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人计算机硕士,之前一直在考虑今年暑假实习要不要选择公司里的游戏组。为此进行了一些研究,也在这里得到了大家许多的建议和意见。如今尘埃落定,(被)选到了核心业务组,与游戏组失之交臂。本以为可以暂时放下此事,专心学业,没想到突然收到了一条陌生人的留言,问有没有兴趣参加一个 incubation,一起来做游戏。于是,新的冒险就这样开始啦...
尝试 Unity --> 自学游戏制作 --> 参加 Global Game Jam --> 结交朋友 --> 受到邀请
故事可以从我去年第一次参加 Hackathon 说起。
当时看到宣传的时候,没怎么犹豫就决定去了。主要原因就是离家近。这个比赛就在隔壁学校举行,规模不大,最后提交项目的也就十来个小组而已。对于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新手其实蛮合适的,竞争不断激烈,还可以充分利用主办方的各种资源(包括 Leap Motion,Alienware,以及三台 Oculus)。这些在我之后参加的 Hackathon 以及 GGJ 中都再没有出现过了。
很巧的是,在比赛的前一周,我收到了在网上订的辛普森版 Google Cardboard。于是不意外的,我们决定做一个 VR 的 APP。之后的事情就是学习 Unity,疯狂 48 小时,然后拿到了第一名。奖品包括.........奖牌,和,T 恤。好在我们在另一个小型黑客比赛中也获得了胜利,赢得了《看门狗2》(那时候还没有发售)以及.........扳手二世!一切都开始得太顺利,除了自大心态不断膨胀之外,我开始了充满热情的 Unity 学习。而这一次的成功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开始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 了。
之后的过程当然不会继续顺利下去,不过也算是悲喜交加。比如,在后面一次大型 Hackathon (超过 200 个队伍)中,我们由于时间控制失误,倒数第二个才提交,导致评委都没有看完我们的展示,最终自然也是空手而归。虽然在展示中没有得到评委的青睐,但是当时活动的赞助商之一表现出了对我们的兴趣,还提供了一个实习面试的机会(不过最终我还是在 onsite 时搞砸了)。
活动终会结束,真正留下来的,是技术和经验。在经过一段时间 Unity 的学习之后,当初那个耗费我们 48 小时才勉强完成的 VR APP,我一个人几个小时就可以轻松搞定了。而当时我也瞄准了即将到来的 GGJ。那段时间,我疯狂的 收听 Gadio Pro 的节目 ,关于游戏制作人的采访,关于独立游戏的制作,关于其他的一切。直到现在,我每天开车时,车里播放的也都是 Gadio 电台节目。感谢你们。
我当时对 GGJ 充满了期待,但是也更加明白以自己的水平,48 小时是没法真正完成让我满意的参赛作品的。于是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不是参赛做游戏,而是 交朋友 。我报名成为活动的志愿者,和每一个来注册的人打招呼,询问他们的工作,特长,以及 T 恤尺寸... 看别人怎么做美术,怎么做音乐,怎么 Code, 怎么策划,怎么团队协作。
在努力学习他们的同时,我也在想办法,如何才能让他们记住我。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最后的游戏展示时间。这次的主题是 “Wave”,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声波”。结合自己以前做的项目,很快就决定了做一个用声音控制的射击游戏。最后展示时效果还不错。
要说我从之前的经历中还学习到了什么,那就是活动结束之时,便是下一次准备的开始。在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打扫完“战场”之后,我们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我还加入了本地游戏制作爱好者的小组。虽然对于他们平时的讨论游戏以及制作的内容,我都不大看得懂,但是还是 努力地积极学习参加讨论 ,毕竟总算找到这个圈子啦。
不过,一切还是都慢慢的趋于了平静。对于 Unity 的学习,从之前的熬夜看视频,到现在成了做完作业之后的一点调剂。群里聊天的话题,也都是些新闻讨论和搞怪图片。不过最近的 GDC 和 NS 讨论,又给群里注入了不少活力。我暑假的实习小组也确定了,我对它充满了期待,但是和游戏无关。也许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这个故事也到到此为止了。就和我曾经无数次的激情燃烧一样,无疾而终。不过就在这时,我收到了 O大 的留言:有兴趣加入我的 incubator 吗?
