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线性的故事,ACG作品改编,科幻类作品,这些标签在近年来代表着烂片的重灾区。理论上来讲BLAME!剧场版是绝无可能成为一部优秀作品的,原作的不可复制性,故事的载体和长度限制,原作者兼顾问贰瓶勉风格的转型,这些因素如同巨大的枷锁压在BLAME!剧场版的身上,让它几乎不可能翻身。
在观看这部有生之年系列电影之前,说实话,我没有敢抱任何的期望,单纯只是享受着夙愿成真的快感,和对粪作的恐惧感转变来的莫名兴奋,但是在观看了影片之后,我想我可以说,BLAME!剧场版已经做到它能做到的一切,在近几年的科幻电影和剧场版动画之中,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质量上乘的佳作。
BLAME!剧场版好看不好看,好看。但必须承认,BLAME!剧场版和原作是风格完全 完全 完全不同的两部作品。原作被人津津乐道的诡谲艺术风格,压抑阴沉的基调,繁复而缜密的设定,神秘而绝望的克苏鲁式氛围,几乎无法以任何商业形式重现。尽管如此,BLAME!剧场版还是抓住了最核心的一点,即原作基本的故事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成功的取舍和改造。
BLAME!的故事非常简练——系统密使雾亥为了寻找拥有网络终端遗传因子的人类,恢复系统的秩序阻止都市的蔓生,在巨大的超构造都市中进行着无尽的旅行。这个故事虽然单纯,但因为其超前的宏大舞台尺度,中间又隐藏着太多丰满的细节,自身便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毕竟,前文提到原作的优秀特点也是为故事服务的。
剧场版对于原作故事的核心,诸如雾亥、西波等人的终极目的,超构造都市中人类的生存状态等均予以了最大程度上的还原,同时大刀阔斧的删减了很多内容,比如硅素生物这一第三势力,并将原作的很多重要情节糅合重组,通过大幅简化剧情,在100分钟的有限时间内讲述了一个让普通观众能够基本看懂的故事,同时让老粉丝也基本认可这确实是一部还原度相当高的BLAME!的改编。这听起来似乎很容易,实则困难,原作长达十卷的故事生涩到大部分读者(包括我在内)都需要反复阅读才能还原出剧情的全貌,君不见《攻壳》真人版剧情处理得是多么脱线。而BLAME!剧场在这一点上做的基本令人满意,与同类作品相比可以说是加分项。
虽然拥有了一个与原作相似的故事,BLAME!剧场版与原作在氛围,侧重点和表现手法上都截然不同,而这些差异也注定了剧场版无法在短短的100分钟里将原作埋在剧情下的深邃主旨全部表达出来,但相反的,这些差异也催生了很多促使商业成功的要素,让电影能够与主流群体兼容。整篇BLAME!故事中,剧场版所选取的部分可以说是漫画中情感最为充沛,斗争性最为强烈的部分之一,尽管如此,剧场版的整体基调还是比原作部分明快了很多。
造成这种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是影片视角的选取与原作完全不同,原作以雾亥的视角为线索,而影片则以电基渔师的视角为切入点,讲述了殖民者们从与雾亥相遇到作别的故事。这直接导致了氛围相对轻快,对话量暴增,雾亥作为主角戏份较少等与原作大相径庭的特点。
雾亥作为系统的密使,以他为线索的漫画充斥着孤独的,漫长而沉默的旅行。而电基渔师则代表了在超构造体都市挣扎求生的中低技术普通人类,他们的视角所能看到的是与漫画中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也就是BLAME!剧场版为我们所展示的世界。在这里,绝望与恐惧依然是主基调(但相对于原作已经弱化了很多),但也能明显的看到个体与个体之间牢固的纽带。选择这个视角来讲述故事,注定了格局相比于原作会十分狭小,如同小家碧玉,在我看来,这对于商业化来讲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改编,而且剧场版所描绘的电基渔师部落的状态也符合我对原作中等技术人类生存状态的猜想(但也是从各个方面美化之后的结果)。
与原作出入较大的还有最后人类聚落的结局。就像是熵增理论,原作中的人类聚落,不管经历了多么漫长的挣扎,最后无不在绝望中一点点退化崩塌,耗尽最后的光和热,走向最终的毁灭。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铺垫,雾亥成功找到网络终端遗传因子,才像新宇宙的大爆炸一样石破天惊,将主题进一步升华——尽管我们甚至没能在原作中亲眼目睹他的成功。而剧场版的最后赋予了电基渔师的村子一个好莱坞式的Good Ending,虽然这无可厚非,但在高度上无法与原作相提并论。不过我们至少可以信服,在原作漫长的时间线上,既然能够见证人类不计其数的毁灭,也能够允许很多剧场版这样的的阶段性胜利。
总而言之,BLAME!剧场版可以说提供了一种对于原作的新的解读方式,我们能够体会到剧场版对于原作的充分尊重和深刻理解。深度参与本作制作的贰瓶勉在对自己的处女座进行重新解构的过程中,将自己多年来对于作品的新理解融入了本作之中,着重放大了原作中对立、抗争的元素,进一步强化了对于雾亥救世主气质的渲染,让这部作品气质上看上去更像是贰瓶勉中后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让本作成为了其生涯集大成的一个体现。
抛开原作不谈,电影本身的素质绝对是可圈可点的,观看体验也是不错,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爽。
