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这是一个广泛出现在各大ACG作品里的职业,根据不同作品里的设定差异,他们狩猎的对象有美食,野兽,怪物,飞龙,顶级装备,甚至人类……
在《猎魔人》里,昆特牌王杰洛特的兼职是狩魔猎人;在《怪物猎人》里猎人是一群上天砍飞龙下海砍海怪的猛汉;《血源诅咒》里猎杀兽化人类的猎人;《魔兽世界》里的著名猎人是个黄皮兽人,此外还有一部堪称有生之年的日本漫画叫做《猎人》……总之,猎人这个职业在各种ACG作品里获得了各种魔改,然而,正是因为这些魔改,让真正的猎人,让真正的狩猎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线。抛去游戏动漫里那些危险又浪漫的外衣,提起最普通的“猎人”,人们能想到的也许只有那些喜爱这项危险又奢侈的运动的欧美佬,野外跌打滚爬,百步穿杨的弓手,和时不时能在新闻上看见的偷猎者……
人们不曾想过的是,这种远离常人生活的职业,却获得了一些游戏制作者的青睐。以此为主题的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分支。而以“打猎”为主题的游戏,却和这项运动本身一样,贴满了“冷门”和“硬核”的标签。
猎人和猎物是进行一次猎杀需要的最基础的部分,在我们“高贵冷艳”的狩猎游戏玩家面前,猎人是具备了鹰眼视觉的正常人类,而猎物也只是普通的野生动物,没有什么凶恶的怪物和飞天的巨龙……但事实上,寻常大众接触到的“狩猎游戏”,无论是从猎人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猎物的角度触发,都跟力求“拟真”的狩猎模拟游戏,相差胜远……
例如,《怪物猎人》系列里,猎人们都是抄着各种巨型武器跟猎物周旋,你来我往,在一招一式之中寻找破绽。然而,被誉为“动作游戏天尊”的卡普空的《怪物猎人》系列里有两点是与现实中的狩猎截然相反的——作为动作游戏的MH系列所注重的自然是跟怪物的贴身搏斗,而真正的打猎中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猎人和狙击手很像,都需要做到“枯燥的等待就像家常便饭,恶劣的环境就如同家般熟悉”这一点,打猎所花去的大量时间其实都是在准备,埋伏与追逐上,而不是同猎物缠斗。
另一个与现实截然相反的地方则是,身为一名合格的猎人,确保猎物的完整性是必须的。毕竟,不管是为了生计奔波还是为了爱好打猎,没人会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捕获的猎物身上有个巨大的弹孔。对于那些皮毛价格极其昂贵的猎物而言,每一个弹孔都是在让其贬值。而《怪物猎人》里,猎人们可以说是大剑砍,锤子砸,长枪弩箭戳,只怕你怪物皮不够硬不经折腾。这样奔放的狩猎方法,在现实中是万万不可取的。当然,对一个披着“狩猎”的皮的动作游戏,说这些现实中条条框框似乎有些苛刻。
然而,同样是主打4人合作“狩猎”的《进化》,虽然是一款“打BOSS”的FPS游戏,但却意外的接近现实中的狩猎。在这款游戏里,猎人与猎物的位置在不断地替换着,作为怪物的一方一直在逃离猎人的追捕,而整局游戏过程中猎人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寻找怪物留下的蛛丝马迹上。在猎物进入视线后猎人们会启用陷阱,围杀猎物,接下来的困兽之斗才是游戏中高潮的部分。
那么,真实的狩猎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或者说,一款符合标准的硬核狩猎模拟游戏,应该是怎么样的呢?而作为玩家的我们,又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去定义一款游戏是否符合狩猎模拟可能有十数种不同的条件,但若想要成为一名“猎人”,只需要拥有区区一种品质即可——耐心。
“教练,我也想学打猎!”有玩家如是说道。
“你……能够花上两小时去追一头虚拟的鹿么?”
“能!”
