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994年的日本首相羽田孜,当时公开宣称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并且他的家族以前一直姓秦,到了200年前才改成了羽田,而且羽田和秦在日语里读音相同(都读作hata),这番话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把一些中国氏族的流传历程展现到了公众眼前。
先说秦氏,秦氏和汉氏(自称是王莽流落在外的后裔)是在日本渡来人氏族种最显赫的两个大族。平安时期日本官方公开编写的《新撰姓氏录》,记载了当时各地大氏族的由来和当时的地位。其中从中国大陆或者朝鲜半岛流入日本的一些大氏族,被列为【诸藩】,仅此于天皇家族分支的氏族【皇别】(代表源、平);和由地方宗教家族演变而来的【神别】(代表藤原)之后。在诸藩中,秦氏位列第一。另外这本书也记载了其他163个来自于中国的大氏族。
秦氏的来源,《新撰姓氏录》认为祖先是秦始皇的三世孙孝武王(秦氏自称),实际上可能是秦朝因为逃避战乱而流亡日本的一批人的后裔;另外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苻坚的王室或者贵族成员通过朝鲜流亡日本的后裔。而据日本书纪记载,秦氏之先祖弓月君于应神天皇14年自百济率领乐浪郡地区二十七县近两万人移居日本。
《隋书》卷四十六《倭国传》载:“明年(大业四年,608年),上遣文林郎裴清使于倭国。度百济,行至竹岛,南望<身冉>罗国,经都斯麻国,乃在大海中。又东至一支国,又至竹斯国,又东至秦王国,其人同于华夏,以为夷洲,疑不能明也。又经十余国,达于海岸。自竹斯国以东,皆附庸于倭。倭王遣小德阿辈台,从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后十日,又遣大礼哥多毗,从二百余骑郊劳。既至彼都……” 这里所讲的秦王国,可能说的就是秦氏的聚居地。
秦氏来到日本最初在丰前国登陆,随后势力范围逐渐扩展到山背国葛野郡与山口郡、纪伊郡、河内国赞良郡、摄津国丰屿郡、丹波国桑田郡,之后更是逐渐把影响力扩散到了奈良。在雄略天皇时代以后,开始受到朝廷的重用(当时有92部,18600人)。
秦氏最有名的人物是秦酒公(太秦公),雄略天皇把各地秦人交给他管理,他们专长工作是养蚕制丝与织布、建筑与农业、理财与宗教、酿酒与音乐,对日本历史有重大影响。
到了秦河胜时代,他成了圣德太子的宠臣,依靠自身家族庞大的财力和技术能力,在修建平安京、伊势神宫的过程中给了很大的帮助,并且亲自负责建设广隆寺——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后还未圣德太子南征北战,一生战功累累。后来被赐予了信浓国更级郡桑原乡,从此以后秦氏的本家就定居在信浓国,成为信浓国的有力豪族。
平安时代,有一个名叫秦武虎的人曾经担任过平正盛的部下,后来担任了镰仓幕府的长吏头领;到了保元之乱时,秦能郡支持的崇德上皇倒台后他流亡土佐,随后又利用镰仓幕府初年的承久之乱立功成为土佐国司,开创了长宗我部家族。
秦氏有太秦公、秦长连、秦野、秦人、秦川、秦上、秦下、秦内、秦井、秦多、秦当、秦佐、秦冠、秦前、秦党、秦原、秦部、秦许、秦常、秦胜、秦人部、秦川边、秦大藏、秦小宅、秦井手、秦中家、秦田村、秦长田、秦物集、秦泉寺、秦高桥、秦达布、秦佐此佐等分支。他们在桓武天皇时代权力很大,达到了鼎盛时代。他们对开发京都附近的鸭川一带贡献很大。
