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of week: Forever Howlong by Black Country, New Road
我们终于迎来了 Black Country, New Road 的新专辑,作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受独立乐迷关注的乐队之一(我觉得甚至可以把“之一”两个字去掉,因为 Black Midi 已经解散了),BC, NR 有任何新的创作动向,消息就能立刻传播到各式各样的粉丝与乐迷社群并引发激烈讨论。我曾经也为了能在第一排看他们的演出,在音乐节的舞台下面连续站了好几个小时——不过在他们去年的大陆巡演结束之后,我就没有刻意地留意他们的新闻了,只是安静地等待着他们的新专辑。
BC, NR 是一支属于现场的乐队,Forever Howlong 里的许多新歌在专辑发布很早之前就出现在乐队的 setlist 里了。我虽然这段时间再也没看过他们的现场录像,但是在听专辑的时候还是能一瞬间反应过来,“For the Cold Country” “Nancy Tries to Take the Night” “Goodbye (Don't Tell Me)” 这些歌是 BC, NR 一年前就在现场演绎过的,甚至还能在脑海里用记忆与幻想补上 Tyler 或是 May 或是 Georgia 在演出前向我们报歌名的情景。
也许是有这样的一份熟悉感在修饰,新专辑里我喜欢的歌特别地包含了这三首——在键盘上打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种心态的“言外之意”——熟悉感,这不就是 BC, NR 在他们的音乐创作里一直抗争与应对的概念吗?看看 BC, NR 一路以来的作品,入围了水星奖的 For the First Time 没有说服乐队继续坚持他们那躁动压抑的爵士、后摇滚与克莱兹默音乐(Klezmer Music)的融合风格,而是抛出了 Ants From Up There 这样一张充斥了 Arcade Fire 与 Bright Eyes 风味,同时表达上更加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室内流行乐(Chamber Pop)与情绪硬核作品。也许连乐队自己都没有想到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在 Ants From Up There 正式发布前几天, 主唱与词作者 Isaac Wood 宣布自己离队,而乐队随后做出了在接下来的巡演里表演全新作品的承诺。
在 Live at Bush Hall 发布之前,很多要去参与 BC, NR 现场的乐迷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理预期去欣赏他们的演出——我在演出结束之后和现场的外国朋友聊天,在表达了对 Isaac 离队的可惜之后对方告诉我,“虽然不知道他们今天会演什么,但是看完演出之后觉得他们依旧非常好”。在 Live at Bush Hall 发布之后,我写了一篇评论,标题叫做 “BC, NR 离‘完美的流行音乐’还有多远?”,这个名字是对之前乐队在接受采访说自己想做“完美的流行音乐”的回应,同时也是为了期待乐队下一张作品而发出的设问。
Forever Howlong 里没有现场专辑 Live at Bush Hall 里的那一份艰涩与疏远的意味,在旋律与歌曲结构上都更加婉转了,同时也有像 “Happy Birthday” 这样亲切温暖的作品。当然,最大的不同点还是演唱阵容的变换,在现场专辑里献声的萨克斯手 Lewis 在新专辑里没有继续演唱,换成了小提琴手 Georgia ——虽然她的强烈风格经常使人不自觉地串戏到不插电的 Jockstrap ——再加上 Tyler 与 May ,三个人的声音像三种质感不同、颜色各异的布料被拼接在 Forever Howlong 不断前进的音乐织体上,这虽然给专辑的连贯带来了一些干扰与屏息感,但是每一首作品都成为了一个自我主动发展与起伏的独立结构。在 “Socks” 里,这一切是围绕着 Tyler 的吟唱与钢琴独奏开始的,在 “For the Cold Country” 与 “Two Horses” 里,它们又是围绕着 May 与 Georgia 各自的声音开始的:每一首歌都像一部小型的音乐剧,演唱者把握着人声旋律还有歌词,剩下的乐队部分则铺垫与填充其中,进行着同频的舒展与收缩。
