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知晓》是日本导演根据1988年东京西巢鸭地区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一位母亲遗弃四名子女后,14岁的长子艰难抚养三个妹妹的故事。孩子们生活混乱,不上学,四处游荡。最小的妹妹因长子结交的不良少年恶意殴打行径而致死。妹妹死后,孩子们将尸体被装入皮箱埋于公园。直到邻居报警,这一悲剧才被揭露。
在影片中,四个被遗弃的孩子在一开始看起来似乎是幸福的,导演仅仅以一些细节暗示孩子们有着异乎寻常的忍耐力。母亲惠子欺骗房东丈夫在海外工作,只有一个听话好学的长子,实际上利用行李箱搬运了京子、茂、雪三个小孩一同居住。母亲会跟着孩子们一同游戏,一同交流,但是直到她找到了一个男友,便逐渐不再关心孩子们,常常一离开就是好几月。有一天,惠子留下了便条和钱一去不返,年纪最长的明不得不和孩子们一起面对残酷的新生活。
是枝裕和是一个非常关注细节的导演,影片中出现阶梯、列车和飞机的镜头是被许多人忽略的部分,其实这些镜头组合在一起拼接成一段孩子们梦想破碎的故事。
《无人知晓》电影的开头,给出了一段长达十多秒的镜头,摇晃的公交车内,一个小男生低头静默,对面坐着一个女生,年纪似乎比他大一点,根据校服来判断,可能是日本的女高中生,两人的中间是一个粉红色的行李箱,没有一点说话的声音,十多秒的镜头里只有公交车引擎运转的声音,摇晃的画面沉闷而了无生趣,黯淡的色调仿佛要淹没处于远景的一男一女。
影片开头出现的正是十二岁的明和他所结交的女高中生纱希,两人一同坐车,用行李箱带着妹妹阿雪的尸体去下葬,就葬在机场周边无人知晓的荒地里。
影片大部分以时间顺序自然推进叙事,导演是枝裕和却把故事结尾的一部分倒置到前头。
观众视点被置入了有限而困惑的境地,正如影片中四个孩子无人知晓他们已经被抛弃了。导演所要传递给观众的是无人知晓的现实悲剧:在那一趟可怕而沉闷的路程中,摇晃的公交车上的人们看到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高中生,他们带着旅行箱,这样的组合有点奇怪,看不明白他们准备做什么。长镜头的远景设计拉远了观察距离,人物的主体性被有意隐藏,无人知晓的悲剧感因此而上升,仿佛行人道路上的一片秋叶被踩碎,轻微的撕拉声过于安静,无人知晓。
在奠定了悲剧性基调以后,导演加入了很多细节,把电影的节奏尽可能地放慢。影片中的明从家中走向便利店的镜头时间很长:他要走下楼,路过一条河,再爬上一条长长的阶梯,最后来到街上,进入便利店。
其中阶梯的镜头反复出现了十一次。第一次多达15秒。明在爬上阶梯的时候看到了有小孩坐在台阶上学习吹乐器。这里象征了明和另外三个孩子的成长困境,即拥有梦想却因现实压力而无法实现,明无法在生存的阶梯上停留,他不得不到超市采购必须的生存物资。
明找不到妹妹雪想吃的巧克力,找了很久终于在一家便利店找到了。这一袋巧克力映射了现实压力的残酷性。明的妹妹很听话,她只吃了一块巧克力,将剩下的留着下次吃。这一处细节居然在三个月以后才重新回归了叙事主线,那是一个圣诞节,也是妹妹的生日,妈妈没有履行约定回家看孩子,捉襟见走的经济状况和无法逾越的家庭规则(不允许三个孩子出门)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那一天,明为了缓解这一份压力,决定带着妹妹出门看世界,当观众再次看到那一袋巧克力,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留着慢慢吃”。
是枝裕和的每一处细节都在为以后的情感爆发而铺垫,小孩子往往是难于克制欲望的,这是天性所致,小雪喜欢巧克力的想法也是如此,但是当现实的残酷居然开始拉扯孩子天真的欲求,让一个五岁的孩子说出“留着慢慢吃”并真的留到了三个多月以后。当这一切发生在发达国家日本的一座现代化都市之中,这种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内心刺痛仿佛是寒冰扎进血肉一样,一个可怜的孩子不被爱,这是社会全体的责任,这一句台词是在控诉,也是在警醒:我们无法接受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压抑欲望,忍受痛苦。那一刻,我真的情感到达了崩溃的地步,被撕碎的美好仿佛化为了雪花而降临人间,凛冽的温度让人肤裂骨寒。是枝裕和将明的棒球手套、京子的玩具琴、茂的玩具全部是影片中重要的细节,象征了孩子们最纯真的梦想,可惜这些梦在残酷的生活中一一失落了。
