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朋友向我推荐机核网,告诉我这里是一个可以对不仅是游戏,而是可以对一切娱乐文化进行深度探讨的平台,加之《正义联盟》即将上映,我也非常希望能为它的宣传助一份微薄之力,于是将一篇《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后简称BvS)相关旧文搬过来投个稿试试。
《BvS》这部电影上映之初遭到了很多批评,但我个人是极其喜欢的,也许我就这样说它是一部极其出色的艺术佳作显得难以取信,但这一年半以来,相关讨论的热度不退也至少可以证实它绝不是一部平庸之作。而我在这一年半里,也为它写下了十几万字的分析,如果机核网这边对此有兴趣,将来也会考虑搬更多内容过来。
这篇文章源起于知乎一个关于《BvS》 超人之死 (20个月前上映的电影的剧透预警)相关剧情的提问,写得有点碎,是去年我热血上头时期的笔法,从头修改一遍的话既没有时间,也略感对不起过去热血的自己,请见谅了。但其实我觉得文章中间关于《正义联盟》的展望部分还是丝毫没有过时。
文章长度约1万字,阅读时间约15分钟,需要熟悉电影《蝙蝠侠大战超人》剧情。
一、人类认识超人 | Mankind is introduced to the Superman
在开始探讨超人之死前,我们必须先理解从《钢铁之躯》(MoS)到《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BvS), 超人塑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事实上在每一次重启中,在每一个独立故事中,超人都会有所不同。其实,每一部成功的超人作品中,其成功,大多都是因为它赋予了超人新的内涵。这是每一个成功的美漫英雄都经历过的,可以说他们从诞生至今,都被一次次重定义,并且是靠着这个保持着活力与魅力。因此我认为, 对角色重新定义的开放的思维,是欣赏美漫及其衍生作品所必须的。
所以现在我希望想要理解BvS里超人的角色弧、理解超人之死的朋友。看着下面这张截图,忘记78年的超人漫画史,忘记所有其他的超级英雄电影,尤其是要忘记微笑的里夫超。
想一个现实问题,试图把它放到自己的生活中:作为人类的一员,你会怎样看待这个拥有毁天灭地的力量的外星人的降临?这个答案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这里我就给出一个简单版: 你会感到恐惧。
这就是扎导一直以来想要通过他的电影与我们探讨的问题: 如果超人是真的,会是什么情形?
其实这个 被动语态 非常耐人寻味,但是很难翻译:超人并非主动现身人间,而人类也并非主动接受他的存在。还有一个细节,他还不是 Superman ,而是 the superman ,但这个也没法翻译:在人类视角中,定义他的是他的力量,还不是他的人格。
从这简单的一句话里,超人进入现实的复杂性就可窥一二。
I never felt like a movie should exist in the real world before, but I feel like Superman should. We've designed the movie that we shoot on location a lot, in real settings with real situations because I feel like the most realistic movie I'll make is with Superman in it. Which I think is ironic but in some way is right, because I like the idea that superman has never existed that way.
我以前从不觉得电影应该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我觉得超人应该如此。我们对电影的设计是,尽可能进行实景拍摄。因为我觉得我要做的最现实主义的一部电影,是一部有超人的电影,这听起来挺讽刺的,但我觉得这从某种程度上是对的,因为这是超人从未有过的存在方式。
——扎克·施耐德(2011)
这段话是扎导在刚刚开始制作《钢铁之躯》(以下简称MoS)那时候说的,但是,在MoS中,这个问题尚未得到完全的解答,MoS中我们几乎一直是从超人自己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超人给了自己一个答案 :他选择了保护人类,他为此战斗,他付出了代价但终于获得了胜利,他不再打算躲藏,决定使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人们。
但是人类世界对他的反应,还并没讨论到呢。这就是BvS想要探讨的问题。
Everything is changed.
Man fall from the sky. The Gods hurl thunderbolts. Innocents die.
