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审视着国家之间的关系,他明确指出,所有国家,无论其政体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都无可避免地处于一种充满敌意的竞争状态。
这是因为人性中存在着一种永无止境的欲望,即人永远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过活,而是始终怀揣着 “竭力控制别人” 的强烈冲动。
在这种人性本能的驱动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便成为了一种常态,“一个共和国不可能与世无争,安享自由”。
若一个城邦选择采取和平主义的政策,试图在国际舞台上保持中立、避免冲突,那么它很快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政治波动之中。
这种波动犹如波涛,不断冲击着国家的稳定根基,使得每个人的命运都如同无根之萍,“沉浮无常”,无法获得真正的 “稳定”。
马基雅维利认为,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主动出击,将进攻作为最好的防御手段,坚定不移地执行扩张政策。
只有通过不断地扩张领土、增强实力,确保自己的祖国 “既能击退来犯之敌,也能摧垮任何阻碍其强盛的人”,才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进而在国内享受自由与繁荣。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马基雅维利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历史上的罗马帝国。
他在《论罗马史》中指出,罗马在其崛起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精妙绝伦且高度适合扩张和征服的制度,这些制度成为了罗马称霸世界的有力武器。
罗马的首位立法者罗慕路斯展现出了非凡的远见卓识,他深刻认识到人口资源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了鼓励外国人移民本国的政策。
他确保 “希望到本城邦生活的外国人能安全通畅地前来”,这一举措在人力方面为罗马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源源不断的移民涌入罗马,不仅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还为军队补充了新鲜血液,使得罗马在军事和经济上都具备了更强大的竞争力。
罗马人巧妙地与周边国家建立联盟关系,在这种联盟中,罗马处于主导地位,周边国家则居于服从的地位。
罗马通过运用自身的法律来保护这些盟友,为它们提供安全保障和一定的利益,从而换取盟友们为罗马提供兵源支持。
这种联盟策略既增强了罗马的军事力量,又扩大了其政治影响力,使得罗马能够在对外战争中形成强大的军事同盟,以众击寡,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为了最大限度地用好军队,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罗马人总是力求让战争 “时间短,规模大”。
一旦宣战,他们便会迅速集结军队,毫不犹豫地 “率军直扑敌人,立刻发动进攻”。
这种果断而迅猛的作战方式,使得罗马能够在战争中迅速掌握主动权,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因为在战争中,时间拖得越长,不确定性因素就越多,军队的士气、物资的消耗以及国内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而罗马通过速战速决的策略,能够在敌人尚未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给予致命一击,从而在谈判桌上赢得优势地位,为国家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和资源。
在阐述了这些宏观的军事制度和战略思想之后,马基雅维利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罗马在具体作战中的一系列要诀,并通过对罗马历史的详细分析,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然而,他在这部分的论述中,更多地是以否定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或许反映出他对现代世界能否恢复古代军事德性的一种深深怀疑。
他告诫人们,在战争中,一些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存在致命缺陷的做法必须坚决避免。
当时流行一种观点认为 “财富是战争支柱”,但马基雅维利却指出这种看法是不明智的。
财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战争提供物资支持,但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的德性和战斗意志。
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仅仅依靠财富来衡量战争的胜负,就会忽视军队的训练、士气以及将领的指挥能力等更为重要的因素,从而在战争中陷入被动。
在做决策时 “举棋不定” 或者 “缓慢拖延” 也是极其有害的。
战争形势瞬息万变,犹豫不决往往会错失战机,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而且,这种拖延还可能导致军队内部的士气低落,人心涣散,最终影响战争的结局。
马基雅维利还对当时一些新兴的军事技术和战术观念提出了质疑。
虽然火炮在战争中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和威慑力,但它并不能取代人的作用和传统的军事德性。
如果过分依赖火炮,而忽视了士兵的近战能力、战术素养以及战斗精神的培养,那么一旦在战场上遇到不利情况,如火炮被敌方摧毁或无法发挥作用时,军队就会陷入混乱和溃败。
马基雅维利在之前的著作中就已经详细论证过这一点,他指出这类军队本性败坏,他们往往只看重金钱利益,缺乏对雇主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在战争中,他们 “通常不仅劫掠雇佣者的敌人,也劫掠雇佣者本身”,这些军队往往只听从金钱的指挥,在战争中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背叛雇主,或者在战场上表现出怯懦和无能,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
在防御体系的建设上, 马基雅维利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在战争时期,堡垒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防御能力,但它也会给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使得防守者变得懈怠和麻痹。
而且,堡垒的存在还可能引发敌人更强烈的攻击欲望,因为占领堡垒往往被视为一种重大的胜利象征。
在和平时期,堡垒的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如果公民觉得受到了侮辱或伤害,却不能 “痛快复仇”,也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这种被压抑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可能会在内部引发动荡和混乱,削弱国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像保萨尼亚斯,他在遭受凌辱后,由于马其顿国王腓力不许他复仇,这种被压抑的愤怒最终导致他以弑君作为回应,引发了国家的政治动荡和混乱。
马基雅维利谴责上述各种做法的核心原因在于,它们都没有深刻认识到,若要赢得城邦的荣耀,最关键的是要灌输给本国军队,同时也要警惕敌国军队具备的品质 —— 德性,也就是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捍卫祖国自由的坚定决心。
在马基雅维利看来,最危险的情况就是意识不到德性在军事领域的重要性,而仅仅从物质层面,如财富、火炮等方面来衡量战争的胜负。
他认为 “作战是用钢铁,而不是用黄金”,强调了人的意志和战斗精神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即使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果军队缺乏德性,没有为了国家和荣誉而战的决心,那么在面对真正强大的敌人时,这些武器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