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喜欢漫画的诸位是否注意过“剧画”这一漫画类型?“剧画”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曾在日本的1950年~1970年代红极一时,受到当时年轻读者们的欢迎与追捧。那么剧画究竟包含了怎样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有关剧画的那些事儿。
在剧画还未出现之前,漫画界的主流类型是儿童漫画,那时人们认为漫画说到底不过是儿童读物。但是随着剧画的兴盛,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因为当时剧画的读者们大多数是高年级学生与青年。
剧画这个称呼来来源于1957年末名古屋的贷本出刊社“セントラル文库”出版的漫画短篇集《街 12号》辰巳喜弘(辰巳ヨシヒロ)的短篇漫画《幽灵taxi》,在《幽灵taxi》的封面上首次使用了“剧画”的称呼。可以看出这篇《幽灵taxi》的画风还未完全脱离当时少年漫画的画风,不过在镜头的运用以及内容上已经脱离了少年漫画的范畴。
在当时,剧画与线条简单的儿童漫画相比,是截然不同的青年漫画类型。在表现手法与技术上,较为明显的经常采用类似电影镜头的视角,从俯瞰等具有冲击力的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描写,着与当时大部分固定正面视角的儿童漫画相比截然不同,在内容上多以恐怖、惊奇、成人以及等符合时代内容的题材为主,注重人物的描写与刻画。在剧画热潮时,被称为剧画的漫画层次不齐,读者们往往以“剧画就是写实风格的漫画”这一浮于表面的古板认知作为判断剧画的依据。
1980年出版的《さいとう・たかをの劇画専科》是一本介绍职业剧画家、剧画内容以及剧画创作的书籍,下图就是出自此书的一页,而其中从右往左第四张图,就是典型的剧画人物形象。
从右往左以此看去,最右是一张照片;排在照片之后的是一幅硬笔素描;第三张在第二张素描的基础上对光影做出了简化,但是作为漫画依然是不合格的;而第四张的绘画风格就是当时主流的剧画风格,与素描相比简化了光影,人物的表情也更为夸张与生动;第五张比较适合作儿童绘图本的插画;第六张不但人物形象、动作都有一定程度的夸张,画面元素也做出了简化,是当时典型的少年漫画风格。
除了更写实人物之外,在剧画中经常能看到从俯瞰逐渐转换视角的分格,以及类似电影镜头的画面处理方式,加上充满真实感的道具等等这些元素都让当时接触剧画的青年读者们为之一振。
剧画的盛行不仅仅是因为剧画的内容符合青年读者的需要,还与当时日本租书行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连。
日本的租书店称之为“貸本屋(かしほんや)”,江户时期因为纸张与书籍的成本相当高,所以比起买书,去租书店选择自己想看的书租上一段时间一口气读完明显更为现实与划算。在娱乐手段不丰富的时代,租书店是满足人们的精神娱乐需求的低廉方式之一。每个时代人们都会创造出平易近人的低消耗娱乐手段,过去的人们可以选择租几本书打发空闲的时光,而如今的我们也能去网咖坐上几小时消磨漫长的午后。
战后的租书店中多以江户川乱步、手冢治虫等大众小说家、漫画家的作品为主,出租的书籍主要是受青年们喜爱的恐怖、惊奇、成人以及青年内容的怪奇漫画、剧画以及小说等等大众娱乐读物。剧画的内容正是能满足这些成人、青年租客需求的内容,剧画与租书店作为当时的流行文化现象与产业在1950年后期迅速发展,全国各地又有着大大小小的租书店在剧画的推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过随着图书馆的增加与人们经济水平提高,到1960年后期租书店渐渐消失,逐渐转型为书店或是录影带出租店,摆在租书店内不提供售卖的出租专用书籍也因此消失,剧画渐渐成为了漫画杂志的一部分。
因祸得福,《周刊少年magazine》与剧画的奇妙缘分
1960年代,在以青年为读者群的剧画蓬勃发展之时,以少年为目标群体的少年漫画杂志业界已经进入了你追我赶的竞争白热期。不幸的是,当时大受好评的讲谈社的少年漫画杂志《周刊少年magazine》在1965年出现了台柱少年漫画纷纷休刊或是停止连载的惨状。
当时的一线漫画家手冢治虫正在《magazine》连载以科幻为题材的少年漫画《W3》,但是在《连载了6回之后,突然变更到《magazine》的竞争对手——《周刊少年Sunday》上继续连载。虽然《magazine》失去了手冢治虫的台柱漫画《W3》,但《magazine》的悲剧并未到此结束。台柱之一的科幻题材作品《8MAN》,因为负责作画的桑田次郎的“非法持枪事件”而中断连载,并且另一台柱——体育系漫画《ハリスの旋風》的作者ちばてつや因为新婚旅行而休刊。
