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是一系列有关二战前后美国坦克的发展史。作为《坦克世界》、《战争雷霆》和军武游戏的的资深爱好者,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更多关于技术兵器的有价值的分享。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让所有身在战场的人人见识到了一种新型武器:坦克。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前的二十年里,世界各国都在坦克的研制上探寻自己的道路,远离战火中心欧洲的美国,在参加一战后发现本国陆军的武器水准已经普遍跟不上欧洲各国,所以战争结束后,美国也要一心在新式武器的研发上跟上甚至超越对手。
从与英国的合作研发,到主力发展适合本国陆军战术思想的装甲车辆,再到从二战初期英法各国通过战场实践所提供的宝贵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设计思路,相继诞生了M3、M4系列中型坦克,为西线同盟国提供了极大的装甲援助。
战争造就了美国装甲车辆的发展,对于二战期间的美国坦克,有人又爱又恨,它们的存在可能不及苏联的T34家族一般铁流滚滚,或者如德国的“动物园”家族一般火力迅猛、装甲坚实,但不可否认的是,以M4“谢尔曼”坦克为代表的美国装甲力量在当时确实是同盟国非常耀眼的一张名片。我将以一个系列的文章聊聊扬基佬的装甲变革。我们先从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美国工程师克里斯蒂谈起。
玩过《坦克世界》和《战争雷霆》的我,有一次在论坛被网友安利了《少女与战车》,看过以后就停不下来,把目前为止所有的出的所有番全看完了,在剧场版里大洗学园对大学战车道联盟比赛中继续教育学园的那辆芬兰改装的BT42自行榴弹炮在履带被打断的情况下依靠负重轮飙车的情节让人记忆犹新。在此时片中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克里斯蒂悬挂系统。
约翰•沃尔特•克里斯蒂,美国著名车辆工程师和发明家,1865年5月6日出生于新泽西州。从16岁开始,他就在当地的一家铁厂做工,此时正值工业革命的高峰时期,大大小小的工厂都在用各种机器进行生产,在那个时候他就对机械和动力抱有极大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他参加了各种技工的培训课程,自学蒸汽机和其他发动机的专业知识,以致青年时代就成为了多款蒸汽船的咨询工程师,他本人参与军工设计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的。
在美西战争期间,他独立设计的海军舰炮用炮塔导轨就获得了政府颁布的专利权,到了1916年一战期间,受美国陆军军械委员会之托为野战火炮设计可以协助其运输的四轮炮架,虽然最终因为与委员会提出的修改意见相左而告吹,但也从这时开始克里斯蒂参与到了美国陆军的新型装备研制计划之中。
在当时,美国陆军的坦克研发是由军械委员会主导的,与此同时,军方高层也授意民间的车辆、机械公司提出设计方案,与军方合作过的克里斯蒂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在一战中,英国人发现在索姆河战役和亚眠战役中,自己的坦克的主要损失来源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机械故障而非战损,有些坦克甚至还没到战场发动机就停摆,《战地1》单人故事的坦克篇我们可以看见英国的马克V型坦克是多么不可靠,故障频发,难以启动。
另外,一些复杂的战场地形(诸如废墟、弹坑)也会让坦克这种庞然大物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所以坦克的小型化和耐用性成为战后坦克发展的重点,英国人提出一种想法,参照法国“雷诺”坦克的设计思路,设计一种可以让重型运载卡车装载或者拖车牵引的坦克,运用欧洲的公路、铁路网将坦克运至战场进行作战,减少坦克在转运途中的损耗。美国陆军军械局在与英国同行的合作中也深受其影响,设计了T1坦克(T代表试验车),而后参照英国“维克斯”坦克设计了T2坦克,其中T2坦克以其出色的火力、良好的机动性被美军指定为制式坦克,但不幸的是恰好赶上经济危机爆发,陆军出现了经费不足的问题故而作罢。
