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后生还者2》的坚定捍卫者,在写本文的当下,我对第二部饱受争议的剧情的评价保持不变——游戏叙事的封神之笔,玩家共情男主角完全没有问题,但在试图构建真实残酷末世的游戏世界观里,男一号乔尔没有光环,他必须面对复仇和随时死亡。
前摇简单带过,开始正题,目前HBO电视剧版《最后生还者2》热播中,借着热度再谈谈这款游戏。从2013年的《第一部》到2020年的《第二部》,再到HBO的爆款剧版,这个IP让我又爱又恨,大呼过瘾。作为一个PS3初代首发老粉,我对HBO的选角争议、尼尔·德鲁克曼的固执、IP的未来有太多想说。更重要的是,我有一个大胆设想:如果《第三部》让艾莉随时可能永久死亡,会不会让系列“封神”?这篇文章将分享我的全部看法,剖析《最后生还者》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准备好了吗?
第一部分:HBO剧版的选角争议——贝拉·拉姆齐为何让我失望?
先说HBO剧版。2023年,《最后生还者》第一季上线,我得承认,它是游戏改编的巅峰,堪称“逐帧复刻”。波士顿的废墟、堪萨斯城的下水道、杰克逊的酒吧,场景一比一还原游戏;艾莉的红色T恤、乔尔的绿色夹克,服装细节完美;连古斯塔沃·桑托拉拉的配乐都直接搬过来!IMDb评分9.2,烂番茄97%,X上粉丝直呼“神作”!我看了无数游戏改编,像《生化危机》《光环》都偏离原著,但《最后生还者》几乎完美复刻了游戏的末世氛围。
但有一个问题让我不解——艾莉的选角。游戏里的艾莉是14岁到19岁的少女,瘦削、棱角分明,雀斑、绿色眼睛,叛逆又灵动,是我心中的“末世之魂”。HBO却选了贝拉·拉姆齐。第一季时,贝拉19岁,脸型圆润,身材普通,跟游戏艾莉差太远。虽然她的演技不俗,完美演出了艾莉的幽默、脆弱和愤怒,还拿了艾美提名,但外形偏差让我总觉得“差口气”。更别提当下第二季开播,第一个镜头出来,我直接傻眼!贝拉的脸更圆,身材有点丰满,完全没了少女气质。X上粉丝炸锅,有人说:“这哪是末世巡逻员?杰克逊有这么多粮食?”
我认为,末世设定要求幸存者瘦削坚韧,艾莉作为巡逻员,每天战斗、巡逻,体型不可能这样。尤其第二季改编《最后生还者2》,艾莉的复仇和与迪娜的感情线需要灵动气质,贝拉的外形让关键场景少了冲击力。看看其他角色:佩德罗·帕斯卡的乔尔几乎是游戏翻版,汤米、玛琳也高度还原,唯独艾莉成了“例外”。剧版在场景、服装、剧情上逐帧复刻,却在核心角色上妥协,这让我看不懂,内心大受震撼。
第二部分:尼尔的固执与艺术追求——他在“狡辩”吗?
选角争议的矛头指向了尼尔·德鲁克曼,顽皮狗的联合总裁,也是《最后生还者》的灵魂人物。我得说,尼尔在选角上的解释让我觉得有点“狡辩”。2021年选角公布时,尼尔和克雷格·麦辛说,贝拉因《权力的游戏》中的莱安娜·莫尔蒙被选中,能完美演绎艾莉的复杂情感,还强调她与佩德罗·帕斯卡的化学反应是“乔尔与艾莉的化身”。2023年接受IGN采访时,尼尔更说:“我们需要捕捉角色的灵魂,外形不是优先级,电视剧不是cosplay。”
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我看了第一季后觉得和他的话对比矛盾重重。剧版在场景、服装、剧情上极致还原游戏,我和粉丝都期待主角也一样忠于原著。乔尔、汤米、玛琳的选角都贴近游戏,唯独艾莉偏差这么大,尼尔的“演技优先”显得站不住脚。末世逻辑下,艾莉的瘦削叛逆形象是沉浸感的核心,尼尔却似乎回避了这一点。X上有人调侃:“尼尔是不是觉得贝拉的演技能让我们忘了她不像艾莉?”
