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喜欢比较的生物,什么东西都喜欢相互比较,判断好坏,这是好的事还是不好的事?就这样不知不觉就接受了所有的事。
——《铳墓》布兰登·西特
《铳墓》动画本身和其游戏是一部十分冷门的作品,对于同样出自原作者内藤宏泰之手的《枪神》来说,关于它的讨论寥寥无几。这里我以为动画剧情写的比起游戏好的多,由于我没有玩过游戏,所以本文只讨论动画本身,游戏中的科幻元素也不会太多涉及(游戏在先,动画在后)。但我在安利的同时还是提醒一下想去看的朋友们,《铳墓》剧情十分沉重,不适宜每个人。
《铳墓》动画版是由发行于2002年的同名第三人称射击游戏(PS2)改编而来(不包括游戏续作《铳墓OD》),于2003年上映的动画版在游戏的基础上追加了许多内容,尤其大大扩充了各类配角的剧情。但由于制作成本、篇幅及照顾游戏改编问题,中期从写实转到科幻的部分略显突兀,并且作画经常崩坏,这是它不得不提的问题。比起游戏来说,动画版的剧情尤为出彩,对人物刻画的细腻程度也好出不少,前面十几话让我时常有种在看动画版《教父》的错觉。它悲凉而动人,不一定适宜每一个人去看,如果能坚持看下来,相信你会有自己的感悟。本文不对科幻部分进行叙述,因为也确实没什么好说的。
《铳墓》本身是一部带黑手党色彩的类科幻作品,而对于动画版来说,关于Millennion这个黑手党家族的故事才是真正的主线。既然是漫谈,那聊聊就关于真实的黑手党,《铳墓》中的黑手党Millennion,以及各个主角的故事吧。
黑手党是指试图控制保护供给的一类特殊的有组织犯罪集团。一个贩毒组织可能会立志成为某范围内唯一的供应商,而黑手党组织将会努力成为法外保护的唯一提供者。相比一般的犯罪组织,黑手党有着更为庞大的规模,更加明确的分工,更加完善的情报网以及更加残忍冷静的行事手法。他们涉及赌博,毒品,走私,军火等多个暴利行业,通过金钱贿赂,暴力勒索和暗杀等等手段一度在社会上横行。巅峰时期的黑手党染指演艺圈,房地产,甚至权及政府,下至警察上至参议员、法官,都有人与各家族有所勾结。
黑手党诞生于19世纪混乱动荡的意大利,政府政权的不稳定及意大利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阵痛(政府无力保障日益增多的私有财产)为黑手党的形成创造了历史契机,大量的退伍军人受雇于当时急需保护自身财产的贵族,形成了自己的暴力集团,这便是黑手党的前身。源自意大利的黑手党团伙主要有三支,分别为来自拿波里的卡莫拉(Camorra),来自卡拉布里亚的恩德朗盖塔(Ndrangheta)和来自西西里的科萨·诺斯特拉(Cosa Nostra),除了西西里的科萨家族现在几乎难匿踪迹外,其余两家族至今仍活跃在世界的阴暗处。其他黑手党比如俄罗斯的黑手党现今仍活跃在至少26个国家(费德里科,《黑手党产生和转移理论概述》)。在不久前的1月10号意大利政府刚刚抓捕了Ndrangheta的170名成员,甚至包括两名市长,也说明了黑手党如今依然活跃,只是行动转到了鲜为人知的地下。
关于“黑手党(Mafia)”这一名字的由来有不同说法,个人比较认可的两种说法为:早期的黑手党在作案现场喜欢留下用蜡纸印出来的黑手印作为标志,久而久之也就有了“黑手党”的称号;另一种说法则是源于1282年3月30日情人节前一天的西西里起义。当一个巴勒莫少女在结婚当天被法国士兵强奸后,西西里地区的意大利人开始了疯狂的报复,他们袭击见到的每一个法国人,并提出“Morto Alla Francia, Italia Anela”(“消灭法国是意大利的渴求”),而Mafia就是这个口号的字母缩写。
