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上,宣发对于一个电影的重要性可谓是不言而喻。
如果我们把电影的质量和电影的宣发两条线可以组成一个坐标系。一个好的电影依靠着好的宣发能够拿到更好的成绩,一个烂的电影依靠好的宣发也能够拿到不错的成绩。可是如果一个好的电影没有合适的宣发,恐怕成绩就会差到让人跌破眼睛了。虽然不至于像最后那种“烂电影+烂宣发”的“电影院一日游“的惨状,但是回不了本这种事情肯定就成定数了。
宣发在电影行业的重要性不亚于制作本身。“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命运”。对于那些没有名导演,没有名演员,没有IP的电影来说,他们的命运有的时候完全寄托在宣发上面,如果宣发能够做好,这些电影的命运也会改变。
宣发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院线经理的排片。院线经理有自己的压力和营收要求,如果排一些上座率低的电影,他们电影院也会有损失。所以,他们当然要给那些有潜力能够获得更高上座率的电影多排片。而他们和普通观众的差别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他们也是要看宣发的。什么样的电影容易得到高的的上座率呢?其实每个电影的命运从他开拍的时候就已经定了大半,那些有着大投资,大明星,名导演的大片,他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和其他电影是不一样的。
而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宣发所占电影的成本有的时候非常的高。举例来说一部制作成本在五千万左右的国产大片,可能宣发费用能占的到1000万甚至更多。所以说,很多时候人们说一个电影回本,这个回本不只是简单的“票房超过成本”这么简单,更要考虑到宣发在总投入中所占到的那部分份额。
更有意思的是,有的电影,可能宣发费用比制作成本都要高。比如说那些大家都懂的”国产惊悚片“以及”小鲜肉电影“,这些电影本质上是宣发推动电影票房的。
那么这些宣发费用都是花在哪里了?简单来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线下的,另一个则是线上的。线下的自然就是那些广告牌,海报,电影主创进行路演这些相关的费用,不要觉得这些都是小钱,一张海报很便宜,但是在主要的一线城市所有的电影院都贴上电影的海报,这个钱就不是一个小数了。更不用说如果在每一个主要的公交车站都放上电影的相关海报了,这些钱加起来就已经是不少钱了。
虽然说现在很多宣发的机构都认为电影地推已经不如以前有用了,但是实际上这种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一种就是线上的相关推广了。目前网络上所使用的线上推广大部分还是在各大软件渠道上去买广告位置,使用社交媒体的大V账号来
进行相关的内容推广,以及运营好社交媒体的内容。更不用说像是豆瓣,时光这种电影内容比较重点的网站了,在这种网站投放相关的内容可谓是宣传的重中之重。
然而,所谓的“二次元电影”的宣发上却在这几年一直是比较尴尬的位置。这各种原因恐怕和“二次元电影'的定义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其实,”二次元电影“这个分类是这几年才起来的,以前根本没有这个说法。现在,貌似在这个分类之中,只有和”动画,阿宅,哔哩哔哩(划掉)“相关的动画都能够算是”二次元电影“。早期的时候,还只有日本动画电影,到现在连《闪光少女》这种完全的真人电影也被算进去了”二次元“电影了,不得不说,这个”二次元“还真是大啊。
现在的一些“二次元”电影的宣发似乎是觉得自己不能走传统宣发的老路,所以都在走一些另辟蹊径的道路,还美其名曰是“二次元”电影的新的宣发形式。
其实我倒是能够理解那种粉丝提前观影的专场和cos服装的观影,这种其实在国外并不少见。在《星战》上映的时候,像是501军团也会组织集体的观影。这种都是粉丝观影的场其实很好,因为都是喜欢这个题材或者说这个ip的人聚在一起看,他们会一起在激动的地方鼓掌欢呼,现场气氛特别好。
但是现在不知道为什么这种专场却变成了“cosplay观影专场”了。你说要是穿着和电影内容先关的衣服还好,但是有时候和电影一点关系都没有的cos角色,甚至穿着lo装也自己说自己是cosplay,这就很奇怪了。
且不说,这种cosplay观影对于电影的宣传究竟能不能起到帮助。这些观影的照片光说是给人看到的印象就很奇怪。一个《银魂》电影的观影大合影摆在那儿,好几个和《银魂》没关系的cosplay角色也出现在照片里面,这不会让人觉得很尴尬吗?
