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大洋环流水,浪花淘尽兵卒,尖端科技又更新,列国今犹在,不见当年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一场最大规模的战争,也是各国的科学技术、军事谋划、政治韬略相互碰撞的一场终极对决。
在大半个世界都被战火覆盖之时,正义与野心彼此交织,战略与阴谋相互博弈,执权者竞相施展手段,执枪者血战惨烈沙场。
最终这场大战塑造了后世已然非常熟悉的诸多国际政治规则,对今日亦有深刻的影响。
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众自然已经很难对上个世纪发生的这场大战感同身受了。
那段历史已经和其他历史往事一样,融入到了各种文化作品之中,成为了后世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成为了银幕上的诸多形象,还成为了游戏手柄操作下的各种虚拟军事单位。
从电影、游戏、动漫等等流行文化中看军武,无论写实,还是虚构,皆为人类社会对于真实史诗的碎片记忆。
东线战场是二战欧陆战事之中最为惨烈的一个战场,苏联在二战中亦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中最为牢固的红色支柱。卫国战争最终阻止了纳粹德国的狂嚣,彻底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局势,消弭了大战前期欧洲战场上挥之不去的轴心国阴霾。
托卡列夫SVT-40步枪(费德洛·托卡列夫设计,半自动步枪,二战苏军制式装备)
莫辛纳甘步枪(莫辛纳甘1891/30栓动步枪、莫辛纳甘M38 栓动卡宾枪)
捷格加廖夫DP/DPM轻机枪(DP是工兵瓦西里·捷克加廖夫设计,并在1928年装备的,DPM是1944年的改进型)
RPD轻机枪(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大盘鸡”的继承者)
SG-43重机枪(古尔约诺夫在二战时期研制而成,用于取代M1910马克沁机枪,与DP/DPM轻机枪配合加强火力)
PPSh-41冲锋枪(苏联在二战中最具代表性的单兵武器,波波沙)
作为狙击枪的莫辛纳甘1891/30步枪(原型为1891式步枪,通过以龙骑兵步枪为基础的修改,该枪比其前身要短,二战时常作为狙击枪使用)
PTRS-41反坦克枪(苏德战争爆发后,继续反坦克武器,瓦西里·捷克加廖夫临危受命设计了该枪)
主要的型号有:RM40、RM41、RM38、HM28
SU-85(一款动物园杀手,以T-34坦克为底盘;在苏军战斗序列里,这些武器统统都是自走炮的一种)
苏军中后期使用的各种自走炮便已经很具有突击炮的特点了。
Su122、Su85、SU152、Su76便很典型。毕竟不少苏军的自走炮都直接用了坦克底盘。
SU-45、ZIS-30自行反坦克炮(苏德战争早期投入使用,目的是解决苏军自行火炮不足的问题)
SU-76自行火炮(研制阶段曾编号为su12,由于后续采取敞开式设计的M型的装甲过薄弱,军中也有“荡妇”、“光屁股费迪南”等绰号,该型载具生产数量仅次于T-34,是二战中苏联生产数量第二的装甲载具)
Su-122自行火炮(参照了三号突击炮,使用了T-34底盘,1942年量产,1943年停产)
Su-152自走炮(也被视为是一款动物园杀手,采用了KV1底盘,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后研制,在库尔斯克会战前被投入使用,总计大约生产了2400多辆)
T-18(原名MS-1小型护卫坦克,第一种苏联坦克,1927年出现了一款样车,卫国战争前期仍有出现,其中不少T-18被作为固定火力点使用)
