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人名叫玄石,从中山的一家酒铺买酒。酒铺给了他千日酒,但忘了告诉他这种酒的特性。玄石回家后喝醉了,几天都没有醒来。家人以为他死了,便给他准备了棺材并下葬。一千天后,酒铺老板想起玄石来买酒的事,觉得他应该醒了,于是去玄石家询问。家人说:“玄石已经去世三年了,现在丧期已满。”于是酒铺老板和家人一起去玄石的墓地,挖开坟墓一看,玄石刚好醒来,从棺材中坐了起来。
河东有个叫刘白坠的人擅长酿酒。六月酷暑时,刘白坠把酒放在坛子里晒在太阳下。经过十天,酒的味道依然不变,喝起来香美且不易醒。京城的官员出郡时,常常远道送来这种酒,称之为“鹤觞”,也叫“骑驴酒”。永熙年间,青州刺史毛鸿宾带着这种酒上任。途中夜晚遇到强盗,强盗喝了酒都醉倒了,结果被全部抓获。因此这种酒又被称为“擒奸酒”。游侠们常说:“不怕张弓拔刀,只怕白坠春醪。”
《舆地志》记载:村里人用若下的水酿酒,味道醇美,俗称“若下酒”。张协士所说的“荆州乌程,豫北竹叶”就是指这种酒。
魏朝的贾摪家财万贯,博学多才,善于写作。他有一个仆人擅长辨别水质,常让他乘小船到黄河中取水,一天只能取七八升。经过一夜,容器中的水变成绛红色。用这种水酿成的酒称为“昆仑觞”,其香味世间罕见。贾摪曾将三十斛这种酒献给魏庄帝。
历城北有一片使君林。魏正始年间,郑公悫每逢三伏天都会带宾客来这里避暑。他们取大莲叶放在砚格上,盛三升酒,用簪子刺穿莲叶使其与柄相通,弯曲茎秆如象鼻状,轮流吸饮,称为“碧筒”。历下的人纷纷效仿,说这种酒带有莲叶的香气,清凉胜过冰镇。
张华显贵后,有一位少年时的朋友来看望他。张华与朋友共饮九酝酒,喝得非常畅快,当晚醉倒睡着了。张华平时喝这种酒后,总是吩咐左右在他睡着时帮他翻身。那晚他忘了吩咐,左右按惯例为张华翻身,而朋友却没人帮他翻身。第二天早上,朋友还没醒来。张华惊呼:“这人肯定死了!”派人查看,发现酒已经穿透朋友的肠子流到了床下。
张华酿造了一种浓酒,用三种薇草浸泡曲蘖。曲蘖来自西羌,曲来自北胡。胡地有一种指星麦,四月火星出现时收获食用。将麦子用水浸泡三天,就会发芽。鸡鸣时使用这种麦子酿酒,酒清美芳香。长时间含在口中会使牙齿松动,如果大醉不摇晃身体,会使人肝肠腐烂,当时称为“消肠酒”。有人说,这种浓酒可以作为长夜之乐。两种说法音同义异。
乌孙国有青田核,不知道它的树和果实是什么样子。核大如五六升的葫芦,空心装水后不久就能变成酒。刘章曾得到两枚,宴请宾客时使用,可供二十人饮用。一枚刚喝完,另一枚所盛的酒又够大家再喝一次。只是不能久放,久放则味苦难饮。因此称这种核为“青田壶”,酒为“青田酒”。
石虎在大武殿前建了一座四十丈高的楼,挂珠帘,垂五色玉佩。楼上有一铜龙,腹内可盛数百斛酒。让胡人在楼上喷洒酒,风吹过时,望去如同云雾,称为“黏雨台”,用来洒尘。
各种酒名:郢的富水、乌城的若下、荥阳的土窟春、富平的石冻春、剑南的烧春、河东的乾和蒲桃、岭南的灵溪博罗、宜成的九酝、浔阳的湓水、京城的西市腔、虾蟆陵的郎官清。还有河汉的三勒浆,制法源自波斯。三勒是指庵摩勒、毗黎勒、诃黎勒。
新州有很多美酒。南方酿酒不用曲蘖,而是将米捣成粉,加入多种草叶和胡蔓草汁(南方人称野葛为胡蔓草),做成鸡蛋大小的团,放在蓬蒿中阴干一个月而成。用这种方法酿成的酒,喝多了之后,即使醒来头还会热乎乎的,因为含有毒草的缘故。南方人饮酒前要先烧酒,即把酒装满瓮,封口后用火烧熟。否则不能饮用。烧好后揭开瓶盖,泥封还在。买酒的人无法知道酒的好坏,就在泥封上钻一个小孔,插一根细管,通过吮吸管子来品尝酒味,称为“滴淋”。一些无赖小民空手入市,到处在酒家滴淋,都说酒不好,喝醉后才回家。南方人家有女儿几岁时,就开始大量酿酒。过滤后,等到冬天池塘干涸时,将酒瓮密封埋在池塘里。春天涨水时不再取出。等女儿出嫁时,再决堤取酒供贺客饮用,称为“女酒”。这种酒味道极美,平常难以得到。
大中年间,有一次丞郎宴席,蒋伸在座。他忽然斟了一杯酒说:“席上如果有孝顺家人、忠于国家以及名重一时的人,请饮此杯。”众人皆肃然,没有人敢举杯。只有李景让起身饮了这杯酒,蒋伸说:“这正是应该的。”
崔郢担任京尹时,三司使在永达亭子宴请丞郎。崔郢乘着酒兴突然饮酒,众人都劝他。当时谯公夏侯孜是户部使,问崔郢:“你曾担任过给舍吗?”崔郢回答说:“没有。”夏侯孜说:“如果没有担任过给舍,京兆尹不应该冲撞丞郎的宴席。来人,倒酒,让他吃罚酒。”于是取了三大杯酒,崔郢一饮而尽,过了很久才站起来。
