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2017年春天大作不断,仿佛2016年年末市场发力不足,延后到了今年一样,机核上各种硬核干货解析不断,大家品读之中,在下为各位送上一份主餐间的甜点,还望各位笑纳。
机核不单是一个聊游戏的地方,也聊生活,生活这东西,吃穿用度,五花八门,笔者尤爱吃。北京这么大,好吃的那是真不少,想要吃过来个遍,真是个终身目标。好在各种推荐不断,机核就推荐了不少好吃的,去年年中在下听四十二讲家园入坑以来,尝试了好几家机核推荐的饭馆、食肆,故今天给大家讲讲个人经验和体会,Repo一波机核的美食安利。
作为帮主“请走此门”梗的由来,去年秋天笔者去的时候先观察了大门,这四个字已经由手写变成彩印了。
进门发现店铺不大,就一层一个厅,十来张桌子二十多张椅子,人也不多,店铺还算干净,地板和家具上散发着上世纪末的风味。昏黄的灯光下,靠近柜台的餐桌上放着炸好的块肉、藕荷、茄子和丸子,大概还有卤肉一类的东西,一疙瘩一疙瘩盛在不锈钢盆里。柜台侧面立着几个冰箱冰柜,里面有一大盘一大盘的凉菜,一瓶一瓶的燕京和饮料。
老板娘大概50岁以上,个子不算高,穿着很普通,但看脸型却很秀气,甚至像江浙人,她扯着嗓子,用西北家乡话呼喊另一个老阿姨去厨房里帮忙,然后低垂着眼睛,透过戴在鼻子尖上的眼镜检查柜台里一个本子。我走过去,“吃什么?”老板娘一手递给我一张粉色的单子,上面是一个一看就是用Word做的表格,面大概有十种,菜也不多,喝的饮料酒水那一栏倒是写得很详细。
最终我点了一大碗五花肉面(15块),加青菜(3块),一绿瓶燕京,一份凉菜,一位老阿姨过来说凉菜都在冰箱里,我帮你拿吧?你要哪种?我说我自己来吧,老阿姨也没阻拦,只是递给我一个瓷盘,我自己拿不锈钢夹子夹了豆腐丝、苦瓜和花生米拼了一盘。
坐到座位上不到五分钟,面就上来了,碗说实话不大,但是很深,摆盘很舒服。
请看官先看在青菜上面那块“肉”,没错,最上方那块,不是五花肉肥肉的部分,而是上面那块儿。是不是有点四四方方,看材质也不怎么像肉?笔者当时确实是这么想的,下意识以为这家也和外面有些饭馆一样,把豆腐和肉一起做,以豆腐代肉,混在一起,降低成本。
但用筷子夹起来便觉得并不简单,这块“豆腐”软嫩得可以,但又不断不烂,如果是豆腐也不是便宜的软豆腐或者放得很久的老豆腐。咬在嘴里惊觉,原来是一块脂肪,入口即溶,流下满口肉香。
这面,面条劲道,蔬菜青脆,五花肉炖得极烂,最妙得还是这汤,是真正的大骨汤,鲜香浓郁,一点都不水(当然,有点油),吃起来面条沾满汤汁,满是骨髓的香味,但并不腻。
哈英雄曾在时间轴里评论这面好吃,他“能吃一大碗”,我是不能的,不是因为不好吃,实在是因为这一份儿有点多,或者我的胃有点小。后来又去了一次,要了小碗,又确实一碗吃完感觉肚子里还需要点什么。
作为帮主和moby一唱一和好似收了巨款安利的一家店,自然是要去尝尝。当然,夏天不太合适,于是这个冬天我去了望京韩国美食城找这家店。首先要给大家说的是,因为韩国美食城二层是分左右而且中间不连通的,所以从下面进要从右边那个门上二楼。
其次,韩村仙浓汤的现状:这家店已经和隔壁的一个仙牛烤雪花牛合并了,现在叫仙牛仙农汤。但虽然两家合并,外面装修是一致的,进去店烤肉和仙农汤之间依然用一道玻璃墙拦着,所以进店也要注意进门后往左走。
店铺同样不大,大概有8张桌子,最靠里面是榻榻米两席,可能高潮时期不怎么好等到位,靠门的玻璃墙边设了一列小凳子和一行矮桌,旁边书刊架上放了一些韩文的报纸杂志,都是一期的,应该是隔一段时间才会进一批吧。
韩国人对穿衣很讲究,说起来这个传统的国家毕竟还保留着穿衣代表阶级的传统。所以服务员都是一水儿的墨色西式制服,那种服务人员的西装西裤,妆容也很利索。
我坐下看看菜单,虽然已经这店已经不叫“韩村仙农汤”了,不过吃食菜品还是一样的,包括“韩村汤”依旧得到了保留,照着机核的推荐,我点了牛尾汤、清蒸牛肉和泡菜饼,配了一瓶冰真露。服务员根本不用叫,抬起头给她递了个眼色便走过来点菜,搞得我还有点不好意思。
先上的几个盆盘碗筷,包括一盆腌菜,一碟白菜芯儿叶子绿尖椒(各3),一小蝶东北大酱,一小碟熟肉蘸料,一份剪刀夹子(可以用来剪泡菜)、一罐葱花。白菜芯儿配大酱确实好,白菜脆,微甜,大酱没怪味儿。辣椒有点硬,不过不算特辣,我吃了一根半。
依次来说,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这个清蒸牛肉,牛肉片厚,吃起来满足,一个石锅做底,铺一层韭菜,然后是一盘牛肉。这一盘牛肉分四种,普通瘦肉片两种,可能是不同部位吧,其中一种部位只有两片(我点的是小份),肉质更紧,嚼起来更有劲;五花肉,瘦肉带点儿肥;蹄筋,这是我最喜欢的部位,真的达到了帮主说的“满满的胶质蛋白在你筷子上滚动”的地步,柔软、滑嫩,配合酱料吃起来满是味道。
