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已经更到第九期了,emmm,我很想知道大家对这个系列都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是写的太枯燥干硬,太长了吗?缺乏娱乐性,读起来太枯燥吗?我想在本期稍微改一下文风,尽可能的偏生动有趣一些。不管看没看完,欢迎大家踊跃发表一下自己的观后感~你们的评论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Александр Невский ,生1221年5月13日~卒于1263年11月14日(42岁)。从1236年到1263,他先后三次担任诺夫哥罗德大公,1246年就任基辅大公,1252年被授予“弗拉基米尔的伟大王子”称号,1547成为东正教册封的第一位圣徒。他身处俄罗斯民族跌入谷底的年代,在42岁的生命中完成了一系列维护国家民族统一,三次抗击外敌侵略而且都成功的壮举。1942年伟大的卫国战争中,他被斯大林钦定为俄罗斯民族英雄,成了这个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亚历山大他爹雅罗斯拉夫II是基辅和诺夫哥罗德的统治者,但因为自己次子的身份,按理说他是无缘成为统治者的,但是和历史上很多开了金手指的伟大的君主一样,因为种种关系, 15岁那年,他应诺夫哥罗德共和国之邀担任大公。 他到任后,诺夫哥罗德议会给他的第一个新手任务就是抵御瑞典和北方十字军的侵略。
涅瓦河之战(Battle of the Neva)
瑞典人觊觎涅瓦河河口地区已经很久了,你问我为什么瑞典人这么想得到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小河口?因为赚钱啊。。。此地为诺夫哥罗德-波罗的海的重要出海口,也是“瓦兰吉人到希腊人贸易路线”北部最重要的地区。如果能将此地收入囊中, 不仅会是一大笔贸易收入,还可以在东欧建立瑞典的第一个落脚点 ,成为以后瑞典扩大在东欧势力的跳板。
瑞典人也不傻,基辅罗斯强大的时候他按兵不动,现在蒙古大举入侵,东部的基辅罗斯诸国投降的投降灭亡的灭亡,现在就是进军的最佳时机!
亚历山大得知瑞典人带着一大票小弟(挪威、芬兰、条顿)气势汹汹的进军,他赶紧率部前去拦截,双方在涅瓦河和伊若拉河交汇的地方对峙。那么我们后人是怎么知道涅瓦河之战的呢?还是要归功于诺夫哥罗德当时有人把这场战斗记载到本国编年史里了。原文我就不放了,这里只放译文:
“唉呀妈呀,瑞典人、芬兰人和条顿人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过来了,他们现在驻扎在涅瓦河附近。他们的目的就是抢走我们所有的土地!神啊,你是仁慈的,请庇护我们!我们抢在敌人之前抵达拉多加湖集结军队,亚历山大非常果断,他要在诺夫哥罗德和拉多加地区百姓和圣·索菲亚的帮助下痛击来敌!最终瑞典人大败,丢下了无数具尸体后逃回大海,而我们这一边只损失了20人甚至更少!亚历山大大公保护了诺夫哥罗德和拉多加湖的百姓,上帝和索菲亚保佑我们!”
这是一场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战斗,瑞典人集结了约5,000大军,而亚历山大这边只有1,400多人。但他不待全部人马到齐,通过认真的战前分析和对敌人位置的把握,在7月15日这天,趁着大雾弥漫开始隐蔽的急行军。事实证明,瑞典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经过急促和激烈的战斗,瑞典人终于崩溃,亚历山大取得完胜 ,自身损失极少。也就是这场战斗后,他被授予了“涅夫斯基”的称号,他的本名是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
涅瓦河之战后,亚历山大的威望与日俱增,但与之对应的是诺夫哥罗德议会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和趋于提防。议会开始给他各种使绊子,明里暗里排挤他,后来亚历山大实在待不下去,只能选择离开诺夫哥罗德。
涅瓦河的惨痛失败让瑞典人默默的放弃了染指东欧的想法,但却激起了另一个强大军事集团的战斗欲望,这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条顿骑士团。彼时的条顿骑士团正处在事业上升期,本系列第三篇介绍过条顿的崛起过程, 此时的北方十字军已经在波兰北部和立陶宛东北部站稳了脚跟,急需扩张领土增进实力。
以讨伐异教徒的名义对外扩张就成了他们当下的事业重心, 然而早在10世纪末,“伟大的弗拉基米尔”就已经确立基督教为基辅罗斯的国教。 因此,条顿骑士团对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进攻连“讨伐异教徒”的遮羞布都没有,变成了赤裸裸的武力侵略。
