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可以看做一次不太成熟的探讨,会搬运史书上的几种说法,就雅典各阶层人口进行对比。顺便替前贤传播一下他们的观点。
这里只涉及了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沿岸的古希腊“本土”。事实上算上同盟的城和聚落,势力遍布地中海的东、北岸,那就不好讲了。
接下来要说到主角——雅典古城。作为古希腊最兴隆的城邦,对它的描述并不少见。近现代西方历史学家,围绕它的人口产生了很多说法。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的第二卷写道“在雅典全部31.5万人口中严格划分出来的4.3万名公民的小圈子内,在伯里克利统治时。政权是一律平等的;每一公民在法律上、在议会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与之鲜明对比的是,雅典最大的竞争者:“在极盛时期,斯巴达是5个村落的集合,拥有7万人口。”
文中的雅典和斯巴达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他们曾共同反抗过波斯帝国,同属古希腊文化范畴,但是雅典日渐强大并发展出以工商业为主导的社会形态,在伯里克利的统治之下达到颠峰时,他却决定打击斯巴达的盟友,并引发了一场大战——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导于两败俱伤。有趣的是,斯巴达人虽因其地理位置之故更加守旧,居民也以从事农业为主,却因其军国特质和公民阶层公平选出国王的制度,在文化传播中大受青睐,其军人勇武形象也盖过了最繁华之地雅典的风头。
接受度最高的,是哈蒙德的著作《希腊史》,其中估计雅典有总人口40万,奴隶20万,公民16.8万(应该是包括了自由民的数量),外邦人3.2万。哈蒙德是二十世纪的英国人。德国学者尤理乌斯.伯洛克的见解比他少约三分之一,被认为是极保守的数值。公认的水平在30到40万,奴隶占一半——或多一点或少一点。
这些专家教授级的人作估计是必有其考虑的。相较那些吹得比现代希腊人口还多,或者贬得恨不能排挤到个位数的诋毁,肯定还是他们靠谱。
公民阶层就是古希腊制度的上层,起初当地的同族人,在发展中不断吸收外来优秀个体,建立起其管理地位。老少皆知的古希腊重盾步兵,就是从这一阶层选出来的。他们拥有一定的特权,较为富有,所以负担得起精良的战争装备。组成最坚固的阵线。军队中重装步兵的数量,可以作为佐证来梳捋公民人数。
据记载,波希战争中:
马拉松战役尚未崛起的雅典同盟,出动了一万一千重装步兵。打败了号称“王中(之)王”
的波斯帝君大流士一世的侵略。(紧接的下一任薛西斯领大军入侵时,22个城邦组了的
希腊联军包括各种部队总共达12万。——在希腊军队尚未集结前,发生了著名的温泉关,
斯巴达三百勇士(和7千杂牌盟军)的故事。)
罗奔尼撒战争:引发冲突时伯里克利提到雅典有13000重装步兵,16000年老和年轻人及
有资格服役的外邦人重步兵充当卫戍部队,1200骑兵和1600名弓箭手。而战争后期,雅典
人在远征西西里时遭遇了惨重损失。飘洋过海的军队中仅重装步兵就有1万之多,这还是在
经历了20余年战争消耗之后。
雅典公民的规模,肯定是要明显大于他的重装步兵数量。仅从佐证上讲,顶层的公民人数理应3到4万起叫,而且必然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由于战争、移民、新成员引入等。
同时著名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当时雅典有3万公民。伯里克利时期被推估应多于此。
以农业能力来设限希腊的人口,能够得出小城邦人口稀少的结论。——人类最早的城,埃利都,历史家学据记载推测,只有4000居住者,遗址华丽丽地座落在美索布达米亚呢。如果把这些都称为村,就是以现代的标准来衡量了,那么与之同时期无数面积、人口密度都远低于此的聚落, 不能叫作村,又要叫作什么呢?
最后说个题外话——奴隶社会——雅典固然可以叫作奴隶奴会。但希腊能么?大城市可以搞,那些条件还没有现在非洲难营好的村落也想蓄奴?要知道蓄奴也是要大量基建的,可不是栓在柱子上就能撒手了。就连栓都是当时的高科技(3)orz。主要人口还是散居在各种村子里面的时代,结合生产规模和农业供养的人口来看,整个“国家“种地的人,大多数是自由民。而且我认为“契约奴”才是主要形式,他们的日常生活普遍比外地那些村民还要舒适,这才能建立起一种制度。所谓“说杀就杀、白劳一族”,或许只有极少量的最底层流浪汉和战俘才会那样。很多历史学大师都认为希腊的奴隶只占少部分(2),连说三分之一都是很“奔放”了。
(1)战国《管子》记录当时某地亩产有280斤粟每亩(折算后),但并未细说是谷糠共重,还是成品小米。明清的记载就非常多,但不同时或不同地的起伏都很大,分析中只能按人均去估,结果是亩产300多斤,比280增长不多。由此想像古希腊时期的生产能力,能到个什么水平。对比现代农业动辙上1K5,实验田可以到2K.......
(2)古希腊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这里以现在通常的说法来看。
(3)在那个铁器连农具都没有普及的年代,怕是只能用优质麻绳、铜锁什么的来实现了——此句纯属演释,拒绝深究。用大量铁造链栓奴隶怕是君主都舍不得。
(4)雅典、斯巴达(城邦)是古希腊(地区总称)下一级别的概念。
评论区
共 3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