到了平安时代,部分人开始以惟忠氏为名。另外,统治四国的长宗我部氏、以及九州的岛津氏都是秦氏支系。姓羽田的与他们有关,日本前首相羽田孜曾公开承认自己是秦人之后。波多野、已智、三林、长冈、山村、秦公、秦姓、国背、物集、大里、伊美吉、川胜氏、神保氏也是秦氏后人。
秦氏有他们自己的神社:松尾大社、伏见稻荷大社、天照御魂神社、大避神社等。最有名是伏见稲荷大社,总本社位于京都伏见区,在日本拥有四万多所分社,用以祭祀秦氏一直以来的守护神——农耕之神稻荷神;而大酒神社是祭祀秦始皇、弓月君(功满王)、太酒公(大酒神);而大避神社是秦河胜晚年回到播磨国之后开始扩散,里面供奉着大避大神、天照皇大神和春日大神,这个大避大神就是秦河胜。
在漫长的历史中,秦氏四散形成了大量的支系家族。进入战国时代之后,1545年秦幸清进攻武田家的战斗中战死,他的几个儿子也在大阪夏之阵中跟随真田家战死,后来秦氏便逐渐凋零。目前大部分秦氏已经改姓为羽田、长冈、波多、波多野等等。但现代仍有少数人复姓秦氏。
以上是日本秦氏的家谱图,下面的绿字全部是秦氏的分支家族。
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之后,散布全国的大大小小的大名基本上来源于源平橘藤四姓,但是也有一些大名是来源于秦氏的。
长宗我部氏,开创始祖是长宗我部能俊,原名秦能俊,他是秦氏嫡系,按照秦氏家谱排下来是秦始皇的第二十六世孙。他的父亲叫做秦明友。他们原本是信浓秦氏的嫡系,保元之乱时,秦能郡支持的崇德上皇倒台后他流亡土佐,随后又利用镰仓幕府初年的承久之乱立功成为土佐国司,逐渐控制了土佐国长冈郡宗我部乡,后来改姓长宗我部。战国时期,长宗我部原本是土佐七雄中最弱的一支势力,经过不断奋斗最终基本控制了整个四国岛。
土佐位于四国岛的南方,三面环海,北靠四国山地,是个相当封闭的地域,自古就是流人之所。山高皇帝远,长宗我部一族以冈丰山下的冈丰城为根据地,渐次成为当地的豪族。
应仁之乱以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各地大小军阀割据一方,互相攻伐。土佐自然也不例外,小小一个土佐产生了所谓土佐七雄的七大势力,筑起了二百四十四座城堡。朝廷派来的土佐守护细川氏,也在战国的纷乱中失去了控制力。永正四年(1507年),四国管领细川政元被家臣谋杀,土佐更是群龙无首。长宗我部家的宿敌本山茂宗,乘机联合了山田、吉良、大平等豪族围攻冈丰城。长宗我部元亲的祖父长宗我部兼序,众寡懸殊之下战败全家自杀,只有六岁的儿子被一个名叫近藤的家臣藏进背囊偷运出城,送到和长宗我部家颇有交谊的中村一条家,就是后来元亲的老爸长宗我部国亲。
土佐一条氏是土佐七雄中最有威望,实力最强的势力。一条家的家督一条房家怜悯长宗我部家的不幸,很钟爱长宗我部国亲这个孤儿。据说有一次一条房家在宴会吃饱喝足之余,和长宗我部国亲开玩笑说:“你敢从高楼上跳下去,我就帮你恢复家业。”没想到七岁的国亲,二话没说真的跳了下去。
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在他以土佐为背景的小说《少爷》中,描写了“无铁炮”的主人公被人一激之下从两层楼往下跳的事情。是不是被国亲的故事启发了?就不可得知了。国亲跳楼有没有摔个半死,看来也没有人考究。总之一条房家惊叹之下,真的实践了他的承诺。后来在国亲成年以后,通过协商,从本山家手上把冈丰城要了回来,让长宗我部国亲恢复家业。一条房家出于对这个世侄安全的顾虑,好事做到底,一心化解这段仇恨。以后力主国亲把女儿嫁给本山家当主本山清茂的儿子本山茂辰,两家结为秦晋之好。