其次是泡菜饼,说是饼,不过是饼状物,大概是切碎的泡菜和鸡蛋还有面糊之类的东西摊在铁板锅底上做的,上得很快,味道还好,不过和我们下面聊的不值一提。
牛尾汤,汤说实话啊,不是说熬出来的那种汤的特浓的感觉,但是这个牛尾真是棒!有三块牛尾骨,一块大的,一块稍微小一点的,还有一块最靠尾巴尖部位的,各有各的奇妙。最小的一块儿,靠近微端,是一小块骨头,四周包满瘦肉,吃起来味道肉质细致成丝。中间的一块肉虽少,但是骨头中的胶质留的多,用筷子取出,发现可以粘在筷子上,吃起来满是骨质本身的味道。最大的这块出了周围瘦肉,骨头中的骨髓味道鲜美,是其他两块里没有的。
搭配上冰镇韩国烧酒里那种番薯的厚味和泡菜提鲜,不得了!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看图,这家店的份儿都不小,建议还是朋友几个一起去吃。
很多不太了解的朋友来北京,总是会说你请我吃北京菜吧?可惜,这北京城还真没有成体系的北京菜,往往大家就是请客人吃个烤鸭,吃个涮肉,就完了。今天推荐大家来北京吃饭一家去处——牛街吐鲁番餐厅,这家餐厅虽然据说是新疆驻京办事处开的,但是菜单里有几道“北京菜”,其实是按照北京做法的新疆菜(其实是鲁菜做法,哎,说多了都是泪)。
其中这道红烧牛尾,是本人特喜欢的一道菜肴,虽然并不是因为它有一人份儿(30块一客),但是确实一个人去吃也行。
韩国人做菜说是讲究原汁原味,其实那是因为他们半岛农业不发达,玩不出那么多花招,一个部落里劳力打来一只猎物整个部落都要吃怎么办啊,只能下锅做汤,大家才都有份(李元馥(韩)《漫画韩国》)。
中国人则不然,这道红烧牛尾,将红烧牛肉酱汁和牛尾本来的味道、特色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汤浓味致,一大口下去,瘦肉外面的红烧汁,骨头外围的瘦肉,靠近骨头的胶质,三层味道完美融合,但口感完全不同。牛尾外围稍微带点肥的香嫩,中间瘦肉的紧致、里面胶质的弹牙,回味无穷。
说了两个官方推荐,再来聊聊咱们鸡盒pong友的推荐,这家秦老大西安羊肉泡馍。
店也是不大,进店有点进近几年很多连锁兰州拉面馆的既视感。点完泡馍即坐,大概10分钟+吧,上来一晚泡馍,配一小蝶糖蒜香葱香菜,还有一小包“秘制酱料”。
泡馍是事先撕好放进去的,这点我特感激,因为真去过西安吃那的泡馍,给的馍其实是那种又大又硬的锅盔,上之前要一点一点拿手撕,加上那顿饭本来已经饥肠辘辘,等羊肉汤的时间又漫长无比,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是太好。
泡馍撕得很小,用的是细粉丝,羊肉很不错,甚至开始吃不出是后放的还是和汤一起煮的,片足够大,吃着足够鲜。最重要的是,这汤虽然不浓,但是喝不出有掺水的味道,是真真正正的羊肉鲜汤,喝上几口,顿时勾起很多次被各地爱吃会吃的朋友拉去喝羊肉汤、吃泡馍、烩面的回忆。粉丝细而不断,吃起来是羊肉汤本身的味道,而不像近几年的劣质粉丝吃起来会有异味。
糖蒜不干不辣,吃起来正好,这包“特制酱料”里面是南方辣椒酱,各位按喜好添加吧。
其实这半年来,还去吃了其他一些机核安利的地方,比如南广味,比如西北侠,比如西四的朝鲜冷面(没找对地方)。
西北侠叫我好找,地方有点偏,建议想去的开车去,材料确实西北,不过似乎经营得不太火,品种已经跟被安利时没法比,不过跟店里人一提是被机核安利过来的,还是破例给我做了“炒麻食”,虽然非常感谢,但是...有点太咸了。现在店里主打西北米皮、拉面和烧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尝试。
西四的朝鲜冷面今年夏天再去机核安利的那家,尝尝和自己找到的那家的不同。
总之,除了游戏之外,生活还有很多美好,放下手柄,机核也带来很多好玩的。
因为帮主的强烈推荐,我周末还是专门去了西土城。蓟门小区挺好找,就是这店不是特别好找,进去按照地图挨个楼的比对,终于到了小区里的小学处,这家店就在这小学南面一栋楼一楼,所以找到了小学就找到希望。
我这个人周末去专门找吃食,一般掐好时间,大概16点50左右到。一来是因为现在大多数饭店17点开始晚上的营业(老字号国营除外,很多老字号还是18点半才开始营业,这样的老店需要大概提前一个小时去排队),二来赶上晚餐头一波人少清静,三来吃完可以尽情去散个步。
我到小学的时候正好16点50分,这个季节的阳光从西面45度角穿过蓟门里小区东区8、90年代老楼之间,洒在一个疾驰而去的外卖骑士的背上,紧跟着走几步,我知道,找对了。
螺蛳粉好吃不好吃,关键看几点:鲜、爽、滑、辣、烫,而要保证这几点要求,基础在于螺蛳粉的汤。没看到店的时候,先闻到螺蛳粉汤那股独特的味道,说明这螺蛳粉,有戏!
