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人们谈起二战纳粹集中营题材电影,不乏想起《美丽人生》、《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等经典名作,还有《索多玛的120天》、《自己去看》等极端电影,以及二战战役题材的电影更是一抓大把。观众不免审美疲劳,想问纳粹集中营这样一个拍烂了的题材还能怎么个拍法?本片《索尔之子》给了我们一个不错的答案,那就是临场感和代入感。
《索尔之子》是匈牙利导演Laszlo Nemes的第一部长篇电影,讲述的是1944年的奥斯辛维集中营,匈牙利犹太人索尔被抓来集中营当作一名特遣队(在营中工作数月后会被杀死),负责集中营里面各种运输和清理活动。在工作期间,索尔发现一名男孩的尸体,认为是自己儿子,并拼了命执意要为他找个拉比(犹太教受难仪式的主持)下葬。
以往的纳粹题材影片是给予观众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以一个外部的视角来讲述,而《索尔之子》是以特遣队的内部视角来窥视这台纳粹绞肉机的运作。
先来看一下导演的短片<With a Little Patience>,作为《索尔之子》的演练,一镜到底的拍法为《索尔之子》大段大段的长镜头打下了夯实基础,整体风格几乎自成一派,画面阴郁且不乏冷峻的美感,不难看出大师潜质。
其实看完本片我第一反应就是:在镜头和某些风格上有些和《合金装备V》相似,于是搜一下看看俩者有什么交集。果然,在小岛和基友德尔托罗(《潘神的迷宫》、《环太平洋》导演)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到了本片:
小岛在最后则推荐《索尔之子》这部电影,因为它通过镜头外的内容构筑世界观,而不是把所有内容全都放进屏幕,在游戏中也值得借鉴应用。
小岛安利本片不无道理。小岛本人是游戏电影化的先锋者,《合金装备V》中希区柯克式的手持长镜头,过场和操作的浑然天成,以及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完美切换(序章和部分过场中)就是电影化风格的完美体现。
《合金装备V》里的这种影像风格,不同与以往的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游戏过场那样死板,给了玩家塑造一种沉浸式的、临场式的、代入式的真实体验。尽管这几年游戏电影化大发展出现,但小岛的《合金装备V》再一次把游戏电影化这条路走到了极致。在风格上,小岛的《合金装备V》和Laszlo Nemes的《索尔之子》有一定程度的契合。
在开始电影的拍摄之前,导演和摄影制片等达成了一致:
正如第四和第五条所讲,《索尔之子》追求一种全新的风格,叙事角度被简化,取而代之的是指一种极强的代入感和临场感。导演通过索尔这个角色,用一种游戏式的第三人称视角,来向观众展现观其所观、闻其所闻、感其所感。导演所展现的地狱,不超过索尔的视角,以主观镜头方式呈现主人公的视点,大部分镜头不超过主角面部特写和上半身近景,观众可以更好地进入电影。加上大段大段的手持长镜头,营造一种紧张、恐惧、不安的气氛,如同身临集中营地狱一般。
他已经在焚化炉工作了四个月,他不会再注意到那些恐怖的死亡,所以我只得把这些恐怖的内容重新调整——或者放到背景里,或者淡化掉,或者放到镜头之外。
就像生活中在我们走在大街上,一般我们只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身旁的事物。导演为了给观众营造代入感,不仅体现在镜头的角度,为了更好的展示“以索尔的视角”这一概念,全片全程采用了浅焦镜头虚化了人物背景。因为长时间在集中营工作,索尔对于纳粹分子的残暴和屠杀早已经麻木了,导演通过浅焦过滤掉了索尔所不去关心的背景事物,焦点对准了索尔本身,第一人称的空间概念得到了加强。
电影的音效,我的想法是想要尽可能的简单、粗糙,但同时也要复杂、多维,让人意识到地狱般死亡工厂里那种非常特别的声音环境,实现多种声音效果,纳粹军官叫喊的命令、受难者的尖叫等等。
虽然用了大量浅焦人物背景被虚化处理,但环境声得到了强化。本片中的声音的细节极为丰富(一定准备个好点的音响设备),如在开头毒气室场景中,囚犯们各种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党卫军的叫骂声、殴打声、以及犹太人之间的窃窃私语……各种声音混杂了起来,声音从各个维度展现了人间地狱,极为真实。虽然背景是模糊的,但因为环境声的细致,让观众可以脑补一部分背景,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手法反而从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背景,加强了影片的代入感。
没有像以往的电影所有影片中的所有信息都塞进画面,而是展现其中一部分,留下一部分让观众去臆想,这就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关于声效的处理,如果以往电影的声效是呈点状、单一的,那么《索尔之子》就是呈网状的、多维的,带观众沉浸入这个世界中。
《合金装备V》和《索尔之子》都有大屠杀的场面,也都是通过一个长镜头来表现(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场面调度能力),并且主角们面对危机,都有一种躲无可躲、逃无可逃的压迫感,到最紧张的关头被队友一把救出。
最后聊聊关于《索尔之子》中的“子”,也是全片的中心。本片中的男孩并不是索尔的儿子,那为什么索尔要坚称男孩是自己儿子并为他下葬(别说给别人下葬了,自己的命都保不了),有这么多男孩女孩的尸体,偏偏要选这一个?做出这种毫无逻辑的举动?
索尔在集中营工作,见过太多的残暴和梦魇,他的灵魂其实早就已经死了。但他看到男孩在毒气室中活了下来(尽管随后被捂死),仿佛看到了这残忍的地狱里还有奇迹、希望这种东西存在。
索尔拼了命也要为男孩下葬,好让他的灵魂安息,不仅为了这个男孩,也为了死去的朋友和亲人,还有千千万万被残忍杀害的犹太人。
电影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经历试验阶段,新浪潮,新现实主义等,对于某些题材,电影已经进入瓶颈期,在拍法上面很难找到突破口。近几年游戏已经向电影取经,电影也可以向游戏借鉴一下有创意有意思的地方(倒不是说生化危机,古墓丽影这些改编电影),加强角色和观众之间的Connection。
评论区
共 2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