国亲大概听过祖宗老家有一段“卧薪尝胆”的故事,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复仇,而恩人一条家对打仗毫不热心,不会帮自己的忙。也就只能忍一时之气,把婚事答应下来,先把自己做大了再说。于是,土佐暂时出现了一段和平的日子。长宗我部国亲抓紧时机精励图治,生聚教训。他采纳了足智多谋的吉田周孝的建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推行以人为本的政策。减税、免役、轻刑、奖励生产,鳏寡孤独皆有所养。赢得了人民的爱戴,称之为菩萨再生。原来失散各地的家臣也纷纷回归。
国亲最重要的建树是实现了所谓“一领具足”的农兵制度。什么是一领具足呢?具足是指全副武装的盔甲,一领则是指一副盔甲的单位,两个词合起来就成为一领具足。根据“长宗我部百个条”中的第24条:凡拥有三町以上的土地者,每一户都必须准备一副盔甲,平时务农维生,战时就必须穿上盔甲投入战斗。这其实就是半农半兵、兵农合一的编制。农民成为半农半兵的野武士,平时从事生产生活时,准备有一领具足,战争时用来装备自己。自然,这个制度下兵士的受训时间有限,农务只能锻链个人体健、个人博战力,但却无法训练群战能力与默契,此外训练、出征也必须考虑农耕期、农闲期、丰收、欠收等因素。一领具足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土佐人口有限,没有资源实行兵农分离。
天文十六年(1547),长宗我部国亲开始了扩张行动,向南攻灭大津城的天竺氏,向东攻灭山田氏,扩大了领土。接着,他让次子亲泰继承同源的香宗我部家,基本控制了香美全郡。不过,在进攻大津城的时候,由于一条氏派兵支援天竺氏,造成了长宗我部和恩人一条氏反目。当时一条房家已经去世,一条房基接任家督。
永禄三年(1560年),长宗我部国亲终于开始了对本山家的复仇战役。导火线是本山家夺走长宗我部的军粮。本山清宗几年前已经病死,长宗我部国亲的对手是他自己的女婿本山茂辰。这场战役,长宗我部元亲第一次上阵,也就在这一次,表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
长宗我部元亲是国亲的长子, 天文八年(1539年)在冈丰城出生。因自幼体弱多病、深居简出而显得皮肤白皙、性格阴沉内向,不受大人的喜爱。人们嘲笑他是“姬若子”——像个公主一样。 元亲初次上阵已经二十二岁,这在当时十五、六岁就要上阵的习俗下,更被视为缺乏勇气的表现。他在上阵前还要请教一个名为秦泉寺丰后的家臣,问的是“怎样使用枪?”“大将应该走在士兵前面还是后面?”这样的问题,一副临阵磨枪的样子,叫人无法看好。
双方在长浜户之本交战,长宗我部军落于下风,眼看就要输了。这时元亲挺枪跃马带领部下二十骑直冲敌阵,大声叫道:武士要名不要命,有进无退!大惊失色的家臣诸将生怕少主有失,也就不顾一切紧追其后,慌乱中的士兵也下意识地冲上前,于是长宗我部军意外地从“全面后撤”变成了“全军突击”。本山军遭此意外打击军心大乱,全线溃退。
元亲不单单是“鬼神之勇” ,在户之本战役后,他判断潮江是座空城,果断地率兵把城夺了下来。无论是老爸国亲还是家臣,都对元亲刮目相看。元亲成了“土佐的出来人”,一颗耀眼的新星。不过,这颗新星的光芒被阳光掩盖了。也是同一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赢得传奇的胜利,以寡敌众大败今川义元,迈出了称霸日本的第一步。
战后数月,长宗我部国亲病逝。元亲遵从老父的遗言:脱下孝服之日就是穿上甲胄之时,开始了战国武将的生涯。
