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观看马戏团或情景喜剧中搞笑的小丑表演,或观看《自杀小队》时,很难会把滑稽的小丑形象与古代神话联系在一起。然而追溯它的起源,我们却发现它与古罗马狂欢节中黑暗可怕的成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许多民族曾经每年都有一个放肆的狂欢时期,此时人们抛开日常约束,全民都纵情地寻欢作乐。这种突然爆发常与播种与收获的农业季节有关,大多是一年农耕结束的时候。欧洲所有此类节日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古罗马的萨杜纳里亚(Saturnalia)——意为农神节,大约在罗马历每年的最后一个月里(12月17号)是纪念农神萨杜恩的节日。
萨杜恩(Saturn)是罗马神话中负责播种与收获的农神。在一些传说里,祂被认为是朱庇特的父亲(相当于希腊神祇克洛诺斯)。在被其子打败篡位后,萨杜恩逃到了意大利半岛的拉丁姆,以人类的身份活在世上,受到了双面神亚努斯(Janus,一月的词根)的庇护,后来成了拉丁姆的国王。在很古老的岁月里,萨杜恩把山中零落的猎户聚集起来,教他们种地,给他们制定法律。此时大地物产富饶,人们安居乐业,众人平等,一切财富为人们共有,没有贪婪与纷争,没有战争与罪恶。有一天,平静的好日子突然结束了,这位仁君神秘消失,黄金时代也随之结束。
但是,遥远后世的人民一直在怀念萨杜恩,意大利境内的许多山峦、高地都以祂的名字命名,还立了许多祭坛来供奉。不过,关于他统治的光辉传说,后来不知怎么地竟蒙上了一层阴影。《斯巴达克斯》里恺撒说,萨杜恩是地狱里的神,因此他的祭坛要用人牲的鲜血来祭祀。在古代作家流传下来的关于农神节的描述中,对这位神的这个阴暗面却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甚至毫无痕迹。宴会、饮酒、种种疯狂的寻欢作乐,似乎特别标志出这个古代狂欢节的特点,这些节日在古罗马的街道上、公共场合和住宅中进行,一连七天,从12月17日到23日。
但是,节日中最引人注意的特点,使古代自己都觉得最惊人的,莫过于允许奴隶放任自由。自由民和奴隶阶级之间的区分暂时废除了。奴隶可以骂他们的主人,可以像自由民一样醉酒,可以和他们同坐一起吃饭,奴隶有些行动在任何别的时候可能使他遭受鞭打、囚禁或死刑,但这时连骂都不骂一句。不仅如此,主人实际和他们的奴隶互换位置,主人在吃饭时伺候他们,要等奴隶吃饱喝足之后,才清理饭桌给主人摆饭菜吃喝。农神节期间,每个家庭暂时成了一个小型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由奴隶执掌。自由民们也可以抓阄,中阄的人暂时拥有国王的称号,对他的临时臣民发布一些带有玩笑取闹性质的号令,比如命令某人陪酒,某人唱歌,某人跳舞,某人和吹笛女调笑助兴等等。
人们认为萨图纳里亚这个节日允许奴隶自由是模仿萨杜恩时代的社会状态,是那个快乐君主统治的暂时复活,而那个主持吃喝笑闹的假王则可能是代表萨杜恩本人的。据一些古罗马的文献记载,罗马士兵每年也过农神节,节日前三十天,他们用抽签的方法从士兵中选出一个年轻的帅小伙,学萨杜恩的样子穿上王袍,然后由一群士兵陪着上街游逛,放纵情欲,为所欲为,不论其行为有多么卑鄙可耻。他享受王权统治期间虽然很快活,但到了农神节那一天,他就在萨杜恩的祭坛上自杀。
公元303年,有一个信基督教的士兵达修斯抽中此签,但他不愿意扮演异教的神,他的上级巴瑟斯又是威胁又是利诱,始终没有动摇他坚定意志,于是将其斩首,后来达修斯被封为圣徒,他的遗骸被安葬在意大利安科纳海边的一座教堂里。这个故事佐证了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和历史学者塔西陀著作中关于农神节的描述,并让农神节假王的任务有了新的认知。他的角色并非只是丑角或只顾把宴会搞得热热闹闹的滑稽逗乐的司仪那么简单,还有一长串类似的,可笑又悲催的人物,他们在其他年代,其他地方,也带着仿制的王冠,带着帝王的披肩,在短短几天的一阵玩乐之后,年纪轻轻地就横死了。