一切都改变了。有人从天上来,神明掷下雷电,无辜者死去。
二、因为这是矛盾的 | Because it's paradoxical!
直接跳到结论吧:在MoS的剧情基础上,超人的第一次出现就伴随着巨大的灾难,同时人们完全意识到了他的力量达到什么能级,人类是不可能真正接受超人的存在的。
在这种现实主义世界观下,其实即使没有MoS剧情,长远来看也不可能。为什么?其实问莱克斯的话他还能讲更细一些,然而他那堆掉书袋又得解释一堆,在此我就这么随意一列:
People hate what they don't understand.
人们会憎恨他们所不了解的事物。
扎导设置这样一个现实主义背景,目的可从来不是把超人解构到无法存在,而依然是表现超人最核心最原始的主题: 绝对力量与至诚善意的奇迹结合所带来的希望与激励。
我们所不可能接受的这位外星来客,不仅仅是人性的,他是最人性的,是我们中最好的人。他有着最好的意图,以最真诚谦卑的态度,希望做正确的事。他本身是整个议题中最 不真实 的因素,因为他太好了……
但是他也没有以上矛盾的答案,他当然没有!他也要和我们一起去探索,去思考。我看过一个对BvS超人角色弧最精辟的总结是:凡人克拉克·肯特为竭力去定义“超人”这一符号。
从MoS到BvS,乔纳森、玛莎、露易丝都在和他一起思考这个无解的问题: 他当然会改变世界,但是,变好,还是变坏?超人要怎么做,才能让世界变好?
让他知道超人有一颗人类之心,他是人,与人类有深切的情感羁绊。即使那1%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蝙蝠侠也不会试图为他尚未犯下的罪恶去杀一个人。
超人之死。 他为了拯救世界而主动付出终极代价,只有这样可以无可辩驳地向所有人证明他是善意的。尽管等他复活后还是会有争议,但可以预料它偏向正面了。
其他超级英雄的存在。 说难听点这叫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
超级反派的存在。 在莱克斯看来这反而体现了人类对超人的依赖与越发累积的失衡风险,但在公众眼中,恐怕没有什么比超级反派更能让超级英雄的存在正当化了。
不可能。某种程度上莱克斯是对的,真的搁在现实里还是不可能,即使是最现实主义的DCEU也毕竟是一个漫改宇宙,很多现实问题还是闪避掉了。
当我把以上这些问题和矛盾,还有解决方案列出来之后,其实并不怎么用得着我来说了,BvS出色地阐明和探讨了这一切,并且诚实地给出了应有的结局。
编剧Goyer是这么说的,有人拿它来嘲讽,但我觉得它真是大实话:
'Batman v. Superman' is where you go when you admit to yourself that you've exhausted all possibilities.
BvS(的故事)就是你穷尽了所有可能性后最终会向自己承认的那条必行之路。
三、超人从来不是真的 | Superman was never real
其实,当露易丝第一次说出“超人”这个词的时候,距离超人真正的诞生还狠遥远。
在这个时刻,从地面上人的视角这是何等的混乱、恐怖、迷惑?人们甚至搞不清这是这些外星人是在袭击城市还是互相对战。那个轰平了一片城区的飞船为啥突然消失了?它还会回来吗?到底有几个外星人在现场?他们在干什么?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某种武器吗?
这种人类与超人之间心理上的可怕的不平衡从他的第一天就达到了顶峰。
从MoS到BvS期间这段时间超人在做什么?到处救人。但是几乎是……只救人。
但是他的状态是我们熟悉的超级英雄日常吗?不是。
怎么个不是法?来感受一下这段montage的画风。
这些非常风格化的古典油画一样的镜头在宗教隐喻的同时表达怎样一个共同的主题?
即使他是超人,他所承担的依然是一种无法达成的期望:难说那些伸手摸他的人有没有相信什么摸超人治百病之类的话啊!
