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整理旅行见闻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作为一个大部分长辈都来自山东的“3/4的山东人”,我自己竟然还没去过山东。这无疑激起了我内心的某种不甘,因此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2025年一定要来山东转转。实现目标的机会也来得很快,在清明假期我就幸运地抢到了往返车票,在济南完成了我的首次山东之旅。
其实如果较真的话,我的姥姥姥爷都是烟台人,爷爷则来自枣庄,济南不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老家”。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山东之行的第一站,除了省会城市交通方便,对一省文化往往更象征性外,我的主要目的还是想看看山东博物馆和济南市动物园。按照老规矩,我们还是先从动物园游记开始吧。
和很多大城市一样,济南也不只有一座动物园。因为行程安排的问题,我这次并未前往地处章丘的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和德州的泉城欧乐堡动物王国。与之前几次不同的是,沪野、杭野我肯定会找机会补完,但济南的两个野生动物园据说展示水平一般且没有特别值得一看的珍稀物种,所以如果情况没有大变化,我特意再来济南去这两个园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济南动物园位于济南市天桥区济泺路,始建于1959年,1960年正式对公众开放,距今已有65年园史,毫无疑问算得上历史悠久。因为公园地处金牛山,建立之初名便为金牛公园。园内最显眼的地标是一尊巨大的金牛雕塑,是由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根据金牛山传说所创作,高15米、宽7米,足足有30吨重,称得上是个“庞然巨铸”,颇有气势。据说是当年在北京分块铸成,运到济南后再组装起来的,其落成时盛况空前,直到今天也有很多人来拍照打卡。
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稀有动物的不断引入,金牛公园开始逐渐行使城市动物园的职能,并于1989年正式更名为济南动物园。1995年,济南动物园被国家建设部及中国动物园协会评定为“全国十佳动物园”,代表其展示水准曾在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现如今,济南动物园占地面积60公顷,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动物200余种,3000余头(数据可能过时),整体面积算是城市动物园里比较大的,物种数量也基本是大城市动物园的平均水平。
照旧还是从地图来看园区的整体区划,能明显地看出济动以“动物种类和食性”为主要线索,把园区整体划分为了三个部分:一是园区西侧以从南到北的主干线为轴心的食草动物区;二是园区北面依托金牛湖构建的鸟类展区;三就是园区中间核心地段的综合展区。
仅从参观动线设计来看,我觉得最庞杂的综合展区是体验相对较差的部分。首先是动物分类比较混乱,肉食杂食皆有、灵长小兽并存;其次是道路设计令人迷惑,仅从地图上就能发现,园区中部的道路远比较复杂,实际参观中还会遇上“地形地势、建筑遮挡、引导缺失、元素干扰”等更具体的的问题,想要一个不落的参观完所有动物,还是得勤点看地图才行。
在媒体宣传方面,济动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官网的交互设计已经比较落后,能提供的有效信息也很少,但还在维持着日常更新,没有彻底摆大烂。微信公众号提供的有效信息稍微多一些,不过绝大多数日常推送还是和动物没什么关系,且行文官腔明显,比较亮眼的“饲养员讲故事”篇幅特别短,也没什么深度,要是能多放点后台的动物信息和展区现状就好了。
济动是个大园,流水账式的记录无疑会很啰嗦,而全园的展示水平又很难单纯以好或差进行概括,我们就索性按照之前所说的西、北、中三部分化繁就简地记录一下我此行的参观体验吧。
