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去日本转了一圈,回来之后开始狂补电影,一口气看了期待已久的《出租车司机》《英伦对决》和《生存家族》。前两部还算是中规中矩符合预期,真正给我惊喜的,反而是这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参展影片,以至于我开始后悔当时没有抢票去影院看了。
《生存家族》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突然有一天家里的电器全部无法运转,车,自来水,电池,手机和电视等等都不能使用了,在东京生活的铃木一家决定骑自行车去乡下,逃离东京…
灾难、喜剧、公路,《生存家族》中出现的元素很多却不显杂乱,因为整部电影的主题始终是清晰明确的,那就是片名中的家庭。
先来看看影片中的主角一家:正值青春期的女儿、叛逆寡言的儿子、沉迷工作的冷漠爸爸,还有一个任劳任怨的全职妈妈,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日本中产之家。
爸爸在家里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儿子一回家就钻进房间不出来,女儿则是整天手机不离手。没有笑声、没有问候、只有来自妈妈的抱怨回荡在这间并不大的房子里。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那场灾难,这个没有人情味的家庭——以及大都市中无数个相似的家庭——会一直默默地维持下去。
直到某一天,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席卷了全城:所有和电气相关的设备都不能用了。
不是丧尸病毒,不是哥斯拉入侵,也不是日本沉没东京大地震。看似温和的停电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丝毫不亚于世界末日。
起初,人们只是以为手机和电器不能用了,而且电力很快会恢复正常。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家才意识到没有了电力简直无法生存。
照明靠蜡烛,做饭靠瓦斯,食物短缺,家里停水,各种交通工具全部罢工。在亲眼目睹了邻居的葬礼之后,铃木一家终于下定决心逃离东京,前往鹿儿岛乡下的岳父家里避难。
至此,前半程的铺垫部分结束,影片正是进入了 生存+逃亡 的公路片模式。一家人骑着高价买来的自行车,载着换洗衣服和食物,开始了长达十多天的骑行之旅。
作为一部灾难片,电影花了很多篇幅去展现灾难来临时的人间百态。不同的是,《生存家族》里刻画的末日世界少了几分暴戾,倒是多了几分温情和幽默。
比如一家人启程之后,眼看着路边卖水的小摊叫价水涨船高,从一瓶一千圆涨到了两千五。这个时候,妈妈身为家庭主妇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硬是用低价买下了一箱子矿泉水,留下店员小哥一脸懵逼。
半夜有人来偷水,爸爸让儿子去追回来。当儿子发现小偷是为了给婴儿冲奶粉的时候,默默放下了手里的木棍走了回去。即便是在灾难面前,大家也没有丢失最基本的人性。
在隧道门口,坐着一群拄拐杖的盲人老太太。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们只有靠给人带路换些食物和饮用水。
一家人先是不以为然,进了漆黑的隧道才发现里面堆满了弃车,举步维艰。而老太太们还不怀好意地用狸猫的尸体来吓唬他们。最后,他们不得不请老太太带路才顺利走出了隧道。末了,老太太们还不忘礼貌地向一家人鞠躬道谢,既好笑又温馨。
更好笑的是在水族馆门口,有人自发把水缸里的鱼虾蟹都做成了烧烤和粥分发给灾民。在灾难面前,这种乐观幽默的精神甚至比食物本身更加激励人心。
和其他公路片一样,人物的成长和变化是电影的重点。在这场漫长的旅程中,家庭里的每个人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改变。
对家里漠不关心的大儿子,用网上学到的知识为家里人找来了食物和饮水——猫罐头和电瓶补充液。
这个在单位里对下属指手画脚的部长,第一次为了家人向陌生人低头弯腰,只为祈求一分到点食物。
这个平时在电视机前等着老婆给自己盛饭的男人,第一次在田野里逮虫子,套猪,只为能让家庭生存下去。
电影中,爸爸头顶的假发是一个重要的道具,在全片出现了很多次。每天上班的时候,全家出发的时候,他都没有忘记戴上这顶假发。这顶假发象征的,是一个男人在外的形象。
剧情发展到后面,爸爸在渡河的时候被水流冲走生死不明,儿子在河边捡到的,也是这顶假发。这个镜头,真是让人想哭又想笑。
最后当一家人在火车上重新团聚时,爸爸从妈妈手上接过假发,却选择了把它丢出窗外。
他抛弃的不仅是一个饰品,更是曾经那个沉迷工作,不顾家庭的自己。
回归家庭一直是整部电影的主线。经历了这样一次特殊的旅途,是否真的抵达鹿儿岛的老家已经不重要了,一家人在精神上已经回到了最初的家中。
不论是日渐枯委的爱情,还是和子女之间的关系,都在这段生存之旅里得到了修复和弥补。
就像关掉电灯才能望见星空一样,放下日复一日的工作,才会露出久违的笑容。
这里要吹一下男主小日向文世的演技,真是到了演什么像什么的境界。之前我对他的印象就是在《极恶非道》里的黑道警察,满满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看了《生存家族》,他在我眼里又摇身变成了一个好父亲,这就是资深演员的实力吧
评论区
共 7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