“那如果我告诉你,即使你追到了,获得的评价和换取的报酬也都可能惨不忍睹么?现在你还能不假思索的回答我能么?”
“……能!”
“那如果没准你连子弹钱都赚不回?”
“…………能!”
“但更大的可能性是你花了两个小时,都没有追到你的猎物哦。”
“教练,我还是不学打猎了……”
上面这段话虽然有些调侃的意味,但却一点都不夸张。狩猎模拟游戏常常被人叫做走路模拟器,因为不少人从买游戏一直到退款,期间连根动物的毛都没见着。这样的设定劝退了一批又一批的玩家,让对狩猎模拟游戏不了解的他们破口大骂,只有少部分有着堪称变态的耐心的玩家才挺过了让人想砸键盘的劝退期——这种让你想砸键盘的情绪和《魂》系列和《茶杯头》这样的游戏所带来的砸键盘冲动完全不同,后者的难度就摆在那里,只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就能克服,而前者让你甚至找不到目标何在,只能在漫无目的的闲逛当中错失一次又一次猎物的踪迹,最终懊恼的砸键盘。即使走了狗屎运见到了猎物,也会因为对游戏机制的不了解而又一次让煮熟的鸭子飞了,这种沮丧的情绪比起黑暗之魂当中将BOSS的血量打剩一丝后失足摔死,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狩猎模拟游戏千千万,但它们的游戏机制却因为冷门主题的限制而意外的相似。在狩猎模拟游戏中,所有的猎人都是拥有着鹰眼视觉的刺客,可以在野外看到被高亮标出的,野生动物所留下的痕迹,甚至可以判断出这些痕迹的新鲜程度。在通过足迹,粪便这些痕迹获得足够的信息之后,猎人就可以开始追踪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追踪猎物时千万不要站在猎物的下风口,风向是现在每一款狩猎模拟游戏的标配,风会把人身上的气味送到嗅觉灵敏的野生动物那里,然后它们就会开始逃跑。而人类想要在丛林当中跟4条腿的生物赛跑,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同样的,因为野生动物的听觉远超人类,这就使得了猎人一定要小心不要弄出噪音,否则你就只能望着跑远的动物砸键盘了。
如果玩家并不喜欢主动出击,当然也可以守株待兔。猎人们有着可以模拟动物叫声的工具,能够吸引求偶的雄鹿,或者正在觅食的肉食动物主动靠近,玩家们需要做的只是蹲伏在草丛当中,或者躲在专为打猎准备的掩体后开枪即可。“守株待兔”流的猎人还可以直接找到野生动物的休息区,饮水区和进食区,再记录下它们寻常到来的时间,提前准备好。
但动物毕竟是动物,即使是位列食物链高层的掠食者,或者是好斗的雄鹿,危险的野猪,在遇见人类后的第一反应全部都是逃窜,可别以为它们会主动上来攻击。俗话说“兔子急了会咬人”,只有在走投无路时,它们才会亮出獠牙,拼死一搏。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根本没有见到猎物的机会的原因。每当玩家猎杀一头动物后,附近的区域对野生动物而言都会变成危险区域,它们将不会再靠近。
说完了猎物,再来看看猎人。因为这是狩猎模拟游戏,不是《孤岛惊魂》,所以这个游戏里没有可以连发的突击步枪,也没有冲锋枪,更不可能有机枪和爆炸物(更别提拿这些武器打猎的话猎人恐怕是只能捡到一张千疮百孔的皮或者一撮灰烬)。
猎人们只有狩猎用的步枪,猎枪(霰弹枪),大口径的手枪和弓箭。就这你还得自己装配配件,还需要根据枪械口径购买合适的弹药。而即使是同一口径的弹药也有侧重穿透性和杀伤性的不同种类,在每一次射击前都需要玩家谨慎的考虑,以普通FPS游戏的思路,上来抄着枪就是干,在狩猎模拟游戏里是万万不可取的作死行为。