因为打车时忘了选择具体入口,我们没能从正门(东门)进入园区,而是跟随网约车导航一路前往了比较偏的南门,司机师傅带着我们在门外狭窄拥挤的市场中穿梭了好一阵儿才抵达,颇费了一番功夫。不过从南门入园也有好处,我们可以先搁置最中间那一堆乱七八糟的场馆布置,相对轻松地先从园区西侧开始游览。
比较开幕雷击的是,在入园后的第一个栖地——梅花鹿、马鹿的外场,我们就看到了投喂现象。虽然这里的地面铺设了泥土和岩石,比砖头笼舍更接近动物的野外生境。但动物和人之间的隔断只有简单的一层铁丝笼网,对投喂毫不设防,孩子们拿着生菜和胡萝卜和动物们“亲切互动”,喂了个高兴。后续的藏野驴,岩羊基本都是同样的配方,两者的场地还要更差一些,都围满了投喂的人群。
相比起来,济动的犀牛外场虽然面积稍显局促,但设计上要更现代一些。我参观时济南许久没下雨,场内供犀牛浸泡玩耍的泥坑仍然湿润泥泞,栽种的树木也有用岩石垫高或加以保护。至于游客侧,济动种植了灌木丛以掩盖缓坡隔离沟,游客不用隔着一堆大铁栏杆,而是能视角不受任何阻碍地直接观赏场内的犀牛,观感还是不错的。
和大部分动物园一样,济动的“食草动物三巨头”——犀牛、河马、大象也挨在一起展出。济动犀牛馆的正对面就是河马馆,有一说一这里是真的不太行。内场人工感严重、几乎没有地面活动空间暂且不提,最扎眼的问题还是出自河马本身——一只个体的左侧牙齿非常突兀,显得过长且弯曲,看起来简直像鹿豚一样,不知道是疾病还是单纯的缺乏打理。我想这样不仅对动物本身的健康有影响,也很不利于游客建立起正确的物种认识。
相比河马,大象的生活环境要好不少。目前济动园内共有四只亚洲象,分别是公象“亚昆”和母象“撒宽”“麦昆”“麦芒”。园区的大象馆在2023年刚刚全部翻新完毕,整个外场虽然活动面积不算特别大,但遮阳处、喷淋设备、沙土堆、水池(还是没放水)、轮胎玩具、蹭痒桩、大象训练墙等等设施一应俱全,从硬件来说在我看过的这些动物园里算是还不错的了。
四月上旬天气转暖,四只大象全部在外场活动,社群行为也比较亲昵自然,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可惜的是济动原本还有一只2020年出生的小象“亚齐”,是“亚昆”和“撒宽”的后代,它在2023年感染象亲内皮疱疹病毒(EEHV),不幸离开了我们。
看过了“三巨头”,沿着主干路走去,就是济动连成一片的中型食草动物展区。这里的总体设计思路比较相似,我们就举几个印象深刻的来聊聊。
先来说我今次最想看的物种——塔尔羊。塔尔羊是喜马拉雅山系的特有物种,在野外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间的山地森林、山崖和陡坡,在我国、印度、尼泊尔都有分布,因为栖息地范围过于局限、野外种群一直难以统计等原因,被划分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有趣的是,塔尔羊曾在上世纪被引进到新西兰、美国等地用于狩猎,并在当地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引入种群,个体数量发展得似乎比原产地还多。它们最标志性的特征是雄羊颈部、肩部和股部的形似“蓑衣”的红棕色鬣毛,远远看去特别威武漂亮。
塔尔羊在国内的动物园算不太常见的物种,也是济南动物园的优势物种,据2023年的相关新闻报道,济动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圈养塔尔羊种群。园区展示的雌雄个体数也不少,还能看到很多小羊,繁育情况应该还不错。不过可能是目前展出的雄性都相对比较年轻,或是正在换毛的原因,我这次并没有看到鬣毛特别威武、视觉冲击力比较强的个体,还是挺可惜的。
济动的塔尔羊外场分为两个区,以铁质护栏区隔,面积都比较可观。相对较大的右侧展区展示的了一个构成比较健康的群落,雄性、雌性和幼体都有,一共十多只。场内建有一座假山,既能让它们展现擅长攀爬的天性,又能提供躲避;场地中央处有遮阳处和饲料槽,供动物吃草和休憩;栖地内树木不少,且底部用木桩包裹,防止塔尔羊们把树皮啃得一干二净,整体观感还是蛮不错的。左侧相对较小的外场展示的是则四只年轻雄性,应该是因为到了打架的年纪被园方特意分隔出来的,展区内同样种了不少树,但是假山什么的就没有配备了。
在参观侧,园方依旧采用了缓坡隔离沟设计。不同的是,塔尔羊展区的游客观赏面灌木隔离比其他动物展区宽得多,防投喂效果也更好。尽管如此,就动物们看到游客后就主动走过来的行为来看,投喂现象应该还是时有发生的。此外,因为塔尔羊非常擅长攀援,园方在游客侧安装了一圈反扣铁栅栏以防止动物逃逸,设计上倒是没什么问题,就是栏杆有时候会挡住动物全身,拍起照来比较困难。