这种把假王作为神的代表给予处死的风俗,不太可能是从指定假王主持节日宴会的做法中产生,反过来倒更有可能,这样就意味着,在更早更野蛮年代的古意大利,凡是流行崇拜萨杜恩的地方,都会在一年的某个时间内选出一人假扮萨杜恩,享有萨杜恩的一切传统权力,然后以善神萨杜恩的身份死去,或是自杀,又假手他人死于刀剑、火焚或绞刑。这个神为人世献出自己的生命,于是后人便用活人献祭而供奉他。
这种做法在古代民族之林并不是孤立的现象。中美洲地区有一种传统观念,身着神灵服装的人会变得异常神圣,人们就认为他们本身就暂时是神灵。这为一些怪诞的、悲惨的祭祀仪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阿兹特克时期,这一观念与人祭崇拜联系起来。在历法中祭祀“冒烟的魔镜神”特斯卡特利波卡神的那个月中,这一观念发展到极致:月底,一名年轻漂亮的青年男子会被挑选出来,接下来的一整年中,他都会被尊为神的化身。这位神一开始就在神之国度中引发战争、邪恶和淫亵。当他在地球上行走时,祂加速了邪恶和罪行,也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但祂又是一位伟大的神,即可创造,也可以毁灭。“他万能又无敌,”阿兹特克人说,“他既可以给人财富、快乐和长寿,又会偶然把这一切都毁灭。”
白天,这位神的化身会在神庙中受人监护,并学习舞蹈和吹笛子。晚上,他由8个年轻武士陪伴,这8个武士既是他的侍者,也是防止他逃跑的卫兵。当“神”走过大街小巷时,他吹响自己的笛子,并使自己胳膊上,腿上的镯子嘎嘎作响。人们听到声音后会奔走相告:神正在走过。有些人还会将生病的孩子带出来向神祈祷,希望孩子们尽早康复。
当供奉特斯卡特利波卡神的那个月又来临时,这种仪式达到了最高潮。在最后的20天里,阿兹特克国王光临神庙给这个年轻人穿上神的华丽服装。他还会授予“神”4个妻子,她们被认为代表了重要的女神。月底前5天,国王暂时退位,以表示活着的特斯卡特利波卡神在城中处于统治地位。
到了最后一天,这个年轻人被带到神庙顶部,与他的妻子们一一告别,之后便爬上金字塔。当到达顶部后,他就被杀祭。他的身体会被送到地面,用在盛宴中供国王和贵族们享用。宾客中包括一个年轻人,他就是这天早些时选出来的“新神”,也就是明年这个时候的“主菜”。
随着时间推移,文明的发展减轻了这个风俗中残酷的成分,把它变成了古代作家笔下描写的那种比较无害的形式,直到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意大利狂欢节的雏形。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也就是一切罗马影响过的国家里,狂欢节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一个滑稽人物扮作节日的化身,经过一段放纵腐化的生涯,然后便假装被大众杀死。
如果研究属实,那么这个丑角不是别人,正是老萨图纳里亚王萨杜恩的继承者,就是继承那个狂欢宴会的主持人,那个扮作假王的人,欢宴过后以神的身份死去。莎翁喜剧《第十二夜》里中世纪的傻瓜主教、愚蠢的修道院长,或是圣诞节的混乱之王、胡闹老爷,都是同一类的人物。
这个逗趣欢乐的角色影响了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意大利中的头戴面具和身穿各色彩衣的角色丑角哈利奎因(Harlequin),那个身穿彩衣,脸上抹着油彩的小丑正是来源于此。受小丑影响的哈琳·奎泽尔以哈利奎因(Harlequin)的名字命名自己为哈莉奎茵(Harley Quinn) ,由此诞生了 DC世界中最可爱可怕又可怜的迷人女反派。
评论区
共 2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