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仿生人不一定会梦见电子羊,但却一定会看到他们的创造者所种下的罪孽。《Westworld》是当下大热的美剧,惊艳的开局已经博得了大批观众的一致好评与追捧。IMDB 9.2分、豆瓣9.3分的评分,已经说明了市场对于这部科幻底蕴极度浓郁的作品抱有怎样的期待。
鉴于并非所有人都已看过这部剧集,本系列将从非剧透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解读。本文可能是一部极其过度解读的范本,敬请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在评论区留言。
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必然能够产生让观者“一见钟情”的感受。由于受到“不可剧透”的限制,所以本文从另一个方向切入,选择对《Westworld》长度为1’49’’的片头进行拆解。34个镜头和一段沉郁深冷的钢琴曲共同构成了这部经典的片头,在其中不仅蕴藏着对剧集风格调性的奠定和把握,也可能埋藏着创作者的深层意图。
光晕冉冉而起,宛如旭日东升。但当光芒笼罩画面时,观众才惊觉:原以为是山川大地的部分,竟然是躯体骨骼,而乍一看是太阳的光源不过是机械臂上的灯光。
以人体模拟自然环境,预示着当人类拥有造物的能力,便成为了世界的主宰,不仅能够自由地创造器物,更能够在世界的基础上再创造世界——但这个世界是因何而生?
织机是人类最早发明的机械之一,它不仅标志着人类创造工具水平的进步,也意味着人类通过技术进步改变自身的可能。在《Wanted》(《刺客联盟》)中,织布机与纺织公会就是重要的隐喻,象征着 技术、秩序、秘密与信仰 。
丝线经过骨骼与肌肉,最终粘附在关节上,仿佛是肉体的肌腱。
前面几个镜头中,黑暗深邃的背景与苍白的骨骼肌肉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清冷锋利的视觉风格成为留给观众的最深刻印象。在常识中, 苍白色是无生命的、死亡的颜色 ,而这种象征将在下一个镜头中遇到挑战。
场景终于呈现出全貌:机械臂是在制造——或者说塑造一匹奔马。
灵活流畅的奔跑姿态,说明这匹马是具备生命,或最起码是拥有近似生命的拟态的。 到这里,“造物”的主旨已经展露无疑:将不存在的变为存在,将无生命的赐予生命。 那么,这种造物究竟是拙劣的拟仿,还是已经进化到神格?
机械臂继续运作,连续三组镜头聚焦于眼球与虹膜的特写。
眼睛是哺乳类动物身体上最为复杂精细的器官,而通过机械已经能够完全创造眼睛的结构,这说明“造物”的水准已经至少与自然选择平齐,能够完成自然界“制造”人类的所有工序;
虹膜的结构映衬出巍峨的山峦,是内心精神层面的“起伏”与自然界的“起伏”形成契合,表明无中生有的“造人”已成现实;
当眼睛创作完成之后,瞳孔随之收缩,这是由黑暗中见光的反应,亦说明眼睛的拥有者—— 人造人从此刻起已拥有了生命 。
机械臂的动作与牵引的材质越发精细,似乎是在塑造更加精密的东西,它究竟是什么?
被称作“乐器之王”的钢琴,从1709年被发明出来之后便始终占据着西洋乐器的统治地位。这种精密复杂的乐器,在人类创造出的机械物中也位居上乘。缺失皮肤的手操作钢琴的行为更带来两个隐喻:复现——按照既定程序重复既有的行为,创造——以智慧为根基的行为,意味着肉体之上的精神存在。 人造人的行为,究竟只是单纯的复现,还是突破灵魂障壁的创造?