O大 在小组里很活跃,这我是一直都知道的。每次的话题讨论中,好像都少不了他。在他网站的介绍里,他说他是 “developer and publisher”。网站里展示了不少风格各异的游戏,相当一部分都是他代理的。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Mission Statement”那一页,只存放了下面的这一个视频。不知道为什么,当我第一次在他这里看到这个视频时,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感动。
他这次的计划很简单:组一个队伍,做一款游戏,然后将它发布出去。他以前有做过这种项目,成功过,也失败过。最近的一次是两年前,因为当时计划制作的游戏目标过大(一个 3D Racing Game),结果未能完成。这一次从 GGJ 结束之后,他就在一直考虑重新开始新项目。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有一类游戏开发者被称为:“自雇”。他就是一名“自雇”者。
他的收入来源,就是卖游戏:卖自己做的游戏,或是别人做的游戏。卖出去了就有钱,没卖出去就没有钱。他之前有一段时间,是住在政府的廉价房里的,因为他的收入很低,已经满足了申请标准。在住进去的前两年,政府每年会审核你的报税情况,以考察你是否仍符合他们的标准。而在两年之后,便不会有定期的常规审核。他一度考虑是否要长期在那里住下去。不过因为有了一笔新的收入,他还是离开了那里。
我有问过他,是否考虑过找一份正式的工作。他摇摇头。我想,以他的简历,应该是不难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的。
在私信过几次之后,他决定召集所有本地的组员见一面。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两位美工会远程参与这个项目。他们之间合作过多次,一起发布过好几个游戏。自从参加了 GGJ 后,我对于参与游戏制作的“艺术家们”都充满了无比的崇拜,重新认识了美工,音乐,以及配音等对于游戏呈现的重要性。
但是在心里,我有在犹豫。他就这么“随便”找几个陌生人凑到一块,花几个月时间,就真的能做出来一个游戏吗?也许他的信心,就来自于他以前的经验,以及那几个未曾露面,一起合作过的伙伴。抑或是,会不会我这次遇上的,就是那种“就差一个码农”的项目?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了。
怀着又有期待但又不敢有太多期待的复杂心情,我按时来到了约好见面的咖啡店。结果O大还没来,却有一个妹子坐在那里,我们就称呼她为 HMR 吧(她在 Discord 上名字的缩写)。看上去年龄不大,但是给人很老练的感觉。简单的相互介绍之后发现我的感觉果然不错。HMR 之前一直在美国各地跑来跑去,两三年前来到了这个城市。先是在本地的一家 software school 里学习,然后去了一家和游戏相关的 startup 工作。虽然她是走技术路线,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对于游戏设计没有任何想法,但是你要是告诉她要做什么,她就可以帮你实现。但是她们公司做的貌似是游戏直播室线下粉丝团活动组织策划。总体而言,给人的感觉就是蛮可靠的。
等O大到了之后,他便开始给我们介绍整个计划。打算做一个策略游戏,平台暂定为 PC,之后再考虑移植到其他平台。游戏主题,故事背景,战斗模式等等均未定.........其实也不是未定,最后我们分享了一个文档,里面有比较具体的内容。但是一切都是可以通过讨论来进行修改的。我其实蛮喜欢这第一次见面的感觉,并没有直入主题,大家都在相互聊天,彼此交流自己的经历和故事。 好的团队比项目内容更加重要。
迟到的 MCC 也总算到了。他和 HMR 是校友,只是现在仍在读书。这个 software school 我之前也是听说过的,给我的感觉是一个职业技术学校。问了下这个学校的课程,听上去还是蛮有针对性的,对于有志于从事游戏制作的年轻人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我一直觉得我们本地的游戏产业很贫瘠,很难找到游戏公司来增长工作经验。现在找工作也都不容易,没发布过什么游戏的话,简历拿出去很难能收到回应。
MCC 自己也一直在做一些游戏,但是都没有发布出去。他对于这个项目还是蛮期待的,如果能做出些成果,无论是额外收入,还是丰富简历,对他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他之前的游戏都是自己一个人做的,所以各个方面都有经验,写程序自然也是不在话下。看看在坐的每个人,背景都不一样,却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内心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会面一结束,我便回来开始写这篇文章。在写的期间,还和他们在 Discord 上不停的进行讨论,能够感觉到大家之间更加熟络了。无论之后如何,我们算是迈出了这新的一步。
后记:前面草草写完之后,总觉得心里还不踏实。过了一夜再来看,觉得那些文字是在一个比较亢奋但又不断压抑的状态下挤压出来的。不过想想也挺好,让大家看看一个比较真实的状态。虽然只是第一步,但是能走到这一步,也需要不少的付出,也需要不小的运气。无论是自给自足的 O大,还是实打实干的 HMR,抑或是积累经验的 MCC,每个人都有自己和游戏的故事。爱游戏的人,遇到了一起,-- 就像大家在机核看文章一样 --, 这就是最美好的事情。
评论区
共 13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