我认为,尼尔的固执是把双刃剑。他在《最后生还者2》游戏中强推乔尔之死和艾比视角,引发巨大争议,X上“#NotMyJoel”刷屏,粉丝觉得他忽视了玩家对角色的情感寄托。HBO选角争议延续了这种固执——尼尔过于相信贝拉的演技能弥补外形差距,低估了我和粉丝对艾莉形象的执着。甚至有人在X上说:“尼尔又在自圆其说,选角理由跟《最后生还者2》剧情一样强硬!”
不过,公平地说,尼尔的艺术追求我非常欣赏。他想让剧版超越“cosplay”,成为独立的艺术表达。贝拉的非二元性别身份和普通外貌契合好莱坞的多元趋势,可能吸引了非游戏观众。第一季的成功(全球3000万观众)和贝拉的艾美提名证明尼尔的选角有回报。但我还是觉得,他高估了自己理念的说服力。如果不平衡粉丝的期待,这种固执可能动摇IP的沉浸感。最优秀的人也会犯错,尼尔也不例外。
说到《最后生还者》的核心价值,这非常明确:IP的灵魂在游戏,而非HBO剧版。2013年的《第一部》通过乔尔与艾莉的父女情谊重塑了游戏叙事,2020年的《第二部》用复仇和道德灰度挑战玩家,销量加起来2700万!末世场景、潜行战斗、艾莉的瘦削少女形象,这些都是IP的根基。X上粉丝称艾莉为“末世之魂”,这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我们对游戏的情感投入。
HBO剧版确实扩大了受众,第一季从470万首播涨到640万,IMDb 9.2分,吸引了不少没玩过游戏的观众。但选角争议让我担心它会“模糊IP价值”。贝拉的外形偏差(第二季尤其明显)已经让沉浸感打了折扣,而第二季改编《第二部》,乔尔的死亡和艾比视角本就分裂玩家(X上“#NotMyEllie”),如果再加上选角问题,粉丝可能更失望。HBO已暗示可能有第三季,如果剧情继续偏离游戏,IP的游戏根基可能会被稀释。X上有粉丝直言:“别让剧版毁了艾莉,游戏才是真!”
更让我担忧的是,尼尔在剧版上的投入(编剧、导演、制片)可能分散他对游戏开发的精力。顽皮狗近年只推出了《第一部重制版》(2022)和《第二部另存为版》(2024),《第三部》还在早期阶段(2023年确认故事大纲,2024年X上招聘公告暗示预制作)。我看到X上粉丝吐槽:“尼尔忙着剧版,第三部遥遥无期!”如果尼尔继续分心剧版(可能第三季),《第三部》的进度可能再拖,IP的核心价值——游戏的叙事、玩法、艾莉的经典形象——可能被HBO的光环盖过。
我的诉求很简单:尼尔必须回归游戏开发,聚焦《第三部》开发,让游戏重塑艾莉的瘦削叛逆形象,强化末世沉浸感,摆脱剧版选角的视觉妥协。游戏才是《最后生还者》的灵魂!
第四部分:第三部的颠覆性设计——艾莉的永久死亡机制
现在说说我的终极设想,也是我认为能让《最后生还者3》再次“封神”的设计:让《第三部》的艾莉随时可能因玩家选择永久死亡,无复活或重启,故事继续进行。这不仅能打破系列“过于线性”的唯一缺点,还能让玩家每一秒都“随艾莉的心跳动”,彻底改变游戏互动的高度。
《第一部》和《第二部》是顽皮狗的巅峰,叙事、玩法、视觉无懈可击,但唯一的短板是“过于线性”。《第二部》的乔尔之死和艾比视角因为强制性引发巨大争议,X上“#NotMyJoel”刷屏,玩家觉得被剧情牵着走。结局的沉重——艾莉失去手指和迪娜——让不少人失望,X上有粉丝说:“这剧情像在惩罚我们!”我担心,如果《第三部》重复这种线性悲剧,可能导致“烂尾”,毁掉系列的传奇地位。X上粉丝呼吁:“给艾莉一个我们能决定的结局!”
我的设想是:艾莉的死亡不再是尼尔的脚本,而是由玩家选择触发。比如:
战斗失误:潜行失败,被感染者或猎人杀死。
道德抉择:为救迪娜或JJ选择牺牲。
环境风险:探索感染者巢穴引发致命遭遇。
一旦艾莉死亡,没有检查点重启,游戏无缝切换到新角色,比如迪娜、成年JJ,或者一个新幸存者,故事继续向前。这让玩家每一选择都生死攸关,每一秒都充满紧张感,像是“这次潜行能保住艾莉吗?”这种代入感是我想要的终极体验!