对本山家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永禄十一年(1568年)的冬天,本山家经过连年的失败,家督本山亲茂,也就是长宗我部元亲的外甥,终于向舅舅投降。元亲继续对外扩张,次第攻灭土佐的地方实力派。而对长宗我部家有恩的中村一条家,天正二年(1574年)发生内乱,家督一条兼定好色忘义,杀害大臣,被家臣驱逐。长宗我部元亲乘机出兵,轻易地并吞了一条家的领地。 一年后又击溃了一条兼定的反扑,最终完成了土佐的统一。
秦始皇的子孙当然不会满足于土佐一地,土佐山多地脊,长宗我部元亲的野心是整个日本,而争霸日本的第一步是占领四国。几年前,长宗我部元亲的弟弟长宗我部亲益离开土佐往本州的有马温泉养病,途经阿波(德岛)遇害,这样就给了长宗我部元亲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元亲征集了土佐十五岁到六十岁的百姓,总共二万人,展开了对邻国伊予、赞岐和阿波的侵略。
我们没有必要了解战事的过程, 总之这场战争足足打了十年,长宗我部元亲终于完成了对四国岛的制霸。这时元亲已经四十七岁。
然而为时已晚,织田信长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势力。尽管信长本人在本能寺之乱中被杀,他的部下羽柴秀吉(以后的丰臣秀吉)迅速击败了对手明智光秀,完全接管了织田信长的势力。天正十三年(1585年),羽柴秀吉以其弟秀长为主将,率领八万大军跨海入侵四国东部;毛利辉元等率兵四万,攻击四国西部。长宗我部家经过连年征战,能够调动的只有四万多疲惫之师。面对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占压倒性优势的羽柴大军,长宗我部的军队连连惨败。元亲不得不冷静下来,接受了部下谷忠兵卫的苦劝,向羽柴秀吉投降。
羽柴秀吉识英雄重英雄,对元亲相当礼遇。自然,他要利用元亲的才智,却又不能让他有机会坐大。丰臣秀吉没收伊予、讃岐、阿波三国土地,只允许长宗我部家保留土佐一国。元亲十年的努力,以四国无数将士的鲜血换来的功业,也就一朝化为乌有了。但是,能够保住脑袋,而且还确立土佐一国的领地,已经是万幸的了。毕竟形势比人强,元亲也只能忘掉争霸的野心,老老实实地替丰臣家卖命。到长宗我部元亲病逝为止的十五年,长宗我部家被丰臣秀吉征召,先后参加了征伐九州、消灭小田原北条家,和两次侵略朝鲜的战役。
天正十四年(1586年),丰臣秀吉命令四国讃岐、阿波、土佐三国组成联军,作为先锋支援九州的大友宗麟,抵抗岛津家的进攻。长宗我部元亲和他的长子信亲,率领三千人马参战。当时四国联军总数六千余人,与岛津方面二万军队在户次川(大分境内)隔河对恃。联军方面的监军是后来被史家称为“战国第一名的胆小鬼”的仙石秀久,不顾诸将的反对,下令渡河向敌人进攻,结果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岛津军以逸待劳,一举全歼了联军的先锋十河存保以下五百多人。仙石秀久见势不妙,丢下军队自己逃跑。岛津的军队乘势包围了长宗我部军。元亲死战得脱,长宗我部信亲战死。
信亲的死重重地打击了元亲。信亲是元亲心目中理想的继承人,在各方面都很优秀。元亲后来为儿子和户次川战役的阵亡将士举办大型法会,召集土佐所有的僧人到会念一千次法华经。这个做法后来成了传统,每年一次的大法会一直维持到明治维新。
三年以后,元亲决定把信亲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四子盛亲,并把盛亲立为继承人。我们不难了解,信亲的死对他是个挥之不去的阴影。长宗我部元亲异想天开,不惜近亲通婚,废长立幼,让信亲的血脉继承自己的事业。自然,这种不合情理的决定遭到家臣的反对。元亲把敢于直言的侄子吉良亲实,堂弟比江山亲兴等人处死。他甚至逼死次子香川亲和,把老三亲忠也关了起来。这种不顾一切的倒行逆施,间接造成了长宗我部家的灭亡。
