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前几天他们北京面基的时候其实我是恨不得飞到北京的,因为神狐给我带了个俄罗斯限定款的星巴克套娃杯,丑萌丑萌的。可以说我在的机核群里,各国的留学生跟我有金钱关系,这都是他们回国时帮死皮赖脸的我带当地星巴克杯子开始的。魔王,神狐,Der老师,甚至还没回过的奶皇都不可幸免,对此,我只想跟我认识的留学生们说,谁再回国,请联系我,我给你钱你帮我带个吸管杯吧,求求你。
收集是会上瘾的,有的人收集限定版游戏,有的人收集手办模型,有的人收集妹子。收集的乐趣让人欲罢不能,我一直觉得,小时候没玩够的水浒卡,在工作之后通过收集随行杯和星享卡完成了一个延续。
“食玩”一词本身是从日本传来的说法,食玩简单来说就是附带食品的玩具。本来称之为“Candy Toys "或“Candy Food ",日文名为キヤンティトイ,在日本叫 “玩果子”。
我接触的第一个食玩并没有百科写的那么高大上,是小浣熊干脆面,第二个也记得,奇多圈。那是在我还不太了解“买椟还珠”这个成语的年纪吧,三四年级?全学校的孩子们的都疯了,捏着一块钱在清晨、中午、放学冲向小卖部。男生抄你作业的回礼永远是小浣熊的干脆面,一定是打开一个五厘米左右小口子的,他丫的肯定把卡拿走了。
水浒卡灵感来源是正子公也的《绘卷三国志》。
当时统一大boss的公子拿到正子公也的《绘卷三国原画集》便爱不释手,大boss悲中带喜,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竟被日本人利用并获得如此成功,喜的是从中似乎看到了青少年对这种风格和形式的偏好,冥冥中有商机可循。
97年绘卷三国中透露将在两年后推出《绘卷水浒原画集》,boss决定两年之内拿出中国人自画风的水浒画,以卡片的形式投入面饼,与绘卷水浒画集同期上市,让青少年看到自己国人画的中国风水浒英雄。在统一内部例会发布了这个构思后,负责美工的职工都跃跃欲试,但boss说这套卡片宁可多花成本,从外面请人绘制也不用内部人员,因为统一美工的风格偏向卡通,不适合古典题材的绘制,最后锁定在国画风格上。于是从全国招了四五十名国画高手,聚到一起共同创作,越重要的人物由资历越深的国画大师担当把关,当年画了109张画(加上高俅)。
后期有人反映再加一些反面人物,才更鲜明更有意思,于是饼干出了另外五个恶人,由于时间仓促且国画师们也相继回去了,所以这五张是统一美工自己画的,自然不如前面的那批作品,仿佛高俅比另外五个恶人更受欢迎从当时就已经注定了!
99年,统一正式发行“水浒英雄传”系列题材卡片,风头果然抢过了《绘卷水浒原画集》!水浒卡的问世是成功的,第一满足了青少年集卡的乐趣,相信很多朋友的108将从这里会倒背如流的;第二打开了干脆面的销售市场;第三算是中国本土文化对外的一次有力的捍卫吧!
——来自百度百科,这还有个帖子专门放卡的→传送门
这套卡因为数量庞大,随机性强,换卡方便,当时狠狠的火了一大阵。但现在想来,水浒卡也就是个收集,卡背面虽然有每个人的属性介绍,但并没有游戏规则流出来,于是经常大家没事的时候就凑一堆研究谁谁谁更强,高俅挺受欢迎的。
至于我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印象,因为我那阵一天零花才两块钱,有四毛钱还是买《今晚报》的。按当时水平来说算小孩子里不错的了,但这样我即使是欧洲人也要经过将近一个季度才收的全,所以开了几张闪卡换了点好处我就退坑了。
后来有个总跟我一块留校的某男生父母离婚,爹找了个家里有石油渠道的外国后妈,大哥那真可谓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不知多少万里,出国了,牛逼了,膨胀了。准备开同学会展示逆袭之前,回国第一件事就是奔北京拉着我上潘家园回沈阳道找这个和球星卡的闪卡准备收几套,等遇到当年跟他玩的哥几个挨个送,可见给大家的心灵阴影有多深远,我们可是2010年开的小学同学会……
