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在科幻还是科技领域,2017都是人造人的关键之年。
那边厢,雷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执导的经典电影《银翼杀手》的续集,《银翼杀手2049》终于在35年后上映,尽管票房未如理想,却引起了人们对人造人的浓厚兴趣;这边厢,现实世界的科学家也因掌握合成、复制等生物技术而踌躇满志,启动所谓「2045.com」计划,扬言要在不远的未来制造出真正的人造人。
凡此种种,都令各界对人造人的关注持续升温︰有人因幻想成真而拍掌叫好,有人却为可能到来的新物种而忧心忡忡。也许,现在正是适当时机,让我们梳理一下人类过去对人造人的种种想象与实践,并藉此审视、思考它当下的处境与未来的趋势。
人类对人造人的想象可谓源远流长,然而,人造人到底是甚么?它们从何而来?为何是人造人,而不是其他人造生物,长期占据着人们的想象世界?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对人造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简单来说,人造人就是指人类利用机械、生化及基因技术,研究并制造出来,以服务人类为目的的类人型生命体。按技术而言,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用生物及非生物材料合成的生化人;由机械和人工智能组成的机械人;以复制技术为主的复制人。虽然古人没有现代科技,但按他们运用的材料和方法来看,古代人造人应近似于生化人一类。这一点将于下文交代。
其次,人造人是西方的产物,与其宗教文化有着深厚渊源。基督教独尊「创造论」,即世界和人类皆由上帝所造;故创造乃上帝的独有权能,凡人不得僭越。有谓「越是禁忌的知识,越能诱发求知欲」,于是有部份人苦苦钻研,意图模仿上帝创造人类。可以说,人造人的想象在某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创造的欲望;这也解释了人造人的传说和系统知识,为何最早出现于西方。
有人会质疑,《封神演义》中削骨还父、莲花化身的哪吒,难道不是古代中国的人造人吗?怎能说只有西方才有人造人呢?仔细检视哪吒传说,不难发现它并不符合人造人的定义。最明显的一点,是令哪吒复生的并非人类,而是神仙;而且哪吒神话的重点是复活,不是创造,因此更接近于埃及神话中的荷鲁斯。即使勉强把哪吒算作人造人,但他死而复生的传说,要晚至唐代才流传开来,比起西方的人造人传说,还是迟了许多。
西方人造人的文献最远可上溯至公元前三世纪。在犹太教的经典《塔木德》中,便记载了名为戈仑(Golem)的人造人的故事及制作方法。戈仑一词最早见于《旧约.诗篇》,表示「尚未成型的人类」︰在上帝将灵魂放进亚当的身体以前,后者不过是一具泥偶,故被认为是第一个戈仑。后来,一些精通犹太秘术的拉比用泥土塑造成人偶,并把希伯来的神圣字词镌刻在它的额头上,产生魔法动力,从而制造出具备简单行动能力的人造人。拉比拉菲(Rava)曾差遣一名戈仑前往朋友处,朋友跟它说话,见它全无反应,便念道︰「汝由贤者造,当复归尘土。」这名戈仑听后便立刻化为一堆烂泥。由此可见,戈仑行动迟缓,既没有情感,也不懂言语,只会听命行事,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
直至16世纪,大智者比撒拉(Bezalel)为了保护布拉格的犹太人免受反犹暴徒威胁,用伏尔塔瓦河的湿泥制造出史上最强戈仑——约瑟夫(Josef)。据说约瑟夫的寿命是其他戈仑的好几倍,且懂得使用魔法,能够召唤死灵攻击敌人。它后来爱上一名人类少女,遭拒绝后便疯狂暴走,胡乱袭击人类,最后被比撒拉夺回所有魔力,仅余空洞的躯壳。传说约瑟夫的躯壳仍在布拉格某处,每当大灾难发生时,它便会重生并再次肩负起保护犹太人的责任。
不过,戈仑的传说始终局限于犹太人内部,一直不受其他族群和阶层重视。与比撒拉同时代的欧洲,尚有另外一种人造人的传说,在不同地域之间广泛流传,而且深得知识分子与统治阶层的热爱。它就是有名的瓶中小人——霍尔蒙克斯(Homunculus)。看过《钢之炼金术师》的读者,对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漫画作者荒川弘汲取了大量欧洲炼金术的知识作为素材,除了瓶中小人之外,主角爱德华的父亲,也是以16世纪瑞士著名炼金术师霍恩海姆 (Hohenheim)为原型。事实上,霍恩海姆不单创造了霍尔蒙克斯一词,更是第一个自称制造出瓶中小人的炼金术师。
霍恩海姆在1537年出版的《自然之道》(De Natura Rerum)一书中首次记载了瓶中小人的材料和制造方法:
把人类的精液与马粪一起放进烧瓶中,均匀搅拌后密封烧瓶,让它们在瓶内发酵40天(马粪的作用是要模仿女性子宫的温度和湿度);
或者将精液直接放入雌马的子宫内,以保证发酵的质量;
40天后,瓶内会出现一个近似人类形状的生物,但它没有血肉,全身透明;
在往后的40周(与女性怀孕的时间相约),要持续以人血制成的秘药喂养瓶内的透明生物,期间不能让它走出烧瓶,否则它会立刻死亡;
40周后,透明生物会长出血肉,它的外貌也越来越像人类小孩,只是体型极小。那就瓶中小人。