长宗我部家的结局是相当悲惨的。一年后,爆发了以争夺丰臣秀吉遗留下来的领导权的关原之战。长宗我部家的当主盛亲原来看好德川家康的东军,但由于被西军阻隔,不得已参加了石田三成方面。德川家康在赢得战役后成为日本的霸主,自然不会放过机会收拾长宗我部家。他以盛亲逼死亲忠为理由,乘机没收了盛亲的领地,把土佐改封给山内家。这个决定激起了土佐武士的反抗,爆发了暴乱,被残酷地镇压下来。
长宗我部盛亲在京都被软禁了十四年。一直到庆长十九年(1614年),德川家康为了肃清残余的反对势力,发动了对丰臣家的进攻,也就是战国时代最后一战的大阪城战役。这对于背负复兴家业重任的长宗我部盛亲来说,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他也就不顾一切,潜逃离开京都奔赴大阪,加入了丰臣一方。元和二年(1615年),大阪城陷落,盛亲兵败被擒,在京都受刑毕命。他的五个儿子也先后被擒杀,长宗我部家嫡系绝嗣。不过支系仍然有流传下来,现任第17代当主是长宗我部友亲,目前担任日本共同社常务监事。
如果户次川之战的主帅是长宗我部元亲而不是他的手下败将仙石秀久,战役的结果就不一样;如果信亲没有战死,元亲也不会性情大变;如果元亲能够活得久一点,他可能避免卷入关原之战。。。。总之,如果长宗我部家的运数好一点,长宗我部家大概可以一直统治土佐,成为日本的望族。再说下去,如果元亲不是太专注统一四国,乘着羽柴秀吉抽不出身,联合织田信雄和信州的地方势力进攻大阪,和德川家康东西夹击羽柴秀吉(据说秀吉最担心就是出现这样的局面),日本战国历史可能要改写。
三百年后,土佐人再一次活跃在日本的政治舞台。一领具足的子孙担当了尊王倒幕的急先锋。德川家康种下的仇恨,使土佐和长州一样成为明治维新的主力。德川家康大概没有想过,他消灭了长宗我部家,也为自己后代制造了掘墓人。
另外,九州的最大好强岛津氏,也和秦氏有说不清的关系。
岛津家族的始祖,是生活在平安末期的岛津忠久。他后来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做了镰仓幕府的御家人,因此被赐姓岛津开创了自己的家业。但是在这之前他叫做惟宗忠久。而惟宗氏,正式秦氏最大的分家。惟忠家的始祖是惟宗朝臣,本是秦氏的一个普通人,后来进京打拼受到公家赏识,被赐姓惟忠,建立了惟宗氏。
岛津家族自称和源赖朝有亲戚关系,认为始祖岛津忠久是源赖朝与他的侧室比企能员的妹妹丹后局所生的私生子,寄养在平安时代著名歌人惟宗广言家里,但是现在的日本学者经过研究后基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并不是真实的。以前一般认为他就是惟宗广言的儿子,不过根据最近的研究他更可能是同族在京为官的惟宗忠康的儿子。母亲则是源赖朝奶妈的女儿。
因为岛津忠久和源赖朝的密切关系,并且在建立镰仓幕府的过程中出了力,他被理所当然地赐姓岛津后又获得了萨摩、大隅、日向三国的守护职位,成为九州南部最有力的大名。进入战国时代后,与领土内各地的国人及其他岛津一族展开了斗争,宗家因而逐渐衰落。庶流伊作忠良(伊作岛津家)势力渐渐增大,压倒了其他家,长男岛津贵久以宗家的养子成为岛津家家督。贵久之后将家督让给长男岛津义久,1578年耳川之战当中大败大友氏,加上1584年冲田畷之战重创龙造寺氏、岛津氏成为了“三州的太守”。此外,当时义久还拥有三个优秀弟弟(岛津义弘、岁久及家久),因而被称为战国最强的萨摩武士,他们尝试率领大军统一九州南部三州及九州。1587年秀吉发动九州战役,岛津氏向秀吉投降,最终保住了三州的领土。