T-26轻型坦克(在西班牙内战、诺门罕、苏芬战争里较为活跃,苏联坦克部队的早期装备,装甲与射程相对有点弱) T-35与SMK重型坦克(两种坦克车都是苏联多炮塔神教的产物,苏德战争初期尚在战场上出没)
T-100(苏联多炮塔神教的产物;SMK、T100在苏芬战争之中表现不良,故而后来苏联转向了以KV重坦系列为重的发展方向)
KV1重型坦克(苏芬战争时表现相对较好,奠定了KV系列重坦的地位)
KV2重型坦克(其战术设计目的相对更侧重于掩护步兵,以及摧毁敌方工事)
BT系列轻型坦克(该系列为早期苏联快速机动型坦克的代表作,BT2为最早的量产型号,此后还有BT5、BT7 、BT7 1937等型号,为后来的T-34提供了技术支持)
T-50(轻型坦克,苏军本计划让这个型号成为当时最多数量的苏军坦克,然而由于发动机性能太复杂,最终只生产了少数)
T-60(轻型坦克,大约生产了6千多辆,1941年服役,目的是取代1937年开始服役的T-38,不过其战绩不够理想)
T-70(轻型坦克,主要用于侦察与步兵支援,也曾用于坦克战,总计生产了大约8千辆)
T-80(T-70的升级型号,1943年开始服役,当时大多数苏系轻坦均已停产)
(在德军虎式坦克投入战场后,苏式坦克的优势又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抵消,故而苏联又推出了IS系列坦克,在二战`最后期成为了最能代表苏系重坦的产物,IS2于1943年研制,1944年分配给精锐坦克部队使用)
喀秋莎火箭炮(二战之中最著名的一种火箭炮,与德军喷烟者、美军短风琴有所不同,该型火箭炮可直接作为起到核心作用的炮火打击工具使用,并不只承担支援任务)
37毫米高射炮(30年代开发,二战期间击落了大量轴心国军机)
45毫米反坦克炮(45毫米反坦克炮M1937(53-K)是轻型反坦炮)
152毫米榴弹炮(152毫米榴弹炮M1937,ML-20,总计产了近7千门)
ZiS-2(57毫米反坦克炮,1941年生产后曾停产,战争中后期再度恢复生产,战争前期该炮穿透力过强,反而难以破坏坦克内部结构,战争中后期德国重甲坦克越来越常见,强大的破甲能力最终使得该炮变得很重要,战争中生产了上万门)
85毫米野战炮(85毫米D-44师级野战炮,二战末期投入使用)
BP-43装甲列车(大约制造了20多辆,1943年研发,负责增加军队的调兵能力)
布列斯特要塞(开战后,坚守了31天,成为了战争前期阻拦纳粹铁蹄的坚硬绊脚石,也是苏德战争前期苏军防守战的经典案例)
波-2(波利卡尔波夫Po-2,1928年就诞生了,1952年才停产,总产量3万多架,是一种双翼飞机,虽然较为落后,但在二战时仍活跃于战场,用于轰炸、侦察,因该机型也常用于民用,俄军之中有“作物喷粉机”的绰号,德军中则有“缝纫机”的绰号)
图-2轰炸机(安德烈·图波列夫设计,苏德战争中后期非常活跃)
Pe-8轰炸机(佩-8,佩特利亚可夫,二战中苏联唯一生产的4发重轰,1936年原型机在格罗莫夫试飞院制造完成,1941年便对柏林进行了轰炸,不过之后这种行动很快便停止了,直到战争的最后一年的反攻阶段时)
TB-3(图波列夫TB-3,1930年首飞,虽型号过时,但仍在二战中负责轰炸,还成为了一种轰炸机母机)
佩-2(pe-2,轻型轰炸机,可以进行俯冲轰炸,总计生产了1万1千多架次,改型佩-2FT“兵卒”即佩特利亚科夫Pe-2“peshka”,1941年研制完成,二战中后期活跃于战场,衍生型pe-3)
伊-15海鸥(波利卡波夫I-15,30年代开始使用,双翼机,二战初期用于对地攻击)
伊-16毛驴(波利卡波夫I-16,西班牙内战之中首战,1934年服役,因代号谐音的关系,得名毛驴)
拉-7(拉-5的改进,二战后期生产,拉系列后续还有参加了1946年首飞的拉-9与朝鲜战争的拉-11)
雅克-9(1942年后上阵,以战损率较低而闻名,总计生产了1万4千多架,是战机中产量最多的)
TB-3(作为重轰,其实二战里很多情况下都在负责运输)
甘古特级战列舰:甘古特号、马拉号、巴黎公社号、米哈伊尔·伏龙芝号。