而在克里斯蒂这边,他却在尝试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路:同样是公路网,何必要动用运载车辆这样一种浪费战场资源的举措呢?一战坦克的不牢靠主要在于履带系统在长距离野外移动中对发动机的磨损,在公路中这种磨损会大大降低但履带系统会使得坦克的车速慢于轮式车辆,所以转移时很多驾驶员会让坦克发动机满负荷运转换取速度最终造成故障。如果让坦克在公路中以轮式车辆的方式前进,在到达战场后再换上履带作战,故障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在1919年,克里斯蒂向军方提交了一个“轮履两用”悬挂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且制造了第一辆坦克样车送交军方进行试验,是为克里斯蒂M1919型坦克,这辆坦克也标志着美国在坦克发展上开始走上一条不同于欧洲国家的中型坦克之路。
M1919的特点就是由四部大尺寸无减震支撑的公路车轮和车体中央两侧的履带传动轮组成的悬挂系统,公路状态中间传动轮上升,去除履带使车轮行驶;传动轮下降撑起车底,变为履带操纵状态。该坦克配备一门57毫米火炮和一挺7.62毫米口径同轴机枪,标准成员三人,在阿伯丁试验场的测试中,其履带行驶的最高速度为11.2公里,车轮行驶最高速度21公里,这样的速度对于军方来说作为中型坦克显然是不够的,但试验里程的可靠性还是让军队高层看到这种设计的潜力。
于是在1921年军械委员会同意克里斯蒂对于此型坦克做进一步改进,克里斯蒂本人将重新改造的坦克命名为M1921,为了减轻车体重量以换取速度,他将原有的旋转炮塔拆除,将火炮以致车体前部,两侧增设两挺机枪,使其外观更像是一款突击炮而不是坦克,前侧车轮加入盘簧减震器以适应野外复杂地形,中间传动轮则加大尺寸并与前车轮采用统一规格(外附橡胶),以便在车轮状态让三组车轮同时工作增加效率。
但遗憾的是,M1921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车速提高,依然保持M1919的水平。军方也认为取消炮塔之后车内空间过于狭小,不利于战时操作,希望克里斯蒂在车体空间、火力上再行改进,但克里斯蒂不愿牺牲速度以换取这些指标,他依然希望改进车体以提升速度,速度和火力的不同需求双方在中型坦克的设计思路上出现了严重分歧,固执的克里斯蒂不愿做出任何让步,最终双方停止了中型坦克研发的合作,军方也停止了对此项目的经费支持。
眼前的挫折打不倒克里斯蒂,他发现自己的设计虽然无法满足军方对于中型坦克的需要,但是却更加接近另外一种坦克的要求,即以承担火力侦察、突击任务为主的轻型快速坦克。于是乎克里斯蒂改组旗下公司,并把驻地搬到新泽西,准备将自己的设计应用在快速坦克上。没有了军械委员会的资金支持,他开始利用几十年攒下的向美国政府出售专利所得报酬作为启动资金开始设计一款即将对世界坦克发展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式坦克,即以克里斯蒂悬挂系统而闻名的M1928型坦克。
M1928型坦克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车体每侧四个独立悬挂的大直径车轮,每个车轮安装在枢杆支撑臂的末端,并由一个大型可调节盘簧支撑,车轮边缘全部采用硬质橡胶,有利于车体减震、减小噪音。
坦克采用车轮行驶时,发动机通过链式传动装置将动力作用在车体后侧第四组车轮,而采用履带行驶时,车体后部的小尺寸驱动轮将带动履带前进,每个车轮由独立式圆柱螺旋弹簧悬挂系统支撑,将路轮的垂直运动转化成弹簧的伸缩,由此产生的弹性形变提供给车体的支撑力。是一种结构很简单,可靠性很好,而且弹性也很好的悬挂系统,因此通过性很好,适用于一些早期的高速度坦克上。
这就是克里斯蒂悬挂的基本设计,它的设计一改之前以英国为代表的小传动轮悬挂系统,改用大尺寸轮履两用传动轮。除了悬挂设计之外,克里斯蒂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将旧版本坦克的120马力的发动机换成了性能更强劲的338马力Liberty发动机,结果在1928年11月19日的测试中,其车轮速度达到了惊人的每小时112公里,履带速度也达到了每小时68公里,大大超出同时期军械设计局主导和其他民营参与企业的一系列试验车辆,引起美国军方和民众的广泛关注,一股推动美国陆军装备克里斯蒂坦克的媒体报道和公众呼声此起彼伏,克里斯蒂本人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克里斯蒂的成功让一些人非常不高兴——军械设计局的一票官员和将领,之前不愉快的合作和克里斯蒂固执的坚持自己的设计意见让这帮人非常头疼,在结束合作后军械局也希望凭自己的力量设计出一款能够满足陆军需要的坦克,顺便煞煞克里斯蒂的威风。