性爱。性爱的欲望来自于深植于生命中的繁衍本能,它象征着物种的生存、个体生命的延续、代际相传的自然规律。
但在场景中,处于性爱中的两个人造人背后却仍然存在着机械臂,这说明这种行为仍然受到“造物者”的掌控,仅仅是效仿“造物者”——亦即人类的行为,也就是“复现”而非“创造”。 这种行为仍然只是机械的摹拟,为某种目的而存在,而非因欲望推动。
双手在钢琴键盘上演奏,是对“复现”行为的强化,意味着人造人已经能够重复与人类不相上下的精细行为,在功能性上完全与人类等同。
性爱中的人造人面部特写,苍白的面孔中无法体察到“体验”的存在。
如果性爱在肉体上没有与之对应的快感,在精神上没有沉浸与投入的情愫,那么它即使对于人类也毫无意义。被“造物者”创造出的人造人,在此刻发生的行为却是完全与之无干的,这说明人造人并无“命运”可言,因其生命在人类看来只是被创造出来的机器或损耗品, 是可替代、可修复、可抛弃的“物件” 。
究其而言,人类确实只是为了满足“愉悦”而漠视其他物种、乃至同种生命的动物。
人造人离开了被创造的环境,进入了自然界——或是他们已经被“设定”好所在的世界,一个局限的、架空于人类社会之外的世界。
机械臂对颈椎与脊椎的动作,隐喻了剧集的理论根源: Cybernetics,控制论。 镜头16中的机械臂伸入寰椎(第一颈椎)和枢椎(第二颈椎)间的寰枢关节,意味着对头部——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掌控;镜头17中机械臂由脊椎向下延伸,意味着对躯体的掌控。
正式诞生于1948年的控制论,其中心问题是控制与通信,而其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与机器。广义上的机器概念外延极为广泛,几乎所有需要达成稳态的系统都涉及控制论,是跨越人类几乎所有学科的高度交叉学科。
在《Westworld》中,以控制论的观点来判断,人造人这样的“机器”是不折不扣的特大系统——已经复杂到无法对其作出完全的判断与控制,超出“造物者”的掌控边界。
而当人造人所出现的现象哪怕仅仅是“复现”也超出人类的观察能力范围时,它就成为了一个难以通过机械手段重新开启的黑箱。于是,对人造人的状态判断,便必然来自于通过输入(提问)并观察输出(回答)的测试,并从中找出规律,这就是图灵测试。
然而,对于系统而言,图灵测试是模糊的、以采样统计为基础的、不可靠的调节方法。系统的稳定性依赖于其变换的封闭性,当人造人面对真正的自然环境,以及来自人类的交互意识时,他们将接受到远超原始环境的信息,而“造物者”真的能够预测人造人这个“特大系统”的所有状态,并提出复原策略吗?
就如同人类科学史上的种种意外的发明创造:研制丹药,却发明了火药;研究化肥,却发明了毒气;研究核物理,却发明了原子弹…… 技术的探索与进步,并不能保障技术本身被用于人性中“善”的一面,更无法约束人性中“恶”的一面以技术为武器,进行破坏与毁灭。
同样,当人造人被创造出来时,人类并没有足够的办法去解决它将要产生的所有问题,系统的突变——人造人拥有自主意识与灵魂——已经成为定局。 从这一点上来说,它的创造者已经为自己拉开了地狱的大门。
同样的机械臂在雕琢钢制的左轮枪弹仓,象征破坏与杀戮的“武器”终于出现了。
武器也是工具的一种,是争夺资源的意愿延展与重要手段。人们将愤怒、仇恨与深藏在远古记忆中的动物本能附着于武器之上,这是来自于物竞天择的法则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应除之而后快。 创造精细的人造人与创造粗糙的武器,都来源于人类的发明,这不仅再度验证了“造物”的身份,更透露出不祥的气息。
机械臂收回,意味着“造物”告一段落。这两个镜头一是平视,一是仰视,意味着它来自于人造人的视角:被赋予生命的物件,自此开始观察,并履行自己被创造出来的目的,或是在此基础上发生不可预测的改变。
戴着手套的手扣动左轮手枪扳机,意味着人造人从此拥有了使用“工具”的能力,将潜在的危机更加明朗化。
工具是利用外界物体作为自身功能的延伸以达到某种目的,而一切工具的存在,都是被物化的“文明价值”。 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工具,都必然在使用者手中达成其设计目标 ——那么作为工具的一种,武器的目标是什么?人造人手中的武器又将针对谁?当人造人与人类进行对垒,便是不折不扣的物种交锋,届时谁又将借助武器取得胜利?
