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 yeah! She did that!”演员表缓缓升起,趁着激昂的交响乐旋律,我的惊呼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对于DC粉来说,此刻让我们等了太久。我依然无法乐观地将《神奇女侠》当成是DCEU(DC拓展宇宙)摆脱“差评魔咒”的解药,但在经历了长久的期待落空之后,她无疑为DC漫画的拥护者们带来了一场真真切切的喜悦——“至少,我们不是只能在预告片里做梦了。”
白注:影评类文章极具个人特征,主观倾向性较为明显。请尊重作者,如有不同意见,请在讨论区文明表达。
DC电影宇宙自立项以来就一直命途多舛。率先上映的《蝙蝠侠大战超人》与《自杀小队》虽然票房有盈,但口碑欠佳;继续执导《正义联盟》的导演扎克施耐德因丧女之痛放弃了电影的后期制作工作;《闪电侠》导演由于“创作分歧”两度易主;《黑暗正义联盟》导演因为个人日程问题选择辞导;就连一直以来进展顺利的《海王》也受到了女主角艾梅柏身陷官司的影响。
虽然3月上映的动画电影《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DCEU的颜面,但是作为漫改作品的重头戏,DC漫改真人电影一直都很难向观众交出满意的答卷。然而,随着电影《神奇女侠》的上映,DCEU终于迎来了第一缕曙光。
也许是为了区别于普遍的男性超级英雄电影风格,《神奇女侠》由女性导演派蒂·杰金斯执导。事实证明,身为制片方的华纳的确找对了方向。派蒂·杰金斯执导过多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影视作品。2004年,派蒂·杰金斯以其电影处女作《女魔头》一举收揽了包括奥斯卡、金球奖在内的各大国际电影奖项。此后的《谋杀》、《背叛》等电视剧作品也都广受好评。派蒂·杰金斯擅长塑造情感细腻的女性形象,在其独到的女性视角下,虽然同样作为超级英雄,神奇女侠的形象比我们熟悉的漫画英雄们多了几分温柔与敏感。
神奇女侠作为漫画历史上的第一名女性超级英雄,本次的个人电影也是近年来漫改电影热潮中的第一部女性超级英雄电影(1984版的《super girl》过于久远,而《艾丽卡》与《猫女》无论在改编剧情还是角色演绎上都很难被列入“超级英雄”的范畴)。
上世纪70年代的《神奇女侠》电视剧堪称一代经典,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制作工艺也为科幻题材为主的漫改电影创造了足够有利的条件。然而,“神奇女侠”的改编作品却面临了诸多难题。原著角色风格独特的装束与神话背景的设定也许在漫画作品中并无违和,但当这些元素被放入真人电影,尤其是以黑暗风格为基调的DCEU中,神奇女侠的形象与故事似乎很难满足当代电影观众的审美。华纳曾计划于2011年推出全新电视剧版本的《神奇女侠》,意欲复制上个世纪的辉煌,然而该剧在试播集(仅一集)播出之后就惨遭夭折。
2016年,《蝙蝠侠大战超人》出师未捷,在影片混乱的叙事与糟糕的剧情之中,作为配角出现的神奇女侠却几乎成为了全片最大的亮点。无论如何,《BVS》确定了DCEU的正式成立,为了能在强大的漫威电影阵容中杀出一条血路,华纳需要在改编题材上突破对手的盲区,在“反英雄题材”的《自杀小队》继续口碑失利之后,“女性英雄电影”便被华纳DC寄予了厚望。影片上映之前,华纳不遗余力地为《神奇女侠》造势宣传:75周年纪念,当选联合国女权形象荣誉大使,而DC甚至也为本片贡献了全新的片头动画。
你们也许已经看过了太多的影评、剖析与深入解读,对电影质量也早有判断。而对笔者来说,《神奇女侠》的重要意义在于——当我为《金刚狼3:殊死一战》流泪的时候,我故作主张地认定:DC对我“欠”下了同等的感动。而在短短三个月之后,《神奇女侠》竟将这笔“情债”加倍得偿还了。
“爱”是神奇女侠精神形象的核心,然而这一主题在超级英雄电影中却很难体现。我们习惯了把“超级英雄电影”看成好莱坞科幻动作大片,比起拯救凡人与关爱世界,影迷们大多更加在乎英雄们要如何战胜强敌。而《神奇女侠》却着重向我们展现了超级英雄的另外一面。
有人说那是“中二和圣母病”,可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漫改电影“粉丝向”的最佳体现。作为一名漫画粉丝,笔者赞同DC漫画《超人:美国外星人》的编剧Max Landis对于超人电影的看法,而对于神奇女侠,这些观点同样适用:如果想要看到城市被毁灭,想看人类文明如何在严酷的灾害中苟延残喘,我会向你推荐《2012》、《后天》或是《哥斯拉》;如果你想去看战争的残酷,想去缅怀那些伟大的牺牲或是人性的坚韧,我会让你去看《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或者《血战钢锯岭》。但如果你说你想要看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我会毫不犹豫地向你推荐《神奇女侠》。