第二次,明在购买生活物资后被误会偷了东向,店长为了给他赔罪送了一袋子热馒头,他带着两袋食物回家,缓缓走下长长的阶梯。回家以后,一个细节显露了孩子们生活的窘境,妈妈在离开前为京子涂上了指甲油,但是现如今指甲油只剩下一小片。高明的导演以一个简单的镜头来挑明时间变迁,也挑明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失望,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孩子们永远在守望,他们的失望总是暂时的,而希望总是永恒的,但是一次次的落空让痛苦伴生,明会因为说出事实而感到愧疚,京子会依恋妈妈为她画上的指甲油,即便京子的梦想只是弹钢琴,而不是画上指甲油。京子的梦想映射在她那玩具电子琴上,她为了学习钢琴而攒钱,但是现实的压力打碎了她的梦想,钱只能用于生存之需,她不得不放弃。
第三次,明和妈妈一起走上长长的阶梯。他问妈妈:“有没有向他的男友提起他们。”但是妈妈却回避了这个问题,也回避了自己对孩子们过上好生活的承诺。明很早就意识到了,妈妈在隐藏他们,因为她一直不让自己和京子上学。明说出了一个事实:妈妈很自私。妈妈却说,我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里导演已经给惠子定性了,一个自私自利而没有责任心的人。她居然把照顾弟妹的事情全部托付给了明,而明只有十二岁。最让人感到可恨的是,她轻描淡写地给孩子们以希望,毫无心理压力地同孩子们,给孩子们许下承诺。
第四次,在圣诞节,明他买下了打折商品回家和弟妹们过节,但是妈妈却失约了,她离别时说好了圣诞前回家,但是没有。当他走下长长的阶梯,他在下楼梯以后看到了一个偷偷哭泣的姐姐,两人擦肩而过。
第五次,明奔跑着去往便利店,麻烦人帮忙写了孩子们的名字,他为所有的孩子准备了红包。他带着过生日的小雪出去玩,小雪吃了三个月前买的巧克力。两人夜晚回家的时候,看到一趟繁华的列车正开往羽田,明和雪停下脚步,遥送列车离开城市,但是他们的梦想在这庞大的城市里却无处容身。是枝裕和以一个模糊而又晃动的长镜头,对准了明的侧脸和列车,列车是模糊的长条亮点,虚幻缥缈而无法触及。孩子们的所有的梦想,就好似列车,遥不可及。现实,没有励志的翻盘。
第六次,明结交了朋友,但是缺少友谊的他却被朋友利用,朋友们看不起明,霸占家中的电视机打游戏,而且买游戏的钱都是明掏出的,这些朋友表现出极端冷漠短暂的态度,当家里缺少大人维持卫生条件的时候,这些朋友们就开始鄙视明并远离他,将他视为异类而非为他寻求帮助。这一细节也反映了社会对遗弃儿童的冷漠,便利店店员也好,明的朋友也好,房东更不用说都呈现出一种自扫门前雪的漠视态度,即便遇到了衣衫褴褛的明,内心早已有了基本的判断,实际上也不会做出协助的行动,这样的行径被搬上荧幕,是多么大的一种讽刺。日本社会中的淡漠已经演化为冷血。
第七次,四个孩子们终于打破了妈妈的规矩,走出了房间,他们是这样乖巧懂事,蹑手蹑脚不被房东发现,走到外面的世界,兴奋而满足,一起走上阶梯,一起种植植物。枯萎的枝叶后藏着干瘦的种子,这些种子竟然能长出新的绿色生命。
第八次,四个孩子们结交到了女高中生纱希,他们一起在阶梯上玩游戏,快乐而美好。
第九次,情窦初开的明跟纱希一同走上阶梯,但是他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了。
当明第一次玩到棒球,家里却发生了意外,小雪意外摔死。冰凉的尸体让明感到眩晕,一切如梦,耳边回想起本垒打的呼喊声,当自己在追求棒球梦的时候,小雪却意外身亡。
妈妈走的那天飞机飞过上空,她一定是跟男朋友去了很远的地方。小雪从来没有做过飞机,哥哥承诺过她去坐列车和飞机,但是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孩子们遥远的梦忽然而逝,模糊的镜头代表了灰暗的未来。
明和纱希带着装有妹妹尸体的行李箱,一同坐车,无言地前往飞机场,无声无息地埋葬了一个孩子的尸体。
梦想如飘飞的柳絮无法抓住。越来越短的裤子仿佛拮据的梦想。投掷的水瓶无法变成棒球,人生的无奈和痛苦幻化为泡沫。
无限的长镜头,无法逃脱的噩梦,无限的噩梦,无法逃脱。
无论电影基调有多冷静,却也难平我看完电影的震颤发抖的心。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