关原之战爆发期间岛津支持西军,与德川家陷入对敌关系,战后岛津氏外交游说下,成功保住了原有领土。江户时代早期入侵琉球,占领奄美诸岛,并支配琉球王朝。幕藩体制之下在宝历治水当中是被幕府的弱体化政策受压的一方。德川纲吉养女竹姫为岛津继丰的后妻之后,与德川氏女儿进行婚姻,因而加深了与幕府的关系。幸运的是,他们的当主相当长命,并没出现子嗣继承问题需要幕府介入,因此与幕府的关系比较稳定。
关原战后,岛津家依然保持了西南部强藩的地位。之后于1609年开拓琉球。在积极经营萨摩藩同时,也与近代列强有过摩擦。 1862年鹿儿岛湾内爆发了“萨英战争”。英国以1年前发生的“生麦事件”为借口出动7艘军舰炮击萨摩藩的首府鹿儿岛,萨摩藩则以10座台场与英军对峙,战斗持续了三个半小时,萨摩藩的台场全部被摧毁,鹿儿岛的市街也被摧毁大半,英军遭受了一定的损失,退出了鹿儿岛湾.此战暴露出日本无论在火炮性能、炮兵的能力、管制技术上都不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舰队的对手.同时,一些背负日本未来历史使命的人也在这次战斗中登场。在岛津家支持下,萨摩藩诞生了一批近代思想家、**家。如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明治维新中,成为倒幕的中心势力,同德川幕府作战。德川家开设的幕府最终为岛津家所属的倒幕势力所灭.。
踏入幕末,对抗西方帝国主义情绪高涨,28代岛津齐彬时期组成了以西式制铁、造船、纺织为中心的近代产业(集成馆事业),开始出现了新的发展。另外幕府进入了崩坏期,萨摩藩内出现不少尊皇倒幕的人物,他们与长洲藩共同为主要倒幕力量。明治时代岛津忠义本家与父亲岛津久光在明治维新过后各自分成玉里家共两家,被授予公爵。其他有实力的分家包括了昭和天皇第五皇女子清宫贵子内亲王所降嫁的日向佐土原岛津家(幕末时是领有2万7千石伯爵)。其余的被任命为男爵。
明仁天皇的祖母是岛津忠义七女岛津伣子,因此现时的岛津氏一门与皇室有血缘关系。
支配对马国全境和肥前国一部分的宗氏也是惟宗家的分支。家主宗重尚,原名惟宗重尚,镰仓幕府初期被封为对马国主。后来宗氏宣称宗重尚其实是平家末代家主平知盛的儿子,在平家战败后被惟宗家收养,但是现在的研究并不能证实这种说法。
宗氏趁对马国当地最大的势力阿比留氏叛乱时积极作战,战胜后吞并了对马国全境。室町时代,宗氏是防御北境,抵抗朝鲜倭寇(海盗)的第一道防线,军事影响力逐渐增大;战国时代,曾经几次征伐九州,但是被毛利、岛津、大友、龙造寺家联合抵御,无法进入九州;后来投靠了丰臣秀吉阵营,在征伐朝鲜的时候或活跃在第一线奋战,同时还担当了与明朝和朝鲜的外交任务;关原之战虽然在西军阵营,但是因为在朝鲜战场作战奋勇,同时江户幕府也需要他防卫边境,所以还是奖赏了他的功绩并且提升家格,还获得了与朝鲜的贸易独占权,成为了江户时期的重要势力之一;在元朝进攻日本时,宗氏作为先锋和元军以及朝鲜军队奋勇作战,家主宗助国战死,不过之后宗氏还是保持了在对马国的影响力;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所有大名家族都被改为贵族。本来以对马藩的实力只能被封为子爵的,但是考虑到宗氏历史上守卫边境的功绩以及宗氏与朝鲜长达几百年外交形成的家族人脉,明治17年还是把他破格封成了伯爵。
神保氏出身于上野国多古郡辛科乡神保邑,关于神保氏的出自有许多种说法,比较确定的说法是出自于惟宗氏的说法。