恰巴耶夫级巡洋舰(轻型巡洋,列宁格勒海军上将造船厂的作品)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苏联功勋舰,1900年建成,参加过一战和二战中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斯维特兰那级巡洋舰:(均为新舰名)工会国际号、红色乌克兰号。
基洛夫级轻型巡洋舰:(二战前第一批新造舰)基洛夫号、高尔基号、伏罗希洛夫号、莫洛托夫号、加里宁号、卡冈诺维奇号。
恰巴耶夫级轻型巡洋舰:共6艘,但都未在二战中建成。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巡洋舰:当作浮动炮台参加解除列宁格勒包围圈的战斗。
7型驱逐舰:(1954—1956年中国购买了4艘,命名鞍山级,誉为四大金刚)。
其中有:坚决号、响亮号、格罗兹尼号、轰鸣号、强烈号、神速号(抚顺号)、凛冽号(太原号)、守护号、自豪号、敏捷号、迅速号、警惕号、无暇号、无情号、暴怒号、理智号、果敢号(鞍山号)、勤奋号(长春号)。
苏联原子弹计划(格奥尔基·弗廖罗夫的建议下,在二战中启动)
苏联在二战期间布置的核间谍对于苏联的二战后核试验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RSD-1;库尔恰托夫研究所设计,这个研究所也叫第2研究所)
(莫斯科,阿尔扎马斯-16行政区:核子研究的专区,1945年设立,后来也称萨罗夫)
(相关科学家:工程物理学家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夫和核物理学家伊格尔·库尔恰托夫,雅可夫·泽尔多维奇和尤里·哈里顿)
塞米巴拉金斯克基地(位于哈萨克斯坦地区)(1947年,此处由贝利亚负责,由于使用了大量的犯人作为劳动力,故而这些犯人当时的劳动场所也有了“核子古拉格”的称号,后续因苏联核武器研制工程而建立的一系列封闭城市则有“原子格勒”的绰号)
Su-1试验自行火炮、SU-26自行火炮(都是以T26为底盘的,苏德开战前生产,为了探索自行火炮的军事价值)
CCI-2跳跃坦克(30年代的实验武器,除了履带轮外,外装了两个可以跳跃的偏心轮,设计师期望这可以帮助坦克越过障碍物,然而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A-40飞行坦克(设计师安东诺夫,这款坦克虽然能飞了,但是装甲太薄了,几乎都快不是个坦克了,所以并不是个成功的军事项目)
特博-3轰炸机(简称TB-3)航空母机(空天航母,空天母舰)(苏联航空工程师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瓦赫米斯特洛夫研制出代号为“Звено-1”的轰-歼联合体,最终形成了TB-3,其实就是小飞机挂在大飞机上被带着起飞的一种飞行模式,之后小飞机可以脱离挂吊单独执行轰炸任务,这种航空母机可以挂载2架I-15战斗机、2架I-16战斗机、1架“格格维奇”战斗机;战争时期,这种轰炸机曾执行过轰炸切尔纳沃特大桥的任务,以破坏德军后勤线,苏德战争中该武器共出动了三十多次)
(tb-3本身也可作为轰炸机,但在苏德战争里,其实主要担当运输任务)
(喷气机时代美国也搞出来过类似的事物,也就是XF-85验证机、波音747搭载飞机计划)
(早在,30年代,美国则还制造过作为飞机母舰的飞艇,分别是“阿克伦”号和“梅肯”号,不过这两个飞艇都因事故损毁)
伊热夫斯克兵工厂(1942年成立,以生产枪械为主)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苏联一五计划的产物,二战时这个拖拉机厂成为了坦克厂,生产了大量T-34,该厂甚至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成为了一处战场)
