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战地2042》的预告片吸引了不少玩家的关注。除去各种“OnlyInBF”的梗以外,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片中那些形形色色的“未来载具”。不过,这个预告却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武装突袭3》,同样是一点也不科幻的近未来战争,而且这个雇佣兵对战的剧情居然和《武装突袭3》的废案设定也有些像。
于是,在我们来到2042年的战争前,为什么不先来到2035,看看那个时候的战争是由什么样的武器打响的呢?
《武装突袭》系列的第一款MRAP(防地雷反伏击车)是2代DLC的“丁狗”,不过它的防御力只是比悍马稍微强了一稍稍而已,实在是有辱大名。不过到了《武装突袭3》,MRAP已经成为除了游击队外各个阵营的标配载具了,虽然两发塑胶炸弹依然可以瞬间让它们带着全部成员上天,但是至少是不怕一般的子弹射击了。
先说说游戏中的北约/美军MRAP——罗斯科兹“猎人”吧,这辆车是一辆四座装甲军车,可以携带重机枪和榴弹发射器两种武器。它具有V形底盘,可以分散地雷爆炸的冲击波,但是也提高了车辆中心,使其更容易倾覆。一个现实中存在于MRAP的问题。
“猎人”的原型就是奥什科什的M-ATV,它是2009年设计的一种4×4 MRAP车型。它比“悍马”防御力更强,比“美洲狮”机动性更好。它使用的是普拉桑制造的复合装甲,能够使用从M240轻机枪到TOW导弹在内的多种武器,也可以安装遥控武器站。到2016年,已经有超过5600辆M-ATV装备了美国陆军,704辆装备了陆战队,还被出口多国。另外,轻量级的版本L-ATV也在2015年作为JLTV项目胜利者开始替代“悍马”。
游戏中的广盟(CSAT)军队则使用另一种更加科幻的MRAP——“伊芙利特”。它的座舱看起来有点像飞机的座舱,驾驶员单独处于车体前部,剩下的乘客位于驾驶员后面,因此前排乘客视野要好一些,后排视野很差。“伊芙利特”的机动性相当好,是游戏中速度最快的MRAP,但是它的防御力一般,驾驶员几乎被防弹玻璃完全包围,12.7mm机枪扫射就能让它吃瘪了。
“伊芙利特”的原型是俄罗斯吉尔汽车厂的“惩罚者”(Punisher),这是2012年设计的一款MRAP,基于卡玛兹4911改装而成。关于“惩罚者”的资料并不是很多,看起来这个项目后来似乎胎死腹中了。虽然到2015年,网络上又流出了一款颇为类似的MRAP——“弯刀”(Falcatus),但是同样毫无下文。不过这款车的数据是真的很牛,装备一台V8发动机,极速200km/h,可以装载6人,总重8吨,具有6台车外摄像头,但是只能防御7.62mm子弹射击。
游戏中阿尔蒂斯政府军的MRAP估计是最弱的一款了——“挺进者”。论防御力,它比不过“猎人”,论速度,又比不过“伊芙利特”,而且还是最重的MRAP,甚至连自家的直升机都吊不起来,实在是对不起这个重量。此外,它也没有“猎人”的V形底盘,防弹玻璃倾斜角也不如“伊芙利特”,因此就连7.62mm子弹都可以干掉车内的驾驶员。不过,它的发动机防御是最好的,关键时刻这也许能救全车人员一命。
“挺进者”的原型是德荷两国联合研制的“非洲小狐”(Fennek)轻型侦察车,它的历史比上面两位更久远,2001年就服役了。
“非洲小狐”极速可以达到115km/h,可以使用12.7mm机枪或者反坦克导弹。不过,它并没有足够的防御力,2007年,荷兰一辆“非洲小狐”被IED炸毁,一人死亡二人受伤;在另一个案例里,一发RPG击穿了一辆德国“非洲小狐”的装甲,多亏了防剥落衬垫,乘员仅轻伤。
本作的三款轮式中,最平衡的一款应该是北约的AMV-7“元帅”。它也是游戏中的多面手,能够空运,涉水,具有相当强的地面通过能力。它可以运载8名步兵,40mm速射炮可以发射穿甲弹,足以摧毁多数陆地载具,直升机,甚至是一些坦克。在DLC中甚至有一个变体“犀牛”MGS,装备了105mm大炮后立刻化身为突击车兼坦克猎手。
