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甲在整个14世纪乃至15世纪继续发展,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风格上,都出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风格。虽然意大利北部(特别是伦巴第)和德国南部(特别是默兹河沿岸)被公认为是生产最好的板甲的地区,但每个王国都建立了大型板甲工业中心。
大约到15世纪初,特定的板甲风格已经确立,欧洲各地的盔甲工业都在生产优秀的、通常也是非常昂贵的“套装”板甲,以满足富人、贵族和贵族士兵或比武者的需求。板甲不仅受到骑士们的青睐,因为他们喜欢板甲绚丽的光泽,而且拥有这种非常昂贵的盔甲可以在游行或比武中获得更高的地位。
每个中心都生产自己独特的风格,让有眼光的人能够确定全副盔甲的制造商和穿戴者的社会地位。在15世纪,有两种风格的盔甲占主导地位:意大利风格和德国风格,但意大利风格的板甲并不总是在意大利制造,德国风格的板甲也不总是在德国制造。总之,这两种风格的盔甲在整个欧洲都有穿戴。
此外,新的渗碳工艺和高炉的使用使钢成为盔甲制造的主要金属。这样不仅提高了板甲的防御能力,而且还能把钢打磨得闪闪发光,给穿戴者和旁人留下深刻印象。当时的人们将他们描述为“像太阳一样闪耀”,这种光泽是如此耀眼,以至于板甲在当代资料中被称为“白甲”。十五世纪初,骑士们脱去了盔甲上的罩袍,让所有人都能看到毫不遮掩的、光亮的盔甲,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
胸背甲是所有全套盔甲的主要部分,而胸背甲的基础则是坚固且设计精良的胸甲。十五世纪的胸甲有两种款式。意大利式胸甲呈圆形,覆盖躯干的前部和两侧,并在腰部切断。德国式胸甲的形状更像盒子,腰部由较窄的下胸甲(称为plackart或placard)保护,下胸甲与主胸甲重叠,并通过皮带和带扣与主胸甲相连。大多数下胸甲还支撑着由不同数量的腰板组成的腰甲(fauld),通过铆钉和带子与下胸甲相连。在本世纪晚期,长方形的板甲,即连接到腰甲上裙甲(tassets),用来保护大腿和腹股沟区域,而背甲则完成了对躯干的保护。背甲的结构与胸甲相似,通过肩带和腰带与胸甲相连。其上板与下板重叠,下板固定在腰甲上(不过一般腰板较少)。
15世纪时,肩部由肩甲(pauldron)保护。这些肩甲的样式多种多样,但在本世纪初最常见的类型是在左肩上有一个大的方形板(即护肩,见上图米兰盔甲),右肩上有一个较小的类似形状的板,后者较小是为了在携带长矛或挥舞长剑时便于施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肩甲的棱角越来越少,背部越来越平展,看起来就像一组重叠的“翅膀”。有时,在肩甲上还会附加一些加固板,分别竖立在头部两侧(见上图德式盔甲护肩),有时甚至高至耳朵。有时,肩甲上还装饰有铭文,如万福玛丽亚(Ave Maria)。
在15世纪,臂甲(vambrace)的改动很少。变化只是风格上的,一般是德国和意大利设计之间变化。例如,意大利式盔甲的上部臂管较大,而德国式臂甲的下部臂管较大。与意大利式盔甲师相比,德式盔甲师还在臂甲上做了凹槽纹路并增加了装饰,意大利式盔甲师更喜欢光滑、无装饰的板甲表面。
凹槽板甲不仅是一种装饰,而且还能加强板甲的强度,防止板甲在受到砍击或钝器撞击时发生弯曲。这就抵消了有时会刺穿凹槽的情况。在德国剑术学校教授的装甲技术中,攻击者集中攻击这些“薄弱点”,从而形成了与无装甲剑术截然不同的战斗风格。由于这一弱点,大多数战士都会在板甲(或板甲外衣)下面穿一件锁子衬衫。
在14世纪到15世纪之间,臂甲的主要部分相对保持不变,但肘甲(couter)却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本只是护肘的部位大大加宽了,并带有一个巨大而独特的侧翼。这在右肘上尤为明显,因为右肘是携带长枪的手臂的一部分,没有大型肩甲的好处,所以看起来相对较小。一般来说,意大利式肘甲比德式的大,而德式的盔甲师喜欢更多的装饰。
大约在1430年之后,金属手套才发生了变化,从相对简单的手掌上部覆盖物变成了覆盖整个手部的连指手套。这是通过用盔甲包围整个手部并将掌骨板甲延伸到手指尖来实现的。板甲的数量取决于所需的灵活性——板甲越多灵活性越好——尽管覆盖持械手的右手手套总是比左手更灵活。与此同时,“沙漏”形状的腕部不再流行,腕部现在进一步向下臂延伸,与臂甲下部的圆管重叠。
15世纪早期的护腿(cuisse)与14世纪的护腿也有很大不同。在1430年左右,护腿只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在护膝(poleyn)上增加了侧翼,这与肘甲上的侧翼很相似,随着时间的推移,护膝的尺寸越来越大,装饰性也越来越强。同样,与护肘相比,德式护膝的尺寸更小,装饰性更强。第二个变化是在护腿的顶部增加了一个铰接板,以保护大腿板甲和腹股沟之间的空间。