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历史可追溯到1801年,曾叫普提洛夫工厂,1934年才改名基洛夫,二战期间也是重要的坦克生产厂,)
坦克工业人民委员部(包括哈尔科夫183厂、基洛夫厂、莫斯科37厂、马里乌波尔伊里奇厂、波多利斯克奥尔忠尼启则厂在内的诸多坦克工厂均在这个部门的名下,是苏联坦克工业的主管机构)
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苏联一五计划产物,二战期间大量其他工厂都被疏散到了这个厂,特别是基洛夫厂,故而当时也称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厂,这里也成为了一个二战时的坦克生产基地,号称坦克城)
联合航空制造公司(指的是2006年俄罗斯整合的航空企业集团,虽是一个现俄罗斯的企业集团,但其实囊括了大量前苏联的航空部门,自然也包括大量的二战军工部门,苏霍伊、米格等二战时就存在的老军工企业现在都位列于这个集团内)
苏霍伊设计局(1939年成立,现在是苏霍伊航空集团。因为设计师帕维尔·苏霍伊在1937年设计的一系列机型,虽在二战时便已经深度参与了航空业,但苏霍伊设计局真正的高光时刻其实是冷战,比如苏-17、苏-24等机型便是苏霍伊的设计品。苏霍伊最后的作品则是苏-27的原型机T-10,其继任者米哈伊尔·佩特罗维奇·西蒙诺夫真正完成了苏-27的设计,此人通过在技术层的影响力,架空了原先苏-27项目的主持者伊万诺夫与萨摩伊洛维奇等人,使得该型战机的最终设计方案免除了沦为平庸作品的命运)
米高扬设计局(米格系列战机的设计局,1939年创立,当时名叫米高扬-古列维奇设计局,由阿尔乔姆·米高扬与米哈伊尔·古列维奇两人创立,米格这个名字便源自于二人的姓氏,在古列维奇于1976年去世后,设计局才改名为米高扬设计局)
图波列夫实验设计局(一个以大飞机设计而闻名时代,比如二战时期的图-2便是当时苏军最精锐的一型轰炸机,战后参与了对美军B29的逆向开发工程,60年代安德烈·图波列夫之子阿列克塞·图波列夫成为了主导力量,推动设计局进入黄金时期,使得其成为了冷战中后期苏军战略轰炸机的设计主力)
雅科夫列夫设计局(1934年创建,主导者是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雅科夫列夫,二战之中设计了一系列雅克系列战机;斯大林末期,设计局因一次涉及斯大林之子的飞行事故,而遭遇了困局,此局面在斯大林去世后而改变,而后因各大设计局被分配了不同的任务,雅科夫列夫逐渐不再参与歼击机的设计,之后曾设计过雅克24直升机)
伊留申设计局(伊尔系列战机的设计局,谢尔盖·伊留申于1933年建立该部门,战后该设计局则又设计了一批客机与运输机)
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1932年设立为125厂,1934年定名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
拉沃契金设计局(拉系列战机的设计部门,不过因为在喷气机时代缺少建树而落寞)
波利卡波夫设计局(有伊15、伊-16等作品,在喷气时代缺少建树,走向了落寞)
红宝石海洋机械中央设计局 (苏联三大潜艇设计局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孔雀石设计局与天青石设计局,二战初期也完成了一些潜艇方面的研究,为后来冷战时期的大规模造潜艇打下了基础)
第1名,伊万·阔日杜布元帅(战果62架,苏军与同盟国王牌飞行员战绩最高者,后来甚至升为了元帅)
纳塔利娅·梅克林(女轰炸机驾驶员,“暗夜女巫”部队中的指挥者;其他的优秀女飞行员:利季娅·利特维亚克、叶卡捷琳娜·布达诺娃、塔吉亚娜·马卡洛娃)
优秀女坦克手:玛丽亚·奥克佳布里斯卡、亚历山德拉·萨穆先科)
德米特里·拉夫年科中尉(战争初期击毁了不少德国坦克,最终战陨在了莫斯科战役时)