AMV-7的原型是南非的“獾”轮式战车。进入21世纪后,南非国防军的“蜜獾”轮式战车已经老旧不堪,急需替代。2005年,南非军方要求被选中的承包商提供一个新的轮式战车方案,最后由EADS、Denel等组成的财团提交了唯一的投标——利用芬兰的Patria 8×8模块化战车,打造一个本地版本,“獾”应运而生。和Patria相比,“獾”具有更强的防地雷能力,可以抵抗RPG-7直接命中,越野能力足够适应南非的地形。不过现实中“獾”使用的是30mm主炮,当然也有用迫击炮、导弹的。
阿尔蒂斯的AFV-4“戈尔贡”则走了偏火力和机动性的路子。它是三款轮式战车里唯一能发射ATGW的,遇上坦克也不害怕,它的30mm主炮当然也不是省油灯。另外,AFV-4也具有两栖能力,V形底盘和附加装甲赐予了它非常好的防御力。然而,它过高的车身影响了行进中的重心,它的机动性是最差的,缺乏防护的武器站也比较脆弱。
AFV-4的原型“潘德II”(Pandur II)其实已经在前作《武装突袭2》的DLC中登场了,这是由斯太尔-戴姆勒生产的8×8车型。确切来说,它的原型是捷克本地化的“潘德II CZ”,和标准版不同,它采用了V形底盘。不过虽然葡萄牙使用的标准版可以发射“长钉”ATGW,捷克版的却没有这个能力,只能使用拉斐尔“参孙”12.7mm或30mm武器站,而且带上武器站的话只能运输6人,所以这又是混搭设计?
作为唯一一个6×6,广盟的MSE-3具有最好的机动性和极速,而且也可以运输8位步兵。它的火力是最弱的,只能装备12.7mm机枪和40mm榴弹发射器,面对其他装甲车很难施展。它的防御力也是最弱的,即使有栅格式附加装甲,面对北约的MAAWS或者自家的RPG-42也是一发入魂的命。MSE-3算是“点满速度”的那类武器。
虽然这车有个阿拉伯的名字“Marid”,但是它的现实原型和阿拉伯一分钱关系都没有,它基于现实中土耳其奥托卡的Arma 6×6。首次问世于2010年,Arma既有6×6也有8×8版本,主武器为12.7mm机枪。凭借450马力的柴油机,Arma极速可以达到105km/h,可跨越1.2m的战壕,也具有两栖能力。另外,这车确实装备了阿联酋和巴林。
作为发生在2035年的游戏,《武装突袭3》的坦克反而一点没有科幻感,造型都比较中规中矩,只是换了个名而已。
首先是北约的M2坦克,这个典型的发动机前置,碟形炮塔的布局非常容易辨认,游戏里还说这是欧洲许可生产的以色列坦克。没错,这就是个改了名的梅卡瓦IV。M2A1及改进后的M2A4都是游戏中防御能力最好的坦克之一,但是速度也是最慢的。从1.8更新开始,M2全系都换成了120mm炮,取代了曾经的105mm主炮。另外,M2A4装备了指挥官专用的遥控机枪,也和现实中的梅卡瓦IV更像了。
不过,《武装突袭3》里这辆M2坦克还是有不够还原的地方。首先,现实中的梅卡瓦IV在主炮上方装有一挺12.7mm重机枪,作为副武器,M2没有这挺机枪。其次,M2在炮塔侧面有雷达,说明这是安装有“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的IV M,但是游戏中它并没有主动防御能力。另外,现实中的梅卡瓦IV在车内有一门60mm迫击炮,M2也没有这武器。
阿尔蒂斯使用的MBT-52坦克看上去稍微科幻了一点,实际上也是现实中的型号。MBT-52有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冷战风”脑袋,而且从说明书上也得知这是从一个经济崩溃的南欧国家低价进口的。这辆坦克的性能中规中矩,防御力比T-100更强,机动性也比M2更好。
它的原型“豹2 MBT革命”是2010年莱茵金属推出的豹2升级方案,对坦克的多个参数都做了改良,极大提高了豹2坦克的智能化程度。目前,一共有三个国家的豹2A4按照“MBT革命”的标准进行了升级——新加坡的豹2SG、波兰的豹2PL和印尼的豹2RI。此外,土耳其还有一个类似的,非军方的改进版豹2NG,本来可能会作为芬兰豹2A4的升级方案,不过最后芬兰人选择了荷兰的豹2A6。所以这个南欧国家是哪个,估计也不好说了。