此外,济动的麋鹿展区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场地大,麋鹿们能相对自由地奔驰活动,场内还有一个条状的小浅滩和多处乘凉食槽供动物使用;其次是数量多,我去的时候正赶上外放,一头头麋鹿鱼贯而出,场面还是挺壮观的,引起游客们的阵阵惊呼。不过有很多麋鹿一出内舍就直奔游客侧而来站立不动,似在乞食。
此外,这片食草动物展区还有双峰驼、斑马、角马、黇鹿、欧洲盘羊、羚牛等食草动物,长颈鹿馆的展示效果也相对比较常规,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动物园,济动的食草动物展区虽然说不上有多优秀,但也比地砖养殖场配置强很多,整体观感还算可以。至于狮虎山和熊猫馆就等到综合展区再一并介绍,此处就不再赘述啦。
沿着主干道向北,就是以金牛湖沿岸连成一片的鸟类展区。不过不知道是园区引导有问题还是单纯是我没找对路,我在这附近走了好几次回头路,可能错过了一些物种,大家多担待吧。
鸟类展区打头阵的是热带鸟馆。这里展示了几种鹦鹉、犀鸟和巨嘴鸟,多是动物园中比较常见的物种,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场馆设计上,济动和不少动物园一样选择将鸟舍的内外场打通,这样一来,夏天时动物可以到外场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秋冬季或刮风下雨时把门一关,游客还能在内场看到动物,比较节省运营成本。
热带鸟馆的内场展示效果非常一般,除了有一些栖架、鸟巢外,基本就是一间地面发绿、年久失修的毛坯房。最让人不解的是,有不少鸟类明明身在内场,还要被关在狭小的鸟笼中展示,可谓“笼中之笼中之鸟”,我不知道园方出于何种具体考量方才如此行事,但这么展示确实是太难看了。热带鸟馆的外场其实也比较一般,但终归比内场要好一些。
热带鸟馆再往北,就是是“猛禽笼”。济动没给它起个“鹰山”之类的名字,我觉得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因为展区面积确实是不大。“猛禽笼”分为左右两部分,一侧展示的是秃鹫和高山兀鹫,另一边则是金雕和黑耳鸢,内场布置得其实还可以,有树木遮阴,也有木制栖架和假山等供动物休憩的设施,垂直空间虽然不能让猛禽们尽情翱翔,但扑腾两下还是没问题的。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内高山兀鹫的数量不少,形成了一个小群,我此前一直不知道它们是一种群居动物,今次也借机好好观察了一番。
要说整个鸟类展区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无疑是白鹭园,作为济南的市鸟,它们在这里有着特殊待遇,独享一个巨大的活动空间。
令我惊讶的是,白鹭园是一座步入式展区,场馆用钢筋水泥作为基本框架,四面和顶部用铁丝笼网封闭出一个横纵面积都不错的活动空间。展区内部树木林立,崖壁嶙峋,也有面积不小的水滩湿地,游客们能在步道上毫无遮挡地观赏白鹭蹁跹林间、漫步水中,展示效果其实挺好。
据馆方展牌介绍,这里展示有小白鹭、大白鹭、牛背鹭、苍鹭、赤麻鸭、翘鼻麻鸭等物种,但我只看到了大白鹭、小白鹭和苍鹭,其中数量占绝对优势是小白鹭,真的是每棵树上都挂着好几只,看都看不过来,每当游客走近,小白鹭们就会你追我赶的群聚而飞,更是让人有些眼花缭乱。
我个人觉得,济南的白鹭园展区还挺不错的,物种比较有地方特色,环境也有规划设计,观赏和拍摄都比较舒服。但参观流程中,我还是遇到了两个“小问题”:一是园方为白鹭们准备了巨量的鱼作为食物,像是两座小山一样堆在游客观察面附近,真的是非常臭。园方的初衷可能是便于游客观看动物进食,但大部分游客一闻到臭味儿立马就落荒而逃了,感觉对留存率起到的是反效果。
二是园内白鹭的个体数特别多,又大多数栖息于树上,再看看展区内发白的地面——你应该猜到我要说什么了:在这里被“天降正义”击中的概率非常高。我观鸟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身边最少有三四个游客被鸟屎砸中发出怪叫。见到此情此景,我赶紧拍了几张照片便匆匆离开了,正当我一边庆幸一边检查周身时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也没能幸免...
