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Brian Moriarty教授的演讲稿《为什么游戏不是崇高艺术:为罗杰•艾伯特申辩》一文在机核掀起了关于游戏与艺术关系问题的“大讨论”。在笔者看来,Moriarty教授的论点基本可以转换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艺术?(或者用教授的话来说,什么是崇高艺术)可以说自柏拉图提出再现论以来,对艺术本质的讨论已持续两千多年,笔者自知才疏学浅,无力回答这个问题。 但在翻看相关评论和文章时笔者却发现一个现象,即许多玩家热切地期望游戏是一种艺术,包括演讲稿译者也在摘要中写下了一句“心怀天下地给游戏界泼冷水”,显然是因为Moriarty教授最后的结论令他失望了。玩家为什么希望游戏是艺术?这个问题乍看之下似乎没什么值得回答的意义,但或许与游戏的地位和玩家身份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玩家心中“游戏是艺术”的观念往往直接来自于“第九艺术”的概念,某百科大言不惭地写道:“电子游戏是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文学)、舞蹈、戏剧、电影等八大艺术形式之后被人们公认的‘第九艺术’。”至于为何“公认”,则没有给出解释。
事实上“第九艺术”是一个非常可疑的概念,甚至“八大艺术”本身也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西方描述艺术类别时往往不注重“几大”的说法,类似梁山好汉排座次的“八大艺术”说法疑为国人自创。
那么建立在“八大艺术”基础之上的“第九艺术”究竟出自何处?据考证,“第九艺术”在西方文化中多指代连环画或漫画,以法国学者弗朗西斯·拉卡森在1971年发表的著作《连环画:第九艺术》为代表。让“第九艺术”与“游戏”扯上关系的似乎又是国人,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的吴冠军曾在1997年6月号的《新潮电子》供稿《第九艺术》一文,该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将游戏与八大艺术并置的文章,而“第九艺术”的概念正是以此文为滥觞在中文互联网广泛流传。
就这样,一个似乎不甚权威的(提出这一概念时吴冠军尚是一名大二学生)“第九艺术”被诸多玩家和媒体奉若圭臬,成为“游戏艺术说”的一大论据,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由此被建构起来。若结合时代背景来看,这一概念的提出确实有重大意义,当时在非玩家群体眼中游戏是一种低级的、有害的娱乐,而游戏作为一种艺术的说法可以有力回击主流话语的“电子海洛因”说。
自2000年光明日报发表社论《电子海洛因荼毒青少年,学子应远离电脑游戏》以来,电子游戏在中国的生存情况日益严峻,各方利益相关者都试图拯救电子游戏,商家推出各类“学习机”暗度陈仓,而玩家通过“艺术”说、“感情培养”说等种种言论捍卫游戏的合法性,中国玩家对游戏和艺术关系的敏感态度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
“游戏艺术说”作为一种反抗权威的话语至今仍有重大意义。在游戏市场成熟的美国,特朗普尚能用“暴力”向各大游戏制作公司发难,就国内情况来看,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于游戏界的头顶。2017年人民日报多次发文批判《王者荣耀》或许对主机玩家来说可以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作为饭后笑谈,但国行ps4举报事件却着实令广大玩家心有余悸。这种焦虑和不安迫使玩家时刻警惕,而“艺术”毫无疑问是保卫游戏的重要武器之一。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国内游戏环境和20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游戏市场欣欣向荣,“艺术说”中所蕴含的抗争性已远不比当年,但是,玩家的焦虑却没有消退,伴随着游戏玩家群体的快速扩张,游戏的艺术性被再一次强调了。“玩家”这一群体太过庞大了,重视游戏的剧情表现和探讨主题的是玩家,偶尔在地铁上玩跳一跳的也是玩家,这两类玩家是否能等而视之?有一种基本的二分法将玩家群体划分为核心玩家和轻度玩家,很显然轻度玩家对“游戏是不是艺术”这一问题不会有太大兴趣,反过来说当你关注这一问题时,你已经是一名核心玩家了。
麦克卢汉曾提出“社会部落化”的说法,他认为在复杂的社会中,各种文化共享领域太大以致社会中的每个成员不能为了重要的仪式聚在一起,每个人本能地希望生活在小一点的部落型团体。(部分)核心玩家如此注重游戏艺术性的目的在于主动将自己区别于其他玩家,将自己剥离出庞大冗杂的“玩家总体”,成为“重视游戏艺术的玩家”,他们“艺术地”玩游戏,“艺术地”理解游戏。
因此,“重视游戏的艺术性”就成为了一类玩家的标签,他们欣赏游戏的各方面艺术表现,相互交流对游戏艺术的感受。严格来说这类玩家内部并非一个均质的整体,其中包括游戏艺术的建构者和游戏艺术的认同者两类,前者积极思考游戏与艺术的观点,探索游戏的艺术性;后者在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模糊的“游戏即艺术”的观念,并对这一观念表示支持。而在二分法的另一侧,除了广大轻度玩家之外,有一批玩家的观点是对“艺术说”的反动,他们认为在游戏中探寻艺术的踪迹没有意义,追寻游戏区别于艺术的独特魅力才是玩家的任务。在这一划分基础之上,否定游戏的艺术性(无论是主流的否定还是其他玩家的否定)极大地打击了“艺术说”玩家的存在意义,因而他们必须为“游戏艺术说”辩护。需要指出的是,我不认为这种主动区分的方式有不合理之处,玩家有权选择不同的游玩方式,在游玩的过程中注重艺术性自然是其中之一 。