在来自意大利的组织中,血源关系十分重要,几乎所有的组织干部都是亲属或者至少是同乡(黑手党的电影我们经常听起“Family”,也如《教父》中一代教父维多柯里昂那句台词一般‘不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是好男人’)。真实的黑手党并不是电影般那么充满浪漫色彩,有自己铁一般的规则:“黑手党成员必须绝对服从首领的命令,即使是要他谋杀自己亲生父亲、母亲,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必须保守黑手党机密,即使坐牢、被杀也不能出卖组织和同党,为此丧生者、坐牢者,其家属受到优待,否则会被处以死刑,逃到天涯海角也难逃一死;必须不怕流血互相帮助营救同党,共同对付敢于冒犯黑手党的人,直至将其处死;黑手党内部各派发生内讧时,无论内战多么激烈,任何一方都不能向警方伸出求助之手,否则会被黑手党各派一致对付,必全部杀掉而后快;黑手党人可以随便找情人玩乐,但其结发妻子永远不能抛弃。”(何秉松,《意大利黑手党(Mafia)的形成与演变》)。更详细的资料可参见(康树华,《美国黑手党的历史与现状》)。
19世纪末,黑手党随移民潮进入美国。早期进入美国的黑手党势力较弱,各大家族各自为业,鲜有往来。转折点在1920年美国颁布的《禁酒令》,黑手党家族通过走私及贩卖私酒掠取了大量的财富,加上受到当时美国各行业的合并浪潮的影响,各大家族也开始合作经营自己的“business”。之后黑手党开始涉足毒品,有关资料显示,吗啡在泰国每公斤成本2000美元,运到意大利售价就变为12000美元,而将吗啡加工成海洛因后运到欧洲至少售价200000美元,在1992年,世界毒品交易额高达9500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意大利GDP的12倍(罗威,《黑手党的权力特性及其政府性根源》)。
值得一提的是,黑手党进入美国后发展与意大利本土的黑手党逐步异化,抛弃地区及人种的偏见,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黑手党的个人地位几乎就是你个人的赚钱能力的体现。
说回《铳墓》本身,Millennion这个组织如同《教父》中的柯里昂家族,实力强大,不只控制着许多城市的博彩,色情等等高利润行业,甚至控制了不少企业,银行,势力波及政治经济界,是真正的“幕后实权者”,成员大约有8000人(关于Millennion一词到底是何意义,动画中并为明确说明,只能说正好组织名字如此?)。诸如“Lighting(闪电)”“Volcano(火山)”等一类较小的家族一直窥视者这个庞大家族的地位,也小心翼翼的行动以防被打压。Millennion中,组织设定并没有明确在动画中说明,大体为组织创建人,组织首脑Big Daddy,旗下分为以贝尔·沃肯为首的杀手组织“Overkills”与兰迪为首的情报财务组织及其他干部如席德·拉加尔分管其他事务。得到称号“Family成员”为实力得到Big Daddy认可的人,只能通过推荐制进入,也可说是组织的精英阶层。从这个角度说,Millennion更像20世纪50年代后的美国黑手党,血源的纽带作用很小,主要通过能力及干部举荐来挑选组织人员。同样,作为黑手党组织,Millennion行事果断而残忍,家族之间不同的争斗和背叛层出不穷。违背了铁的准则之人,也将会被组织追杀至天涯海角。
Millennion在《铳墓》中的刻画带有明显的浪漫和理想色彩,多少受到了《God father》的影响:一位对外强硬对内怀柔的领导者Big Daddy,一群不那么冷血和邪恶、同时恪守原则的黑手党们,Family成员间的爱恨情仇如同常人一般引人共鸣。在《铳墓》中甚至去除了政府的影响,或者说影响力接近于零的“无政府世界”(即便在《毒枭》中弱小的哥伦比亚政府也让毒枭们提心吊胆)。洪帆在《黑帮电影的重塑与再造—从意大利黑手党与文化谈起》一文中将这类作表现手法总结为: 几乎都是以一种现实主义而非类型电影的态度和手法展现故事的,并且其趣味性常常不在于专注地浪漫地塑造出一个或一组“迷人”的黑帮“理想主义”人物形象,而是更倾向于冷峻地揭露某些社会政治现实问题。