广盟的T-100坦克才是游戏中唯一一个比较科幻的坦克。在游戏介绍中,T-100是T-95验证坦克的重启版本,进一步提升了机动性能,它确实也是游戏中机动性最好的坦克,当然防御也是最弱的。
说到这个T-95,现实中倒是真的有这东西,只不过它不叫这个名,它是乌拉尔设计局在90年代开始研制的“195项目”的误传。俄罗斯原计划用它取代老旧的T-72和T-80,但是此后项目开发过程却一波三折。到了项目进行差不多20年的2010年左右,无法忍受T-95迟缓进度和落后性能的俄国防部一刀砍了这个项目。
不过,这辆T-100除了这个名字借鉴了现实中的“195项目”外,它的外观更多参考了另一款坦克——“640项目”,也叫“黑鹰”。“黑鹰”由鄂木斯克设计局基于T-80U改进而来,首次亮相于1997年。“黑鹰”重新设计了炮塔,提升了防御能力,据称还将使用更强的152mm主炮,不过保留了燃气轮机。然而,T-80在车臣战争中的糟糕表现让俄国人对燃气轮机失去了信心,“黑鹰”迅速失宠,2002年鄂木斯克设计局也破产了。
在DLC中,广盟阵营又有了一辆新坦克,T-140。这次又是完全的现实产物换个名字,T-140实际上就是T-14。这辆坦克采用了无人炮塔,具有相当强的抗打击能力——乘员全部处于最厚的装甲后面。T-140也是游戏中防御最好的坦克之一,速度也不逊色。如果想要摧毁它,射击发动机使其瘫痪是最佳选择。
如果说游戏中的坦克还有一个是幻想的以外,那么步战车就是没一个是编的,全都是现实存在的。当然,这其中估计有名不副实的。
先说北约的IFV-6,它直接使用了梅卡瓦,啊不对是M2坦克的底盘。它装备有一个遥控火力站,可以发射12.7mm机枪子弹或者40mm榴弹。除此之外,它没有什么火力。不过它是游戏中防御力最强的步兵战车,除了无法安装栅格装甲外,没什么缺憾。
IFV-6的原型不用说,当然就是现实中的“豹”运兵车。在20世纪90年代,老旧的梅卡瓦I已经面临退役,此时以色列国防军试图将过去把“百夫长”、T-55改造为运兵车的经验套用在梅卡瓦I上,但是因为缺乏经费作罢。然而到了新世纪,原本的M113步兵战车暴露了防御力太弱的问题,从而推动了梅卡瓦改装运兵车的项目。2005年,试作型的“雌虎”问世,随后在2008年推出了基于梅卡瓦IV的“豹”。戈兰尼旅是“豹”的第一个用户。
“豹”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运兵车之一,总体产量也不多,仅出口到哥伦比亚。不过它曾经参加过美国陆军用来替换M2步兵战车的GCV项目,虽然满足了一些指标,但是GCV最后整个被砍了……不然到了2035年,我们也许真的会看到美国陆军用以色列战车运输士兵。
如果说基于运兵车的IFV-6有点名不副实,那么广盟这辆名字都叫BTR-K的“步兵战车”就是名实都不副了(BTR是俄语“运兵车”的缩写啊)。和IFV-6类似,BTR-K也装备了遥控武器站,但是它的火力更强,使用30mm主炮和ATGW。然而,它的防御力也是最差的,40mm速射炮就能够摧毁它的装甲。而且虽然它的机动性要强于IFV-6,它也不能被空运,这让它的机动性实际上大打折扣。
BTR-K的原型是白俄米诺特的BM-2T,不过武器系统略像俄罗斯乌拉尔的BMPT。BM-2T是白俄罗斯用来取代BMP研制的一种步兵战车,首次亮相于2000年。它装备有30mm主炮,还具有8枚ATGW。不过,它从未被任何国家采购过,项目早已终止。BMPT则是俄罗斯基于T-72制造的步兵支援战车,主武器为30mm炮,还能发射ATGW。它要比BM-2T好运一些,已经装备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阿尔及利亚。
游戏中真正算是适合的步兵战车大概只有阿尔蒂斯的FV-720了。根据游戏资料,这是由英国制造的一款久经考验的步兵战车,装备30mm主炮,充分平衡了速度、火力和机动性。但是它的性能也很平庸,防御力不如IFV-6,火力不如BTR-K(不能发射ATGW),还只能搭载7名步兵。在游戏早期版本,它甚至只比AFV-4的防御力稍微好一点而已。