戴安娜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断,她不会像我们一样自私、易怒。她拥有绝赞的超能力,这些能力不会让她陷入自大与腐败;相反,它们帮助戴安娜远离愤怒、恐惧与所有人性的弱点。如果戴安娜坚信“爱能够化解纷争,拯救世人”,只要她意识到“此刻,我将挺身而出”,那么她所有的优点与过人之处都将成为其实现目的的助力。
她不需要期待奇迹的发生,不需要寄托于神祇的恩惠,因为她正是奇迹本身,身为半神的戴安娜正是行走于人间的神明——这就是神奇女侠被我们称之为“超级英雄”的理由。如果她的信仰被当成是过时的“中二”,如果她的博爱被看成为不可理喻的“圣母”,那么请你理解,因为这不过是《神奇女侠》有别于“战争片”与“灾难片”的区别之处。
超级英雄诞生的意义在于防止伤亡与毁灭的发生,作为艺术作品,他们被广泛地应用于宣扬和平与正义。然而在如今的大荧幕上,我们看见城市被破坏、无辜的人们受伤或是死亡,英雄们姗姗来迟,他们在城市的废墟之上与强敌作战。当他们获得了胜利,所有人都喜笑颜开,英雄们以胜利者的姿态屹立于残垣断壁之上,幸存的人们向他们表达感激与憧憬,所有人都很满意。是的,我们都能接受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主义背景”与普遍流行的“叛逆心理”下,无法阻止的悲剧与抑郁纠结的人性是电影中喜闻乐见的看点。于是,当《神奇女侠》中“爱”与“信念”的力量如此“轻而易举”地被验证与实施,当戴安娜真得通过战胜阿瑞斯为人类带来了短暂的和平。有些人却对此产生了异议:“这不够真实。”但是,问题恰恰在于—— 如果我们在超级英雄的光环下都无法理直气壮地歌颂“爱与和平”,那么我们善良与正直的一面究竟要在何处体现呢?
“一战”时期的世界尚且谈不得女权,我一面忧心忡忡地看着戴安娜在男人的世界里忍受“尴尬”与“无知”,另一面也期待着她终将挣脱世俗的束缚,向世界证明自己——这是神奇女侠这一形象在漫画历史中所缔造过的传奇,它在电影中要如何体现也显得尤为重要。
“那些伤员……他需要我们。”
“战争就是如此。”
“那辆马车,我可以帮助他们。”
“抱歉,我们没有时间。”
“那座村庄里还有难民需要营救。”
“我们必须得走了,那不是我们的任务。”
……
我习惯了看史蒂夫带着戴安娜认识世界、了解时代,我以为即便是亚马逊的公主也不得不承认战争的残酷与不堪。也许这就是神奇女侠在电影中该有的样子,也许那个漫画中的英雄也只能是故事里的奇谈。可她停了下来,她不再听从史蒂夫的指示,她不再需要象征着世俗眼光的长袍的庇护,她向在场所有理智的男性权威说道:“这就是我来到这里的理由,我必须全力以赴。”此刻,漫画中那个博爱、勇猛的神奇女侠与大荧幕中的加朵盖尔完美地融合了。
近年来,“女权”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它本是一个追求平等与解放的标志,却因为诸多历史原因成为了极端主义者的黑点。《神奇女侠》自立项以来就被贴上了“女权”的标签,从导演到演员都被包装为好莱坞两性平权的破冰者。直到电影正式上映,我们才发现,电影在性别标签上其实早有权衡。
“我来拯救今天,你来拯救世界。”这也许是《神奇女侠》上映之后最为广泛流传的一句台词。作为英雄的陪衬,史蒂夫却成为了英雄的先驱与导师。在戴安娜学会守护世界之前,正是史蒂夫一直保护着她对于世界天真的幻想。在以往的故事中,男人拯救世界,女人抚慰男人的心灵。而这一次,女人成为了救世者,男人却没有选择旁观,史蒂夫告诉戴安娜:“重要的不是值不值得,而是你相信什么。”——我想,这刚好是对性别权利最理智的评判。
《神奇女侠》让DC漫画迷为之振奋,国内外媒体也在电影上映之后给出了普遍好评,然而,电影在国内观众之中的评价却在近期摇摆不定。剧情直白、卖弄颜值与敷衍的第三幕打戏成为了负面影评主要抨击的对象。
DC与漫威粉丝的阵营矛盾存在已久,《神奇女侠》作为风头浪尖的话题作品自然也是双方群体中好事之徒的新鲜素材。笔者不愿在此予以更多的评价,只想让大家明白——如果你喜欢一部作品,就去和同样喜欢它的人交流分享,你不需要,也没有义务去说服那些讨厌它的人加入你的行列;而如果你讨厌一部作品,那就耐心寻找和等待你所喜欢的,你没有必要特意告诉那些喜欢它的人你是如何厌恶。如果你在一开始就决定要选择站队,那么请在自己的队伍站好,切勿越线。
评论区
共 24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