布兰登·西特、哈利·麦克道维尔与玛利亚作为剧中最为主要的三位角色,三人的命运转变,贯穿了《铳墓》的剧情发展。
布兰登·西特如同谁身边都会有的那个朋友,在熟人面前开朗健谈,对上外人则沉默寡言。而布兰登更加极端,他的生命如同只有哈利与玛利亚,除此之外,无论自身,无论世界,漠不关心;而除了他们之外,他也一无所有。
布兰登·西特与哈利·麦克道韦尔是一个不知身世的孤儿,自他们记事起,便生活在“犯罪变得正常,被牵连也正常,与死亡相伴也不足为奇的”小镇,身边有着肯尼、乔伊斯一帮好友,仰慕着一次意外救下的玛利亚。在一次与地方老大迪特的冲突中,几位好友中只有他和哈利得以幸存,同时收养玛利亚的叔叔也被杀害,玛利亚被Big Daddy所收养。随着哈利想要寻求更大的舞台,拥有更多权力的梦想,加上对玛利亚的思恋,阴差阳错间,布兰登与哈利加入了组织Millennion。在经历了诸如为赌马集团作收债人,为贝尔沃肯当枪的许多磨炼后,成为Family重要的Sweeper。布兰登在杀手的天赋上无人能匹敌,悄无声息,行事果断,干净利落,是Millennion杀手集团Overkills的核心人物,颇得Big Daddy的赏识,年纪轻轻就与哈利一同被选入“Family”。作为一名领袖布兰登体恤下属,深受部下的尊敬与爱戴,连高傲的九头文治都对他心服口服,虽然布兰登长时间只在哈利和贝尔沃肯的幕后活动,做些“脏活”,但其实组织内布兰登的声望甚至高于“只要与钱相关,无所不沾”手揽大权的哈利,这也为将来这一对好友的反目成仇埋下了伏笔。
布兰登如同《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里昂,实力强大而内心脆弱,连“没有可以扎根的地方”这个悲哀也如出一辙,带着强烈的自卑意味。他卑微的认为自己拥有幸福是一种亵渎,付出一切也希望自己的好友哈利与仰慕的玛利亚获得幸福。布兰登是个悲剧而又固执的家伙,被自己最为信任的好友背叛,亲手将自己爱慕的女人送出,看者一个个战友离他而去,即便如此,布兰登也愿意承受。某种意义上说,布兰登是一个历经漫长岁月沉默寡言的孤独者,他只想报答哈利与玛利亚曾给他的“恩情”,只是没想到代价如此巨大,作为观众的我只是感慨,其实他谁也没欠,他只是一个不值得同情的可怜的家伙。
复活后的布兰登被称为“Beyond The Grave”,一方面代表着作为生化人归来的布兰登有着超过一般生化人“Grave”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布兰登对于自己命运救赎。
哈利·麦克道韦尔就像《毒枭》中野心勃勃的巴勃罗,像是天下大乱时冒出的枭雄,机智敏感,不择手段,对于权力有着深深的迷恋。在与布兰登进入Family后的哈利一面给Family洗钱壮大自己的势力,一面不断收集者Family成员的信息(或者说污点),也正如哈利所说:没有一尘不染的人。通过贿赂和威胁,一步步控制Family的主要职能部门。有着布兰登的支持,在与Family大干部贝尔·沃肯的女儿雪莉·沃肯结婚,又设计除掉了怀疑自己的兰迪之后,实际Family中已经没有人可以与哈利抗衡;加之收缴“Lighting”家族的生化人制作技术“Necrolize”作为武力上的支撑,老去的Big Daddy也只是哈利想杀就杀的人偶而已。
《纸牌屋》中木下(Underwood)总统曾说过一句经典的台词:越是接近权力的人就越是觉得自己拥有权力。目睹了自己的曾经的友人被黑手党轻易的杀害后,哈利心中对于权力的渴望彻底的爆发。加入Millennion初期的哈利也曾与布兰登有着同样的愿望,希望变得更加自由,希望强大的自己能让友人也同时获得幸福。但聪明的哈利在用尽手段壮大自己的势力的同时,内心也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多疑,越来越残暴。组织推举下一任领导人之时,哈利将没有选择自己的人杀得一干二净。在亲手杀害了组织内部有着极高声望的好友布兰登及Big Daddy后,下令追杀逃跑的玛利亚的哈利,已经深陷权力的漩涡—再也没有人可以限制哈利·麦克道维尔。