扯回来,离开卡牌游戏的我就投身竞技事业了,那阵奇多圈又开始卷起复古情怀。其实这段我的记忆还是跟网上的记录有冲突的,我记的是小浣熊先火的,然后才是奇多圈。但看网络记录都是奇多在前,小浣熊在后,然后又是奇多,所以这一段我只能懵逼着来。
奇多按材质分有两版,一版是立体的,一版是光板大平面,材质不同决定了娱乐性质不同,但都有竞技属性。A版奇多圈是镂空立体花纹的半透明圆形塑胶制品(卧槽恁牛逼吶),B版奇多圈是平面圆形双面彩色印刷塑胶薄片(卧槽我编不下去了),上图吧。
那时奇多比较高档,大包里两个,小包一个。量还比小浣熊,又因为是复活风,所以玩这个多是哥哥姐姐,家里有奇多册或者塑料罐,装着自己的收藏或战利品。大院里有小孩没钱,买学校门口盗版圈去跟他们打也不介意。后来还有一些高端技术圈,就是把奇多圈内所有装饰都用小刀削掉,降低重量,方便快速赢取比赛。
奇多圈是膨化食品奇多(Cheetos)随食品附送的小圆卡,卡片正反两面印有图案。最早的奇多圈塑料半透明,然后有奇多天族国家系列、奇多运动系列、奇多名人系列等……
第一代奇多圈:中空的半透明的卡片,质量为塑料,外形是圆与八边形两种,以国家城市为主题
第二代奇多圈:奇多天族国家系列,质量为塑料,外形为圆,以奇多豹在某个国家城市为主题,每套40个
第三代奇多圈:奇多天族运动系列,质量为塑料,外形为圆,以奇多豹运动为主题,每套64个
第四代奇多圈:奇多天族超级运动系列,质量为朔料,图案与外形与奇多运动相同,每套64个,外边有层透明朔料壳
第五代奇多圈:奇多天族卡通系列,质量为塑料,外形为圆,以迪士尼动画片人物为主题,每套60个
第六代奇多圈:奇多天族名人系列,质量为塑料,外形为圆,以奇多豹与某个历史人物与关,每套20个
第七代奇多圈:奇多飞轮转世界,质量为塑料,带正方形卡版,分圆形与八边形两种,每套52个
第八代奇多圈:奇多独豹走天涯,质量为贴纸,外形为圆,以奇多豹探险为主题,每套20个
这还有个奇多世界圈的帖子让你们参观→传送门
按人类的好朋友,卡缪·晒鸟炫妻·维丹的话说,奇多1988年在md上还出过游戏 ,关于豹爷的电视广告86年就有了,所以我印象里那个奇多圈应该是文献中出现的第七代左右,也就复现辉煌来对抗卡牌游戏市场。
玩过奇多的MD游戏,而且是第二代。我玩第二代的时候,小浣熊才出来不久。所以啊,就知道小浣熊比较晚了。而且还放过奇多的动画,什么时候我整理一份奇多的文章。小时候狂喜欢奇多,好吃而且食玩好玩。有一种卡片,可以翻转,能赚4次每次画面都不一样,是4格漫画那种,1块钱一袋,当时算高档零食了。
——来自人类的好朋友卡缪,请大家督促他写文章
我一直觉得奇多蛮厉害,完美符合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的因果轮回。针对当年沉迷水浒卡球星卡对奇多圈不屑一顾的流失用户,他们在若干年后跟EA合作推出了输入兑换码就有机会赢得定制款奇多涂装的Xbox One主机或者PS4主机。而每组序号也能够在该游戏中开启奇多定制游戏下载内容包Cheetos Dust Gun。
说回这次的主角星巴克,星巴克的食玩分随行杯和星享卡。说起来我买第一张卡是14年的夏天,挺晚的,那阵出去谈事总星巴克,就尝试去柜台问问有没有会员卡。当时那卡面特别小清新,狂喜欢。当时不怎么用,毕竟自己也会做咖啡。后来我知道这卡有三张已经是一年后,于是开始满淘宝找二手,掉坑之路。
不能玩,不能竞技,为什么我还觉得这玩意是食玩?这卡每个都有五张咖啡券,一个卡五张券,一张早餐券,三张买一送一,一张升杯券。换算下来一张卡就是至少要喝掉7杯咖啡,至少还有一杯超大杯,才能入手一张卡。这难度有点当初小浣熊的意思了,其实淘宝也有空卡卖,价格也很便宜,买回来收藏很划算,但总感觉少了一点乐趣。