这座雕塑最直接的映射是巨人 Atlas (mythology) ,承担着整个地球的沉重。
他在行动中几乎不说话。真有人为这个超人台词太少而黑他啊!总有人说你微笑啊,你约个采访啊,他们以为这就能解决问题? 他说什么不会被解读出他没有的意思?他说什么不会成为一些人抨击他的理由?他说什么不会变成另一些人的圣经?他说什么能表达清楚自己心里所有这些没有的答案的问题?
这就是现实与漫画世界的区别,现实中的超人的日常就是: 说什么都是对自己的不诚实与对世界的不负责。 他的行动其实极其小心,从不涉足政治,从不表明立场。这部分前序漫画里有提到,不过在电影里也有所体现,贯穿全片可以看到媒体和政界不停地在问他的立场是什么,但他们也真是……天真而又残忍!
And so could you if it was 1938, but it's not 1938.
你也能(有个立场),如果这是1938年的话,但现在不是1938年了!
事实上那个非洲沙漠事件,是他第一次搅进国际政治问题中,而且还是莱克斯策划的阴谋:露易丝生死一线,他不得不出手。
这可不是一种健康的超人/人类关系。BvS整个事件好像都是莱克斯的锅,其实莱克斯利用的全部都是已经存在的矛盾:全世界两年来都在心惊胆战地盯着超人,怕他哪天突然心血来潮搞出什么国际政治事件;任何灾难发生了都可能会有人问,超人在哪里;任何灾难在超人身边发生了,那就会是超人的错。
让超人独自来建立超级英雄的概念与行动模式,其中困难大家从大超的脸上感受一下吧,其中的不可能性,上面也已经说了。
当芬奇议员呼唤超人前来参加听证会的时候,他去寻求母亲的建议。玛莎告诉他:你是有选择的,你不欠这个世界什么。但他还是去了,为什么?因为他依然怀有希望,他愿意尝试用交流化解目前的矛盾与困境。
有人指责扎导“不敢给超人一个对公众演讲的机会”,不、是、这、样、的!
从电影之外,这部片子才过了一半啊!你们竟然想在此处听到核心主题的结论?不,这远远不是结论时刻,超人的角色弧甚至还没有真正压下去,这个故事需要在这里进一步推高冲突!从电影之内,这是莱克斯最合理最正确的动作,是他不能给超人对公众说话的机会,听证会本来就是他策划的,他怎么可能让它成了超人的秀场?
剧作原理中非常关键的一条就是: 要给予你的主人公足够强大的对抗力量 ,要挑战他,给予他最大的压力,让他陷入最糟糕的情形,故事不是用来讲述生活的中间情形的,只有压力下的选择,才能体现角色本性。
这场爆炸是莱克斯的胜利,也是整个电影中最有力的场景之一。这个时刻,超人的角色弧被压到了第一个低点:他几乎决定放弃了。
Superman was never real, just a dream of a farmer from Kansas.