普通玩家还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当发现猎物的时候,应该朝哪里射击。以普通FPS的思路而言,应该不假思索的瞄准头部,追求爆头,这在狩猎模拟游戏中同样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野生动物的头盖骨厚度远超人类,而其脑容量也明显小于人类,瞄准小小的头部射击不仅增加了难度,还很有可能出现子弹没有穿透头盖骨的情况,得不偿失。也就是因为这些硬核设定,一般狩猎模拟游戏里不太会出现一枪直接秒杀猎物的情况。即使受的是致命伤,猎物也可能跑出数百米甚至千米后才倒地身亡。
最早的狩猎模拟游戏已经无法考据,但是大部分玩家最早接触到的狩猎模拟游戏却依然有迹可循,那就是——打野鸭(Duck Hunt),没错,就是那款红白机上著名的光枪游戏,就是那款一旦你打偏了就会有条贱狗不停嘲笑你的游戏。不过,《打野鸭》跟如今的狩猎模拟游戏比起来,在各方面都相差甚远。
玩家们接触过的狩猎模拟游戏,除了早期的打野鸭外,还有就是在智能手机平台推出了不少作品的《猎鹿人》了。《猎鹿人》(Deer Hunter)系列,这是一款标准的“站桩打猎”的游戏,并且存在着相当标准的手游收费机制,话虽如此,其实《猎鹿人》也登陆过主机平台。与其类似的还有《Carnivores》系列:同样是以智能手机平台作为主战场的狩猎游戏,只不过《Carnivores》里的猎人们认为恐龙才是更有挑战性的猎人,最次也得是冰河世纪的猛犸象和剑齿虎啥的。关于这两部系列作品,它们现在甚至仍然能在各大智能机平台的应用商城找着,只不过它们本身实在是太过平庸,甚至可以说是无聊,实在不值得一玩。
然而,这些游戏都不能被认为是狩猎模拟类游戏的代表作品。
坎贝拉(Cabela’s),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户外产品提供商,他们旗下的产品包括且不限于狩猎,钓鱼,野外求生,射箭,划船等运动项目的用具。而作为业界大佬,坎贝拉有限公司和玩家们所熟知的动视勾搭到了一起,并于2002年推出了《坎贝拉猎人》系列的第一作,《坎贝拉大狩猎》。不得不说,动视对年货的喜好早在那个时候就体现了出来,坎贝拉系列堪称狩猎模拟这一小众游戏类别里的COD了,每隔一年就会出一部或多部变化不大的作品,以及同一个大系列里有着不同的子系列——好比《COD:现代战争》和《COD:黑色行动》那样的关系。
自2002年以来,坎贝拉系列以每年一部以上的高频率不断地推出新作,并且由多个工作室一同完成,至今一共发售了20多部系列作品。动视作为3A厂商,也做出了符合其身份的举动,那就是将游戏发行在了PC,PS2,XBOX这三大平台。随着世代的更迭,财大气粗的动视将系列每一部作品都在当时的主流平台上发售了一遍,于是我们能在几乎所有的平台上看到各种版本的《坎贝拉猎人》。非常遗憾的是,该系列自2014年以来发售了目前最后一部作品《坎贝拉猎人:职业狩猎》后就再无动静了。因此,PS4,XBOX ONE和WIIU(当然还有NS)这些次世代平台与该系列有缘无分,无法相见了。
早期的狩猎模拟类游戏多半都跟《抢滩登陆》和国内大名鼎鼎的《血战上海滩》那样,只能瞄准,无法自由走位。玩家就是一个定点炮台。而《坎贝拉》不同,早在2002年的第一部作品里,玩家就可以在各种不同的地形自由的活动,打猎。你甚至还能开着载具到处跑!此外,该系列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像“爆蛋精英”,额……《狙击精英》那样,存在子弹特写的设定。当你射击时,就能看见子弹划破长空,击穿猎物或是擦身而过的一幕。
《坎贝拉》系列对真实的狩猎有着不错的还原度,当然,为了游戏性考虑,制作者们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不过《坎贝拉》作为一个有着众多子分支的系列作品,完全有条件做出一些不大一样的续作。