在15世纪,护喉甲也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在大约1430年之后,它在德式盔甲师中越来越受欢迎。在15世纪,护喉甲是由前后两块主要的板甲制成的,这两块板甲围住颈部底部并向上延伸。两块护板的一侧铰接在一起,另一侧用销钉固定。有时,人们选择不戴护喉甲,会对本应佩戴它的人造成伤害。1465年,勃艮第伯爵大胆查理在蒙特勒里战役中咽喉受伤,可能就是因为没有护喉甲造成的,据编年史记载,当时他的护喉已经脱落,而他却没有去更换。
板甲的防御强度排除了在盔甲下穿戴厚重的夹层内衣以增加防御的需要,因为这是锁子甲的习惯。尽管如此,还是需要在盔甲下穿一些东西,以保护穿戴者免受金属带来的不适,因此在中世纪晚期,有衬芯的内衣还在继续穿戴,尽管它做得更小了,只延伸到臀部和肘部,而且更薄。最终,它被武装衣所取代,这是一种有锁子甲的薄衬垫服装,附在板甲未覆盖到位的地方:颈部、腋下、肘关节、大腿上部和腹股沟。
意大利式的武装衣有一条相对较长的宽松裙摆,而德国式的武装衣则包括一条短而紧身的马裤,马裤上有一个保护生殖器的“遮阴袋”。中世纪晚期的头盔一般都有衬里,但在头盔下仍然戴着有衬垫的战斗帽,与早期使用的战斗帽一样,有时会延伸到脸颊和下巴周围,以防止皮肤受到刺激。
在欧洲,板甲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达到顶峰。板甲士兵是每支军队的核心。数千人甚至超过一万人的大队人马(大约60%到70%的法国军队都是重装骑兵,其他国家的比例也很高)穿着全副板甲,与弓箭手和弩手一起徒步作战。
它之所以与“中世纪骑士”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在15世纪发展出了专门的比武盔甲。比武盔甲总是比战斗盔甲更重、更笨拙、更具保护性。战斗盔甲是防护性和机动性的折中,而比武盔甲则强调防御,以牺牲机动为代价。
这种“运动型”盔甲只用于长矛比武,其设计故意做得非常厚,以保护穿戴者免受严重事故的伤害。
虽然一套板甲的重量相当可观,但它分布在身体的大部分部位。据估计,战场上使用的整套板甲(包括头盔和盾牌)重量在23至28公斤之间,而用于比武的板甲由于需要保护参与者而更重,重量在41至46公斤之间。
虽然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板甲重量的记载,但其实板甲并不重,必须把骑士吊上马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用全套仿制盔甲进行的现代实验表明,骑士可以非常自由地移动,甚至在必要时翻筋斗。虽然确实会行动不便,但这对所有骑士都是一样的,因此没有人会处于劣势。事实上,板甲可能比锁子甲穿起来更轻松,因为它的重量分布均匀。而锁子甲的重量分布不均匀,大部分重量都在肩膀上。板甲的主要不适可能不是因为它的重量,而是因为它不透气,夏天长时间穿着很热,冬天又很冷。
板甲的穿戴也更加困难和耗时,至少需要一名仆人或侍从的协助。乔叟在描述托帕兹爵士穿戴盔甲时写道:
他们在他的象牙腰窝
裹上最上等的帆布、
马裤和衬衫、
上面还有(以防万一)
一件外衣,然后是一件锁子甲,
因为怕他受伤,
还要套上
精心打造的盔甲(这是犹太人最精良的作品,
每块板都很结实)
再套上他的纹章衣,
洁白如百合花般迷人,
他必须用它来战斗。
在中世纪后期,随着威力更大的武器的兴起,穿板甲成为前线部队(即重装骑兵man-at-arms)在战斗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板甲有许多优点。当然,最重要的是,它为抵御当时的武器提供了最好的保护,尤其是弩、长弓和早期的火药武器。
板甲的演变也引发了其它攻击性武器设计的发展。虽然这种盔甲可以有效地抵御切割或打击,但其薄弱环节可能会被锥形长剑或其他专门设计的武器(如长矛和长戟)利用。
这些长杆武器的设计目的是提供强大的冲击力,将能量集中在一个小区域,并穿透板甲造成伤害。因此,钉头锤、战锤和长杆战斧可以用来击打铠甲造成钝器创伤。
不穿好的盔甲可能会让士兵丢掉性命,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什鲁斯伯里伯爵约翰·塔尔博特,他在1453年7月的卡斯蒂永战役中因为只穿了一件镶片甲(brigandine)而被杀死了。而这种盔甲通常由步兵所穿,显然是缺乏安全保障的。
评论区
共 8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