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布洛姆坎普作为一名南非裔导演(现国籍为加拿大),由于名字不好记经常被说成“那个拍《第九区》的”(详见机核评论区)。虽然这货的名字不好记,但是他拍摄的电影对道具和世界观细节的刻画富有工业气息,算是给那帮只知道未来是流线型的家伙一记响亮的耳光。
但是很遗憾的是,他的这条脏科幻之路并没有持续的走下去,《极乐空间》《超能查派》的反馈基本只能说算是批片的水平。最近他更是走回了老路,开始建立OATS STUDIOS拍摄一系列的概念短片(就我目前的评价来说反响还不错,不过关于这些短片的评论我要在半个月之后才能有结果),而且素材开源的方式也是颇为激进。
他遇到的问题看似很严重,但是这个问题却是一如既往的问题,一个属于好莱坞外来者的问题。
优势:cult传承、粗糙的工业设计元素与异化的现实
先说说他的优势吧,他对于上个世纪cult科幻片的精髓拿捏得很好,各种又勾勾又丢丢的粘液,零件极具工业生产线气息但是拼装异常简陋,以及对于现实生活的异化和夸张——这个恰恰是现在好莱坞式科幻片的弱项。
空口无凭,看看这个《极乐空间》里回答极具套路的客服机器人吧,其对主角回答的敷衍以及最后满口具有攻击性的对对方攻击性的职责,某种程度上就是现在某些客服窗口的翻版(也难怪奥丁也要说机场客服没一个好鸟)。
而且我对他的电影里的道具(尤其是枪械)有一种独特的沉迷:终于有人不再只是为了酷炫而是以功能性的设计来设计科幻片的武器了,整体的设计风格偏向于向现在的武器设计靠拢,但是又具有未来感,这种设计风格的结果就是,你觉得这个东西离你很近,但是却又遥不可及,你却想在未来的几十年看见他的影子。
考虑到他童年时代南非街头治安的胡乱程度以及和后曼德拉时代的社会问题,他的作品几乎离不开黑帮争斗,公司滥权。虽然对这些东西的映射有些过于重复了,但是单论对这些人物的刻画而言,说是写在骨子里不过分。
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给了我一大堆绘本小说,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车辆、武器、城市规划等等东西,有各种各样的细节。
——马特达蒙
尼尔布洛姆坎普对于设计的痴迷使他的设计功力异常强大(说是跟扎克施奈德比比也不过分),这也使得他对剧本有相当程度的依赖,因为他是一个解决片场怎么拍的人而不是一个想着故事怎么进行的人,他注重的是这15分钟能不能拍的好看,而不是剩下的90分钟如何解决。
这也是他的作品口碑出现断崖式下降的重要原因:《第九区》讲的本质是种族隔离,是一个你逐渐变成被你歧视的人的故事,是南非人心中的一个坎,对于导演和他妻子(他妻子是本片编剧)而言,这个主题本身自己就具有深刻的体会,创作的压力自然相对较小。
但是到《极乐空间》,问题的性质变了,治疗机问题的本质实际就是美国医保问题,要不要给那些没有身份认证的“非法移民”一个看病的机会?这个问题尼尔布洛姆坎普不论是作为南非人还是加拿大人都没法做出一个足够深入的解释,因为他并不处于问题的核心,他只是一个看客,而且看到的不够全面。最后解决的方式也是异常粗暴。
至于《超能查派》,考虑到当时他已经跟索尼交恶,整个电影的剧本也彻底失控,尽管里面有对南非警民矛盾的反映,但是这种反映更多的被符号化了,毫无存在价值。
尼尔实际一直很喜欢在科幻电影之中加入自己对社会问题的一些思考,但是没有一个成熟的故事作为铺垫,这种思考就是毫无意义的,而他最擅长的设定可能使他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他对设定的追求让他的创作过程可能缺乏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也是他的《异形5》流产的原因。
同样的问题也是属于那些尽管在本地一炮而红,但是在好莱坞连续吃瘪的导演,远了说吴宇森在好莱坞吃过亏,近了说何塞·帕迪里亚就算《精英部队》拍得再好,最后拍了一部《机械战警》也是口碑仆街,好莱坞为啥成了滑铁卢?
这个问题的根源,一是这些外来创作者没有办法迅速融入好莱坞的文化环境,创作时缺乏足够的灵感支撑。另一方面,好莱坞的经营体制是给了你创作资源却拿了你创作自由,制片公司和新的过于大牌的演员(尼尔跟马特达蒙合作的过程只能用痛苦形容)都会剥夺导演本身的话语权,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谁都不满意。
对于这种吃瘪的解决方式,目前的一个较好的突破口是网飞这样的流媒体,这样的制作方式管理障碍相对较少,而且受众比较集中,创作起来难度也相对比较小。还说何塞·帕迪里亚,虽然《机械战警》各种吃瘪,但是去网飞的《毒枭》执导拍两集,最后的反响也是积极的。
但是尼尔用了一种更为激进的方式,他拍摄了一系列概念短片,把自己设定的长处发挥到极致,然后将这些素材进行开源,然后从中寻找人才,这个思路更像是给游戏开发mod。目前这些概念短片反馈良好,但是这个思路的可行性还是未知数。
尼尔布洛姆坎普的新作品还要多久?估计就像《第九区》那句台词:
“我会在三年之后回来。”
就是不知道这三年要多久了。
P.S.:我要是也有一个沙尔曼科普雷那样的发小多好!
评论区
共 19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