在武器背后出现的面孔,是跨越“人”与“物”的象征。
仅有肌肉与骨骼的半边仍处于“物”的范畴,而被覆盖完整皮肤的半边则与拥有灵魂的人类在表象上无异,这也揭示了剧集的另一理论依据: Catastrophe Theory,即突变论 。当系统从稳定态进入不稳定态,并因参数变化而再度进入另一种稳定态,则系统状态就被定义为突变。自然界与人类活动中,许多现象是非线性的、不连续的、跃迁的,这就是突变的结果。
在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边脸的界限泾渭分明,这也意味着人造人或许是因不可确定、不可预测的原因产生了跨越式的突变,从而踏上了拥有灵魂的道路。
“造物者”使用工具创造生命——人与马;拥有生命的物服从于其被设定的目的——马被驱驰;拥有生命的物使用工具——开枪。前面提及的内容在这一幕中成为整体, 那么在这一场景中,究竟是否有自由意志的存在与驱使 ? 举枪射击究竟是目的还是突变?
人造人的双手离开钢琴键盘,音乐却依然演奏没有中断,只有键盘按照节奏起伏。这说明钢琴也是 自动机Automaton ,它与人造人一样,是 经过设定、规律复现、不掺杂自由意志的机械运作。
打孔乐谱进一步验证了上个镜头的结论。这是一架Player Piano/Pianola,被称作自演奏钢琴、自放钢琴或再现钢琴,是一种自动音乐装置,也是人类最早的自动机构想之一。
而打孔乐谱则象征着一个概念:编程。 自放钢琴依靠预先制作好的钢琴谱卷(Piano Roll)演奏固定的乐曲,如同人类历史上制造的那些精密复杂的机器:安蒂基西拉天文仪、雅克德罗机械娃娃、差分机,以及依托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带有指令集的CPU,乃至CERN(Conseil Europé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即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人类机器制造最高成就——LHC大型强子对撞机,不论其复杂程度与设计目标,其行为完全依靠已固定编制的程序完成。
编程,意味着行为模式的可更换、可调整、可预判,意味着有限元的可能,也意味着稳定态与反突变。 然而,同样的方式用于人造人的身上,是否也会同其他机器一样,保证输出绝对稳定、可观测的结果呢?
就像为了与上文的问题呼应,人造人的制造场所展现出全貌。
《辐射4》的玩家在这里可能已经抑制不住激动心情了(等的就是你!),因为片中制造人造人的机器形态与游戏中制造合成人的设备几乎如出一辙。
在《辐射4》中,合成人的原文Synth来自于Synthesizer合成器这个词,在机械时代,它也是自动机的一种。游戏借鉴了1973年《Westworld》原作电影的故事,而《Westworld》剧集又反过来(可能)借鉴了游戏中的设定,可谓是历史的轮回。
集合史上赛博朋克的创意与灵感,《辐射4》中合成人的戏份占据重要地位,学院与地上人群的矛盾冲突也由此而来。合成人为获取人类的身份认同,演出了一幕幕的悲欢离合,这其中既包括尼克·瓦伦丁这样极富英雄色彩的硬派正剧,也包括圣约村事件这样的惨剧,更包括圣骑士丹斯这样萧峰式的悲剧。可以想见,在《Westworld》中,不同的主线与支线也将像游戏一样分别展开,讲述更具想象力的故事。
中景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看清人造人制造装置的全貌,而后景则又是一个隐喻:光线的来源与排气扇构成的十字形布局,仿佛是一座殉道者的十字架。
这个场景的灵感很可能来自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名作《光之教堂》。清水混凝土的建筑结构,围合成一片绝对的黑暗空间,使人与外界形成物理上的隔绝;而分割的墙体构成大十字,自然的光线从中洒入,勾勒出抽象的、静寂的、纯粹的、简洁的构图,以人的创造力与神的意志相沟通,犹如《圣经·创世纪》而言:“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不过,在《Westworld》片头中,这个十字却是黑色的。 同样是信仰的标志,这个黑色的十字象征的也许不是神赐予的平静淡然的恩泽,而是不安、动荡与崩坏的根源——毕竟造物已不是神,而是由神造出的人类,放纵野心、欲望与罪孽的人类。
在《辐射圣经》中,Vault29是一座未成年人避难所,而控制它的科学家Diana成功地在文明崩坏的末世中,将自己塑造为29号避难所的女神,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崇拜。对于混沌初开、在自我意识层面如同幼儿的人造人来说,是否也会有这样一个机缘,让他们在“造物者”中选择一个自己的神?