FV-720的原型确实也是英国货——FV-510“武士”。这也许也是游戏中最老的陆地载具之一,“武士”1988年就服役了,参加过海湾战争、波斯尼亚危机、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武士”的总体性能也是中规中矩,而且在《武装突袭2》DLC里就出现过了。不过,2025年前英国就要退役“武士”了,到了2035年阿尔蒂斯居然还捡着英国人的破烂不放,也真的太穷了吧……
游戏中有六种自行火炮,均基于其他平台。某种程度上它们比坦克更科幻,因为它们有些根本不存在现实原型。
M4榴弹炮、M5火箭炮和IFV-6A高射炮均基于M2坦克的车体,只不过分别用了155mm榴弹炮,M270火箭炮和35mm高射炮/防空导弹。M5和IFV-6A都没有现实原型,但是M4榴弹炮却有,只不过也不算完全是原型。
在20世纪80年代,索尔塔姆曾经试图将梅卡瓦I改造为自行火炮,被称为“枪手”(Sholef),1984年第一辆原型车亮相,两年后生产了第二辆原型车。“枪手”使用索尔塔姆自研的155/52榴弹炮,总体布局沿用了前置发动机的梅卡瓦I布局,完成射击准备只需要15秒,发射间隔只有5秒。凭借自动化技术,“枪手”的组员只有4人,而且可以获得坦克级别的防御力。但是,以色列国防军最后选择了M109的升级版“帕拉丁”,“枪手”项目中断了。不过索尔塔姆搞出的卡车平台自行火炮ATMOS倒是成功出口了多个国家。
广盟的两款自行火炮——ZSU-39和2S9分别是基于BTR-K平台和T-100平台的高射炮和榴弹炮。这两个同样没有现实原型,而且相当胡来。ZSU-39的意思是这是一辆使用39mm单一防空炮的自行高射炮,但是游戏里这家伙用的却是类似英国“神枪手”防空炮的双35mm防空炮,所以明明应该叫ZSU-35-2。而2S9虽然没有现实原型,但是现实中俄罗斯的2S35却和它有点像,都是基于主战坦克平台(2S35的平台来自T-90和T-72)。
最后一个是阿尔蒂斯的轮式火箭炮,这个就放下面一块讲吧。
游戏中一共有三种卡车,它们同样没一个是科幻产品,全是现实产物。先是北约的HEMTT,这个连名字都没改,就是现实世界中奥什科什的同名产品。1982年服役的HEMTT目前已经被生产了35000多辆,可谓是相当成功的军用卡车了。游戏里的型号似乎混搭了一部分A3型和A4型的特征。
广盟的“暴风”卡车和阿尔蒂斯的“扎马克”卡车也都是现实货,前者就是现实中的卡玛兹“台风”,后者则是卡玛兹-4310,都是6×6。只不过,“台风”实际上是6×6的MRAP,但是游戏中的“暴风”却没有装甲。“台风”在游戏发售后一年才正式服役,卡玛兹-4310要古老的多,1981年就投产了。
另外游戏里还有一种火箭炮变体“扎马克”,现实中的卡玛兹-4310则没有火箭炮变体。
游戏中不同阵营用的UGV其实只有一种,它是一种6×6车型,具有补给武器,突击目标的多种功能。这个家伙的原型就是2006年卡耐基·梅隆大学为DARPA设计的“粉碎者”。比游戏中的功能还高级的是,“粉碎者”只需要游戏手柄就能控制,能够具有一定的探路能力。为了解决航程不足的问题,它使用的是混合动力,通过捷达的柴油机充电,再带动电机降低噪音行驶。它具有非常出色的越野能力,也是未来战场机器人的一个先驱者。
游戏中一开始没这个类别,是后来在DLC里加入的。但是虽然如此,游戏里也只有2种快速攻击车。北约使用的是“徘徊者”,广盟则是“麒麟”。这俩也都是现实存在的东西了。
“徘徊者”的原型是美国北极星防务的DAGOR,它是用来竞标陆军的快速攻击车项目的,但是最后输给了新加坡科技动力的LSV,不过被出口到了加拿大。而讽刺的是“麒麟”的原型就是科技动力的LSV Mark II,后者也是新加坡特种部队的装备。就性能而言,DAGOR和LSV Mark II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但是有关具体列装的资料不多,毕竟它俩都算特战装备。
评论区
共 2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