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M3坦克为同盟国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装甲血液,虽然是过渡产品,但也解决了英国人的燃眉之急,从东线到西线,从欧洲到太平洋,都能看到M3奋战的身影
《战争雷霆》更新1.69版本之后,美系中型坦克更新了M60A2,笔者正在V级奋战,一心想拥有一辆M60坦克,而M60A2是我能解锁最快的顶级车(分房权重8.0),所以就日夜奋战啊终于肝出来了,另外一个原因是笔者在初步写完草稿后又意外搞到了一些M3坦克的外文资料,觉得很多地方可以补充进文章里,所以几经修改遂成此文,奉献给大家。
上一次我们说到M3坦克的定型和量产,这次我们来讲讲M3坦克在战场的表现。在一系列试车和定型之后,刚刚解开“封印”的美国车辆工厂把这种应急而生的过渡型号坦克生产下线已经是1941年年底了,就在一年以前,罗斯福签署了国会第1776号案,即对二战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租借法案》,包括英国、苏联和中国等反法西斯参战国通过此法案获得了来自美国的军事援助,M3坦克自然也在援助行列中,被装上各国轮船运往战场。
尽管鲜为人知,但M3中型坦克的最早参战记录是在东线南部战场。根据《租借法案》,苏军在1942年间相继接收了美国提供的1386辆M3中型坦克。在苏军装备序列中,M3中型坦克被统一称为M3S型,S为sredniy的缩写,并以此代表中型坦克,这样编号的目的是为了与美国提供的M3轻型坦克相区别。
根据记录,1942年5月,隶属苏联南方方面军的第114坦克旅装备有2辆M3S,2辆玛蹄尔达MK I和21辆T60轻型坦克,该旅编制内的M3S坦克最早参加了与德军的交战。在1942年下半年,M3S坦克几乎被分配到苏军所有战线方面军下属的独立坦克营和坦克旅中。
苏军最初经常将M3S坦克与M3轻型坦克或T60/T70坦克进行混编冲锋。与轻型坦克相比,该型坦克高大的车身往往成为德军最好的标靶,大部分M3使用汽油发动机,汽油相对柴油来说燃点要低,而且M3坦克庞大的发动机已经挤压了坦克有限空间所以它的油箱装甲板非常薄弱,坦克被击中后会立刻起火燃烧,里面的7名坦克手经常无一幸免,苏军官兵因此送给M3S坦克“七兄弟棺材”的绰号(也有6人车组被冠以“六兄弟棺材”)。再加之M3坦克的美国发动机对于汽油的品质要求也非常高,而苏联方面碍于提炼技术拥有的均是低质纯度汽油,这也导致这也导致了坦克发动机烧机现象频发,严重缩短了发动机的寿命,所以在42年底苏联要求美国的坦克生产厂商为其生产柴油发动机的坦克。
尽管M3S坦克的突击性能不及同为中型坦克的苏制T-34坦克,但却是一款性能不俗的步兵支援战车。截止1943年夏季库尔斯克战役爆发之时,苏联中央方面军所属第48军仍然装备了85辆M3S坦克,这些车辆开始与su-76自行火炮混编为两个独立坦克团,并主要作为突击步兵的火力支援车辆使用。根据苏联方面的记录,直到1945年的“八月风暴”行动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装甲部队还装备有少量的M3S坦克。
下面来谈谈M3最早的客户英国。1941年底至1942年初的北非战场对英国的形势很不利,此时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已经帮助意大利军队挽回了41年战场的被动态势,将英军开始逐出利比亚。
1942年2月,北非的英军第8集团军撤退至加扎拉防线,而德意非洲军团由于补给接济不善也停止了对英军的追击,双方都趁此机会休整人员和补充装备,正是在此时M3坦克开始陆续装备英军装甲部队。其实早在41年11月第一批M3“格兰特”坦克就已经运到了北非,但这批坦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英军装甲兵适应这一批新型坦克,英军装甲部队立刻开展围绕格兰特坦克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的集训。
