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金利庄园”是以“无安全词”闻名的沉浸式全接触极端鬼屋,以其过激风格吸引了一批拥趸,当造成一名年轻的女玩家死亡后,鬼屋停业整顿,于次年再度开放的当晚,鬼屋老板格斯与当值的两名员工离奇惨死。笔者采访了唯一幸存者和其他相关人士,整理成这部口述史,试图挖掘“麦金利庄园大屠杀”的背后真相。
《最后的鬼屋/The Last Haunt》出版于2023年,是一部伪口述史恐怖小说。书中的“麦金利庄园”以真实存在的极端鬼屋“麦卡米庄园”为原型,后者的老板拉斯/Russ与书中惨死的格斯/Guss名字仅一字母之差。
小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最长,在将近半本书的篇幅里,采访了鬼屋老板格斯的继父、前妻、邻居、员工、拥趸、同行、警察等人。详细介绍了他的生平和“麦金利庄园”的创办经过,还有他如何在现实中聚拢了一批青少年员工,在网络上吸引了一大批铁杆拥护者。
格斯打小就是怪胎,只喜欢砍杀片,从海军退役后结婚生子,并将自家后院改造成极端鬼屋“麦金利庄园”。
他研究过催眠洗脑的技巧,也懂得如何营销炒作扩大知名度。
鬼屋不收门票钱,只要一袋50磅重的狗粮——捐给当地动物收容所。
玩家需要在脸书的鬼屋私人群组发自己的试镜视频,经审核方能有机会挑战鬼屋。
玩家要穿动物连体衣,听格斯读上百页的豁免合约,并被告知没有安全词,一旦开始就无法中途退出。
玩家会被捆绑、蒙眼,被迫吃呕吐物,遭受殴打、水刑等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折磨。
一旦通过鬼屋的所有项目,玩家将获得五万美元大奖——但从未有人挑战成功,而这笔钱是否存在非常值得怀疑。
第二部分讲述了女玩家杰西卡的生平和死亡。主要受访人是她的弟弟和前男友。
杰西卡和弟弟感情非常好,以至于她的前男友认为弟弟对姐姐怀有不伦感情。
经前男友介绍,杰西卡才知晓“麦金利庄园”和五万美元奖金。她挑战鬼屋时熬不住水刑,中途逃离时与一位青少年员工厮打起来,遭报复性折磨,最终溺死在水桶中。
事后这位员工进了监狱,而格斯事前与杰西卡签署了免责条款,得以顺利脱身,只是将鬼屋暂时关停。
第三部分讲述了“麦金利庄园大屠杀”的始末,主要受访人是杰西卡的弟弟。
得知杰西卡去世刚一年,鬼屋就要重新开门,她的家人们在精神上备受折磨,弟弟愤怒地在网上指责格斯,却遭格斯的粉丝网暴。
激愤之下,弟弟决定参加鬼屋挑战,以此揭穿格斯的五万美元骗局,令对方声名扫地。
当晚一直在下雨,他熬过了漫长的折磨,果然如愿见到格斯赖账。一位员工听不下去弟弟的嘲讽,将他打倒在地。
这时杰西卡的亡魂走出水桶,为格斯和他的员工献上死亡之吻,这些人的身体被水撑爆,尸块和内脏碎块迸溅得到处都是。
事后,弟弟被当作杀人凶手判了无期,尽管没人知道他是怎么制造出这种杀人现场的。
而邻居声称当天滴雨未落,在监狱里服刑的员工说当晚囚室的马桶莫名喷出水柱,他被转移进其他房间。
——我很喜欢伪口述史恐怖小说,来自不同渠道、不同角度的信息汇集在一起,读者需要从这些并非可靠陈述者的口中,摘选出最接近真实的内容,最后拼凑出完整的故事,这个过程颇具趣味性;
我也很喜欢伪纪录片恐怖电影,这本书让我迅速想起同为鬼屋题材的《地狱屋》系列和《十月建造的房屋》系列。
而作者马克斯·博斯三世笔下的角色也个个性格鲜明。尽管受访人数近二十人,且整本书都是每个人自述的文字记录,但绝对不会将角色混淆。
作者照着真实中的拉斯·麦卡米,原样复制了一份后,稍作增减,得来格斯这一角色;又照着真实中的“麦卡米庄园”,原样复制了一份后,稍作增减,得来“麦金利庄园”这一极端鬼屋。
什么海军退役,什么狗粮取代门票,什么脸书群组审核,什么无安全词,什么上百页的免责条款,什么殴打、水刑,什么将玩家视频传到网上,什么暗网卖视频传闻,什么公众指责,什么铁杆粉丝支持……全都一模一样,包括永远拿不到的五万美元奖金——哦,现实中的“麦卡米庄园”是永远拿不到的两万美元奖金。
作者用半本书的篇幅呈现了格斯整个人生,几乎称得上事无巨细,我以为这是替挖掘、探索这位鬼屋老板的病态心理做铺垫,进而延伸到某一群体等等,然而铺垫完了,后面突然变成冤魂复仇故事了。
这给我的感觉是,作者知道“麦卡米庄园”后,觉得很适合放进书里,但他照着现实原型写了大半本书,却没有更深层的分析和思考,格斯这具拉斯的克隆体没能发育出独立的人格不说,还因为相关描写过于现实,显得超自然结局突兀又违和。
我之前读完托德•基斯林的《扫描线》,对写了前言的马克斯·博斯三世很有些欣赏,找了他这部比较新的中篇小说读,就有些失望……打算过后找他的短篇集再读读看。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