充满篇章感的曲式结构,这也许是 Isaac 离队之后采取多主唱模式的 BC, NR 最突出的特征之一,结合着乐队丰富的乐器编排——从以前的华丽弦乐与木管复调到新专辑里更多的田园牧歌配方——颤动的原声钢琴与民谣吉他相互交织,其中点缀班卓琴、曼陀铃还有竖笛,再加上乐队从 Live at Bush Hall 开始就在歌词里加入的打破“第四面墙”的机巧设计,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坎特伯雷之声(Canterbury Scene)流传下来的各种精彩元素。不过 BC, NR 对这些元素的演绎依然走在流行与先锋的平行线上,用他们自己对“完美的流行音乐”的鲜活理解,构成了乐队下一个阶段的风格与音乐审美。
在最后,我们回到文章开头提及的“熟悉感”, BC, NR 需要应对的“熟悉感”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前者是关于乐队经历了漂泊不定的风格变换之后要如何适应自己,那些把 Ants From Up There 奉为圭臬的乐迷要如何看待乐队;后者则是关于如何继续创作出 BC, NR 式的流行音乐——在规律、重复中加入不和谐、意料之外。Forever Howlong 在一些时刻陷入了停滞,在刻意与复杂的编曲迷宫中迷失了方向,但在专辑的最后还是被高潮迭起的旋律、呼应既往作品的爆发片段领出了迷宫——这就是现在的 Black Country, New Road ,告别了 Ants from Up There 时期的锋芒与焦虑,用加倍的坚韧与迂回,用交织着的甜美意象以及黑暗色彩,用同时扎根流行与实验的创作姿态继续着自己的音乐之旅。
本周新发行以及专辑预告
在周五,来自洛杉矶的另类摇滚乐队 Momma 发布了他们的新专辑 Welcome to My Blue Sky 。如果你关注过乐队之前的作品,那么你肯定能从新专辑里感受到乐队自己的成长,如果你之前没有听说过他们,也没有关系—— Welcome to My Blue Sky 是 Momma 的一个新的起点,告别了前期作品里 Veruca Salt 与 that dog. 的九十年代 riot grrrl 质感,而是像 Alex G 与 Narrow Head 这些创作者一样以复兴旧风格为形式,“旧瓶装新酒”式地表达出现代人的烦恼与情绪。
Welcome to My Blue Sky 在丰富了风格元素与表现形式的同时依然扎根于我们喜爱的吉他驱动的独立摇滚音乐,推荐给所有需要补充吉他能量的朋友。
Deafheaven 发布新专辑 Lonely People With Power ——事实上,这其实不是本周的新专辑,但是我在上周的 newsletter 里忘记提及,那么在这里补充一下。
下面是一些新发单曲和专辑预告:
Bright Eyes 与 Cursive 合作新曲 “Recluse I Don’t Have to Love” ,重混了 Bright Eyes 2002 年 “Lover I Don’t Have to Love” 与 Cursive 的名曲 “The Recluse” 。重混的灵感源于多年前 Conor Oberst 即兴弹奏时,Cursive 成员 Matt Maginn 的妻子 Carly 发现两曲旋律与主题的呼应与暗合,两首歌的关系从此成为两支乐队之间的长期玩笑。
Wet Leg 宣布第二张专辑 moisturizer 即将发行,首发单曲 “catch these fists” 延续了与制作人 Dan Carey 的合作。
Chartmetric 的这篇报道 Are Songs Actually Getting Shorter? It's Not That Simple... 深入分析了流媒体时代的“短曲革命”现象并提供了相关的数据结果,从特殊案例—— Billie Eilish 的 “BIRDS OF A FEATHER” 的极简结构却能登顶 Spotify 历史前三,到具体流派的亚组分析;从技术如何塑造音乐形态的历史回望,到对未来反趋势与“体验复兴”的预言,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不妨打开链接阅读一下。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