起初,双炮设计的M3格兰特坦克让车长的指挥感到难以适应,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车长很难集中注意力,他们要兼顾小炮塔炮手指挥和75炮的指挥,较高的车身对于指挥官来说也是有弊有利:较高车身使敌人发现并命中自己的几率增大,但其可以提供更宽阔的视野,在起伏不定的沙丘中只需将车体在沙丘上稍微倾斜,车长就可以从指挥塔位置看到沙丘后的情况,甚至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内在沙丘反斜面曲射射击击毁敌方坦克。
由于先前北非英军坦克全部使用较小口径的40和37毫米炮,操作时仅需凭光学瞄准装置直射穿甲弹药。而格兰特坦克上的M2型75毫米炮不仅可以发射穿甲弹,更主要是使用高爆弹药打击敌方反坦克炮阵地等软目标,这就使得英军坦克手必须尽快掌握野战炮的操作规程来更好地适应75炮。例如,由于主炮上没有安装测距尺和测角器,升降摇柄以及水平摇柄上就采用刻度标记用来帮助炮手来估计瞄准,又如,由于主炮的潜望瞄准镜受到沙漠强光的影响而必须采用铁盖进行遮盖,炮手往往像步兵使用步枪那样借助炮管指向和照准板来自由发挥射击。
上述问题通过训练是可以解决的,但接下来的问题就让英国人非常伤脑筋了。英国人发现美军给他们提供的75炮弹药有严重的设计缺陷:美国产的75炮高爆弹药的引信是直接从75野战炮照搬过来的,这些引信原本是为了曲射炮设计的触地引信,并不能适应直线垂直射击,往往炮弹射出去触碰敌方工事后并不能引爆。
好在英国人找到了解决办法:从法属叙利亚搞到了90000枚法国一战时期生产的75野战炮引信,而美国产的75炮恰恰和法国的75野战炮同宗同源,所以引信是共通的,安装法国引信的炮弹在测试中效果令人满意,而且弹药在击中敌人阵地后往往反弹至高空引爆,杀伤效果拔群。令英国人伤脑筋的另一个问题是美国提供的75炮穿甲弹,由于当时德制三号和四号坦克全部采用了表面硬化装甲或由硬化钢板加强的附加装甲,而能够有效穿甲的75毫米M61型被帽穿甲弹美军还在研制之中。作为替代方案,美国提供给英军的M3配套穿甲弹是美国陆军当时在使用的M72型单体弹丸穿甲弹。
1942年3月,利用该穿甲弹和缴获德制坦克在开罗进行的实弹测试表明,该弹药在超过500码距离外基本无法奈何德国坦克。这一消息令英国人万分失望,因为这将意味着新式格兰特坦克的战场用途将大打折扣。此时,隶属于英军皇家陆军军械部队的澳大利亚人诺斯少校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托布鲁克第一次解围战役中,英军缴获过德军遗弃的的四号坦克短管75炮用被帽穿甲弹,诺斯认为德国炮弹只要将弹头螺旋线加以改进后完全可以与M3坦克75炮弹药的弹壳连为一体。诺斯的建议得到了实验的检验,改进后的炮弹完全可以塞入M3坦克的75炮炮膛进行有效射击。在开罗,改装的德制75穿甲弹与美国空运过来的M61型被帽穿甲弹样弹在1000码距离进行了对比射击试验,结果前者不但打穿了一辆实验用三号坦克而且还在坦克内部发生爆炸,效果令在场的英美军官瞠目。
此后,共有15000发缴获德国75炮弹被英军改装,而美国运给英军的M72穿甲炮弹则被剔除弹头,留下弹壳与德制弹头进行组装。这批弹药大量储备在托布鲁克要塞,但是在第二次托布鲁克战役失败要塞陷落时共有6000发改进炮弹重新落入德国人手中。
在1942年2月至5月的M3坦克磨合训练中,由于训练任务的繁重导致一批坦克发动机很快报废,这不仅仅是因为英国人使用了错误牌号的发动机润滑油,更是因为发动机进气口吸入了大量沙尘使得坦克发动机使用寿命显著缩短。英国人为所有坦克安装了沙尘过滤装置,同时美国也利用南大西洋航线空运过来大批坦克发动机才使得格兰特坦克能够尽快进入作战状态。
