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飞的电影平台一直被我调侃为“6分神作”的平台:因为网飞是仿照以前的录像带电影的制作流程,通过回收一些大型制作公司的流产项目(例如传奇和狮门的大制作电影,这方面他们一直有尾大不掉的毛病)或者支持小成本独立制作,借由这些方式保有相当数量的自有品牌的发行量。这样做的好处是自产自销,而且确实能赌到一些不错的东西。
可是《猎杀星期一》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太好的苗头,一个重回老路的批量生产劣质产品的信号。所以我通过对这部电影的一些分析,来看一下网飞以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这部电影触及了西方不愿意认识到的一个痛点:人口爆炸,人口的迅猛增长导致粮食产物的短缺,进而促使科学家大面积研究亩产万斤的转基因作物,可是讽刺的是转基因作物的副作用是使人一胞多胎,这种局势促使了一个专门管理生育的政府部门的出现,相应的极端人口控制主义者也就上台掌权了。
先不说就算是近未来我们还有杂交技术(不管是杂交水稻)能减缓一部分粮食问题,当提及一胞多胎的副作用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推广避孕措施和晚婚晚育,改善一下食物本身也是一个选择方向。然后这部电影选择了一个极端的一个方式:把多胞胎只留下一个,剩下的杀掉就好了。
就算是个极权统治,也应该有着成套的控制机制对吧?至少针对多胞胎要有生物认证方便控制啊。然而所有的身份认证靠的只是一个手环。这样的话只要是多胞胎用手环动手脚就可以用一个身份畅行无阻了。
当相关部门的领导发现她们的存在之后,先是要用低调的方式处理掉这几个多胞胎。然后就排出来两个见着传达室的保安都要杀的主去处理剩下那几位,就不能多派点人么?就算是再有经验的作战人员,也要尽量避免人多对人少,而且还要做一下伪装避人耳目的啊。
然后领导说了,现在正在大选,不能动用重兵。听着还算挺有道理,接着成群结队的警察就出来了。
并不是说我要针对这部电影鸡蛋里挑骨头。而是说就算是小成本,就算是极端的未来世界,也要符合人类发展的基本方向。社会问题的解决就算是不完美也应该有相对来说比较全面的解决办法(毕竟人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搁置问题)。你可以有一个吸引人眼球的世界观,但是这并不是终点,大成本的电影自有其宏大之处,但是小成本的电影更需要剧本医生的帮助,因为一旦电影里面的世界不合情理,观众自然会敏锐的发现出来。
这部电影的另一个不够靠谱的点,是七个姐妹之间的感情线和理智线并没有足够的交集。例如星期三居然被星期四和另一个反水的工作人员给落下了,而且还是在剧情的后期,明明七个人都成为了暗杀对象,却没有争取在一起互相保证对方的安全,无论如何这也说不过去。
最后星期一反叛的动机也是颇为值得玩味:为了保证自己的双胞胎能活下来,她亲手把自己的姐妹拱手交给了反派。可问题是她自己的儿女也是多胞胎,反派一定会保证她的安全么?就算她对几十年来的姐妹之间有着隔阂,她就不能把这件事告诉给她们么?仔细一想这个动机虽然有其独特的讽刺性,但是说支撑角色产生这种动机的感情观众完全感受不到。这个动机的建立,尤其是要作为反转的动机的建立,就是空中楼阁,站不住脚。
这些情感的铺垫的失败跟电影安排的混乱不无关系:通过角色回忆的童年桥段本来应该是一个引发感情共鸣的重要铺垫,但是本片显然把这个桥段当成了万金油,角色一旦无法继续行动就穿插一下。尤其是到最后的插入,简直让人愤怒——这段戏要是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之前出现的话,很多东西就完全说的通了。
这部电影是一个大逃杀式发展的电影,七姐妹在逃亡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生离死别,人数逐渐减少,节奏也越来越紧张。可是尴尬的是当时对这部电影的宣传正好赶上《超感猎杀》的取消,观众对类似这种多人合作的剧集和电影的出现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显然这部电影的预告片也给予了观众错误的暗示,它把姐妹之间的合作完全的剪辑了进去,观众的期望值自然产生了大幅度的跑偏。
从豆瓣对本片的评论跟我的分析结果一直可以看出,这个电影的结构性失误是一个观影共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网飞自然是流媒体时代剧集和电影创作的佼佼者,从其之前在戛纳与院线的矛盾也能看出其对自己在线媒体地位的坚守,但是对自身产品的控制才是保持自己地位的最好方式。
《猎杀星期一》和《捍卫者联盟》的尴尬评价,说明了网飞对自身创作团队水平的定位还是不够成熟,让错误的人在错误的位置做错误的事。然而网飞并不是以前的录像带连锁店,这些相对而言小成本的剧集和电影都是网飞化的,是一体成型的产品,如果品控过不去,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而十二月将要上映的由大卫阿耶执导的9000万美元预算的《光逝》将会是网飞品控的阶段性答卷。
评论区
共 3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