神保氏是镰仓幕府时期大管领畠山手下最重要的谱代家臣。畠山引发应仁之乱后,神保氏成为了越中、能登、纪伊三国的代理守护,在畠山家进京之后掌握了当地的实际大权。在应仁之乱中神保家主神保长诚非常活跃,还救出了被幽禁的将军足利义植,创造了神保家的最鼎盛局面。然而长诚的后继者神保庆宗一心谋求从主家畠山家独立,发动了政变之后,被畠山家与长尾能景的联军击溃,庆宗父子自杀谢罪,神保家族几乎崩溃。
但是随着战国时代的展开,庆宗的遗腹子神保长职在越中国新川郡建立了富山城,重新建立了神保家。在与当地领主椎名氏的不断抗争中,逐渐席卷越中国全境。椎名氏不得不向上杉谦信求援。上杉谦信又击败了神保长职的军队,神保家族向上杉家臣服。但是此后神保家族内部出现了亲武田派和亲上杉派两个派系的内斗,神保氏也逐渐衰落,家族大权被上杉家的家老小岛职镇掌握。长职长子神保长住是亲武田派,所以逃亡去投靠了织田信长,等到回归越中国的时机。
1578年,上杉谦信突然病死,神保长住获得了织田信长给的军队支持,重新回到了越中夺回了神保家的势力。但是1582年,小岛职镇虚报武田家即将入侵引发农民恐慌,成功发起农民起义,又把神保长住幽禁在了富山城中。随后织田信长带兵前来平息了叛乱,但是对神保长住的能力深感失望,愤怒地剥夺了神保家在越中国的势力和职位。
此后神保家族的人分别在佐佐成政、德川家康、丰臣秀吉手下出仕,逐渐成为了士族。目前东京最有名的书店街神保町,就是神保家族的人最早修建的。
赤松氏从镰仓幕府末期到战国安土桃山时期一直统治着播磨国。虽然按照赤松家的族谱,他们的始祖是村上源氏的后裔,但是根据现代的日本学者考证,他们应该是秦氏的分支。当初因为秦氏擅长开矿、冶铁、建筑的事业,而千种川流域是日本铁矿的主要产地,所以秦氏在备前国、播磨国积极进行开发,控制了这片土地。而留在播磨国的家族,后来到了镰仓末期就演变成了赤松氏。赤松氏的传统控制范围,和秦氏在播磨国的控制范围几乎是重叠的。另外赤松氏的领内修建着几十所秦氏的家传神社——大避神社。
1330年元宏质变,后醍醐天皇第二次讨幕,赤松円心迅速起兵涌越响应,被封为播磨国守护。円心的儿子赤松则佑在战乱中对将军足利家族有功,又称了室町幕府四执政之一。1429年播磨国接连爆发农民起义,在这个过程中赤松家的力量逐渐下降;当时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教非常不喜欢赤松家本家的赤松满佑、赤松教康父子,而支持分家的赤松满政、赤松义贞把持赤松家大权。所以后来引发了嘉吉之乱,满佑父子杀死了赤松满政、义贞并且暗杀了将军足利义教,随后山名持丰又以为将军报仇为名率军击溃了赤松家,满佑父子自杀,赤松家也被山名家篡夺了播磨国守护一职。
1457年,赤松家的遗臣们从南朝那里取回了天皇三神器,以此为功赤松满佑的外甥赤松政则获得了加贺半国守护的职位,重建了赤松家。应仁之乱时把三神器给了细川胜元,以此为功被封为播磨、备前、美作三国守护。此后逐渐把山名家的势力赶出了播磨国。
进入战国时代之后政则官位升为从三位,迎来了赤松家的鼎盛时代。但是随后1496年政则突然病死,家主之位落到了养子赤松义村手里,但是对几个分家的部下的权力已经无法控制了。义村不断尝试把权力集中化,这触怒了最有实力的家臣浦上村宗,二人的斗争中义村失败被暗杀,嫡子赤松晴政虽然继承了职位,但是已经成为浦上村宗的傀儡。