即便这样,很多英军坦克手也对格兰特坦克赞许有加,因为它的防护和火力比之前列装的十字军巡洋坦克要强太多,基本可以应付除88毫米火炮之外的德军其他反装甲火力,射程也要高于德军坦克,可以在对方坦克的射程之外就先敌开火,并且发动机的维护、更换也要比之前的英国坦克方便省时不少。
1942年5月,英军第1和第7装甲师首批装各了167辆格兰特坦克,而后者成为首个利用该型坦克投入实战的英军部队。考虑到组织编制和维修保养便利等因素,原先计划分散配置的坦克车被集中到数量有限的皇家坦克团中,这样的作战团一股编制有两个中队的格兰特坦克以及一个中队的斯图尔特轻型坦克。
以隶属于第7装甲师的第4装甲旅为例,其下辖的第3、第5皇家坦克团和第8轻骑兵团成为大量装备格兰特坦克的部队。英军寄希望于这批列装的M3坦克在加扎拉防线上发挥作用,实战考验马上开始。
1942年5月27日,由罗伯特中校指挥的英军第3皇家坦克团将带着19辆刚刚装备格兰特坦克迎接其第一次战斗。 1942年5月26日夜,由G•W•理查德准将指挥的英军第4装甲旅在比尔哈切姆以东15英里处集结,准备阻止向加扎拉防线南翼突袭的隆美尔的装甲部队,而非洲军团在探明英军意图后出动意大利“阿列特”装甲师、德军第15、21装甲师和90轻装甲师四支精锐装甲力量向东南方向一路杀来,意大利军队负责进攻由自由法国军队驻守的比尔哈切姆,而德军的三支部队则向东北迂回截断驻守英军的退路。
27日晨,第4装甲旅发现南部方向的轴心国部队。当日8点15分全旅完成战斗队形集结,由第3皇家坦克团打头阵,其中A中队的斯图尔特坦克2000码距离做前卫,B中队和C中队的格兰特坦克分别在队形的左右,罗伯特中校亲自乘坐一辆格兰特坦克位于全团的中央位置。
仅仅行驶了10分钟,A中队报告3英里前方发现大量德军三号和四号坦克组成的装甲编队,该部队是隆美尔精锐的第15装甲师第8装甲团。全团进入战斗状态,斯图尔特坦克接到命令向两翼迂回,19辆格兰特坦克排开后驶上一个小山脊,直到德军坦克接近1000码距离后,全部英军坦克开火射击,其75火炮发射的穿甲弹给予德军前锋坦克纵队以重创。德军坦克手此时感到极为震惊,这是他们第一次面对如此大威力的英军坦克,因为英军格兰特75主炮全部在德军三号50炮以及四号短管75炮射程之外就开始轰击他们。值得一提的是,安装KwK40长管75炮的德军四号坦克虽然已经装备了非洲军团,但尚未投入本次作战。
尽管损失惨重,但德国人很快便从慌乱中冷静下来并开始反击。直至中午,残存的英军格兰特坦克在弹药耗尽后被迫撤退。其中,英军C中队指挥坦克被击毁,而B中队也是接连战损3辆指挥官换乘的格兰特坦克。 全团19辆格兰特坦克只有7辆幸存,其中4辆由于主炮损坏不得不返回后方返修。英军第3皇家坦克团与德军第8装甲团一部一直战斗至下午,只有5辆格兰特和8辆斯图尔特幸存。
由克尔凯利中校指挥的英军第8轻骑兵团运气更差,该部队在完成射击准备前就遭遇了强有力德军装甲部队的冲击,该团C中队最先与德军坦克进行炮战,而当时A、B两中队正在展开队形。A中队损失殆尽只有两辆坦克溜走,B中队和团部直属队则全部被德军歼灭。该团战后则声称击毁30辆德军坦克,但不争的事实是该团只有两辆格兰特坦克幸免。
第5皇家坦克团则是当天最幸运的部队,只有少量坦克战损。1942年5月27日爆发的坦克遭遇战是M3格兰特坦克首次参加实战,虽然整个加扎拉战役最终失败,但失败的原因更多是英军战略战术上的失误,M3坦克的表现着实让德国人领教了美国坦克75炮的威力,此后德国人不得不继续升级他们的三号和四号坦克装甲以应付未来战争的需要。M3的表现也让英军士兵对未来的战争态势充满信心,很多装甲兵相信M3会成为惩罚德意非洲军团的鞭子,M3的到来也克服了很多人对德国装甲集团的恐惧心理。
虽然英军一直在积极的进行防御作战,但隆美尔以一场出人意料的佯攻迂回作战包围了英军占领的托布鲁克,最终守城的三万多名英军士兵向德军投降,第二次托布鲁克战役结束,在战役中,美国坦克手也是第一次驾驶着他们的M3坦克投入实战。