日诺维·克洛巴诺夫中尉(大约摧毁了22辆德军坦克,,率领一个KV-1战斗群,之后因负伤休息到了1944年)
伊万西德·萨连科(大约击杀了5百多人,二战最顶尖的苏军狙击手)
瓦西里·扎伊采夫(击杀了2百余人,其中包括一批狙击手,是狙击战中获胜的赢家)
(瓦西里曾缴获一个写有海恩兹·托尔伐特一名的德军军官证,此证据疑似来源于一名被瓦西里击杀德军狙击手,虽然该身份对应的德国狙击手具体身份资料并未被完全查清,但却成为了《兵力城下》电影里反派角色科宁斯的形象来源)
柳德米拉(原苏联的狙击女王,在敖德萨作战时表现突出,此后还塞瓦斯托波尔作战;其他的优秀女狙击手:萝扎·沙尼娜、尼娜·彼得罗娃)
潘菲洛夫28勇士(关于苏316师在莫斯科战役中的一次关键阻击德军坦克的战斗,苏联报纸上出现了28勇士阻击坦克集群的说法,后也因此出现了对应的电影)
卓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游击队员,被德军逮捕后惨遭杀害,她的事迹在战时便被广泛传播,鼓舞了苏军士气)
格奥尔基·朱可夫(二战苏军最重要的“救火员”与“反攻发起者”,1940年因与斯大林的冲突,被从总参谋长的位置上调为预备军司令员,战况恶化后被紧急召回莫斯科,指挥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反击战等关键战役)
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大清洗时曾险些被处死,幸得铁木辛哥营救,二战时被官复原职,二战中指挥了许多逆境作战)
瓦西里·崔可夫(苏芬战争时任第9集团军司令,因战事不利而失去职务,之后曲负责了出使中国等地任务,苏德战争爆发后回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期负责防守)
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二战中,任总参谋部长,负责苏军战略规划)
鲍里斯·沙波什尼科夫(战争前期的总参谋部长,1943年开始负责武装建设工作,“苏军大脑”这一绰号,1945年去世)
尼古拉·瓦图京(任职过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西南方面军司令,1944年遭伏击被杀)
伊万·科涅夫(1941年时,率领高加索军区改编的19集团军千里来援,9月接替铁木辛哥为西方面军司令,防守莫斯科,1942年朱可夫调往南方战场后,又担任了西方面军司令,1943年,组建草原方面军,后参与库尔斯克战役)
谢苗·铁木辛哥(此将领与斯大林有很深密交,这使得其在军中地位非常稳固,在苏芬战争中接替伏罗希洛夫指挥,苏德战争前期是最主要的前线指挥者,后被朱可夫取代,铁木辛哥在前期的作战缓解了苏军的溃势,使得苏军得以在闪击之下渐渐稳住阵脚,然而其军事指挥下己方高伤亡率却也使得他的军事战绩受到了一定的诟病)
布琼尼元帅(最后的著名骑兵帅,二战初期也负责军事指挥,在苏军几次大败后,不再负责指挥一线;他与伏罗希洛夫是当时五大元帅中仅剩的两人)
伊万·巴格拉米扬(二战中,第一位非斯拉夫民族司令员,战争前期构想防御计划,战争中多次出任方面军参谋长职务,1942年成为西方面军16集团军司令)
伊万·伊萨科夫(苏德战争里,苏军水兵主要在大战里进行上岸作战,两国的对抗完全以陆地为中心,海上并非主要战场,二战中伊萨科夫负责了北高加索方面的防务)
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野战三马车,野战三名将)
(除此外,三大名将说法中还有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华西列夫斯基一说)