超人从来都不是真的,他只是一个堪萨斯农民的梦。
这段阳台上的对话,露易丝想要告诉超人莱克斯的阴谋,然而超人打断了她。 因为,其实超人并不在乎到底具体是谁、用怎样的手段、怀着什么具体的目的来算计他。
超人在此刻的自责不仅仅是为没有看到那个炸弹而让它炸了,他也感觉自己对这个炸弹的存在负有责任:是超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导致了这样的恶行发生。国会爆炸事件直接击中了他内心最深的恐惧:人类没有被激励,没有因此获得希望,而是会因为对超人的崇拜/依赖/恐惧/憎恨而变得更糟。
其实真正打败他的从来都不是莱克斯,而是他自身存在于人类之间的矛盾。
超人的被动并不是因为他傻,相反他很有智慧。他看到了玛莎与露易丝都没有看到的矛盾,但是他只能沉默以对, 因为他面对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战术与力量的对抗,而是哲学、社会与他的存在本身。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了,即使是氪星大脑也想不出答案。
然后是一段超人站在雪山顶上与他记忆中的乔纳森的对话,乔纳森告诉他自己曾经怀疑人生的经历和最终噩梦如何结束:他找到了玛莎。一个值得爱的人,可以把迷失者带回世间。但这对乔纳森来说够了,对超人来说却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解决方案,可此刻迷惘的克拉克接受了,几乎是被动的:他听到了露易丝濒死的呼救。
他接住被莱克斯推下来的露易丝时,露易丝激动地说了两遍“你回来了”,很显然不仅仅是说你回来救我了,也包括超人回来了,而他点头表示承认。
这里忍不住再插入一个剧作原理:故事中的 价值 ,是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此 一时到彼一时,由正面转化为负面,或由负面转化为正面。故事中最重要的就是价值的转化,而一个好故事,仅仅负面的价值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将价值推向负面的极致。
超人的主控价值是希望与激励。当他的角色弧第一次走向低点,他对人类失望,对自己激励人类的使命失望。而当他的角色弧走向这个最低点,他陷入这个两害相权之择,他知道如果别无选择,他会为了母亲而杀人——他对自己的品格与原则也陷入了绝望,“世上没有人能一直做好人”,他说的是自己。
四、我会给你一个承诺 | I will make you a promise
他先说的是“我要去哥谭劝他帮忙”,他见到蝙蝠侠说的第一句话是“布鲁斯,我错了,你必须听我说”
一般人分析“玛莎时刻”都从蝙蝠侠角度入手,这里我想从超人角度来说一下:事实上这一段战斗中超人是有思考的!当蝙蝠一次次表示“我懂”和“我不听”的时候,他明白蝙蝠其实不懂,而他其实在听。蝙蝠侠在揍他的时候说的那番话,他全都听进去了,他因此而理解了蝙蝠,甚至可以说他因此而燃起了对人性的希望。这段戏其实真的特别对得起他的超级大脑,也对得起他的角色核心。只不过指望路人看出来这个实在是太难了……
Breathe it in, that's fear.
吸进去,那就是恐惧。
You are not brave, men are brave.
你从来不勇敢,人类才勇敢。
I bet your parents taught you that you mean something, that you're here for a reason.
我打赌你父母告诉你你是有价值的,你来到这儿是有意义的。
My parents taught me a different lesson. Dying in the gutter for no reason at all, they taught me the world only make sense if you force it to.
我的父母给我上了另一课,他们毫无缘故地死在阴沟里,他们告诉我这世界只有你施以强力才能有意义。
You were never a God, you were never even a man.
你从来都不是神,你甚至都不是个人。
这段话是蝙蝠侠目前这种跑偏的逻辑的体现,但从这段话中,尤其是后半段,超人听出了蝙蝠的动机。蝙蝠侠可没有说“因为你太强大了,不能被允许存在,即使只有1%的可能你是人类的敌人,我也一定要消除这个威胁。”因为这本来就不是蝙蝠侠的深层动机。
超人所展示的这种超级力量之下人类的恐惧与无力感,击中了这个用尽一生与犯罪斗争的人内心的阴影与愤世:世界因超人的存在重新变得没有意义的了,因为人类的强力无法与之相抗。
超人听出来蝙蝠侠不知道超人拥有人性的情感与道德,他不知道超人是个人。或许他甚至听出蝙蝠侠是不愿意去了解超人,因此才需要怒吼着强化自己行为的正当性。超人意识到了蝙蝠侠与莱克斯是不一样的,当蝙蝠侠的矛尖将要落下,他看到不是一个敌人,而是一个即将犯下错误的好人。
所以他在这最后一息间会说“救救玛莎”,因为他明白了蝙蝠侠依然是一个情愿救人,而非杀人的人。 这他妈就是蝙蝠侠的定言命令! 而这,也是让超人从他角色弧光之低点重新崛起的力量。
No one stays good in this world.
