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啊,大周末的小浣熊加更一期,码字码不动了就来回收一波曾经的文章,本文原先是夏天曾经发布过的锐评和考究辐射电视剧的一篇短文。
这段时间也是被F4NV的日志给勾起来辐射瘾了,所以也是斗胆关公面前耍大刀,咱也敢来机核聊辐射了。不过不管是遗老还是新时代观众都别急眼,并不太会涉及到原作游戏而是从电视剧里的一些意象来谈谈。
其实要我说小诺兰这次整的蛮不错的,而且实话实说新瓶装新酒,而且还掺杂了许多编剧自己的看法和对50、60年代好莱坞风气的讽刺,不卖关子说喷的就是麦卡锡主义。
通过战前线尤其是尸鬼哥这个动作明星的故事,给“战争,战争从未改变”这句slogan又提炼出了自己的东西,其中也包括着小黑马克西姆面对大坑的对白
另一句台词让我记忆犹新的则是,尸鬼哥库珀在战前参加集会时,被问到的灵魂拷问之一,
这句话其实也是引出战前剧情的主旨,我们看到库珀作为一个好莱坞大明星,开豪车住别墅,核弹掉下来都有着避难所科技罩着,但面对一些灵魂拷问的时候,他却犹豫了。
那么他犹豫的是什么?为啥这些呼风唤雨的大明星,在自由民主美利坚混成这个样子?而又是为啥尸鬼哥会在开局成为一个类似小丑的角色,失去了金钱地位跟浣老师一样撂地为生呢?
这就得从美国电影工业的源头讲起,在辐射的世界观中,虽然核战争爆发于2077年,但其真空管朋克的美学风格以及各种政治映射,让我们完全可以将其带入视角到OTL的50年代美利坚的社会百态。
剧情里在核战前的库珀是红极一时的好莱坞巨星,其银幕形象更是代表着美利坚神话史诗的牛仔枪手硬汉。
用后来许多影评人的话来说,如果西进运动是美国三百年短暂历史中的史诗时代的话,那么银幕上的拓荒牛仔形象,则是这些史诗中被异化和神化后的漫天神明。
在古典西部片时代,这些牛仔英雄事实上跟人类历史上出现的许多史诗人物并无区别,而西部片作为B级小成本电影,在大萧条前的美国的定位就是现在的短剧小爽文。
没错就是那种每天某音里头扇逼斗的伦理剧,只不过美帝人民的武德和爱国情怀,让他们往往喜欢直接掏枪咔咔干的剧情,这个的典型就是西部片物理意义上的鼻祖《火车大劫案》,给一场抢劫拍成纪录片看。
20世纪初当时人们看电影分成两派,一种是西装革履轿车美人,衣着得体登堂入室的上流人士欣赏的欧洲纪录片,这就纯纯的高端路线,电影院里装修和歌剧院以及后来的百老汇是一个档次的,恨不得把高雅和法国话刻在脑门子上。
但另一派则是另一个极端,主打一个量大管饱,且主旨言简意赅,他面对的观众群体就是底层鼠鼠,打工人最后的一点零钱想要找点乐子怎么办呢?
1905年宾夕法尼亚,这个人杰地灵养育了达奇·范德林德的土地,出现了第一家镍币影院,专门为了匹兹堡的穷人观影者打开了新赛道。
戏院老板兼房产经纪人约翰·p·哈里斯(John P.Harris)及其妹夫哈里·戴维斯(Harry Davis)两人用大型歌剧演出后遗留下来的96张座椅,以及挂在墙上的帷幕,把一间位于匹兹堡繁华商业区的空商店改造成小戏院。
器材方面有放映机,一张银幕,外加上钢琴伴奏这样的革新,开始连续放映影片。由此,电影放映活动有了它专门的场所。镍币影院里放映的电影并不新鲜,有的是两年前就已经推出的影片,比如埃德温·S.鲍特的 《火车大劫案》。
顾名思义,镍币说的就是五美分的钢镚,那个材质跟一分钱人民币相似,基本上是个投币观看的快消费产品,而介绍中剃刀的《火车大劫案》也就凭借着这样的推销手段,成为了西部片经典开山鼻祖。而这样的观众群体,观看并喜爱西部片的原因就两个:
包括《火车大劫案》中讲述的剧情,这场震古烁今的抢劫,其实就发生在1900年,也就是成片上映的三年前,观众想没有代入感都难啊。
而我们知道不管是短视频还是当时的西部片,迎合观众是必须的,而作为民族史诗,英雄的出现必然是要有敌人的,而市场会决定这个敌人是谁。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铁骑》中,敌人是封面上能骑善射的苏族人;
在《西马龙》里,可以是跑马夺旗圈地后,拓荒者面对的匪帮;