当时,三名美国人被部署在英军第8集团军学习实战经验以便回去有提高美军装甲部队的训练。6月11日,他们驾驶坦克加入了英军第1皇家坦克团,并一起在骑士桥和艾克玛地区参加了保卫英军撤退路线的激烈战斗。战斗结束后,这三人声称击毁了9辆德国坦克,之后他们被召回美国,在诺克斯基地被编入美军装甲部队为即将踏上战场的装甲兵进行战前培训。
后撤的英军在位于亚历山大城以西80公里的阿拉曼地区组织防线。1942年8月,蒙哥马利接任英第8集团军司令,并且在上任之初就组织英军在位于阿拉曼防线南翼的阿勒姆哈尔法山岭成功阻击了隆美尔的迂回兵团。这场战斗发生在8月31日傍晚,依靠英国情报部门破译德军的“恩尼格玛”加密信息,蒙哥马利早早就掌握了隆美尔妄图越过阿拉曼防线南翼的阿勒姆哈尔法岭迂回到英军后方的战略意图,并在当天的下午提前在阿勒姆哈尔法山脊处占据有利地形做好部署,这场战斗中M3“格兰特”坦克在山脊处人工开挖的地洞中隐蔽起来,并且充分发挥了火炮射程和车身的优势,在德军坦克进入伏击圈时突然开火,居高临下将来犯的德军装甲部队牢牢地锁死在山脊下,再加之英军炮兵的优势火力打击和皇家空军的密集轰炸,德国坦克损失惨重,至9月2日隆美尔只能撤离该区域。
这场战斗成为非洲军团在北非战场上的最后一次东进战役,隆美尔决定在阿拉曼以西进入防御状态,战役极大的鼓舞了英国军队的士气,为后来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这场战役中,德军为了对付新出现的M3坦克部署了新研制的长身管75炮的四号坦克F2型,并且对伏击的格兰特坦克造成了很大的损失,31辆坦克被击毁,但其中有13辆最终修复重新服役。
1942年10月23日,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打响,蒙哥马利指挥的第八集团军在210辆格兰特坦克以及270辆刚刚送达战场的M4A1谢尔曼坦克的炮火中撕开了隆美尔的防线,北非战场形势彻底扭转,这场战斗也成为了格兰特坦克的巅峰之战,之后英军开始逐步用M4坦克取代M3,截止1943年5月的突尼斯战役还有格兰特在战场服役,但一线部队的主战坦克基本被M4谢尔曼取代。
新生的美国装甲部队在1940年组建之初非常缺乏中型坦克,此时除少量M2/M2A1坦克可供使用外,美坦克部队在军事训练中只能将轻型坦克涂上字母M来代表中型坦克,并以此来训练坦克部队的作战战术。直至1941年秋M3中型坦克才开始成营建制地装备美军装甲部队。
从1941至1942年中期,由于美陆军事实上并没有大规模参战,M3坦克在美军早期组建的装甲师中主要作为训练坦克使用,美军计划待新式M4坦克生产下线后再投入作战。这里唯一的例外就是美军第1装甲师,这支部队是美军最早投入西线战场的部队。1942年5月,该师开拨进驻到北爱尔兰,旗下的两个装甲团所属中型坦克营此时仍然全部装备M3坦克。
很多美军军官和装甲兵都对M3这样外形奇葩的坦克颇有微词,而槽点基本集中在那门装在车身上的75炮,很多装甲兵抱怨这种用野战炮改良的坦克炮的操作很不习惯,完全颠覆了以前小口径坦克炮的操作规程,但相对他们之前一直装备的绰号“松鼠枪”的37毫米火炮,75毫米的火力已经能应付德军的装甲力量了。另外一个吐槽点就是那高耸的车身和奇葩的外形,有装甲兵开玩笑说开着M3坦克 “就像把一个破教堂开在路上”。
美军装甲部队的战斗表现总体来说不如他们的英国同僚,一个原因是德意非洲军团在与英军的战斗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对付美制坦克的经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美军刚刚参战,上到指挥官下到普通士兵的战场经验不足,所以美国装甲兵以及整个的进攻突尼斯的美军集团都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交了学费”。
