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龙马老爷更了一个关于朗姆酒的短篇,从封面也可以看出,这个话题是从前几周机核集中讨论的《少女与战车:最终章》第一话中少女“斗酒”的桥段引出的,当然也许是因为时间限制的关系,龙马老爷并没有对风帆战舰时代的军舰饮酒和补充维生素的问题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恰巧在下几年前做过一个相关的视频,算是对此有所了解,所以在此献上拙作一篇,权当大家解闷。(因为是下午匆匆写的,配图和文字都不太讲究,在此提前感谢机核的编辑了)
在一分钟节目底下,已经有不少朋友留言指出了朗姆酒在风帆战舰时代的重要作用:作为船员水分的重要来源,毕竟无论当时还是现在,远洋航海中淡水都是珍贵而不可或缺的资源。
而风帆战舰时代的军舰并不像今天的大型远洋舰船一样,装备有海水淡化或者水循环利用系统,当时的舰船除了遇上老天爷降水之外,是无法在海上获得任何淡水的。因此舰船的淡水储备主要是靠岸补给。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应该将水煮沸后装入木桶等容器放在船上,这样保质期更长(恰巧罐头也是拿帝时期发明的,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战争大大促进了食品储存技术),但经过一个月之后,这些桶装凉白开也会发臭变绿,普通人根本无法饮用。
而相对于普通的水来说,酒,是一种更为长久保质的饮料,所以军舰在出港前,军需官都会大量采购啤酒、葡萄酒和烈酒。
舰船离港后,航行初期船员首先喝的是啤酒,在拿帝时代的英国皇家海军中,每个水手每天可以获得4.5升的啤酒解渴,但啤酒毕竟不是高度烈酒,很快也会变质,不过好在这个时候一般舰船上储存的啤酒已经快要喝光,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喝水”了。
但是酒都变质了,水岂能幸免?这时候朗姆酒就登场了。
朗姆酒来源于蔗糖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黑褐色的粘稠液体——糖蜜(molasses),蒸馏糖蜜后获得的酒体经过加工,放入桶中储藏,便诞生了琥珀色的金朗姆和黑褐色的黑朗姆。
加勒比地带成为殖民地之后,古巴等地成为了欧洲的“糖仓”,大量的甘蔗种植园提供了大量的糖蜜,也就为这个地区提供了大量的朗姆酒。所以自从地理大发现的16世纪开始,朗姆酒就是加勒比海盗和本地水手的最爱。行遍世界的英国人也一样,1655年英国征服牙买加,英国皇家海军的水手们立刻就爱上了这种当地烈酒,英国海军部也一样,因为这种烈酒比当时英国舰队用烈酒——白兰地要便宜得多。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1740年,英国皇家海军上将爱德华·佛农开始下令舰队中饮用朗姆必须掺水,防止更多的水手因为喝醉坠船溺亡。
因此英国皇家海军当时的做法是,在航行初期过后,按照1:4的比例向酒里兑水,用以掩盖变质的淡水的臭味和黏腻的口感。有一种说法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之所以英国海军根本喝不醉,一是因为兑水降低了酒精度,二是因为即使兑水,也很少有水兵能忍受得了水的臭味全部喝完。在这种情况下,纯正不掺水的朗姆酒简直就是一份大礼,船上的水手互相之间赌博除了钱财,最为贵重的便是当日的朗姆酒配给;《怒海争锋》电影中,“惊奇号”全舰操炮速度精进,船长的奖励便是“今晚全体双份朗姆酒”;而《怒海争锋》原著小说的第一部,也有一位在船上德高望重的老水手因为有12个船员为了给他庆生送给他当日份配给的朗姆酒而直接因为饮酒过量死亡。
相比之下,军官们喝朗姆酒的其实很少,一来因为军官责任更大,轻易不能喝醉,二来和普通水手喝一样的东西,显然是当时处于舰上金字塔体系上层的军官们不能容忍的,他们一般会喝茶、咖啡,即使喝酒也是喝葡萄酒,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比普通水手喝得少,实际上历史上那个时代的相当多海军军官都受到肝病困扰。
龙马老爷的视频里还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朗姆酒和“补充维生素”有关,虽然说视频中已经声明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但我还是想重复一下:这应该确实是无稽之谈。