除了白鹭园,济动的步入式展区还有一座嘤鸣馆,两馆中间以桥相连,桥的北侧是游禽区,栖息着鸿雁、灰雁、斑头雁、黑天鹅、绿头鸭等动物;南侧则是一片非常漂亮的湿地,济动地图上介绍说是这里涉禽区,确实非常合适,但目前似乎是闲置了,希望以后能再度利用起来,养一些鹤啊鹳之类的,观感一定不错。此外,桥头处还有一座鸳鸯馆,玻璃隔断,条件比较一般。
至于“嘤鸣馆”,光听名字我还以为是一座以小型鸣禽为主的开放式展区,结果展示的物种却都是蓝孔雀,虽然展区观感还可以,但是仔细想想,把孔雀馆命名为“嘤鸣馆”还是挺奇怪的。据之前来过济动的爱好者介绍,这里最开始确实是以鸣禽展示为主的,但后来逐渐引入了一些雉鸡,除了蓝孔雀这里还有白鹇和红腹锦鸡,但个体数非常少目前已经很难见到了。
此外,这个区域还有单独的雉鸡展区和鸵鸟、鸸鹋展区。雉鸡栖地的设计还不错,摒弃了较为原始的铁丝笼舍,采用了以灌木隔离游客侧的开放式模式。但可惜的是只展示了火鸡、环颈雉、珍珠鸡这些相对更偏向家畜的物种。鸵鸟和鸸鹋展区也比较常规,两种大鸟混养在一起围网一框了事,也没有什么“找不同”的比照展板,我见过的绝大多数鸵鸟鸸鹋展区好像都是这一套。
终于轮到了最中心区域的动物展区,这里展示的物种比较多样,且分布逻辑有一点点混乱,就先从相对“热门”的物种聊起吧。
济南动物园的新熊猫馆于2023年正式对外开放,照理来说这么新的场馆设计应该比较现代,但我觉得目前的展示效果还是过于平淡了。先说外场,同样是开放式设计,假山、玩具和降温设施等必要硬件都有配置,这很不错。但植被覆盖实在太过单调,外场的树木都套上了防攀爬的铁架铁环,灌木也修剪得像绿化带一样规规矩矩,别致的凉亭、石堆、爬架更是带来很强的人工感,配合上早春比较荒芜的地面,看起来甚至有点像我家楼下的小公园,真的有点不协调。
内场的表现也比较普通,爬架和丰容装置都有,采光也还不错,但地面完全是坚硬的水泥,也几乎看不到什么绿色。比较好的是科普牌布置了很多,对于熊猫个体的日常习惯和特点的介绍也比较细致。不过因为熊猫目前在外场,根本没人进来看这些讲解。
济动园内目前有两只熊猫,分别是“华奥”和“雅吉”,今次我只看到了2014年出生于碧峰峡的“雅吉”。中午正是它的喂食时间,在游客围观下的雅吉毫无芥蒂,靠着石头晒着太阳,抱着一根竹子连掰带咬,吃得特别开心。
至于同样位于西侧的狮虎山,我这次倒留下了不小的遗憾。沿着食草区的动线前进,能看到的是它比较狭小逼仄的外场部分,园方在这里尽力布置了一些高低爬架和木桩等丰容,但架不住场地面积实在太小,有些栖地甚至还塞进了多只个体。目前展示的几只孟加拉虎和非洲狮都有严重的刻板行为,体型看起来也有点缺乏运动。此外,游客观察侧的玻璃非常严重,过于狭窄的参观空间也造成了游客拥堵,实际观感非常差。
其实,狮虎山后山也有面积广阔的大外场,要偏离主路稍微向深处走一段距离才能看到。我当时一门心思想看塔尔羊,就决定等之后游览到中间部分再折回来看大外场,结果最后完全忘了这档子事儿,等想起来已经快走到东门了,因为时间原因只能放弃,挺可惜的。
至于其他的食肉动物,狼豹馆正在维护整修;熊山是比较传统的的熊坑,展出亚洲黑熊和棕熊,场内植被比较茂密,地形也算复杂,面积也还行,算是熊坑里相对不错的。我去的时候棕熊没出来,黑熊展区投喂的人非常多,我也就没仔细观察。海豹池也比较常规,就不再赘述啦。
说完这些,再来看看灵长目动物,从物种数和个体数来看,它们才更像是这个中央区域的“主角”。从“小动物乐园”的东侧入口进入,就能看到环尾狐猴和松鼠猴的混养展区。这两个物种在动物园里都比较常见,虽然完全不在一个大洲,但混养在一起也属于“经典搭配”,外场的面积不小,爬架和丰荣也有不少,但感觉目前的展区配置还是更适合地栖猴类。