这世上没有人能一直做好人。
这句简直完全照应了老蝙蝠的“哥谭20年,还剩下多少好人”,但从超人的视角,蝙蝠侠恰恰就是那个哥谭20年而后剩下的好人
他为什么说“玛莎”而不说“我妈妈”?因为“玛莎”是一个人类的名字! 蝙蝠侠很可能会愿意去救一个无辜的人类,而“我妈妈”,搞不好蝙蝠侠会理解成也是个氪星人。
那一瞬间超人比蝙蝠侠自己更信任蝙蝠侠。当蝙蝠侠已经不信任自己,当他自称罪犯,当他欺骗阿尔弗雷德,当他打下烙印,当他打伤无辜的人,当他需要在举起长矛的时候说服自己“你甚至不是个人”,超人却请求他去救一个人。
我要怎么才能真正描述这对蝙蝠侠内心所产生的震撼呢!想象一下吧,一个你将要杀死的外星人,却比你自己更相信你内心的善,相信即使你犯下了这个错误,你依然能够去救一个无辜的女人。
Embodied within that hope is the fundamental belief in the potential of every person to be a force for good.
在这希望中所蕴含的,是一种信仰的基石:每个人身上都存有向善的潜质。
(这句是MoS里超人亲爹说的,我觉得这个“force for good”很巧妙地对应了那个“the world only make sense if you force it to”,可能是过度解读吧……)
超人在蝙蝠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希望,而他也向蝙蝠侠揭示了同样的事。所以蝙蝠侠会无比恳切地说:
I'll make you a promise. Martha won't die tonight.
我会给你一个承诺:玛莎今晚不会死。
这一刻超人看到了,这种潜质已经变成现实,他亲眼目睹了迷失的愤怒的蝙蝠侠从黑暗中获得救赎,放弃杀人的任务,做出拯救的承诺。
因此超人对自己与人性的质疑也随之消解了。他无言地点头,给予了蝙蝠侠对他来说至高的信任:他不畏惧氪石,核弹,毁灭日,他最惧怕的一直是他所爱的人会受到伤害。但是他愿意把玛莎的安危交到蝙蝠侠手中,不仅因为蝙蝠侠刚刚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因为给予这样的信任,正是超人最强大的超能力:他不仅仅是我们中最好的人,他能够看到我们最好的一面。
因此,到了与毁灭日作战的最后时刻,超人终于可以有一个结论: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依然相信人性存有希望,我依然相信这个世界、这些人类值得我为之付出生命。
This is my world. You are my world.
这是我的世界,你是我的世界 。
废话一句:这一矛不可能让蝙蝠侠去捅,蝙蝠侠绝对没有这个力量捅穿毁灭日,而且在这个毁灭日受伤爆发的能量中估计瞬间他就成灰了。这一矛或许大约可以让神奇女侠去捅,但是让刚认识几分钟的战友替自己去搞自杀式袭击的话…………才是彻底崩掉了超人的人设呢。
最后吐槽一句:我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把“玛莎梗”当笑话,所有这些未说出口的情感,在角色的表演中其实都有清晰的体现,辅助一点并不复杂的逻辑思考就完全能理解。然而现实是,如今人们对电影肯投入的思考越来越少了。
五、如果你寻找他的遗迹 | 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接下来这个话题,需要把MoS、BvS和JL串起来,它才有意义。Goyer称之为一个三部曲,它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题线: 超级英雄概念的建立。
你要说MoS和BvS是超英电影吗?从最浅层面字面意义来说它们是的,他们讲的是有超能力的英雄的故事。而把超级英雄作为一个专有名词,稍微深入探讨,它们不是,这两个故事里超级英雄的概念还没有真正立起来,这两部电影里的超人,他是我们熟知的那个人,但他还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位英雄。
但当我们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并加入JL,让这个三部曲完整的时候,它们就是真正的、最纯粹的超级英雄电影,它们将会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超级英雄的产生与发展,代价与成就,矛盾与胜利。
“超人”不是一个人,这么说吧, 超人是一个成为了克拉克·肯特的卡尔-艾尔与全人类互相作用、互相认可所产生的一个符号 。这个符号是什么样,会成为什么样,是全人类与他共同探索而塑造出来的。而在这个符号之后,才是一个更广义的“超级英雄”概念,超人,是第一个超级英雄。
在MoS到BvS中,电影制作者一直在努力地告诉我们:
在这个故事中,超人之死,就是这个艰难抉择,就是我们付出的代价。
The world changed when Superman flew across the sky. And it changed again when he didn’t.