此时军械局早已放弃轮履两用方案转而继续与英国坦克的设计风格,但是其主导的试车项目也一样困难重重,当M1928的横空出世,让军械局很是尴尬,集合了那么多研发人才的军械设计局竟然比不上小小的私人公司设计师?由此,来自民间的设计师克里斯蒂开始了与美国军械局的公开较量,激烈争夺美国新一代坦克的生产订单。
军械局毕竟是官方机构,在行政手腕上也没少做动作,不断给克里斯蒂制造麻烦:在交付合同的过程中,军械局总说服陆军高层故意推迟谈判日期,直到1930年末克里斯蒂才获得生产改进型M1931坦克的设计合同,在1931年1月的试车之后军方提出了修改意见将试验车退回克里斯蒂公司,经过5个月漫长外加故意拖延的谈判之后,克里斯蒂获得了生产合同,美军将其命名为T3型轮履转换中型坦克,试装部队。
这辆M1931虽然在速度上拥有巨大的优势,但战斗性能却仅仅相当于轻型坦克的水平,而且该坦克薄弱的装甲也成为了它作为主力坦克的障碍——很明显,克里斯蒂的设计已经与军方的要求相去甚远。虽然克里斯蒂经过与陆军高官的一系列争辩,但仍没能拿到坦克的正式生产合同,后来设计的T4坦克同样因为火力、装甲的问题也没能得到军方的认可获得量产。
不得不说在这一时期,克里斯蒂对于坦克的速度和行驶里程有一种偏执的追求,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动力系统和悬挂的改进上,尤其在T4上,克里斯蒂悬挂的设计改良已经接近完美,但是在坦克的火力上能减则减,以至于在T4试验车上取消了火炮,甚至在后期型把炮塔也给取消了,仅以4挺机枪替代。这样的设计已经和军方的要求相去甚远,连轻型坦克的基本火力也无法满足,并且在发动机和差速器的造价上已经高于美军当时列装的M2轻型坦克,甚至陆军部都不愿为T4进行标准化命名(连名分都不给),正如陆军部办公室副官署长所说“T4坦克火力不如M2轻型坦克,但造价却是后者两倍。”可以这么说,即使没有军械局从中作梗,军方也已经对克里斯蒂的设计失去了兴趣。
虽然克里斯蒂设计的多款坦克一直保持着先被陆军采纳最后却拒绝投入量产的节奏,但是他的设计却被其他国家所青睐,其中英国和苏联都对克里斯蒂设计的悬挂系统抱有极大的兴趣。
首先抛出橄榄枝的是苏联,尽管当时美国政府严令禁止向敌对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出售武器、工程技术,但隶属于苏联情报机构的境外贸易公司AMTORG还是都过一些秘密的手段获得了M1928的技术资料,随后又和克里斯蒂的美国轮履轨道公司以64000美金的价格签署了购买两辆M1931坦克及其零部件的合同,克里斯蒂本人甚至口头承诺为苏联提供售后技术服务。
当时西方各国正经受经济萧条的影响,唯独苏联当时经济实力雄厚,所以苏联政府在这个时期非常乐于花钱向西方国家攫取人才、技术,尤其是军工方面,据传克里斯蒂在交易中尽显商人的精明,在和苏联签合同时故意抬高价格狠宰了对方一把,当然这笔生意是在瞒着美国政府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了安全,在送货出关时他只把拆了炮塔的M1931坦克车体以农用拖拉机的名义报关运出美国。货物运到苏联,当地专家开箱一看运来的坦克没有炮塔,大呼上当受骗,花了那么多钱到最后就买了个“底盘”。尽管只有车身送达,毕竟悬挂系统才是他们想要的重点,最终苏联参照M1931的车身生产出自己的BT系列快速坦克,进而发展到著名的T-34中型坦克。
英国人看到苏联成功运用克里斯蒂悬挂后,授权莫里斯汽车公司向克里斯蒂购买了悬挂的专利,应用到自己的巡洋坦克生产上,MkIII型、十字军坦克、克伦威尔坦克、彗星坦克都是采用克里斯蒂悬挂的车身。
在二战爆发后,克里斯蒂继续义无反顾的向美国军械委员会提交自己的改进设计方案,但均被一一驳回,更惨的是,向苏联售卖军事技术的事情也被联邦政府察觉,克里斯蒂陷入了无止境的官司中,加之公司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已经严重摧垮了克里斯蒂的身心,最终在1944年1月11日,传奇工程师约翰•沃尔特•克里斯蒂在弗吉尼亚州病逝,享年79岁。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运用他的悬挂设计的苏联T-34系列坦克和英国的巡洋坦克正在东西两线与德国进行厮杀,而美军装备的主力中型坦克却没有一款采用克里斯蒂的悬挂。直至今日,我们还能在诸如梅卡瓦系列的现代坦克上看到克里斯蒂悬挂的影子。
克里斯蒂的故事结束了,关于美国坦克的故事后面我还会继续讲,下一次的焦点会在二战前的美军陆战主力M2坦克以及“意外”诞生的M3系列坦克。
评论区
共 67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