除了环尾狐猴和松鼠猴,小动物乐园附近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灵长目“大咖”——沼泽猴。它在国内动物园中也算是比较罕见的物种,其中文正名是短肢猴,野外分布于非洲中部的沼泽森林地带。济动目前似乎只有一只雄性个体,体格粗短健壮,被毛是灰绿色,可惜的是它一直在外场入口徘徊不出来,很难看清全貌。除了标准的物种牌,济动对沼泽猴也没做什么特殊介绍,绝大部分游客的第一反应就是吐槽它长得很丑。
当然,除了灵长目,“小动物乐园”附近还有一些其他种类的动物,我们之后再说。
集中展示灵长目动物的,还有“精品猴馆”。平心而论,把“精品”这个具有强烈“买卖”感的词汇套用在野生动物身上真的不太合适,一度让我怀疑我到底是来看猴还是来买猴的。不过这里倒也不是那种四面铁笼的养殖场展区,大部分物种都有一个面积不错的外部活动场,展区内部有不少爬架、吊桥和丰荣设施,游客也有一层地面、二层看台和室内底部等多个不同高度和方位的观察视角选择。
“精品猴馆”展示了赤猴、西非绿猴、黑帽悬猴、灰斑悬猴、红尾长尾猴等物种,外场的观感都还可以。但可惜,这里有比较严重的投喂现象,虽然游客侧采用了玻璃隔断,但毕竟栖地的顶部没办法封死,高度足够的二层看台可以很轻松地把食物抛进铁网,很多大人孩子聚在这里投掷饼干、水果,有只绿猴甚至着我的面在吃塑料薄膜,园方在这里安排了志愿者用大喇叭劝阻投喂,多少是能起到一些效果。
和外场比起来,这里的几个内舍就很差了。别的不说,内舍观察面的玻璃就非常脏,展区内部光线又比较昏暗,在天气好的时候反光还特严重,如果不用手机贴着玻璃拍摄根本看不见里面的具体情况,简直就像装了防窥膜一样。内场的面积很小,丰容情况其实倒还行,起码有几根木桩爬架,不是家徒四壁的水泥牢房。
精品猴馆再往南走还有一片比较集中的灵长目展区,多是并排笼舍的形式,也是前两年重新改造过的。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单个笼舍的面积比较小,至于丰容水平也有点参差不齐,一部分只放了简单的木架,另一些展区倒是地表有植被覆盖,也设计了多层的攀爬平台,我在这里看到了黑叶猴、川金丝猴、猕猴、红尾长尾猴、山魈和白颊长臂猿几个物种,其中黑叶猴的数量和展区倒是不少,应该是目前去过的几个动物园里比较多的。
靠近东门处,是济动的猩猩馆,入口处威武霸气的大猩猩的正脸肖像,代表这里曾展出一位超级大明星——大猩猩“威利”。这只大猩猩从1976年生于德国纽伦堡动物园,1996年来到济南,是山东省唯一的一只大猩猩。在陪伴济南人民度过24年时光后,威利于2020年离世,如今的猩猩馆仍然有很多关于它的痕迹,有关威利的故事想必至今也铭刻在不少本地爱好者心中。
当前环境下,想再引入新的大猩猩绝非易事。猩猩馆内目前也只有黑猩猩展出,外场面积和环境还不错,就是丰容设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至于内舍,则是比较传统的水泥房铁栏杆丰容了。
最后,临近东门入口处的两爬馆旁边,是历史悠久的园区几乎人手一座的传统猴山,面积还是非常大的,岩石造景也比较好看,缺点当然也很明显。一则怪石嶙峋不完全适合猕猴生存,二是坑式展区根本防不了投喂,水果零食向场内呼啸而来。
最后再来说说“小动物乐园”灵长目以外的小兽们,因为浣熊没有出外场,我这次只看到了海狸鼠、赤大袋鼠和狐獴。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狐獴展区,因为有不少成例可供参考,济动也不免借鉴了一些先进园区展示手段,设计了一条能让游客如狐獴一般钻进栖地内的地道,地道中有一个观察点,游客可以通过球形玻璃窗由内而外,设身处地地“在动物家中”观察动物。