《坎贝拉:危险狩猎》就是这样诞生的。跟正常的狩猎模拟向游戏循规蹈矩的步骤不同,《危险狩猎》不需要你仔细的搭配武器,选择合适的口径与类型的弹药,再小心翼翼的站在猎物的下风口……因为在《危险狩猎》里,各种危险的野生动物会主动找上你。你也不需要考虑武器的问题,因为一共就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把武器供你使用。
说白了其实《危险狩猎》就是把敌人换成了动物的低配版《光环》,再配上一个聊胜于无的剧情。玩家所扮演的猎人会在非洲大草原,或者严寒的地带遇上源源不断的野生动物袭击。稀有的狼群,熊,狮群,猎豹和鳄鱼,犀牛甚至是狒狒都仿佛不要命一样的主动找上并且攻击玩家。而玩家也如同贝尔·格里尔斯外加兰博一样,用一把霰弹枪,一把步枪,一把沙漠之鹰一路开无双,打死了不计其数的保护动物(它们的皮毛和角加起来也许有上百万元)……所以《危险狩猎》很难被算到狩猎模拟类型里,还是不提也罢。
《The Hunter》:Avalanche Studios专为小众钜献
比起在游戏性方面做出了让步的《坎贝拉》系列,《猎人》(the Hunter)系列似乎显得更加硬核。《the Hunter》系列均由Avalanche Studios开发,也许你会觉得这家工作室是个无名小卒。但如果你听过他们参与开发的其他游戏就不会这么想了——有《正当防卫》系列,《疯狂的麦克斯》。
《the Hunter》系列比起多大20多部的《坎贝拉》家族而言显得比较寒酸,只有短短3部作品。系列第一部发售于2009年,并在2014年推出了重置版,可以在STEAM上免费游玩。相比之下,近些年来发售的《坎贝拉》系列,都很遗憾的无法在STEAM国区购买到。
《the Hunter》的第一部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还原了现实中的狩猎运动,但却饱受恶评。只要看一下STEAM上的测评就知道了:作为一个多人在线游戏,《the Hunter》没有官方中文,对国内玩家恶意满满。游戏本身比较硬核,又因为语言的问题导致很多玩家难以理解游戏的内容……
这些,都不是问题。真正导致这部作品被他的后辈甩了十条街的,最直观的原因就是其免费游戏的制度。众所周知,F2P游戏赚钱的方式都是靠内购。而《the Hunter》的内购已是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除了部分消耗品以外,游戏中几乎所有物品都需要内购解锁。这也就罢了,即使你花了数小时,好不容易在野外见到一只动物,刚想开枪就会接到来自系统的提醒:只有购买了相应的狩猎许可证,你才能进行捕猎……听上去好像还挺拟真的。
而其续作《the Hunter: Primal》其实更接近于一个大型DLC,只不过狩猎的对象不再是现存动物,而成了已经灭绝的恐龙。游戏也从原本的F2P变成了买断制,虽然评价仍然差得很。尽管《the Hunter》在STEAM上享有的是褒贬不一的评价,但本作据官方自己所说,仍然有600多万名注册玩家,且运营时间达到了七年之久。
借由这数年的开发经验,制作组Avalanche Studios研发了一款新的引擎,Apex引擎。托Apex的福,并非3A级别的《the Hunter》系列正统续作,《猎人:荒野的召唤》(the Hunter™: Call of the Wild)拥有了惊人的画面。Apex引擎完美的模拟出了阳光穿透欧洲中部的一片森林,洒下斑驳的光影的场景,它亦能还原出玩家行走在北美的针叶林中,身后的草地上留下了一排整齐的脚印,四周的松柏因为刚刚挂过的微风而抖动的场景。无论是物理方面的高度还原,还是唯美细腻的画面,Apex都能很好的呈献给玩家们。
而比起游戏性更为丰富的《坎贝拉》系列,《猎人》系列显得更加的硬核:开局只有一个人,一把枪,装备全靠打!一头鹿可以花掉你2个小时的时间去追逐,你的时间非常值钱!