而在后来的《关山飞渡》中,主角甚至可以两者一起打。
以我们现在来看,这种刻板印象实际上不比短视频中伪装的俄国大妞直播唱歌高到哪里去,但是市场就吃这一套。
但是让我们回到辐射剧情,剧中的库珀我们说了,原型背景设定虽然是未来,但是内核却是在过去
许多人不理解为啥身为明星的尸鬼哥,在安克雷奇战争时还要入伍打仗去,这实际上也映射了OTL二战时期的爱国运动,为了宣传美帝天命昭昭,大量好莱坞艺人和当红导演在珍珠港事件后都奋勇参军,以自己作为爱国宣传的素材来激励美国人民。
只不过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像尸鬼哥那样上前线啊,而更多的事像约翰·福特作为导演和编剧,在二线进行文艺宣传工作,顺便美国军方允许他们带着长枪短炮拍摄素材,并且随意发挥才华将各种珍贵的影像资料整理剪辑并发回国内。
虽然说这句话有些地狱丧良心,但客观上来说,战争虽然残酷,但那个视觉效果和惨烈程度确实会让身在其中的人大受震撼。
也许是二战呈几何上升的烈度触动了这些艺人和导演的良心和创作欲,在战后的五十年代,西部片的价值导向开始迅速扭转。
就以约翰·福特的作品为例子,在战前他就热衷于在影片中改善印第安人的形象,这一尝试实际上与他自然主义的拍摄理念有关,在犹他州大沙漠中他曾经在纳瓦霍保留地附近建设了一处庞大的“西部小镇”作为拍摄基地,这处基地也位于沙漠和纪念碑谷附近,也是重要的原住民聚居区,为的就是取景方便。
他的电影中我认为最出彩的是出境的原住民演员,这些人平时就生活在保留地务农,而每逢约翰·福特剧组返回,便被高价雇佣为特型演员乔装改扮成各个民族的印第安人,策马驰骋于大漠之上,其中许多人因为多次上镜,马背戏演技甚至比牛仔还精湛。
而长期与原住民接触的约翰·福特也深深的感知到了,旧西部片的作为神话史诗的bug:就是有没有一种可能,西部片里作为反派的印第安人之所以抢劫,是因为白人端着枪骑着马西进打进他们的领地了?拍了这么多年,反派居然正是白佬自己。
这样的反思也很快地体现在了他的影片当中,《探索者》中的印第安人便摆脱了曾经万年野怪和纯反派的定位,他们不再是为了杀戮而杀戮的恐虐信徒。
而是由于被白人社会的世代血仇捆绑的可怜人,更是能在荒野把治安官和老兵遛狗的狡诈战士,这一下子人物形象就饱满起来了。
这样的反思浪潮在好莱坞绝不是个例,许多演员和导演不愿意继续搞“短视频”,他们承认曾经的民族史诗带来的流量,但也希望在这些作品里加入更多自己的所思所想,将曾经的短平快枪战片,变成真正的艺术。
所以我们在美剧中,尸鬼哥在战前想法的转折点在于,为啥牛仔形象必须要对别人赶尽杀绝?为什么原住民演员要么跑龙套,要么被打,有点剧情还是那种玄而又玄会和马说话的选手。
说白了凭啥人家就得每次跟样板戏一样挨你老白男的打呢?
而不管是剧中的库珀,还是OTL的约翰·福特,在走出古典西部片的好莱坞,他们在展示自己的思考与才华后,面对的第一个对手不是同行,而是麦卡锡,没错有关部门下场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剧中战前剧情里,三句不离扣帽子的原因,而在现实世界的好莱坞这样的事情也时常发生,约翰·福特便也曾上过黑名单,不论是演员还是从业者一度都对其避之不及。
麦卡锡何许人也?一个1946年退役从政竞选参议员,爱尔兰裔,共和党人,家里是农场主,赌博、酗酒、玩期货的这么一个根正苗红的美国白人政客形象。
许多传言说这个老登公文包里常年备着一瓶威士忌,靠着酒劲续命的标准极右翼,这玩意跟朴卡卡、皮大帅这些人在冷战时期的加点其实差不多。
在他这里反康米这都已经不算事了,而电视剧中表现的好莱坞人人自危,个个讲政治正确的宴会,也是麦卡锡主义破坏下的一个翻版。
读懂这一层跟政治危机,其实才能看懂小诺兰在电视剧这条线里想讲的真正内涵,也是电视剧这盘饺子的醋。
OK这里是浣熊君,一个在全网撂地的闲散作者,今天就先聊到这里,下回继续整吧。
评论区
共 1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