1537年,出云国守护尼子晴久入侵播磨国,赤松晴政逃亡淡路国,与另一个家臣别所村治一起抵抗,但是其他大部分家臣都投靠了尼子家。后来晴政获得了幕府的支持,成功夺回了播磨国,并历经苦战之后把尼子家赶回了出云。1552年,为了停战赤松晴政把备前、美作两国守护的职位让给了尼子家。1554年,摄津国的三好长庆侵入播磨,又被别所村治抵抗了回去。1558年,赤松晴政和儿子赤松义佑爆发斗争失败,逃往女婿赤松政秀领地中掌握了西播磨,而儿子赤松义佑则获得家督之位掌握东播磨。之后晴政希望依靠西边毛利元就的势力重新掌权,不过没有成功就病死了。
晴政死后,儿子义佑虽然努力拿回了赤松家的全部权利,但是家臣中的别所氏和宇野氏已经实际上独立了出去,赤松家的号令只能停留在西播磨,逐渐开始衰落。
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之后,逐渐开始攻略播磨,别所氏、宇野氏以及赤松政秀都暗地里投靠了织田信长,只有义佑一个人孤家寡人地和织田信长对抗。1576年义佑病死,此后赤松家失去了所有影响力。天正年间之后丰臣秀吉领有了播磨,义佑的嫡子赤松则房臣服于丰臣秀吉,只当了个一万石的播磨置盐使,后来把赤松家的领地改成了阿波板野郡。1600年关原合战,则房之子赤松则英在西军奋战,最终战死,从此本家断绝。分支的有马家在关原合战中投靠东军,获封为筑后国的21万石大名,并且在江户幕府中期有马氏伦还被封为伊势国西条藩大名。而庶流的赤松则良在明治维新之后因为擅长造船,被称为日本造船之父,获封男爵。
战国时代,丹波国桑田郡下田乡的领主下田广氏是秦氏后裔,按照族谱,是秦河胜的第32代嫡孙,因为定居下田乡改姓下田。下田广氏出仕于室町幕府,在10代将军足利义才、11代将军足利义澄手下任过职。
下田广氏的嫡子下田广继担任了桑田郡和船井郡知行,改姓川胜开创了新的家族。应仁之乱时,投靠幕府管领细川胜元率领平民作战。广继的嫡子川胜继氏投靠了织田信长,跟随细川藤孝前去攻打淀城。1576年协助明智光秀攻略丹波。继氏的长男川胜秀氏又投靠丰臣秀吉,1582年被封为丹波国何鹿郡的3500石大名。关原合战中,秀氏派出嫡子川胜广纲协助西军攻打丹后田边城,关原之战后被德川家康赦免。江户时代之后,川胜氏的族人有多个支系担任了德川家的旗本武士,并且在其他各藩担任家老等要职。
服部氏是长期盘踞在伊贺一代的豪族,自称是平忠正后裔,但是现代研究证明这种说法疑点太多,更有可能是楠木氏或者秦氏的后裔。持秦氏后裔说的,主要有《三国地志》《永闲记》等书。领一个佐证是,秦氏的名人秦河胜本身就是猿戏大师,与腹部家一脉相承。另外,服部家传神社中供奉的”酒神“,被认为很可能就是秦氏中的秦酒公,在秦氏的家族神社大避神社做和秦始皇、弓月君一起被祭拜。还有服部家族对于纺织业和蚕的重视,也和秦氏文化非常类似。
服部家族的始祖,是平安时代的武士服部家长。坛浦之战中在平氏阵营,战败后生还逃亡到伊贺,改姓半藏避祸。到了室町时代,半藏保长出仕于足利义辉,复姓服部,随后转仕于松平清康,后来就一直是松平氏(德川氏)的家臣。服部保长的儿子服部正成出仕于德川家康,因为他和部下住的地方靠近半藏门,所以也被人叫做服部半藏,此后这也成了作为头领的家传名号。
作为德川的家臣、服部半藏率领伊贺忍者建立了不少战功。所以人们都畏惧地称他为“鬼半藏”。而从此德川家的忍者部队的首领也以继承‘半藏’这个称号为荣耀。不过正成的两个儿子却都是悲剧型人物:长子服部正就因为自私自利和愚蠢而激起部下忍者集体叛乱(这是极为罕见的),后被德川家康贬为平民。后来为了重振家道,正就参加了1615年德川家康进攻丰臣秀赖的“大阪夏季战役”,在战斗中阵亡。次子服部正重也因为妻子娘家涉嫌叛乱而遭到株连,遭到流放的处罚,最后穷困潦倒的客死异乡。
注:文章系作者自行投稿于“知识挖掘机”栏目,不代表机核观点。
评论区
共 3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