值得一提的是,哈利对一度被认为只是哈利晋升工具的雪莉·沃肯有着极深的感情。哈利一直是个难辨真假善恶的角色,为了得到权力除掉了阻碍自己的一切,但在剧中最后一部分,被称作“血腥”的哈利居然因为自己妻子雪莉·沃肯之死而悲痛不已。哈利的性格大起大落,诡变多端或许也是他的魅力之一吧。
有趣的一点是,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哈利的眼神随着剧情的推进有着十分明显的变化,这也表现着哈利自身性格上的前后变化。
玛利亚可能是《铳墓》中唯一一个三观比较正常的角色了,一个随波逐流,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温柔女性。玛利亚对于布兰登的感情十分热烈,之后的剧情发展中甚至是支撑玛利亚生存下去的动力。即便玛利亚知道了Family的真面目(Big Daddy一直希望玛利亚永不介入家族事务,所以对于家族的事一直对玛利亚有所隐瞒),知道了布兰登是一名杀人不眨眼的杀手,玛利亚依旧希望与布兰登相恋。但自卑的布兰登无法接受玛利亚的感情,伤心欲绝的玛利亚嫁给了收养自己的Big Daddy,只有偶尔布兰登回到Family中才能见到一面。得知了布兰登被哈利杀害后几近精神崩溃的玛利亚一度试图刺杀哈利,被Big Daddy阻止后逃往远方。玛利亚只是一个渴望爱的普通女性,只是《铳墓》中的世界并不允许这般美好的东西存在。
故事的最后,哈利的暴行终于迎来众怒,而化身Beyond The Grave的布兰登最终还是无法杀死这个曾经最为信赖的友人,两人在最初相见的酒馆中终于解开了心结,抛下爱恨情仇,在回忆旧时美好的时光中,在黄昏的余晖下平静的离去这个悲伤的世界。故事的第一集题目为“黄昏的破坏者”,致最终的“破坏者的黄昏”,如同一个轮回。新的Millennion将会重组,至于下一段故事,只有天才知道了。
每每看《铳墓》(我更喜欢叫它《枪墓》),我总会想起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无间道》。这似乎源于当我试图用一句话来形容布兰登的一生时,能找到最好的话语,便是:无间地狱,万劫不复。也如同刘建民永远当不了好人,阿孝永远无法保护他的家人一般,布兰登西特,也注定了无法实现他“一直守护”的诺言。 如果说《无间道》是一部悲天悯人的悲剧,有着东方式哲学的思考,对于陈永仁,刘建民有着道不尽的同情,那《铳墓》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它残忍地摧毁了一切我们觉得美好的事物,甚至没有表现出对哪个角色的同情。
《铳墓》中尤爱通过对于男性所认知的情义破灭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可以这么说,《铳墓》是一部十分男性向的作品,布兰登与哈利的爱恨交织,布兰登与玛利亚不可能善终的感情,哈利对于权力的执着,Big Daddy对于Family演化的无奈,这些都是从男性角色的背负、痛苦、挣扎去描述《铳墓》的世界,这类角度可能更能引起男性的共鸣。曾有粉丝写道“这是一部男人的义务教育书”。
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铳墓》将这条原则贯彻致终,如同无间地狱,踏入者永不复生。
评论区
共 6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