苏军三大灵车:德米特里·巴浦洛夫(官至大将,怯战失地,造成了开战初期白俄罗斯地区的丢失,最终因战获罪被判死刑)、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有坚守之功,然而因其带兵莽撞,多次造成了苏军的不必要重大伤亡,故而被视为能不配位的方面军指挥,然而即使如此战后依旧成为了元帅)、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罗夫斯基(长期担任了参谋长职务,在参与策划莫斯科反击战时有一定功绩,然而在担任西方面军司令时,其盲目组织的狂攻急进却使得苏军在德军防线下伤亡过重)
伊万·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柯尼斯堡战役期间负重伤而死,死时是苏军最年轻的集团军司令)
尼古拉·瓦图京(任职过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西南方面军司令,1944年遭伏击被杀)
佐尔格(二战时的苏联红色谍王,常驻日本,为苏联获取大量情报)
(佐尔格曾为苏联带去过希特勒极有可能入侵苏联的情报,然而由于佐尔格本人在大清洗中被怀疑,故而他的这则情报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苏联高层的重视)
(后来,由于日本对日共的搜查,意外发现了佐尔格的情报小组,最终佐尔格被捕,并在1944年被处死)
鲁道夫·阿贝尔(打入盖世太保内部的苏谍,破坏了德国战争后期的“旋风-南方计划”,战后又曾前往美国潜伏,后在美国被捕,后因政治交易,得以返回苏联)
弗雷茨·库德斯(苏联在德国情报系统内策反的人员,对德国进行情报欺诈,利用了自身曾为黑市商人的身份在南欧等地活动)
哈罗德·菲尔比(打入英国情报部门的苏联间谍,60年代逃亡到了苏联,剑桥五杰之一)
剑桥五人组(五个最关键的剑桥大学毕业且效命于苏联的人以及与他们相关的社交网,其中唐纳德·麦克林与盖伊·伯吉斯在1951年察觉不对劲后,跑去了苏联,金·费尔比于1963年去了苏联,安东尼·布兰特1979年因暴露而被拿走了骑士封号并被安排退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后世才被披露且在当时没有被完全暴露的约翰·克恩克罗斯,此人为苏联提供过核武器方面的情报,五人组情报网可能将军情六处的内部情况、波罗的海反对苏联游击队活动计划等相关信息告知了苏联一方)
奥尔加·契诃夫娃(苏联间谍,德国的电影明星,活跃于战时德国名流交际圈,为苏联方面收集情报,有着“沉睡间谍”的绰号)
詹姆斯·麦克吉本(深度潜伏,是打入丘吉尔办公室的苏联间谍,就算在冷战中也并未暴露身份,死后的出版回忆录向世人揭晓了其间谍身份)
玛加丽塔·科涅库娃(90年代被原苏联情报部门人员披露其为苏联间谍,20年代随丈夫前往美国,二战后又返回了苏联,根据一些关于历史信件信息的推测,她疑似曾与爱因斯坦的有过较为亲密的关系,可能是负责为苏联侦察曼哈顿计划相关情报的谍报人)
玛尔维娜·格特勒(疑似在二战时期于英国为苏联服务的女间谍,被人称为是英国版的“玛塔·哈里”,而玛塔·哈里则是一名在二战中潜伏在法国的德国美女间谍,许多人都认为玛尔维娜·格特勒与玛塔·哈里一样,都是利用自己在交际圈的声望,来窃取情报的间谍,然而二战后因证据不足的缘故,玛尔维娜·格特勒最终并没有被捕,而后来她便移居到了澳大利亚)
克劳斯·富克斯:苏联核间谍,以英籍科学家的身份参与曼哈顿计划,1950年被判刑,50年代末获释后前往东德,他的落网导致了苏联核间谍联络人戈尔德落网。
苏联驻美贸易官员塞米昂·塞梅诺夫、前苏联驻纽约副领事阿纳托利·雅科夫列夫等人在40年代作为苏联核间谍网的指挥者参与到了苏联的核武谍报工作。
罗森堡夫妇(被指控为泄露原子技术信息,由于当时的麦卡锡主义,被史无前例地判了死罪)。
艾伦·梅:苏联核间谍,曾在英国核工程之中工作,后前往加拿大,因格鲁乌驻加拿大特工组成员古津科叛变而被捕。
梅丽塔·诺伍德:苏联核间谍,潜伏于英国核武器研究工程之中,一直活跃到了70年代。