由此看来,瓶中小人的制作方法十分简单,但炼金术素来以含糊、难解见称,例如其中的「秘药」,除了知道当中含有人血外,配方中的其他材料和配制方法都没有流传下来。
在15世纪以前的欧洲文献中,从未提及过瓶中小人,那么霍恩海姆的灵感来自何处?有人说瓶中小人的原产地不在欧洲,而在中东。生于8世纪的波斯「化学之父」哈扬(Hayyan)在《石之书》中宣称,可以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一种叫做Takwin的人造人,并将之视为真主的祝福。其后,伊斯兰世界的科学著作被大量引进欧洲,直接促成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哈扬的著作也可能在同一时间来到欧洲,对当时的欧洲文化产生影响,例如出版于1425年的《上帝恩赐》系列版画中,便以不同装扮的瓶中小人来象征不同的寓意。
也有人说瓶中小人起源于德意志地区的民间传说。那时的人们相信,当上吊而死的男人的精液掉落到泥土中,便会长出一种名为曼德拉草的植物,它的根部长得跟人一样,具有辟邪功能。有说,人们在挖掘曼德拉草的根部时要十分小心,因为它的尖叫声能杀死附近所有人。但霍恩海姆在书中却直斥这些传说只是骗局,断然否定了它与瓶中小人的关系。
总之,随着霍恩海姆的著作在欧洲一纸风行,人们对瓶中小人的兴趣也急剧上升。有炼金术师甚至认为,炼金术的终极目标不再是点石成金,而是创造瓶中小人。欧洲各地的炼金术师纷纷提出各种古怪方法,如17世纪德意志的炼金术师表示,只要将人类的精液注入黑母鸡所下的鸡蛋内,并用贞女的处女膜包妥,然后在3月第一个月圆之夜埋进泥中,30天后鸡蛋里便会长出一个小人来。(而且这小人爱吃虫子和熏衣草籽!)
在《钢之炼金术师》中,瓶中小人拥有逆天的丰富知识,能够教导爱德华的父亲炼金术。现实中的瓶中小人又如何呢?早期炼金术文献对瓶中小人的能力,大都语焉不详,又或只是含糊地提及它跟护身符一样,能够趋吉避凶。
传说第一个将瓶中小人运用到现实事务中的,是英女皇伊莉莎伯一世的宠臣、鼎鼎大名的神秘学家约翰.迪恩(John Dee),据说他曾派出瓶中小人到其他大臣的寓所和聚会场合,偷听他们谈话的内容,然后转告女皇以博取信任。18世纪的意大利更有两位属于共济会的炼金术师,声称已制造出十个能预知未来的瓶中小人,不论任何事情,它们都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来。当时许多知名人士也曾向这些瓶中小人求教。不过,这十个小人像孩子一样顽皮捣蛋,时刻想着如何逃走,它们最终全部消失无踪。
19世纪以来,炼金术的潮流不再,有关瓶中小人的研究,也衰落至几近绝迹。要到20世纪初,魔法与秘密结社再度复兴,一些现代的炼金术师才再一次想起瓶中小人,例如神秘学家阿莱斯特·克劳利(Aleister Crowley)的弟子、美国火箭科专家杰克.帕森斯(Jack Parsons),据说便是在企图以魔法召唤瓶中小人时,不慎遭反噬身亡的。关于瓶中小人的想象并没有随着帕森斯的死亡而消失。相反,在往后的日子,各类小说、电影、动漫等纷纷以炼金术和瓶中小人作为题材,显示出即使是科学当道的今天,人们始终对它饶有兴趣,时刻为它腾出想象的空间。(2017年,一位俄罗斯人声称制造出瓶中小人,并将有关影片上传至网络,吸引千万人次点击,不过很快便被证实为恶作剧。)
以现今的眼光来看,戈仑和瓶中小人——不管那些拉比或炼金术师的著述再多再完善——都只是一种伪科学。然而,若我们以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和挖掘它们的底蕴时,便会发现这些古代人造人的想象和实践,也许是一道可以窥见旧日观念世界的门径。事实上,古代人造人总是无可避免地与神话、魔法及伪科学纠缠在一起。
简单来说,戈仑的想象直接对应《创世纪》中耶和华按照自己形像,以泥土塑造出亚当的神话,意味着人类也能透过秘术去获得上帝的权能。
有关瓶中小人的论述则更丰富和复杂,尤其是它对精液作为素材的重视程度,完全与当时欧洲医学主流的「先成说」(Preformation)相吻合。当时的人们相信,男性精子内已藏有一个身体机能发育完全的人类;甚至单靠男性的精子也能孕育出后代,女性不过是提供子宫,让精子暂时有个安居之所罢了。因此,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女性只是扮演可有可无的角色。这种看法不单与现今科学常识背道而驰,更反映出中世纪欧洲男尊女卑的知识结构。因此,它们最终还是经不起现代科学的检验,其在人类的想象世界中的位置,也被更具科学基础的现代人造人所取代。
古代人造人与现代人造人的另一个重要差别,在于前者欠缺主观能动性及自主意识。《银翼杀手》、《钢之炼金术师》等作品中的现代人造人,除了拥有高超的体能和智能以外,更表现出人类特有的丰富情感如欢乐、悲伤、愤怒、绝望等。有些时候,他们甚至比人类更复杂,更具人性。这种似人非人的矛盾特质,让人不期然对它们产生无限迷思和遐想。
而在古代炼金术师的想象中,他们压根就没有打算赋人造人任何思想和情感,因为它们不过是一件工具或宠物,完全在人类掌控之中,要它怎样便怎样。至于人造人对人类的背叛、威胁,又或人造人的内心与行为等,则是在19世纪以后,新一批人造人登场以后才出现的主题了。
评论区
共 1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