最关键的是,我认为这个机制不会让开发难度爆炸。为什么?末世设定天然简化了剧情分支。《最后生还者》的世界是孤立的,艾莉的社交圈很小,只有迪娜、JJ、少数巡逻员,环境交互也有限,主要是废墟和社区。她的死亡不会引发复杂的社会连锁反应,只影响身边几个人。我估计只需要5-10个主要分支:
这些分支远比《底特律:变人》的庞大分支树简单。顽皮狗的电影化技术——像《第二部》的无缝过场和动态AI——完全能实现这种有限分支。PS5/PS6的性能(《第三部》预计2028-2030年)支持实时脚本和动态叙事,顽皮狗的5-6年开发周期也足够。我相信,末世的紧凑性让这个机制既可行又高效。
极致代入感:永久死亡的威胁让玩家每一秒都紧张,像是跟艾莉一起呼吸、心跳。这种体验超越《第一部》的长颈鹿温情和《第二部》的医院对峙,重新定义单人叙事游戏。
打破线性:玩家掌控艾莉的命运(存活或死亡),避免《第二部》的强制悲剧(乔尔之死)。多结局——存活重建、牺牲救人——平衡希望与悲剧,回应X上“艾莉需要和平”的呼声。
重塑艾莉形象:次世代技术将呈现“真艾莉”——瘦削、雀斑、叛逆,由阿什莉·约翰逊配音。她的死亡(如果发生)将是震撼高光,比如为JJ挡感染者。这直接反击HBO剧版的贝拉选角争议(第二季缺少女气质),让游戏重夺IP的视觉主导权。
行业革命:永久死亡+有限分支将像《GTA V》的开放世界一样,改变游戏互动的高度。X上粉丝期待“下一代体验”,《第三部》能成为顽皮狗的终极杰作。
延续主角无光环:这一次玩家决定你寄托情感的主角的光环的长度,世界不围着主角转。
我坚信末世的有限交互让开发可控。顽皮狗的现有技术(《第二部》的AI和过场)能实现无缝死亡-视角切换,比如艾莉死后迪娜接管。PS5/PS6的性能支持动态叙事,5-10个分支完全在顽皮狗能力范围内。
玩家接受度:无重启可能吓退休闲玩家(系列销量2700万)。顽皮狗可以设计“硬核模式”实现我的愿景,普通模式保留检查点。
情感风险:艾莉是“末世之魂”,她的死亡得有意义,比如牺牲,而不能随便死于感染者。后续故事(迪娜或新角色)也得引人入胜。
HBO联动:剧版(可能有第三季)需要艾莉存活,游戏的永久死亡可能冲突。尼尔或许会设计一个“官方”存活路径给剧版用。
我认为,尼尔的野心——2023年他在《好莱坞报道者》说要“推动边界”——支持我的机制。X上粉丝也在喊“让我们决定艾莉的命运”,这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尼尔可能不会完全照搬,但他可能会用半永久死亡(关键节点死亡)来平衡顽皮狗的线性传统。无论如何,末世的紧凑性让这个设想完全可行。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最后生还者》是游戏叙事的巅峰,但HBO剧版的选角争议——贝拉·拉姆齐的外形偏差,尤其是第二季缺少女气质——让我担心IP的末世沉浸感被模糊。尼尔的固执,比如选角上的“狡辩”和《第二部》的分裂剧情,展现了他的艺术追求,但也可能是错误。他太相信自己的理念,低估了我和粉丝对艾莉形象的执着。
我最大的担忧是,剧版的光环可能盖过游戏的核心价值。游戏的叙事、玩法、艾莉的瘦削少女形象才是IP的灵魂,尼尔必须回归《第三部》开发,重塑“真艾莉”,摆脱剧版的视觉妥协。
最让我兴奋的是我的设想:让《第三部》的艾莉随时可能因玩家选择永久死亡,无复活,故事继续。末世的孤立性让分支简单(5-10个结局),开发难度完全可控。这个机制能打破系列的线性局限,让玩家每一秒都“随艾莉的心跳动”,带来极致代入感。如果实现,《第三部》(预计2028-2030年)将“封神”,重新定义游戏互动,巩固IP的游戏根基。
你们怎么看?支持艾莉的永久死亡机制吗?还是觉得太冒险?HBO的选角争议让你有啥想法?在评论区告诉我!
评论区
共 1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