从超人飞过天空的时刻,世界改变了,而当他不在了,世界再次改变了。
在他的牺牲后,世界被拯救了,超人死去了,而超级英雄诞生了。
在一个没有超级英雄的世界,超人创造了这个概念,给世人展示了一个希望的种子,它在人们的精神和思想中得以生根发芽。世界知道我们是怎么对待超人的,但即使如此他依然无私地愿意为我们付出生命,没有退缩与悔意。【原话说的是regress remorse and repentance,这个头韵押得一个美啊……】
Men are still good.
人类依然是好的。
他的牺牲为他表白了心迹:他能够,他愿意,也做到了,为世界而死。他是会死的,他是人,整个世界都看到了美丽的真相:我们并不孤单。
我们必须站在一起,超人开启了这个对话,他传递下了火炬。他这点重要的星火点燃了希望之光:强大却善意的力量被无私地用于保护和服务人类。
We can do better, we will, we have to.
我们能做得更好,我们能做到,我们必须做到。
不管你从何获得了力量,如何走上这条路,这是你的开始。超人给出了榜样,概念与激励。这个农民的梦想(超级英雄),不是士兵、战士、义警、守护者、王者、圣人。靠着他的死亡,靠着超人开启的这个对话,电影制作者们得以让正义联盟在不需超人的妥协的情况下建立,这样,这些超级英雄反过来支持了超人的归来。
如果超人活着,他就成了超级英雄的同义词,也成了人们对超级英雄的期望值,其他超人类可以加入他,但超级英雄的概念就会被超人所限制。而超人自己,则会被这个概念的完美要求所困,我简直没法更强调这个了: 整个超级英雄的概念,在超人之前都不存在! 即使在他出现后,它也不能单纯被这位默默救人,除非必须从不战斗的超人所定义,但如果你把它转交给正义联盟,超级英雄的定义就变开阔了,有了血肉,变得更加宽容,而不需要超人的精神作出妥协。
超人的死去,激励了布鲁斯和戴安娜去做得更好,它也让“超级英雄是什么,该如何行动”这个对话继续下去了。
当正联集结,这些人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性格和背景,不同的文化与思维,贯穿于他们的精神来自于超人,他们却不需要个个都像超人一样。 每个正义联盟的成员都能够给超级英雄的精神与规则注入新的活力,而不需影响到超人和他的牺牲的纯粹。 当超人回归,正义联盟已经建立,世界已经准备好了一个更宽容的环境。他不再孤单……而我们也,好听点说开阔了视野开放了思想,难听点说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了。
如果人们已经接受神祇曾经行走于世间,而从传说之地来的神奇女侠也是一位超级英雄,那么超人的复活就可以不变成一起颠覆全世界宗教观的灾难。超人就可以在这个符号之下做他自己,而不是整个人成为这个符号。我们就不必要要求超人永远是完美的,坚定的,道德上永久纯粹,永远有最佳判断的。
这个更广阔的超级英雄的概念,并没有让超级英雄的标准变低,它让他们能够彼此支持,并因此更加强大。
这样一个未来,就是布鲁斯,与全人类在超人死后得到的激励与启示。
六、 从来都没有什么是简单的 | Nothing is ever simple
直接与超人之死相关的话题上面已经说完了,这里是私货时间,本段是关于BvS的表现手法与主题的一些讨论。
很不幸,大部分观众真的理解不了这部电影。 这不是因为这些观众有问题,也不是因为电影制作得不好。而是因为电影制作者们不想为了让人能够看一遍就理解而 过度简化问题 。因为现实就是 “从来都没有什么是简单的” ,简化的结论必将是浅层的,片面的,关闭对话与思考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BvS被人抨击几乎是必然的,因为它想传达的是这种现实的复杂性。当所有这些论题以每秒24帧奔跑在我们面前,不能按暂停,还时不时被动作戏打断……这电影看一遍就理解清楚真的做不到。而且说真的观众也没有义务一遍一遍看第一印象不一定好的电影呀!
