温顺,也是原产马达加斯加的野生动物,和羊驼小猪小狗仓鼠孔雀的根本性质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不想凑这个热闹,于是远远地观望了一下展区。那里除了一些树木爬架和小栏舍外,基本被人行道和护栏等游客用设施占据,狐猴的空间被挤占了不少,毕竟这里已经不完全属于它们了。
这样零距离的开放式展区,无论是游客还是动物,都不完全处于园方的控制之下。游客可以随时投喂、恐吓、追赶甚至是攻击狐猴,狐猴也可能因为应激反应伤害游客,而同为灵长类,狐猴们也很可能会因近距离接触而被游客携带的各种疾病感染。
虽然游客们在这里能近距离接触狐猴,但狐猴扮演的其实是“玩物”而非“生灵”的角色,游客们也依旧是以玩弄、戏谑的态度看待它们,大多数人除了“好可爱”以外根本建立不起对这个物种的深入认识,更不要谈什么培养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只能说这儿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动物园展区了,而是沈动的一个游乐和盈利设施。
至于猕猴,因为猴山区域维修,它们现在被关在一个昏暗、狭小、破旧的铁丝笼子里,展示区玻璃很脏,反光还特别严重,是沈动灵长类动物目前待遇最差的,不知道这种情况还要保持多久。
在小动物村里,沈动饲养了耳廓狐和狐獴,似乎都是新引入的,这两种动物要养好相对简单,又特别讨游客喜欢,所以在全国各地的动物园都比较常见。在小兽展区,沈动养着貉、狐、花面狸、水貂和豪猪等物种,我到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喂食,所以动物们都非常活跃。
最新的水豚展区我这次也看到了,水豚们刚刚展出可能还不到一周,展区本身还没揭牌,我去的时候沈动官方甚至还没在微信公众号宣发。回北京后我看公众号的宣传,这里以后似乎会也开放游客零距离接触的项目,不知道后续发展如何,暂时先不做评论了。
至此,沈动的动物展区基本就参观完毕了,有关于动物们的记录就先到这里,接下来聊聊整体的参观感受吧。
作为沈阳市唯一的一家综合性动物园,沈阳森林动物园的占地面积有217万平方米,是个大园。我逛过比它更大的应该只有上个月去的石家庄市动物园(300万平方米),与那次把我累个半死的游园经历比起来,哪怕这次多背了沉重的长焦相机,也基本没觉得累。
除了动线设计合理,沈动参观过程比较轻松的主要原因还是能看的东西不多。
首先是展示物种数少,在上次的游记里我说武汉动物园只有138种的物种数量远低于我国东部各副省级城市动物园的平均水平——200种。而在今次参观前我特地在沈阳森林动物园的官网查了一下沈动的物种数,这一查吓了我一跳:居然只有80余种,这应该是我目前去过物种数最少的动物园了。
再就是观察视角少,沈动的展区观察面设置普遍比较单一,也没怎么开放内场展览。缺乏了能让游客多角度观察栖地的丰富化设计,栖地就算设计得再好,如果提供给游客的是个一成不变、一览无遗的视角,游客很快就会感到无聊。
细想起来,沈动存在的很多问题和它选址偏僻、交通不便有很大关系,在动辄1-2小时的交通成本下,游客提早来看喂食要打好提前量,开车、停车、等车还有园区门口的20元管理费都是麻烦事,到了冬天游客数量绝对会下降得很厉害。最重要的是脱离了城市环境,沈动完全无法持续有效地组织志愿者队伍和志愿活动,这使得园区的志愿服务完全缺位,加之沈动是企业而非事业单位这一制度差异,导致沈动在动物园最重要的科普教育工作上基本放弃治疗,开始摆烂了。
对这里的动物们来说,最严峻的问题是沈阳气候寒冷的冬天。这是北方尤其是东北动物园避不开的挑战,在凛冽的寒风里,不少热带、亚热带动物不再外放活动,动物福利水平和展示效果绝对会断崖式下降。
寒冷的冬天、昂贵的门票、偏僻的位置、不便的交通、缺失的志愿服务,这些都是沈动成为一个优秀的动物园的巨大阻碍,同样也是它长期营业收入不好的原因。它似乎在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搞好一个动物园,仅有好看的动物展区是不够的。
整体来看,沈阳森林动物园的上限奇高,狼、麋鹿、丹顶鹤展区都有着全国顶尖的水平,而下限又奇低,有些灵长类和鸟类的展区简直烂到让人没眼看。但瑕不掩瑜,我觉得这里在气候温暖的时候还是个值得一看的好动物园,毕竟其实全国不少地方的动物园,全园都和它差的地方一样烂。
门票费用:成人80元,带熊猫馆的套票100元,结合展示物种数量而言很贵。隔壁的大连森林动物园虽然要112元,但人家物种有200+,熊猫馆也不额外收费。顺带一提,辽宁的这两个副省级城市已经没有公益福利性质的动物园了,真是令人叹息。
游览时长:全程约4-5小时,地处山区,环境优美,动线良好,不会太累。
物种数量及特色:物种很少,但红领狐猴、朱鹮都比较少见。
交通:非常不便,地处棋盘山风景区,距离核心市区打车1小时,公交2小时,打车或开车入园都需要额外交20元管理费。
优秀的场馆:草原狼展区、虎林、岩羊展区、麋鹿展区、丹顶鹤展区(都非常棒)。
主观评价:沈阳森林动物园上限很高,下限很低,如果没那么喜欢动物园,完全不推荐来。但如果你是动物园爱好者,这里的狼、麋鹿和丹顶鹤展区是全国顶尖的,不得不看。
评论区
共 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