我绝对不承认家里那么多张用80多90多买来的空卡是一种非常自虐的败家行为,我坚持我对星巴克的疯买行为就是对于童年食玩的延续,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干脆面是会被消灭掉的,咖啡也会在人生的长河中被消逝。
但星巴克出十二城我打算收全一套的时候,名下60张三个月限定用不掉券的盛况让我觉得有那么点痛苦……
你可能注意到了,掉坑的后期,我还买了个卡本来放这些卡……就是这个↓
包括写文的时候我也没弄明白我为什么买这么一东西,就跟小时候那心态一样一样的。但你要跟我说建议我明儿别收卡,我肯定告诉你不行。不收卡也改变不了这掉坑的现状,还得力所能及的收杯子呐!平心而论,国外的杯子设计的真比国内好看。
但这破玩意有的还地区限定,我本人就宅死在深圳那肯定是触不可及的了,于是我的魔爪开始伸向亲人朋友们,谁回国,谁来深圳看我,我去哪玩,手头富裕的时候都准备好回礼再拜托人家帮忙带点小东西。甚至我妈过年去成都访友的时候,我还拜托她帮我找了个深圳已经买不到的桃花扇杯和成都卡……
不过到这一步,爱好涉及与人羁绊的话,看到杯子就会想到亲人朋友的帮助,也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这些东西已经从食玩已经变成我重要的一部分回忆,谢谢你们。
但这其实很尴尬,因为帮我收集东西的人们评价他家其实咖啡不好喝,而且他们还知道我本身还会做咖啡。
所以在星巴克收集食玩的我究竟弄错了什么呢……和你们说说我和咖啡本身的事吧。
世界末日前一年吧,我跟天津休整做自由撰稿人的时候(别问我为什么不找工作)交往过一咖啡师,谈吐幽默性格对口,就是说话声音像葛大爷。餐饮业没休息日,所以我们俩交往约会就是等他晚上十点多下班买半箱酒然后跟家里玩,那阵我有一PS3,不玩游戏的时候就看蓝光电影,要么听豆瓣电台随便放点什么,一玩就玩一宿,各种意义上的。熬不住了他就给我煮个咖啡,反正夜那么长,手冲意式冰滴虹吸都做过,也尝试过各种各样奇怪的搭配,比如用曼特宁做冰滴,那味道,再放点醋就变山西咖啡了。
总之是特文艺的那种,文艺的我现在想起来都想弄死自己。至于为什么不怎么睡觉而是下班后争分夺秒的玩呢,我告诉你一结局吧。三个月后,他在上海当摄影师,我回了北京上班,而且这事俩人打认识就知道,而且俩人都表明过不喜欢异地恋。
一辈子那么长,一开始就把仅有的耍流氓时间限制的这么短,断绝所有后路,不谈喜不喜欢,我相信在座的老司机细细想来也会觉得,这整件事充满了无奈。他去上海寻他摄影梦的时候从我这学会了互联网思维,我回北京也习惯周末喝大了睡不着的时候自己煮咖啡。
但每次洗咖啡具的时候我会都觉得煮咖啡这事太他姥姥的麻烦了。
所以这是我后来开始动身去星巴达克斯的一个大契机。
一个人在家端着咖啡嘎吱一声就哭出来很丢人什么的才不是呢,哼~
扯远了,我知道星巴克不是什么正经咖啡,我跟咖啡师特文艺的时候也会去访咖啡店,端起杯子喝了开始讨论这家店的机器是不是该洗了,或者这用的是什么时候的豆子。
我的咖啡具是比乐蒂的moka express系列,自己又买了个丁烷炉,后来不嫌麻烦为了招待客人还买了套手冲具。我其实又喜欢深烘焙的,每次洗起来得换好几次刷才能弄干净油脂,而且深圳那个湿度,铝制粉槽洗不干净一片黑点已经是逼死强迫症了。
去店里就简单多了,满地都有,进店说完了就拿走,想环保就自己带一杯。不用刷机器,也不用扔滤纸,跟店里坐会调戏调戏店员什么的也能一扫阴郁。
豆瓣知乎都说装星巴克的熟客,首先得点单准确认识杯型,其次你得有自己的口味。像Grande杯,半糖,换豆奶,加奶油什么的合理要求要多提才显得你那个逼格专精点了星巴克。当然你要说“你好我要一个超大杯焦糖摩卡星冰乐不要冰不要奶不要浓缩不要焦糖”这种,我也不确定店员会不会端菜刀上来。
您是大悲还是超大悲,是这个悲还是那个悲,要不要慈悲?
