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John Mclaughlin在60年代还当过Jimmy Page的老师,不过这段历史的记载非常非常少,只在John的一些采访里出现过,甚至Mahavishnu的传记书里都没提过。
1969年,John Mclaughlin被鼓手Tony Williams邀请来到美国加入Tony Williams Lifetime和Tony Williams和键盘手Larry Young组成三重奏录制了一张让Robert Fripp爱不释手的现场专辑Emergency!(Fripp对于Tony Williams的评价:He’s my man),而Tony Williams Lifetime也被认为是Miles Davis之前第一个融合爵士乐队(融合爵士以下将全部被称为Fusion)。
不过专辑的商业表现并不出色,Tony Williams为了为了增加音乐中摇滚乐元素,拉来了已经从Cream解散出来的贝斯手Jack Bruce作为乐队的贝斯手并担任人声发行了第二张专辑Turn It Over。
PS. 同时期John Mclaughlin还和Jimi Hendrix有过一场jam session。虽然那场Jam Session有录音记录但是John本人强烈反对任何对那场Jam Session的发行。不过jam session的录音仍然能在互联网上找到。
而在John正式和Tony Williams Lifetime录制专辑之前,John Mclaughlin就被Miles Davis相中拉去成为Miles划时代专辑In a Silent Way和Bitches Brew中的吉他手。John和Miles也成为了朋友,Bitches Brew中甚至有一首歌直接以John Mclaughlin命名。John也成为了Miles日后的绝大部分专辑的御用吉他手。而在与Miles合作的过程中,Miles在某一个时间点告诉John他应该组建自己的乐队。John理所当然地开始组建了自己的乐队,毕竟这是有如先知一样的Miles对他说的,于情于理他都会毫无犹豫地去做。
PS. Tony Williams因为John Mclaughlin的离队必须为他的Lifetime乐队寻找一个新的吉他手,而其中一位日后加入的吉他手是我的另一个最爱Allan Holdsworth。
PS. 1969年,John在和Miles聊到Jimi Hendrix时,Miles说他从来没见过Jimi演奏。John则是一边震惊一边带着Miles去电影院看了1967年Monterey Festival的录像,到了Jimi上场表演的部分,Miles的反应只有:“Damn! Damn!”
组建乐队
鼓手Billy Cobham来自巴拿马,他曾经在美国陆军乐队(U.S. Army Band)演奏,并且同样在Miles Davis的专辑中演奏过。在John组建他的乐队之前两人就经常一起演奏并且成为了朋友。
音色上,在那个年代我想不出任何一个除了Black Sabbath以外的其他乐队比这张专辑在音色上更重。在重的外表之下,显现出的是一种黑暗阴森的氛围,这不是对任何一种情感的美化,正如专辑第一首歌名Meeting of the Spirits所描述的那样,不同灵魂之间的相遇必然不会(或者说不仅仅是)是美好温情,而是充满矛盾甚至是暴力的。
而在这样的音乐情境中,每一位成员的solo都可以用暴力密集来形容。
Jerry Goodman的小提琴初听可能有点难接受,但他绝对是一只wild cat,他还给小提琴插上了哇音踏板使得整张专辑的小提琴演奏听起来狂野至极。
PS. Jerry Goodman的形象简直完全符合他的演奏风格,第一次看Mahavishnu的现场视频就被他的现场形象震撼到了。
Jan Hammer的演奏非常动听,此时的他已经受到了John的影响试图在演奏中加入印度古典乐元素,为此他给电子琴插上了移频器(frequency shifter)试图在电子琴上实现推弦的效果。
Billy Cobham密集有力的鼓点有如Keith Moon一样驱动着整个乐队输送着能量,还是那个词:生猛。
Rick Laird则是有如Ringo是乐队中最经常被忽略存在,一方面专辑的混音经常把贝斯的声音挑得很小,另一方面Rick也确实不是一个喜欢过度演奏的乐手,他在乐队中更像是一根定海神针,当乐队每个成员都进入疯狂模式的时候,他仍然能保持乐队的稳定运转。
但即便在这样黑暗阴沉的氛围下,身居其中的音乐仍然是美的。不是任何理念上,主题上,形而上的美,是一份存在于其旋律,音乐本身的美。这就是我第一次听这张专辑的感受,它是美的,即便当时的我难以接受印度古典乐元素和小提琴的音色,我仍然能感受到它是美的。无论是A Lotus On Irish Streams中相互交织的原声乐器,还是The Dance of Maya中扭曲的旋律,都有一份美在其中。
还有一个大部分如今的人在听这张专辑的时候不会注意到的事情,音乐的音量非 常 大,乐队中的五个人除了鼓手都在演奏电声乐器,乐队成员早期排练的时候每个乐手为了保证自己的乐器能被听见,每个人都在提高自己的音量,这使得音乐的最终的音量呈现有如爆炸般巨大。乐队的传记书中每个亲眼见证过当年乐队现场演出的人无一例外提到了乐队开场表演Meeting of the Spirits时巨大的音量给他们带去的震撼。
PS. 在The Inner Mounting Flame的两天录制时间里,第一天的录音工程师因为乐队巨大的音量最终受不了走到乐队的设备旁把每一个旋钮都调到10以后便离开了录音室。乐队不得已在第二天找到了另一位录音工程师,由于时间紧迫,乐队首专中的八首歌几乎都是一遍过。
Jan Hammer早就开始研究如何在键盘上实现类似吉他推弦的效果从而去演奏那些印度古典乐的旋律,他在首专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我前面提过的移频器(frequency shifter),但很显然他并不满意移频器的效果,在尝试了不同种类的键盘后,在1972年巡演的某个时间点他开始使用一个Mini Moog合成器并成为了合成器“推弦”的先驱。
另一个我不喜欢Fusion这个词的原因是Fusion实在是被用来涵盖太多不同的音乐人了,无论是Miles这种巫毒仪式一样的混沌,还是Mahavishnu这种高密度的输出,或者Jeff Beck这样更加流行的声音都被描述为Fusion。甚至同一个乐队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也都一并被归为Fusion,Weather Report和Return to Forever这两支乐队早期和后期的作品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但他们的所有作品也还是被简单粗暴的被称为Fusion。所以让人们说Fusion的时候,你根本不可能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到底是比较偏流行还是比较偏实验的,是比较Funk还是比较摇滚的。
评论区
共 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