这种浸入式体验的理念很好,形式上也比较有噱头,游客们都很乐意钻进去看个新奇。就是实际参观体验上,观察点的球形玻璃有点脏,阳光照射下灰尘污渍都相当明显,观察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值得一提的是园方还特意建了一些矮墙让游客看不到如织的行人和现代建筑,不然游客们就要在展区里体验一下动物日常面临的“视觉压力”了。
海狸鼠和赤大袋鼠的展区就相对一般了,特别有趣的是袋鼠的内场挂了两块中国风传统文化宣传展板,虽然知道这东西对动物的生活没什么影响拆掉可能还要成本,但想想来自澳大利亚的袋鼠每天起床睡前都要看展板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场景,实在是有点过于好笑了。
写到这里,可能不少读者会好奇这次怎么没有传统的骂两爬馆环节。和很多公立动物园一样,出于“招商引资”的考虑,济动的两栖爬行动物馆引入了外部组织进行运营。但和很多公立动物园不一样的是,济动的两爬馆已经完全“市场化”,和海洋馆一样变成了需要单独付费的场馆,且作为一个DLC,它的门票价格比动物园本体还贵。我看展板上宣传的物种没什么特别的,这次就不花钱进去当冤大头了。
到这里,此次济动之行差不多就介绍完毕啦,虽然没有把物种和展区一一详尽地记录,但目前篇幅已经不短,如果有谬误错漏之处,还望大家及时在评论区指出。
不知不觉,动物园游记已经写了十六篇,济动也已经是今年海内外看的第七个动物园了。说实话,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写的比较累,又反复改了很多遍,但无论结构还是行文依旧不太满意的一篇游记。
之所以如此,我个人觉得是因为目前济动的展示水平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区间:作为历史悠久的省会动物园,能看到它在近两年的翻新改造中糅合采纳了不少现代理念,但又受限于旧时代糟粕的遗留,好的展区没那么出色,差的展区也没那么不堪。园区虽然有塔尔羊、沼泽猴等独特的物种,却也不那么抓人眼球,整个园区看起来有点儿“温吞”,对于文章来讲,褒和贬其实都不难写,唯独“温吞”真是有点儿让人无从下笔。
不过“温吞”倒也不是说济动不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作为普通游客,我既不能从专业视角分析动物的生存状态和展区设计,又不能从大家讲述这里的物种演变和历史更迭,推测它未来的发展方向。限于我自己的能力和眼界,仅从一次参观的片面体验,能写的确实是不多,毕竟动物园游记终归只是我的旅行记录,绝非什么科普或专业读物。因为最近关注这个系列的人好像稍微多了一点,我觉得还是先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希望大家不要有什么过多期待为好。
还有半个月就是五一假期了,我准备趁着假期再参观一次上海动物园,之后再到久负盛名的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去看看,不过介于红山节假日期间灾难级的游客数量,我预估此次行程应该是不会很美好...能看到拍到的物种也会打一些折扣。
门票费用:成人门票25元,毕竟是公立园,真的很便宜。
游览时长:约3-5小时左右,很认真的逛也不会特别累。
物种数量及特色:一般,塔尔羊、沼泽猴、非洲绿猴等值得一看。
交通:便利,附近有公交,打车也比较方便。就是济南是真的堵啊...
优秀的场馆:食草区和部分灵长类展馆其实还不错,白鹭园也比较有特点,可惜狮虎山大外场我没看到。
主观评价:如果你是动物园爱好者或喜欢动物,那么值得来看看。如若不然,感觉可以选择济南的其他景点。
评论区
共 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