太多电影折腾了半天,最后主题就是个“love wins”,但看多了我个人反正是相当审美疲劳。
BvS就是太有诚意了,我无法停止强调这是怎样一种诚意。它不去替观众得出结论,这部电影不是我来给你讲讲我的想法,不是请你关了脑子来看一个love wins合家欢视觉盛宴, 而是一个邀请 :请你来与我一起思索这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这个对话,请你得出自己的结论,没有结论也没关系,因为这些问题就是这么复杂。
就像是这座超人雕塑,他谦卑地低下身躯向我们伸出一只手,他在邀请我们接受他所带来的激励与希望,让我们随他走向阳光。
想让观众参与进这种思索与对话中来,对一部超人的电影来说,其实格外困难,因为太多人的思维会被我们78年来对超人的固有印象所限制,所以我会在开头请大家一定要忘记微笑的里夫超。然而事实依然是,会有无数人永远都不会从这个角度去看这部电影,就像是必然会有人拒绝他的邀请之手,甚至顺着它爬上去写下仇恨的字眼。
现代漫画从1986年《守望者》与《黑暗骑士归来》开端,有人说它们是对英雄主义的解构,有人说它们是黑暗的,但没有人能否认它们是比单纯的英雄战胜了反派更有价值的故事。
现代漫画其实一直都是一种小众审美的东西……它的主题一直都偏深沉复杂,与人们对“超级英雄漫画”的固有印象相距甚远,人们总觉得漫画都是俗文化,是青少年娱乐向产品,然而我恐怕每一部获得认可的图像小说作品都并非如此,这说的不仅是DC,是所有的现代漫画。而DCEU难得地让大银幕上的超级英雄追上了图画小说中的他们自己。
扎导搞漫改这么多年,我觉得他一直想做的都是在大银幕上开出一个“现代漫改电影时代”,然而这没那么容易,因为电影的受众天然地就比图画小说广得多。他这种意图与大众审美的偏离,与人们对“超级英雄电影”固有印象的偏离,让他很难得到应有的肯定。当作品不符合预期,差评往往就会汹涌而来,是作品不好,还是预期错了?
其实大概都没错,然而如果我们思维能更开放一些,不要被“预期”所局限,就可以更好地欣赏这种意料之外。
而要说电影能不能“雅俗共赏”?存不存在真诚的主题表达、出色的影片质量、普通观众初次观影的乐趣、评论家的赞美、票房的成功之间完美的平衡?
这当然是存在的,举个栗子11项奥斯卡包揽者《指环王III》。但对于DC电影来说,想做到这一点本来就很难,因为市场与角色都已经被定义多年,而我真的不认为DC电影顺着那个市场和角色定义去做就能够成功。他们也不是没试过啊,看看《超人归来》和《绿灯侠》吧。也许扎导确实在这个平衡问题上跑偏了,但我不想为此苛责他,而且反正轻松简单的爆米花动作片多得是,而BvS这样的电影一年也未必见得着一部,我为他跑偏的方向感到欣慰和珍惜。
对于这样大制作的电影,冒着这样的商业风险,选择这种对复杂主题的真诚呈现,真的很需要勇气,为此我对华纳、DC、电影的全体主创人员心存感激。
评论区
共 11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