亚当斯和坎普:一个苏联核间谍网的主要成员,坎普为化名,其真实身份未知,大概为一名核科学家,亚当斯身份暴露后逃往苏联,化名为坎普的神秘间谍则进入到了失踪状态。
科瓦尔:苏联核间谍,1939年进入美国刺探核情报,1949年返回苏联。
布鲁诺·彭特科沃:苏联核间谍,曾在芝加哥冶金实验室等设施工作,熟悉美国的核能设施,1950年逃往苏联。
格林格拉斯:罗森堡的内弟,被罗森堡发展为间谍,因苏联间谍戈尔德落网而被捕,他的口供是决定罗森堡最终被判死刑的关键信息。
苏联核特工丽莎·扎鲁宾娜(曾尝试接触奥本海默)、苏联核特工梅尔基舍夫(曾尝试接触爱因斯坦)
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其对外部门后来发展成了克格勃;克格勃有两个前身,一个是捷尔任斯基创办的契卡,另一个就是斯大林时期的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国家安全总局)
约瑟夫·斯大林(在列宁死后,斯大林战胜了反对者,令托洛茨基等人物被开除,后发起大清洗,威震苏联)
米哈伊尔·加里宁(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46年过世)
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等职务,算是苏联的总理角色,在赫鲁晓夫时代政斗失败而脱离高层)
拉夫连季·贝利亚(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在大清洗中出力极多,在斯大林死后,政斗失败而被处死)
格奥尔基·马林科夫(一度被斯大林委任主持大清洗后的善后,斯大林死后,短暂成为最高层)
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在斯大林死后,曾出任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二战时坐镇大本营)
62集团军(由第7预备队升级而成,斯大林格勒之战中战功卓著)
第2近卫摩托化步兵师(塔曼师,在塔曼半岛攻势中表现突出,虽在战争前期遭遇了团级部队被消灭的情况,但并未像当时的许多苏联部队那样出现建制崩溃)
1941年:三个方向总指挥部(西北方向、西方向、西南方向)下辖各个方面军
之后方向总指挥部陆续撤销,战时开始流行派出最高统帅部代表,以更灵活的方式指挥。
天王星行动(1942年冬季,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反击行动,也就是一举扭转局面的关键反击战)
土星行动(1942年12月到1943年2月的苏军一系列反攻行动,主要是趁着天王星行动之胜势而冬季扩大战利)
小土星(1942年12月的顿河中游攻势,土星行动的一部分)
铁道战(1943年8到9月,苏军游击队袭击德军交通线的作战)
音乐会行动(苏游击队1943年9月到10月,破袭德军交通线的行动)
指环行动(1943年,苏军全歼斯大林格勒被围德军的计划)
库图佐夫行动(1943年,苏军库尔斯克会战的北翼攻势)
鲁勉采夫统帅行动(1943年,苏军库尔斯克会战的南翼攻势)
巴格拉季昂行动(1944年,苏军在白俄罗斯的攻势)
狂暴的计划(1944年,美军实行穿梭轰炸的计划,与苏联合作的计划,是轰炸区覆盖德占区之前的权宜之计)
大雷雨计划(后世有人依据档案资料认为,苏联在二战时曾有过先发制人攻击德国的军事计划,但并未付诸实施;这个观点所依据的证据并不充足)
绝境当中,若能生存,那么,生路即是强者崛起的坦途。
卫国战争之中,苏联也曾面临最危险的时刻,而最危险的时刻最终成为了这个联盟国的涅槃时机。
闪击战在寒风中沦为了强弩之末,来自红色国度的钢铁洪流最终滚滚而来,取得了胜利,亦铸造了一个极强大的世界一极。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