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欧美游戏圈,一个原来发行在PS1平台上的游戏《Arc Symphony》掀起了一阵怀旧的热潮。没错,就是封面这张游戏。
一些玩家贴出了这款游戏的光碟盒子照片,还有其他玩家在Twitter上发表自己对这款游戏的怀念与热爱。很多人把它誉为JRPG的代表,而另一些玩家则发起了“对最喜欢的JRPG投票”活动,《Arc Symphony》仅次于《Final Fantasy》。
看起来很正常对不对?玩家都有怀旧的权力,去追溯一款存在于记忆中的JRPG更是值得回味的事情。我们需要说的是,以上一切都合情合理,除了一件事:
《Arc Symphony》是两名独立游戏开发者Sophia Park和Penelope Evans的作品。为了契合游戏所反映的虚拟现实,他们刻意编造了一个“PS1游戏《Arc Symphony》”,赋予它《最终幻想》式的封面画风,造出一种20世纪90年代的古旧感,然后将封面的照片发表在Twitter上,并把它带到了多伦多动漫艺术节。
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Twitter、Neogaf甚至线下,居然很快就出现了大量声称玩过这款游戏的Fans。很多人在Twitter上留言,转发照片并声情并茂地回忆他们的游戏经历,好多人还给自己加戏,“记忆中尘封的故事”或者“我跟朋友的旧日美好时光”之类的抒情层出不穷。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引起的Meta效应仍然令两位游戏开发者震惊。他们在无意识中完成了一个“元社交游戏”,甚至是一个“元—元社交游戏”,这其中产生的现象与其原因,应该是值得每个人为之深思的。
这件事发生在2010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这个“不存在的片名”自行搜索相关新闻。在被豆瓣撤下之前,不仅有207人表示看过这部虚构的电影,还有人“购买”了正版CD。有网友在影评中称该片为“此生必看的200部影片之一”、“是部难得的好电影,励志青年推荐必看电影之一”,有网友还以影片的“具体场景”分析了该片的剪辑技巧,评点得不亦乐乎。
或许,对于大众来说,无论游戏的形式如何、是真是假,只要能够亲身参与其中的就是好游戏。科技与媒体的发达,让每个自认为掌握了公共话语权、渴望扬名立万的人,都有了穿上“皇帝新衣”的机会——那么,其他的旁观者是在尴尬中告诉他真相,还是选择静静地看着他装逼呢?
文章内容部分取自Polygon、Usgamer、Neogaf
评论区
共 25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