1942年11月,当盟军在法属北非实施登陆的“火炬行动”中美1装甲师第13装甲团装备M3坦克的第2坦克营与另外两个轻型坦克营一起被编入中路作战集群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地区登陆,身处西边的美军和东面的英军做向心运动意图将非洲军团合围并消灭在突尼斯境内,美军的目的就是要在西线快速挺进并在隆美尔到达突尼斯城之前占领该城.击溃北非维希法国军队的轻微抵抗后,该团的一个轻型坦克营和中型坦克营被迅速编入CCB(Combat Command B)战斗群向突尼斯快速挺进。
在经过700英里的艰苦行军后,11月28日,第2坦克菅下属的2个坦克连又一个排负责掩护英军第五北汉普顿步兵团向Djedeida地区挺进,在行至一片开阔地后,他们遭到德军事先伪装的反坦克炮阵地的轰击,4辆打头阵的M3坦克很快成为一团火球,很多受伤的盟军士兵暴露在德军的枪炮下直到夜黑时分才被撤出,当然这只是美军在北非战场学到的第一课。
1942年12月2日,装备M3坦克的第2坦克营再次蒙受损失,营长亨利•戈登纳中校乘坐的“亨利一世”M3坦克被德军火炮首先击毁,戈登纳本人负伤。12月6日,在经过Teboura地区时,该营与前来增援的第二、第六装甲师约一个排兵力的M4谢尔曼坦克又遭遇了伪装隐蔽的德军反坦克火炮的伏击,全营幸存的M3坦克只有22辆,损失的坦克基本都是被反坦克炮和长身管4号F2型坦克击毁的,并且幸存坦克很多需要维修,CCB战斗群的代理指挥官在当天的日记里悲伤的写到:“我们的M3中型坦克已经无法超越德军新型的四号坦克了,M3轻型坦克也已经过时了。”很显然英美盟军已经输掉了与德军争夺突尼斯的时间赛跑。
在美军第1装甲师所辖换装新式M4坦克的第1装甲团来到北非后,其他装甲部队也陆陆续续换装了M4/M4A1坦克,装备轻型和M3中型坦克的第13装甲团逐渐被指挥官所忽视,但是在1943年1月份的战斗中,仅剩30辆M3坦克的13团2营依然战绩突出,甚至比友邻部队装备的M4坦克击毁的敌方坦克、工事还要多。
在1943年2月14日,隆美尔在判断战场形势后,决定用一次快速突击给毫无经验的美军一次“下马威”,并希望一次性分割消灭西线美军好腾出手来对付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著名的“凯塞林山口之战”爆发,隆美尔将早前对付英国人用的战术给“扬基佬”好好的上了一课,其在几个关键地点发动佯攻迷惑美军。美军对于德军进攻方向的误判以及一系列错误部署让隆美尔轻易的从凯塞林山口集中优势装甲兵力突破美军防线,此战中,美军第1装甲团下属第2、第3坦克营遭到了德军第10、第21装甲师的毁灭打击,两营的M4坦克仅有4辆幸存,CCB战斗群不得不紧急抽调兵力来应付德军的西进反击。
在凯塞林山口东面的Sbeitla地区,前来增援的2营营长戈登纳准确判定了德军在此地区的进攻意图,紧急将剩余的M3坦克和M4坦克组织起来在该地区成功伏击了德军第21装甲师,当时他指挥坦克利用地形优势进行Hull-Down隐蔽(即埋伏在沙丘后只露出炮塔和少部分车身)。待德国坦克进入有效射程,戈登纳通过电台对所有战车通话:“小伙子们,让他们尝尝厉害!”一时间,M3坦克的37毫米和75毫米火炮一起开火,瞬间就瘫痪了15辆德军坦克,迟滞了德军的进攻,德军坦克的炮弹很多都打在了沙丘上被弹飞,无法在第一时间组织有效的反击。
尽管最终美军决定放弃该地区,但隆美尔认为美军的这场伏击打的“既聪明又坚决”,并且美军随后迅速组织兵力成功阻止了德军的攻势,后期无法有效的对重整的美军集团进行打击。隆美尔最终放弃了继续西进的意图,龟缩兵力撤入突尼斯以应对英军第8集团军在东面的进攻。
2营有力的掩护了美军主力在凯塞林山口地区的撤退,在撤退时,该营有10辆坦克被毁,营长戈登纳的坦克也被击中而无法行动,本人愣是徒步穿越30公里戈壁最终回到了后方,此战后戈登纳被授予了优异服务十字勋章以表彰他在伏击战中的精彩指挥。
此后13团2营投入了解放突尼斯的最终作战,直至战役结束,美军第一装甲师还剩下53辆M3坦克,这些坦克基本都是2营所有,其他参战之初装备M3坦克的装甲部队由于战损基本都补充和换装了M4和M4A1坦克。突尼斯战役是美军装备的M3坦克第一次投入实战,同时也是美军与德军较量中最后一次使用该型坦克。