随着音乐在高潮中往复,图像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虹膜再次出现,依旧映射出山峦的投影。但这次虹膜与山峦交融的正中是瞳孔——一个黑暗而深邃的无底深坑。
Abyss:深渊,来自于希腊语中的άβυσσος,意思是bottomless无底,在《圣经》中被译作“坑”。 在古希伯来圣经中,无底坑直接指代地狱,鬼魔的囚禁场和神罚之地。 在《启示录》中,当七印中的前四印——天启四骑士(战争、杀戮、饥饿、死亡)降临过后,第五支号角响起,一颗坠落的大星(代表撒旦)落入无底深渊,打开地狱之门,释放出遮天蔽日的浓烟与凶猛的蝗虫,专门啃噬那些头上没有神之印记的人。它们的王者是Abaddon(阿巴顿),有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长发、狮子的牙齿。
在《铳梦》中,额头上的印记代表着已被替换了合成脑,自以为居住在天堂的萨雷姆民众。而《Westworld》中的地狱之门打开之后,被杀戮的又将是谁?
这一次,旷野成为图像主体,而虹膜则化于其中,意味着外面的世界将对人造人形成影响。映射出自然的虹膜又一次收缩,是看到了什么,还是产生了情感的波动?
位于圆环上的人造人,契合了达·芬奇不朽名作《维特鲁威人》的形态。
人所共知的是,这幅画作中的人体是最为完美和标准的比例,用以指代人造人能够具备人类理想中的一切特征;而在另一面,达·芬奇曾被评价为“用坐标方格找到了人类灵魂的寄居地”。完美头骨比例的中线,被达·芬奇称作“各种感觉的交汇之所”,它来自于亚里士多德曾假设过的“共通感”,被视作盛放理性、幻想、智慧的容器,甚至是灵魂的来源之处。
完美的《维特鲁威人》必定拥有完美的头颅,那么在能够达成肉体完美的人造人躯体中,是否真的存在灵魂?
接续上两个镜头,牛奶状的乳白色液体,是本片最后一个重要隐喻。
在《圣经·旧约》中,“流奶与蜜之地”意指迦南(Cannan),是上帝与虔诚的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立约并赐予其后裔的应许之地(那地在万国中是有荣耀的),而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跨越红海,最终到达的也是这块土地。今日的基督教徒们普遍相信,三教圣城耶路撒冷就是旧约中的应许之地——然而千年来,圣城从未迎来过和平,战乱与动荡的阴云始终笼罩着迦南的上空。
乳白色液体的另一层象征,则是子宫中的羊水,它承担着隔绝冲击、保护生命、补完人体的作用。熟悉《EVA》的观众或许了解注入驾驶舱的LCL就是羊水的指代,而其来源则是中央教条内的Lilith(人类之母)的血液。无论羊水还是LCL,其形态都可类比为45亿年前生命起源的原始海洋,那是将元素汇聚为化合物、令无机成为有机、使氨基酸成为蛋白质、使有机高分子成为原始生命的存在。
当人造人被浸入羊水,这一刻的意味便绝不止是“造物”:羊水中所诞生的生命,必定不只是容器,也不会是被设定好程式的机械,而终将成熟为拥有自主意识与灵魂的“人”。 最终,Westworld的LOGO浮现,使片头回归剧集的主题。
只不过这次,伴随着前景的主创人员字幕, 虹膜逐渐隐没在越发黯淡的背景之中 ,似乎是潜藏在阴影中保护自己,注视着Westworld的舞台,又像是在判断、在观察人类世界的一切。
如果将《绝命毒师》的片头比作多元的叙事诗,《真探》的片头比作深沉厚重的戏剧,那么《Westworld》的片头就是一部冷峻、锋利的寓言。继承1973年《Westworld》电影的主旨,重现黄金科幻时代的想象力之荣光,传承赛博朋克高度概念化的视觉风格,今天的《Westworld》完全具备成为新一代神剧的潜质。在主创团队能够把控住剧情走向、保证不崩盘的前提下,《Westworld》将为观众掀起一场科幻题材复兴的狂欢。
感谢阅读至此的各位朋友,辛苦了!本文的第二部将是对《Westworld》剧作根源的挖掘,如果还有耐心继续,敬请持续关注。再次感谢。
评论区
共 10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