理由很简单,上文咱们已经说过英国海军开始将朗姆酒作为舰队用酒要到 1655年,至于加勒比地区的海盗和水手嗜好朗姆酒则更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而研究出“坏血病的原因是人体缺乏维生素”的詹姆斯·林德提出这一理论,已经是1753年的事情了,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还挺值得讲一讲。
话说在医疗条件还很差的风帆战舰时代,海员的死亡率实际上还是很高的,17、18世纪的英国皇家海军的战亡比病亡率高达1:50,而除了航线沿途的各种当地疫病之外,大海上威胁海员健康的最大罪魁祸首就是败血病,得了这种病的人会全身乏力、精神抑郁、全身浮肿、牙龈肿胀,最终牙齿脱落,皮肤瘀血甚至渗血,船员死去。
现在咱们都知道,败血病实际上是一种维生素C缺乏症,但当时的人们对于这种病症依旧是一无所知的状态,人们称海员得败血病的原因是“离开陆地太久”,实际上,只要舰船一靠岸,船员们一进港,往往坏血病确实不治自愈,这似乎也成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的有效证据。
直到1753年,英国医生詹姆斯·林德提出,治愈坏血病的并不是陆地,而是船员们的饮食,食用柠檬、柑橘等水果,可以有效治疗坏血病。1757年,林德发表了著名的《论海员的保健方法》,受到英国皇家海军的重视,并依此行程了一整套海上保健体系和制度,包括在朗姆酒掺水的饮品中掺入柠檬汁或柳橙汁(所以现在英国人还有一个外号叫“limey”柠檬佬),这也成为英国皇家海军在风帆战舰时代中后期的战斗力保证。
当然,在那个时代的军舰并不像现在一样拥有大型冷库,或者有综合补给舰伴随,所以海员们除非是航行初期或者靠岸贸易港口,在汪汪大洋上依旧是得不到水果补给的,所以那个时代的水手一般都有一口烂牙,当然这也成了老水手的象征。
在文章的最后,需要说一下“纳尔逊之血”这个别称的来历,它也象征了大英帝国舰队辉煌海上霸权的开端和人类醉鬼的下限。
传奇的海军中将,近代不列颠海军的代表人物,伟大的初代子爵霍雷肖·纳尔逊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人物。21岁就担任舰长的他一生功勋无数,在科西嘉、加纳利、尼罗河等地战果累累,同时也付出了右眼和右臂的代价。1805年,在特拉法尔加战役中,他率军大破法国与西班牙的联合舰队,取得了英国海军历史上最辉煌的一场胜利——但他自己却没能看到胜利的结局。在战役尾声,他被法国狙击手的枪弹击中,当场阵亡。
悲痛的皇家海军为了给纳尔逊中将足够的身后哀荣,破例没有举行海葬,而是打算将他的遗骸运回本土。但是在1805年的海上,没有足够防腐措施的海军该怎么完成这个任务呢?牛逼的脑洞在此时出现了,有人提议把将军的遗体泡在一大桶朗姆酒里,这样就能保证遗体回到英国时不至于烂得一塌糊涂。
但是,皇家海军明显低估了人类的下限。回国途中,装载将军遗体的“胜利号”给养见底,于是甲板上泡着纳尔逊子爵的朗姆酒大桶就引起了水兵们的注意。历经“走路饼干”和“钢铁咸肉”陶冶的水手们见惯了生死,对将军毫不在意,只是对那一桶朗姆酒馋得直流口水。
不知道是谁先开了头,有人在桶底打了个洞,之后大家便心照不宣地例行公事。等到舰队回到直布罗陀港,前来迎接的人们把桶打开才发现,桶里只有将军,一点儿酒都没有了……
关于这个传说,历史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说纳尔逊子爵是泡在威士忌而不是朗姆酒里回到英国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从此之后朗姆酒就有了“纳尔逊之血”的别称。
虽然朗姆酒在海军中一直保有几乎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酒精在海军配给中的地位也在不断降低,从巅峰时期的每日600毫升(精锐水兵专享,合1品脱)一路跌到75毫升(八分之一品脱)。
1970年7月,朗姆酒在海军中的末日终于到来了:皇家海军以“影响精密仪器操作”为由强行废止了几个世纪以来的朗姆酒配给。这时,大英帝国的舰队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凋零不堪,世界各地(包括英联邦殖民地)的舰队纷纷以独有的形式,如丧考妣地纪念朗姆酒,例如焚烧酒桶、给朗姆酒建立墓地、用酒桶代替船首像等等,仿佛人类文明在这一天走到了尽头。
不过,虽然朗姆酒在英国海军中最终消失,但上至将军、下至水兵们仍然想办法为自己争取了一点点空间,那就是恢复了“怒海争锋”时代的啤酒供应传统——直到今天,皇家海军依旧保持着每人每日三罐(600ml)啤酒的供应制度。这个在全世界都再无通例的规章,或许也是在向酒精与海洋的征服史致敬吧。
评论区
共 61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