1240年对东斯拉夫人民来说是漫长而严酷的,南方基辅罗斯已经宣告灭亡,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共和国被迫对蒙古人俯首称臣,刚刚打败了北欧侵略者,又要面临日耳曼人的进击。(这个剧本怎么有点熟悉......)在当年8月~11月之间,条顿骑士团挥师东进,大举入侵诺夫哥罗德共和国,骑士团很快占领了普斯科夫( Pskov)、伊佐保克(Izborsk)和柯波里(Koporye)。
彼时骑士团军队的领导者是多日帕特的赫尔曼(Hermann of Dorpat),在他的带领下骑士团一路势如破竹击败了许多抵抗的军队,一度进攻到距离诺夫哥罗德城只有35KM处。此时的亚历山大还在家里吃火锅, 诺夫哥罗德城内的贵族和议会急的火烧眉毛,不得不拉下脸来重新请亚历山大出山抗击侵略者。 后者也不啰嗦,开始迅速集结军队,向前线进发,双方主力最终在楚德湖东岸对峙。
1242年的春天非常寒冷,鹅毛大雪打着旋砸在人的脸上,锋利的似乎要割破皮肤。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营帐中的灯光在这雪夜中犹如一只小小的萤火虫。营帐厚重的羊皮帷幔被一只粗糙的手拉开,一个男人缓缓走出,他将两杯热酒递给门前站岗的士兵,后者连连表示感激,男人带着疲惫的笑意摆了摆手。
二十一岁的亚历山大和随从策马离开营帐一路西行,很快抵达了楚德湖的东岸。他若有所思的遥望对岸依稀可见的营火光亮沉默不语,少顷,亚历山大弯腰捡起一块石头,他抡圆了臂膀,将石头种种砸向湖面。
随后雪停了,借着皎洁的月光,亚历山大纵马四处骑行,他认真的观察着湖面和岸边的地形,思考着第二天的战斗策略。直到东方露出鱼肚白,他才匆匆赶回军营。
1242年4月5日的清晨,亚历山大最终决定将战场选在结冰冻硬的楚德湖上。士兵们在营帐中做着最后的战斗准备,骑兵抱着一捆捆草料前往马厩,有的人拿出磨刀石将自己的剑、战刀和手斧磨的越发锋利,有的战士在给月刃斧上油,锁子甲和鳞片甲窸窸窣窣的噪音和窃窃私语充斥耳畔,还有许多人拿出简陋的十字架默默祈祷。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穿着一身鳞片甲,骑着马缓缓在冰湖上踱步前进,在他身后是约5,000个沉稳的呼吸声。诺夫哥罗德这边的军队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亚历山大本人的1,000个征召士兵,再加上诺夫哥罗德支援的2,000步兵,1,400名芬兰和当地乌戈尔部落(古斯拉夫部落)的援军,外加600名携带弓箭的混编骑兵。对面的利沃尼亚·条顿骑士团联军保守估计约有2,600人,由900名重装骑士和1,700个步兵组成。
诺夫哥罗德的步兵主力列成几排处在中军的位置,亚历山大一声令下,他们将手中的盾牌重重的插在冰面上形成盾墙,锋利的长矛在缝隙中伸出。随着一阵沉闷的号角声,条顿联军的骑士们开始催马前进,渐渐的增加速度,从小跑转到疾驰,到策马狂奔,条顿骑士们雪白的披风在风中狂乱的飞舞,步兵也紧随其后向前进攻。
条顿骑士的冲锋势不可挡,就像是在雪地里撒了一泡尿,极快的速度和长长的骑枪给了第一排的长矛手以可怕的打击。但他们没有退却,第二排的步兵发一声喊,又顶了上去,侧后方弓箭手也一刻不停的向骑士们抛洒致命的箭雨。骑士们眼见无法扩大战果,只得向后撤退,给步兵主力让出道路。
骑士前脚刚走,后脚步兵就到了,双方主力纠缠在一起激烈拼杀了两个多小时,此时双方的都已打的筋疲力竭,但都咬牙坚持着,青白色的冰面被血水浸的绯红。 亚历山大顶着巨大压力咬牙坚持指挥,当他眼见敌人最后一个后备兵都投入作战后,便马上下令己方预备队和骑兵向冰湖两翼迂回 ,以求达到合围歼灭敌人的目的。
玩过《全面战争》的人应该了解,两支旗鼓相当的部队打到没有体力的时候,谁的背后先遭到袭击,哪怕是最轻微的袭击,都会对士气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当条顿联军绝望的发现自己退路已被封死后,恐慌如瘟疫般席卷了战场,胜负已然分晓。战斗结束后,只有极少数的日耳曼人得以逃脱,大部分都战死了。 《诺夫哥罗德纪年史》记载,至少有400位条顿骑士阵亡,50人被俘,剩下被杀者“不计其数”,而亚历山大这边只损失了20人。
之后,亚历山大率军反攻,一路将失地尽数收回才班师回国。