BLAME!剧场版是一部制作十分精良的3转2D动画,采用CGI的渲染方式,由的POLYGON PICTURES制作。作为CGI动画领域的业界标杆,多边社已经制作了一些出色的作品诸如《希德尼娅的骑士》和《亚人》,但最新的BLAME!剧场版像一个震撼的技术演示,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最新的技术实力,让《亚人》显得相形见绌,让《希骑》显得像一个粗糙的未完成品。以3转2动画最为人诟病的人物表情为例,全篇已经很难找出几处违和的片段了——这对于电影来说实在是一个质的飞跃,由于BLAME!剧场版剧情紧凑文戏很少,非常需要具有爆发力的情感演出,我们惊喜的看到,电影不仅已经可以做到这一点,甚至已经出现了很多通过表情变化描写细微感情的桥段。而另一个CGI电影常出现的色彩暗淡的问题也在影片中得到了缓解,虽然影片更多是通过加入强烈的对比色和大量使用戏剧化用光来回避这个问题,而不是从技术上实现突破,但考虑到原作色彩基调十分阴暗,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
BLAME!剧场版非常侧重于描写战斗的场面,打斗戏占据了影片的很大一部分。这一方面剧场版可以说将“帅”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得益于其3D的特点,大透视高速镜头、各种慢动作特写、第一人称视角用起来简直不要钱。这是在漫画里根本得不到的享受,一定要亲自看了才能体会到,这里不加赘述。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战斗部分收获了一致的好评,我还是想在这里提出一点问题,那就是慢镜头的使用有些过于频繁,有些破坏整体节奏,还有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帧数的原因,动画的重力加速度G值怎么看都比现实中小,有些地方显得比较违和。
影片的叙事是另外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电影中有很多信息没有采用正面描写,而是需要观众自己去组合和挖掘,虽然不及原作那么典型,但依然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各种角色使用的虹膜显示和HUD了,这套显示系统不仅UI看起来漂亮非凡,还肩负着向观众传递信息的任务。比如网络终端因子携带的判定,洞洞枪的状态和攻击方式,超构造体材质的判定等等。而角色之间的情感互动,由于篇幅的限制,也采用了很多侧面描写的手法,一些推动剧情发展的事物甚至没有真正出场,比如塔也的妹妹,这个角色从未出场,但对剧情推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对于新观众来说,剧场版对于设定基本没有解释,存在大量留白,影片刻意让你的姿势水平和电基渔师部落持平,营造出原作那种克苏鲁式的神秘感。洞洞枪?什么玩意,先射爆再说。造换塔?这个词从头到尾根本就没出现过好吗。骷髅说话?妈呀见鬼了,赶紧往墙上磕死她。统治局?我cao什么东西,怎么就出现触手怪了。好在故事主线十分简单线型、战斗十分吸引眼球,让这些留白还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独特的魅力,不然对普通观众的不友好程度真的和原作有的一比。
影片对于主角雾亥的处理也非常有趣,像极了早年间的一些著名的西部电影和硬汉电影,比如《荒野大镖客》以及《终结者》(其实要说的话,剧场版剧情框架上就像极了某些经典西部电影)。全片雾亥的台词除了“好”“啊”之类的单词,不超过20句,大部分时候也游离在镜头的边缘,然而只要他走到镜头中央,一股迷之西部风味的bgm即刻响起,气场、情绪瞬间到位,掏出韦天魔术棒,射爆。
对于西波小姐这位换体狂魔,剧场版处理的方式则是充满了贰瓶勉式的恶趣味,相信可以引起一些人的Fetish情节。
而谈到了音乐,这一点可能就是见仁见智了。就我个人而言,音乐表现并不令人满意。雾亥的专属BGM合不合适先不谈,但它让本来就因为各种卖(zhuang)帅(bi)镜头而显得有些卡顿的剧情节奏更加割裂。战斗中各种电吉的肆意插入也很明显就是为了“帅”而存在,烘托气氛的作用并不理想。最令我不能接受的还是交响乐的大量使用,这让这部作品一下就充满了一种“主流孩子”的气息,在我zi ji心目里,BLAME!只能配电子乐,还必须是Techno或者Glitch hop里面特定的几首。
和原作一样,剧场版还十分令人惊喜的埋藏了很多引人遐想的细节,比如西波在离别时刻扔在地上的……U(ben)盘(ti)?雾亥为什么第一枪瞄不准莎娜可等等,足以证明制作组的用心。相信还有很多这样的细节等待着我们这些粉丝们去发现和探讨,希望看过的朋友们也能在评论区聊一聊大家所发现的有趣细节。
BLAME!剧场版对原作还原度很高,却是一部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带给观者的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享受。不管你对原作了解多少,这都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
那么如果只看剧场版一部作品,如何获得两种享受呢???贴吧朋友@ 发条卡夫卡给我们带来了答案!
1 / 44
评论区
共 85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