周末的时候,这家“螺蛳粉先生”正在装修,外面新装的外立面,刚刚刷成白色,大大的招牌在地上放着,叫我差一点没注意到。我本以为在这种老楼里,应该是那种主色调略昏暗发黄的小店,没想到这店的规模一点不小不说,从里到外都挺新。
要了一大碗微辣螺蛳粉(17),加了一份牛腩(11),另外要了一碗豆沙,坐下大概5分钟,期间外卖骑士不断,操作间那边一位姑娘一直在帮骑士们打包,身旁有一整摞炸腐皮,看来是搬进来就没时间送到伙房里面去,哪怕她站的地方与伙房只有一墙之隔。不会儿,听到一电子音高声:“请送餐至2号”,姑娘从伙房里接过两只碗,螺蛳粉就上来了。
这粉上来我一看,稍微有点后悔,看来这间店关于微辣的定义和我吃过的几家都不太一样,辣椒和红油确实比较少,想要享受正宗螺蛳粉,至少得叫个中辣才行。
夹起来一尝,确实是好粉,不是那种成批买的和过桥米线一样粗的粗粉,而是特别为螺蛳粉做的中粉,一口爽滑下去,螺蛳粉的鲜香顺着喉咙就进到了肚子里。唯一有点遗憾的是,鄙人还是喜欢稍微有点嚼头的螺蛳粉,这碗粉虽然粉本身的质量上乘,但火候略过,导致筷子夹起的时候不敢停留,送入口中也不敢咬断,只能大段送入之后咀嚼,生怕这粉断了,剩下的就都是小短根了。综合这焯得有点过头的生菜想想,应该是因为伙房里连续工作,灶台上的螺蛳粉汤不住地滚,即使是里面的老师傅也难以掌握了吧,下回还是再早点来的好。
不过这样一来也有好处,那就是这粉的烫绝对合格,别看是倒春寒的北京,一碗吃下去浑身大汗,那叫一个爽!
吃了粉,再来尝尝配菜,了不得,炸腐竹入味但不失松脆,笋干的鲜味和螺蛳汤的味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切丝的黑木耳是鲜的,但不湿,混着螺蛳汤带着山珍纯粹的野味。再尝牛腩,干净,煮的透,吃起来牛肉的颗粒感保持得很好,但又不会有丝毫需要费劲儿的感觉。
然后把粉和配菜一起吃,顿时整体评分抬高了一个档次。单吃这碗螺蛳粉当中的任何一样,都并不会给人惊艳的感觉,但整体吃起来,鲜爽滑辣烫,齐活!再加上螺蛳粉和配菜最好的融合,不知不知觉一整碗就没了。
当然,吃到最后还是觉得这汤虽然鲜,但有点咸,这算是北京菜的特色。北京的食物味道讲究重,这和北京的水质条件不好有关,作为古都,尤其是是明清人口大幅增长时期的都城,北京却并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也不像一些古都一样临近大江大河,生活废水可以随江排走,只能大量渗入地下水,造成老地下水硬、涩、咸、苦。
以前听人开玩笑,说穿越回晚清,谁能活得最好啊?答案是打井的,您要是能打一口甜水井,每天守着井收银子就吃喝不愁了。
所以北京老人好喝茉莉花茶,吃好重甜重咸重味道,其实是为了掩盖水质的缺陷,说起来简直和风帆舰船时代的英国水手一般苦啊。(现在有南水北调,已经基本没有这个问题了)
总之,尽管吃的时候并没有觉得这碗粉特别有值得惊讶之处,但是走出店外刚出小区,我就已经在心里盘算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吃了。可以说,螺蛳粉先生是我认为把粉、螺蛳汤、配菜综合起来达到最好评分的一家店。
注:本人用的是SONY Z5拍摄以上照片,均没有经过任何处理,Sony照出来的照片偏冷色调,请各位做参考。
评论区
共 21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