在《荒野的召唤》里,玩家花上数个小时去尾随猎物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运气好的话至少还能追到,脸比较黑的猎人就……因为这个花上数小时却一无所谓的游戏体验,有的人将《荒野的召唤》称作走路模拟器,其实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考虑到游戏里美轮美奂的场景,权当是在欧洲和北美散散步也是一件很有诗意的事情。优异的画质,良心的价格(国区原价仅售88哦)是《荒野的召唤》能够成为扛把子的宝典,然而,这款游戏能在“打猎”这项运动极其小众的中国取得成功,最大的功臣就是——中文化!
游戏在发售之初其实是没有中文的,但在本作的首批玩家不断的和官方进行沟通,国区的销量也让官方颇为满意,官方终于更新了简体中文,让无数英语苦手的玩家瞬间获得了更好的游戏体验。最近,官方也宣布《荒野的召唤》即将更新全新的雪地,以及多种新的猎物。
《Hunting Simulator》:Emmmmmm……
而与《荒野的召唤》形成对比的,则是前不久才发售的《狩猎模拟》(Hunting Simulator)。以笔者所见,《the Hunter》系列,《坎贝拉》系列与《狩猎模拟》和其他杂七杂八的狩猎游戏一起构成了狩猎模拟游戏的三权鼎立,只是很可惜,《the Hunter》系列无疑是问鼎了如今最好狩猎游戏的宝座,尽管其前作十分不堪,但《荒野的呼唤》从各方面而言都达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坎贝拉》家族人口众多,质量层次不齐,但在难度上没有《荒野》那么高;而以《狩猎模拟》为首的“其他”派系就属于比较拿不上台面的了……
这款命名风格走的是“XX模拟器”的游戏在2017年的6月份悄无声息的上架了STEAM和PS4,而且刚发售时就自带了翻译水平和一般的简体中文,看上去似乎很对中国玩家的胃口,然而它的定价却犯了大忌……一个小众游戏,既不是3A级又不是萌豚游戏,居然在国区卖到249人民币。
这款《狩猎模拟》在STEAM上的评价是多半差评,其中不少评论都客观的指出了,各方面上它与如今的扛把子《荒野的召唤》都没法比。
这款狩猎模拟界最新的成员,说他一句集各家之所长决不过分。一款狩猎模拟游戏,它需要有:逼真的画面与音效,种类丰富的动物,可自定义的枪械以及配件这些基本的元素,在此基础上添加各自的特色。而狩猎模拟可以自由切换第一/第三人称,传奇动物,子弹时间等等都是都可以作为卖点,只可惜游戏本身完成度实在太差,几乎在各方面都无法与《荒野》相比,在这个大前提下这款作品居然还卖的那么贵……不少玩家都表示50块钱撑死了。也许随着时间流逝,这款新作的人气也能慢慢回升,毕竟官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的改善玩家们提出的问题。
多年的发展似乎让狩猎模拟这个小众硬核的小分类迎来了春天,但它仍有它的难处。众所周知,在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持个枪不算什么事儿,想要打猎更不是问题——这也是很多人的误区,在欧美打猎其实是一种合法的运动,而且有时它甚至是合理的,因为生态环境太好的原因有时某种动物的数量过多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这时就需要猎人们的存在。也正因如此,真正对狩猎感兴趣的鬼佬们早就拿起枪,向着野外跑去,也许只有那些想要体验狩猎危险的或者稀有的动物的猎人才会选择这类游戏。
不过饱汉不知饿汉饥,殊不知那些这辈子都没打过猎的人是多么想要体验一下,哪怕是需要忍受无聊的等待,也许正因如此,目前的狩猎扛把子《猎人:荒野的呼唤》才能在Steam国区有着如此的销量和口碑。
评论区
共 4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