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时代造成的塑料污染对战后时代仍然显著。因此,塑料制成的一次性制品均被严格管控,只有可回收塑料才被准许使用。战后时代的人们习惯于随身携带水瓶出行,饮品大多由饮料机直接供应给个人。
然而,在不便于携带容器的场景下,由转基因海藻制成的半透膜则成为了一次性容器的替代品。这些海藻最初由天龙生物公司培育,后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的浅海地区,形成了战后独特的海藻产业链。
半透膜制品通常为胶囊状、杯状或者袋状。其软度、厚度也可根据厂家需求随意调配。饮用水、饮料、生化凝胶……只要是不会溶解半透膜的液体或胶质,均可成为它的内容物。大多数半透膜可被食用,也可以被自然分解,极大减少了战后时代初期的污染问题,甚至一定程度缓解了饥荒。
生化凝胶是一种公元时代末期发明的有机聚合物,旨在填充人体创伤、加快组织修复。在太阳系散落的各式战前遗迹中,都有生化凝胶的存在证据。然而,生化凝胶的再度生产却晚于它被再发现的时期。PE260年,天龙生物公司通过对一艘战前医疗船的逆向研究,成功复原了生化凝胶的生产线。
时至今日,生化凝胶已经成为太阳系内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消耗品,活跃于军事、医疗、保健甚至建筑等各大产业。各种功能性不同的生化凝胶层出不穷,其生产商也早就不限于天龙生物公司。
生化凝胶具有能被人体组织吸收、加速凝血和麻醉伤口的特点。只需适量喷涂在伤口并简单包扎,即可发挥显著功效。生化凝胶的出现是医疗行业的重大革新,也极大程度减少了当代战场上士兵的阵亡率。
【虽然营养价值不如军粮,但一部分军用生化凝胶可以充当应急食品。仅需咬破或戳破海藻制成的半透膜胶囊,将其中的凝胶按比例和水、能量饮料粉调配即可。】
这是一款由北国军工出品的陆行越野车,曾在北美联盟服役近五十年。哪怕联盟陆军正计划将其淘汰,它仍在民用市场和第三世界国(注1)的军队中大受好评。
“两根A柱对视野的影响堪称致命,运载4个人的军用车辆却只有两扇门——铁穹在上,它是怎么服役那么久的?不过嘛,换个角度想想,这是你能用15万买到的最耐操的车子了。”
注1:心与钢世界观下的“三个世界”分别指大国家(包括火星共和国以及月球联邦)、巨型企业、以及发展中的小国家
奇美拉是对一种战前自动机械(Automaton)的统称。这类自动机械大多有着趋近于动物的仿生外观,因此在过去曾被认作变异野兽。时至今天,奇美拉仍是废土上怪物传说的常客。
每一个奇美拉单元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表现为类似野兽的智慧行为,使得它们可以单独执行任务。然而,一旦处于其主机或者节点机的信号范围内,该单元便会受到其上级单元的超控,陷入一种类似蜂巢或狼群的状态。这种控制网络常见于各种战前时代的智能机器,最出名的例子是新洛杉矶城邦内的“群”。
根据其主机的不同,每个群落的奇美拉都会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化,类似于动物针对环境改变形成的变异现象。同时,每个群落都可以吸收来自环境的各种无机材料,对自身进行一定修补或者改进。一个奇美拉群落内通常有着专门的工程单元,为其他单元进行修复或者调整。这些工程单元甚至拥有类似冯-诺依曼机器人的特征,可以通过搜刮残骸来制造新的单元。正因如此,一些奇美拉群落可以存续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之久。
除了上述的基础功能之外,部分奇美拉群落还演变出了类似筑巢、迁徙和领地意识的行为。一些专家认为,这是其人工智能觉醒的象征。然而也有反对者声称,这只是一种模拟动物行为的仿生算法。
【观前提示,步战机是一种为了娱乐需求而存在的虚构设计,不代表其拥有现实中的战术效益。】
步战机,即Infantry Fighting Machine(步兵战斗机体,简称IFM),是对于一种大型外骨骼设备的别称。《澳洲-南极洲武装力量条约》定义步战机为“一种模块化的大型单兵外骨骼平台,主要设计用于反坦克和步兵战斗中的重火力支援,并配备至少12.7mm口径的机枪或者机炮,有些配备反坦克火力”。
一台步战机直立高度为3-5米之间,少数可高6米。比起普通的单兵外骨骼或者动力装甲,步战机有着更强的动力和更大的武装。一台步战机通常配有除驾驶员手臂之外的两条主机械臂。
得益于当代发达的机器人制造技术,一台步战机的成本能被降到一台主战坦克造价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更不用提作为一种大型步兵单位,一台步战机可以搭载极为多样的武器配置,尤其是各式反坦克武器。得益于上述各种优势,诸多第三世界国经常出现“机动步兵足以替代坦克”的论调。
PE3世纪后,小型推进器、反重力模块和气垫装置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步战机的机动性,使其足以配合当代战场的快速打击、快速机动思想。然而,作为一种步兵单位,步战机依旧缺乏防御,不适合单独进行高烈度的正面作战。
步战机起源于PE2世纪60年代,一些小公司为工业外骨骼进行的额外改装。这些外骨骼被配上了更大、更强壮的额外机械臂,得以装载更多重物。为了提高精度降低延迟,这些大型手臂和操控者的运动中枢直连。在PE2世纪70年代的一系列工人暴动中,这些改造外骨骼曾被用作轻型装甲单位,手持大型射钉枪和切割枪冲在暴动的最前线。
以奥林匹斯集团为首的各国军方/企业很快发现了这种大型外骨骼的军用潜能。相较于传统外骨骼和动力装甲,此类平台可以承载更大的武器和更厚的防护。虽然火力不如坦克,但步战机比装甲车更轻、更小、更灵活,适用于巷战和较为宽阔的室内战斗。
时至今日,步战机已经是各国和各企业机动步兵中的重要作战单位。同时,常规陆军甚至警用单位也有步战机的身影。而为了应对不同的作战环境,不同职能、大小、种类的步战机也层出不穷。
步战机的一大特性,在于让机体的肢体动作与驾驶员四肢完全同步。多数步战机会将驾驶员的手臂置于机体胸口下方,而驾驶员腿部则置于机体大腿之内。早期的步战机多数采用动作捕捉系统,而神经接口的引入则进一步提升了步战机的操纵性和灵活性。最新一代步战机中,甚至出现了仅用神经接口操控机体的特例。
第一代步战机,例如最知名的奥林匹斯“泰坦”1型,在保证驾驶员防护的同时,强调火力和装甲强度。多数一代机为驾驶员的双臂提供了全包裹式的装甲防护,用以减少双臂受重伤的概率。然而,这不可避免地干涉了机体灵活度。
PE3世纪20年代,以泰坦2型为首的第二代步战机问世。在人工肌肉的加持下,第二代步战机比起前代更强调素体机动性,且更注重驾驶员的操纵感。然而,这也导致了二代机平均造价的提升。
在反伊斯兰战争中,狂热的穆斯林敢死队会在战前自断双臂,以减少对步战机的动作干涉。甚至有仅剩大脑的战士将步战机用作全身义体。
最新一代战机可以暂时切断驾驶员运动中枢和双臂的链接,并将驾驶员的双臂安置在机体两肋的装甲之下,大幅减少了驾驶员的负伤率。
(PS:其实,“防卫者”并不算标准意义的三代机,因为它并没有将驾驶员的双臂进行全方位的防护。然而,两个额外的力场发生器有效减小了驾驶员双臂的受伤风险。)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