此时《周刊少年Sunday》不但得到了手冢治虫的作品,并且还有同为一线漫画家的藤子不二雄的漫画支持,加上其他连载稳定的台柱漫画让《周刊少年Sunday》在60年代后期迎来了属于《Sunday》的少年漫画黄金时代。
《magazine》方面,总编辑长井冈芳次引咎辞职,这位不幸的第二任编辑长任职仅仅一年,是历代《magazine》编辑长中最短的一位,并且从此之后再未涉及过漫画杂志。
连遭重创,内忧外患的《周刊少年magazine》此时放弃对少年漫画的坚持,在杂志中大量的加入剧画漫画,内容上方面也做出改变,以格斗与不良少年的题材为主。在加入剧画内容后,《magazine》因祸得福赶上了剧画时代的热潮,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对读者群的精准定位,80年代的《magazine》成为了不良少年们爱不释手的读物。
1972之后年学生运动的退潮,由青年学生支持的剧画产业也开始降温,剧画志的销售量每况愈下。剧画中包含“沉重、狂热与苦涩”的主题与内容不在受到青年们的欢迎,包含情色、惊奇内容、刺激感官的的三流工口剧画志却在这段青黄不接的时期中悄然流行与升温。
工口杂志作为弥补青年漫画杂志空窗期的代替品,寿命必然不会长久,成人与工口内容大量出现引发的热潮往往是某一媒体平台、类型的“佛光返照”,电视游戏行业就有着大量类似的例子。随着1980年代符合时代背景的新型青年志的到来,剧画就开始逐步淘汰,退出了主流大众的视线。
说到少年漫画的“御三家”,也就是少年漫画前三的强者,不少朋友本能的就会想起讲谈社、集英社、小学馆这三个名字,但在三流工口剧画界中,同样存在着“御三家”,分别为《剧画アリス》、《漫画大快乐》以及《漫画エロジェニカ》,由于不是全年龄内容并且这些杂志的方向也过于艰深晦涩,并不适合未成年人朋友的学习,请大家看看封面自行意会,在此就不做过多的展开,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去研究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类工口杂志是可以放在自动售货机中售卖的,而《剧画アリス》甚至开发了限定自动售货机发售的杂志类型,试想在阴暗的小巷子里,一些独身男子怀揣着硬币从自动售货机中购买杂志的场景,显得诡异、阴森又有几分悲凉。
目前还在连载并且是传统剧画类型的作品有限,读者大部分为中年人群。其中《鬼平犯科帳》与《骷髅13》算得上是如今剧画的代表作品。
《鬼平犯科帳》剧画是由池波正太郎的同名时代小说改编而来,小说共计一百三十五篇,讲述的是江户时代,一位名为长谷川平藏的巡警(日语:火付盗賊改方)惩恶扬善的事迹,剧画由久保田千太郎作画,从1993年连载至今。除了剧画,《鬼平犯科帳》曾改编为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等多种形式,就内容与知名度而言,与我国的《包青天》系列有着类似之处。
2017年是原著诞生的50周年,作为纪念《鬼平犯科帳》也将会推出新的TV动画,从目前公布的长谷川平藏的人设来看,不但身材瘦削的不少,人设也从一脸正气的中年大叔的变成了潇洒青年。人设方面变化与老版中年大叔包青天变成少年包青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让作品能被更多观众接受而做出的改变。
《骷髅13》是斋藤隆夫的剧画作品,讲述的是狙击水平一流的杀手——Duke东乡的惊险经历,其内容与时代密切相关,真实的事件与虚构的内容相互交织让读者大呼过瘾又回味无穷。剧画《骷髅13》从1968年开始连载,曾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与动画作品,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先试试2008年《骷髅13》的动画。
对剧画的回顾就此告一段落,虽然剧画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但是作为青年漫画的开端,剧画与当时流行的少年漫画划清了界限,做出了许多之前漫画中从未有过的创新与尝试。电影般的视角、多元化的内容等曾被认为是剧画独有特质的东西,在如今已经是稀松平常,读者们再也不会因为剧画式的内容与手法而感到惊讶。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如今各式各样的漫画类型与题材中其实都有着当年剧画的影子,并且剧画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内核也会持续的在每一代的漫画作品中延续下去。
评论区
共 2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