直至北非战役结束,美军第1装甲师仍然有51辆M3中型坦克,这批车辆被转交给法国军队用于坦克兵的训练。并跟随自由法国军队参与了之后登陆意大利本土的作战中。
北非战役之后,美国陆军在地中海和欧洲战场再也没有使用M3坦克,然而却在1943年末太平洋战场上部署了少量M3坦克。
1943年11月20日至23日,在争夺吉尔伯特群岛的战斗中,装备M3A5坦克的美军第193坦克营被临时配属给第27步兵师进攻日军把守的布塔里塔里岛。由于岛上日军仅装备少量轻型坦克并全部半埋作为固定碉堡使用,M3坦克基本像在战前训练那样全部作为火力支援车使用。
1943年4月1日,裉据军械局第20076号文件,所有M3中型坦克转为限制标准型装备。1944年4月所有M3坦克从美军中退役。
尽管1944年4月,M3坦克在美军中全部退役,但直到战争结束仍然有大批M3中型坦克从事对日作战。其中在缅甸的英军第14集团军装备了数量众多的“格兰特一李”坦克中参加了攻陷仰光的战斗。这批M3坦克的外形特征介于美版“李”和英版“格兰特”之间,即采用李式坦克的小尺寸炮塔,取代美式指挥塔后采用格兰特式的上部对开舱门以降低车体高度,这批战车被英美官兵称为“格兰特一李”混合型。
当然出于日本贫弱的装甲部队,无论英军还是英联邦军队基本把M3坦克作为步兵支援坦克使用,这反而符合了最初设计M2中型坦克的美国军械局的初衷,37炮加75炮以及多挺762毫米机枪的组合火力,使得M3坦克更像一部对付日军步兵用的活动碉堡,以至于缅甸战场上出现M3坦克的人气赛过M4坦克的奇异倾向。
当然在缅甸战场也有极少数的英日坦克之间的对决,在1944年5月20日的一次战斗中,英军的第三卡宾枪团所属的一支M3坦克小队遭遇了日军六辆“九五式”轻战车的伏击,双方在近距离内交火,但日军坦克的火力明显无法奈何M3的正面装甲,仅有一辆M3被击穿油箱导致无法行动,而M3坦克强大的火力轻松的将六辆日军坦克打成一团火球。
印度陆军第251、252和254装甲旅从1941年4月开始装备了一定数量的格兰特和李式坦克 这些部队曾被部署在印缅边境和伊朗。作为英联邦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装甲部队参加了对缅甸境内日军的大部分反攻行动。
从1942年4月开始,澳大利亚陆军根据租借方案接收了大批M3坦克用于新几内亚地区的对日作战,接受车辆共计753辆,包括266辆格兰特汽油机坦克、232辆格兰特柴油机坦克和239辆李式汽油机坦克,具体型号包括M3,M3A2以及M3A3/M3A5型,澳大利亚第1装甲师成为装备M3系列坦克的第一支澳军部队。
根据实际对日作战经验,澳军装备的M3坦克全部在坦克发动机舱盖处安装了应付磁性地雷和反坦克手榴弹的防爆网,并在坦克前部变速箱位置安装了附加铸钢钢板,澳军甚至考虑为M3坦克车体底部安装乘员出入的逃生门但最终没有实施,一些M3坦克甚至装备了美制M1型推土机铲作为丛林地区装甲师的开路坦克使用,部分坦克安装了潜渡设备。值得注意的澳军装备的这批M3系列坦克直到1955年才宣告退役。
加拿大陆军曾计划装各自己生产的公羊坦克,但1941年秋该型坦克仍然不能批量生产。在加军第5装甲师驻防英伦三岛后,该部队开始换装美国提供的坦克车辆,其中包括李式坦克。直至1942年5月,公羊坦克装备加军后,该师下辖的巡洋坦克部队装备有还有47辆M3李式。
M3作为一款过渡坦克经历了整个二战中同盟国最艰难的岁月,无论是北非、苏联还是亚洲,都有M3奋战的身影,当M3列装盟军解决燃眉之急时,一款新型坦克也正随着自由轮运往战场,这辆坦克将成为盟军一张非常引人注目的名片——M4谢尔曼坦克,我们下一次会介绍这个系列坦克,这也将是这篇系列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敬请期待。
评论区
共 4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