本文无法回答游戏是否为艺术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许多玩家试图将游戏建构为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游戏玩家都处于一种非主流的地位,甚至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人对游戏怀有偏见进而对玩家群体抱有负面的看法,因此玩家在强调游戏为艺术来谋求合法性的同时也在建构一个正面的“玩家”的身份。一旦游戏被承认为艺术,玩家将获得主流文化附加于艺术的正面评价,摇身一变成为艺术的实践者、鉴赏者。
游戏的艺术化与主流化之间具有一致性,几乎在所有文化语境下艺术都呈现出正面积极的形象,受到主流文化的肯定,内化为一种社会固有的认知观念。玩家将游戏打造为艺术的一大诉求就是希望主流接受游戏。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美国实验室的电子游戏有着隐约的亚文化气质,是一种与主文化存在冲突的边缘性文化。文化学者赫伯迪格指出,亚文化往往会被主流文化以资本和意识形态的方式收编,比如朋克和嬉皮士最初是一种反抗主流社会的手段,而之后却被转化为一种时尚潮流。游戏也是如此,20世纪70年代游戏就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但或许是因为游戏类别的丰富性,在意识形态层面游戏从未被彻底接受,也导致游戏目前尽管作为世界上利润最高的娱乐却仍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
显然,目前游戏并没有被主流话语认可为艺术,于是玩家在假定游戏为艺术的基础上(事实上这些玩家确实认为“游戏即艺术”)进行相关话语的生产,有一类游戏艺术的分析站在游戏本体论的角度思考游戏作为艺术的独特性,生理学、认知科学、哲学往往是他们的立论依据;更多的情况是以评论艺术的方式评论游戏,准确地说是评论游戏中传统的、被广泛认可的艺术性质。
比如说,运用色彩理论分析《女神异闻录5》的画面、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寂静岭》中的种种意象(这类文章中弗洛伊德和荣格是常客)、以结构主义的方式提取《辐射》的故事模式······可以看出这些游戏评论文章往往将游戏的各部分对应于传统艺术形式,用文学理论解析游戏剧本,用视觉艺术理论分析游戏画面,用音乐理论讲解游戏配乐······这些话语在两个角度彰显其力量,第一,这些偏向学术性、鉴赏性的话语有一般语言所不具备的权威性,它们在庄严的氛围中将游戏升华为“艺术”,并让更多人接受这种印象;第二,艺术一词本身带有特定意识形态,它带有这样一种价值判断——高尚、优美、神圣等等,我们大可以将各种积极性的词用于形容艺术,这些玩家的话语运作似乎借助古老的巫术原则将艺术的性质转移到游戏之中,艺术成为附加于游戏之上的符号价值。(ps:顺着这一思路我发现了一点有趣的事——游戏攻略似乎成为了玩家生产的游戏话语中最纯正而又不带价值判断的部分)
这类话语真的能推动游戏成为艺术吗?恐怕效果微乎其微。结合上文所述,有些持“艺术说”的玩家并不生产相关话语,而是对这些话语有极高的认同度,他们构成了这类话语主要的接受者,但轻度玩家和普罗大众并不关心游戏艺术的问题,任凭支持者摇旗呐喊,他们岿然不动。关于游戏艺术的讨论自始至终被封闭在“艺术说”玩家群体内部,因而这类话语最终成为一种内缩性话语,秉持“游戏艺术说”的玩家结成了一个“部落”,他们只能偶尔接纳一些志同道合之人,但没有向外扩张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玩家所属的“部落”是流动的,不同类型的玩家身份是可以随时切换的,玩家A可以在跟玩家B大谈《血源》中的心理隐喻的同时跟玩家C讨论枪反技巧问题,之后也可以打开手机玩一些“不那么核心向的游戏”。一般玩家和“艺术说”玩家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一般玩家试图将游戏拉回生活世界或个人情感体验之中,而“艺术说”玩家以疏离的姿态试图从游戏中解读普遍含义。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认为这是出于不同阶层拥有不同的文化资本而导致不同的解读,但当今文化阶层的界线早已模糊,玩家不是因为客观上无法解读而是主动选择不同的姿态来认知游戏,这最终形成了玩家间的区隔,也导致了玩家对游戏是否为艺术这一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这款游戏可以称得上是艺术了。”显然,话中隐含着“并不是所有游戏都是艺术,但艺术是对一款游戏的极高评价”的潜台词。“艺术说”带来了一种隐患,艺术不仅是保护游戏的武器,也成了划分游戏优劣等级的标尺, 某些所谓的“鄙视链”正是基于不合理的“唯艺术价值论”形成。当然,我相信多数玩家同意艺术只是好游戏的充分必要条件,但是,我们是否应该警惕游戏本身的价值被其艺术价值取代的情况?
本文从身份认同和价值建构的角度讨论了游戏和艺术的关系,认为“艺术说”最初提出的目的在于为游戏谋求合法的地位,而当玩家群体扩张时,“艺术说”成为区分玩家的重要标志。玩家通过话语生产的方式将游戏建构为艺术,并在这种建构过程中形成边界鲜明而有有流动性的玩家“部落”。
最后,尽管本文认为游戏艺术的话语生产对外部世界影响细微,但笔者绝不认为这类探索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时代还未做好接受的准备,或许这些探索正是Moriarty教授所说的“崇高艺术的先声”。
注:本文关于“第九艺术”源流的叙述主要参考了段成旌《都说游戏是第九艺术,但这个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一文
评论区
共 160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