你看,多有哲理,闷头得想半天。
我不算熟客,到现在我都没办法正确表达英语杯型,为了懒省事我买了好几个星巴克杯,一句装满解决所有问题,不然扯不清楚。但我确实有自己的特调菜单,比如:
康宝蓝+三泵覆盆子糖浆+受累放在一个8oz满冰的杯子里使劲把奶油摇开。
这个味道有点难以描述,喝完嘴里的味道像抽过很甜的女式烟。一般是我特别缺觉的半夜或者早晨去点,有时候看情况还要加一个浓度,喝完特别提神和省钱。康宝蓝是单份意式浓缩+生奶油,覆盆子糖浆一般不拿出来,但你去找店员要肯定有。这个方子是之前在北京看一老外点的,他喝完以后活像飞大了样子实在太令人印象深刻了,觉得一定很适用我,就保留下来了。
低因美式,把水换成脱脂牛奶。
通俗说美式就是一份浓缩咖啡兑水,这个纯属当饮料喝,至于脱脂牛奶是我个人的饮食习惯问题,我只要喝带脂的牛奶就会恶心头晕想吐,心跳加速,包括很多蛋糕上的奶油,但也不属于乳糖不耐受。因为我喝植物奶油和旺仔牛奶就没事,反正安全起见我一般都会换脱脂。
冰美式+加一个浓缩+一份奶油。
我口重,这没什么好解释的。需要注意的是星巴克的冰美式和热美式做法不一样,同样一个豆子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口重的可以试试。
新品星冰乐再要一份奶油。
信我,有些星冰乐不多一份奶油根本喝不下去。红茶拿铁这种也是很可怕的,不过一般不和朋友面基我不点新品,很奇怪。
本周咖啡,什么都不要放。再点份甜品面包。
我身边很多人不知道本周是什么,其实就是根据周期性更换一种咖啡豆做的美式咖啡,有时候可能是新品,有时候是贵的豆子。随机性很强,特别像Roll点。纯喝味道尝新鲜,解决早餐问题。我一般和人谈事点这个,不知道怎么岔开话题就给人介绍一下本周咖啡的知识打开尴尬的局面。
摩卡星冰乐或者卡布奇诺啊,有冰就行什么都不加,你问我这个干什么,卧槽难道你要把我测成gay?!
——小骚人(我真的只是问你咖啡)
慕乐蒂摩卡。还有每次去都买新品。
——雪殁(啥?)
点个WIFI。
——Soma疗(多么会过日子的帅哥啊!)
凛姐……我喝咖啡会睡不着……会一直折腾凌晨……
——酒蒸生蚝(…… ( ゚Д゚)ノ对不起打扰你了酒爷)
除了焦糖玛奇朵都是粪!Venti的。
——一游老师(Venti那么高,我一直以为你适合Short)
这期文章写的还是比较痛快的,六千多个字,这可能是我继LGBT系列之后最长的文了,也是我第一次在机核投游戏电影(电影那篇因为太和谐还被下了留档传送门)以外题材的分享。我之前一直觉得聊游戏就好,随着机核发展,六周年认识了很多人,我发现机核已经变为更开放更年轻的平台,有安利动漫的,有安利书的,照样核心,所以也给了我勇气。我觉得可以在这里和你们分享一些我爱好的东西,我也希望在这看见更多人分享他们的核心。 以下是给需要了解星巴克杯型知识的人一个资料集,我觉得这部分网上有很多,写出来有点繁复,就放在文末当文献使。喜欢请点开
这个环节只是为了避免你点单的时候出现罗老师的尴尬,以及和妹子聊天约她出去的一个说辞,比如讲俩小时星巴克知识自然而然就能约人去坐坐(并不保证成功率)。
小杯(Short、8oz)
中杯(Tall、12oz)
后来为了经济利益有了大杯(Grande、意大利语“大的”、16oz)
以及超大杯(Venti、意大利语“二十”、20oz)
美国还有Trenta,意大利语“三十”、30oz。这个容量接近一升,真算咖啡因的话绝对是实实在在的吸毒杯型啊 。
国内在星巴克的展示架上能看到的排列只有小杯中杯大杯,但店员告诉你中杯大杯超大杯,Short这个迷之杯型从来没有展示过,而且你去查所有网站都会说星巴克在国外是没有按照这种分法来分杯的,只是翻译问题,特别没有道理。按他们那个分法,这几个杯型接地气翻译过来就应该是:一口闷,抿两口,挺大杯和喝不完么?
除了大小还有容量的区别,据说这四种杯型是按照浓度(shot)份数配比的,以美式咖啡来说Short是一份shot浓度,Venti是四份shot,也就是1234的格式;但到了含牛奶的饮品又是小杯和中杯的咖啡shot都是一份,1123的shot只是彼此间多一份三块钱牛奶的区别,所以美式买中杯,含牛奶饮品买大杯是比较划算的。
评论区
共 12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