如果说cosplay还算是能有点关系的话,那打call这种形式真的非常让人费解,你说要是一个《偶像大师》或者《LoveLive》这些动画剧场版,你去找一些人在有演出的时候打call我还能理解。一个和音乐,和偶像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电影,甚至说一个比较严肃题材的电影,你也使用打call的形式,这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说“打call"这个词现在在中文的语境下已经和它在日本的原意相差甚远。但是多多少少的,打call这种形式也不适合在严肃的电影下面进行啊。大概在那些宣发的眼里,打call这种形式可能就是二次元的代表吧。
比如说前几天的日本动画《声之形》,本身的故事题材其实算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题材,适合人静静的看电影,慢慢的欣赏。但是在宣发这里,这是二次元,那必须要“打call”啊,所以一个在《声之形》提前观影打Call的闹剧就这么发生了。
这种擅自使用“二次元”的标签,简单粗暴的宣发人员对于二次元的理解套用在任何一个动画电影的行为,本质上其实就是偷懒的一件事情。《声之形》电影的内容他们不关注,恐怕也没有看,不然任何一个看过《声之形》的人都不会觉得这个电影适合用这种“堪称愚蠢”的宣发方式。而至于在社交媒体上使用水军转发这种手段就显得更加愚蠢了。什么“京阿尼我要做你男朋友”“京阿尼超帅”之类直接成了搞笑事件。
听说《刀剑神域》剧场版提前点映场上再次出现了“打call”,再一查这两部电影的宣发都是同一个公司,只能为上映的《刀剑神域》捏一把汗了。不过想来也有好处,至少找水军转发说什么“亚丝娜是我老婆”之类的怪话的时候,不会像是是“京阿尼是我老公”那么别扭了吧。
首先,我觉得就要抛弃“二次元电影“这个令人尴尬的标签,因为虽然电影的针对人群很重要,但是二次元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因为它的外延是在是太大了,而且是模糊不清的。你说一个喜欢lo装的lo娘和一个喜欢拼装机器人的钢普拉玩家,两个人在广义上虽然都是所谓的“二次元”。可实际上两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喜欢的电影可能都完全不同。强行把他们归类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很蠢的事情。
所谓的“二次元”人群是有一定的特点,但是这种特点根据不同的人群也有不同。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要把他们当成普通人去宣传,而不是一个特异的所谓”二次元“人群去宣传。他们也只是普通的年轻的少男,少女,他们喜欢的东西和普通的少男少女是一样的。只不过,在选择宣发渠道上可以选择一些更加贴近这类人群喜欢的网站,在选择内容上也更加应该侧重在这类人群喜欢的内容。
2015年的《大圣归来》的成功似乎让有些人觉得这是“二次元”的成功,然后他们就按照自己对于二次元的理解,创造出了这些神奇的宣发手段。可是实际上《大圣归来》的成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二次元的成功,而是它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是的,《大圣归来》确实首先在二次元弹幕网站进行了爆发,诞生了大量的同人创作。但是这些其实和是不是二次元没关系,这只不过是一种正常的粉丝的二次创作行为,这和什么“二次元”一点关系都没有。
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意识的进行粉丝的宣发,同时也引起到普通关注的注意。如何让这些粉丝自发的安利将电影宣传到普通人哪里。对于宣发公司来说,用最少的钱,干最多的活,那自然就是最美好的事情了。然而,很多不长心的宣发只注意到了让粉丝知道这件事,可是他们让粉丝知道的方法却是让粉丝愤怒,而不是让粉丝愿意宣传,这就事情反而本末倒置了。
比如说像是《声之形》这种电影,完全可以使用一些类似于在B站投放广告,拍摄一些有关于电影内容的病毒视频,利用这些方法达到影响,而不是仅仅的用cosplay和打call引起关注这种手段,恐怕这样的话,这部电影的口碑也会被现在好的很多。
不过啊,电影从确定档期到正式上线连半个月都不到,可以说,对于宣发的人来说,也是很难了。
随着今年这种所谓“二次元热度”的消散,恐怕会有一大批创业项目都死掉。当人们意识到二次元不是一个固定的,所谓的人群之后,那些二次元下面的细分领域的项目才恐怕有可能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产生。
为我们都明白,恐怕下一个哔哩哔哩很难再诞生了,下一个acfun更是不可能了,不过这种文化的延伸其实也是对年轻人喜爱东西的一种反馈,而这种反馈也会随着年轻人长大,而逐渐在社会上显示出来。这就是文化。
而回到动画电影上,如果不是出现什么比较神奇的国家层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日本动画电影将会出现在中国的市场上。毕竟《你的名字。》成功在前,就算是二次元热度再怎么褪去,这些电影总会有自己的市场的。引进这些电影并成本不高,无非就是审批麻烦一些。
如果正好遇到票房口碑大涨,再碰到一个像是《你的名字。》这样的爆款,对于引进方来说,那肯定就是赚到了。不过,日本动画也不可能每年都出《你的名字。》,如果再引进那种不是全民类型的,而是像是《刀剑神域》这种比较针对动画爱好者的作品的时候,如何使用正确的宣发手段,再不引起反感的同时又能赚到知名度和口碑,这才是宣发要思考的问题。
不过,不管怎样,无论如何,求求你们,请不要再打尻了。
评论区
共 184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