唐朝孙会宗仆射,即渥相的大王父,在家中宴请内外亲戚。有一个甥侄是朝官,晚到了一会儿。当他走到中门时,看到一个穿绯衣的官员,衣服前襟都是酒渍,匆匆而出。他不认识这个人。不久入席后,他对主人说了这件事。主人惊讶地说没有这样的官员。仔细一想,原来是行酒时,台阶上的酹酒被草草地倾倒所致。从此以后,每次酹酒时,孙会宗都恭敬地跪下,只酹一次。这种做法从孙氏开始,现在人们酹三次是不对的。
陆相扆出任夷陵时,有一位士子前来拜访。陆相与他交谈甚欢,便命人斟酒劝饮。这位士子推辞说:“我天性不饮酒。”陆相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你已经减少了五分悔吝。因为平生的悔恨和遗憾有十分,不为酒所困,自然就减少了一半。”
山涛字巨源,酒量可达八斗。晋武帝想测试他的酒量,派人暗中记录。结果山涛喝到八斗时就醉了。
周𫖮字伯仁,酒量可达一石。南渡后,虽然每天都会喝醉,但常常遗憾没有对手。有一次,一位从北方来的客人拜访他,周𫖮非常高兴,于是准备了两石酒共饮,两人皆大醉。醒来后,周𫖮派人去看那位客人,发现他已经因醉酒而肋骨腐烂死亡。
唐朝裴均镇守襄州时,裴弘泰担任郑滑馆驿辷官,前往汉南进行聘问。在一次大型宴会上,裴弘泰被宾司遗漏了。宴会开始时,裴均派人去请郑滑裴辷官。裴弘泰急忙赶到,裴均不悦,责备他说:“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太不恭敬了。罚你喝后到的酒。”裴弘泰道歉说:“我没有收到客司的通知,并非故意怠慢。叔父如果能原谅我,请允许我把桌上的银器都斟满酒,喝完后再把银器送给我,可以吗?”在座的人都觉得他很豪气,裴均也同意了。裴弘泰依次拿起桌上的小杯和大杯,一一喝尽,每喝完一杯就放进怀里。不久,怀里装满了银器。席间有一个银海,容量超过一斗,里面也装满了酒。裴弘泰用手捧起银海,一口气喝完,然后让仆人将银海倒扣在地上,用脚踩扁,卷起来带走,随即骑马返回驿站。裴均见裴弘泰拿走了许多银器,脸色不太高兴。午后宴散后,裴均又担心裴弘泰喝太多酒会伤身,派人去查看。使者看到裴弘泰戴着纱帽,在汉阴驿厅里盘腿而坐,正在叫工匠称量那些银器,总共有二百多两。裴均听后不禁大笑。第二天再次宴请裴弘泰,临别时赠予他丰厚的礼物。
王源中在文宗时担任翰林承旨。有一天闲暇时,他在太平里的宅邸与兄弟们踢球。球飞起来误中了王源中的额头,受了些轻伤。不久接到紧急召见,到了宫中,文宗见他额头有伤,感到惊讶。王源中如实禀报了情况,文宗说:“你们兄弟关系真和睦。”于是命人赐给他两盘酒,每盘里有十个金碗,每个碗大约能盛一升酒,并下令连碗一起赐给他。王源中将酒全部喝完,脸上毫无醉意。
魏朝的徐邈字景山,担任尚书郎。当时朝廷禁止饮酒,徐邈却私下饮酒醉倒。从事赵达问他公务之事,徐邈说:“中圣人。”赵达将此事报告给太祖,太祖非常生气。鲜于辅解释说:“醉酒的人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徐邈平时谨慎,这次只是偶然醉酒失言。”徐邈因此得以免罪。
刘伶常常乘坐鹿车,带着一壶酒,让人扛着锄头跟随他,并说:“我死了就把我埋了。”他就是这样放浪形骸。有一次他非常渴,向妻子要酒喝。妻子把酒藏起来并扔掉酒器,劝他说:“这不是养生之道,你应该戒酒。”刘伶说:“好,我要向鬼神发誓戒酒,你准备些酒肉吧。”妻子答应了。刘伶跪下祷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人之言,必不可听。”于是他又开始喝酒吃肉,再次醉倒。
义宁初年,有一位县丞出身于贵族家庭。年轻时风度翩翩,博览群书,颇有文采。后来他沉迷于酒,年纪越大越严重。每天喝几升酒,几乎没有清醒的时候。临终前,他的酒臭味传遍数里,远近的人都感到惊愕,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样持续了十天,这个人最终去世。佛教经典中告诫人们不要饮酒,因为饮酒会使人昏庸痴呆。现在这个人临死时酒臭四溢,显示他已堕入恶道。
评论区
共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