冰湖之战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此战的胜利拯救了风雨飘摇中的东斯拉夫民族的最后一个文明硕果。 北方十字军从此停止向东扩张,并且与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划分了边界线。在后世,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在楚德湖之战的事迹也在激励俄罗斯民族在面对强敌入侵时的不屈精神, 尤其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同样是抗击日耳曼侵略者的亚历山大形象成为了战争胜利的信心与希望。
解决了西边的强敌后,亚历山大必须面对更加严峻的,来自东方的威胁。当蒙古人的使者趾高气扬的来到他眼前时,亚历山大选择低下头颅,向蒙古人表示臣服和效忠。而他换来的则是自己在诺夫哥罗德更加稳定的政治局面,还有就是国家自身的安全。 为表示诚意,他亲自前去觐见拔都汗,表示了自己的恭顺。 后来,亚历山大的弟弟触怒了大汉,他赶紧前去当和事佬,用巧妙的礼物和外交辞令化解了又一场血雨腥风。甚至在1259年,他也毫不犹豫的向本国任何反抗蒙古人的起义运动举起屠刀。
许多后世认为亚历山大对蒙古人的谄媚态度是可鄙的,是耻辱的卑躬屈膝。但在我看来,亚历山大没有让自己的国家毁于战火, 让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在蒙古人的威胁下和平的留存了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263年底,亚历山大从金帐汗国处办事回国后,没几天就病倒了,在11月12日去世。随后,他被安葬在弗拉基米尔城的教堂内。1547年,他被东正教牧首封圣。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第二个儿子迪米特里·亚历山大成为了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领袖。他的第四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 丹尼尔·亚历山大德罗维奇得到了一块在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边境地区一个并不起眼的封地,这块默默无闻的小城的名字就是——莫斯科。
在介绍主角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金帐汗国统治时期,俄国人的命运。
“蒙古鞑靼人建立了以破坏和大屠杀为其制度的一整套恐怖统治。同他们的大规模征服相比,他们的人数太少,因此需要用一道吓人的光环来虚张声势,并以大肆杀戮来减少可能在他们后方起来反抗的人民。”
——by马克思
罗斯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遭到的破坏最为严重,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啊!试图反抗和一部分没有反抗的乡村和城市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焚毁和劫掠,一些百姓要么被屠杀,要么躲进了深山老林里,耕地长满野草,商路断绝行人。 然而最惨的还是基辅罗斯引以为傲的几十种精细的手工业产品制作技艺全部遗失,许多古老的技艺就此失传。
“汗国贡税”像大山一样压在了每一个百姓的头上,在北边的诺夫哥罗德得益于未受破坏,商业发达,而且领袖对蒙古人非常恭顺,导致他们可以承担这样的贡税,而被蒙古人实实在在统治的东斯拉夫兄弟就没那么幸运了。 蒙古人毁灭了罗斯人民创造财富的工具,却要在他们身上索取更多的财富。
但我必须说明的是,和同时代的汉族人民与后来的波兰人民一样,即便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东斯拉夫人一刻也没有屈从外敌的残酷统治,明里暗里的反抗和起义从没有停止。
“罗斯虽不能使拔都的军队停住,但英勇的与侵略者斗争的罗斯一望无际的原野耗尽了蒙古人的力量,使蒙古人的入侵就在欧洲的边缘上停住;蛮族不敢把被奴役的罗斯留在自己的后方,他们回到自己的东方草原上去了。遍体鳞伤,气息奄奄的罗斯拯救了正在形成的文明......” ——普希金
反抗是卓有成效的,14世纪后,蒙古人不得不改变了他们的统治策略,给予了当地罗斯人更高的自治力,这为后来莫斯科大公国崛起彻底击败蒙古人打好了基础。
“毫无疑问,早在很古老的时代,斯拉夫族的居民就已居住在莫斯科地区。在斯拉夫人之前,这里居住着人数很少的远古居民,他们大概与梅里人有亲属关系。关于他们居留的技艺保留在一些河流的古老名称中,早在他们的远祖猎人和渔人们创造独特的多坑洼的梳状陶器新石器时代文化时,他们就已住在这些河流的沿岸了。”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莫斯科在周围还都是小村子的时候,她就已经拥有一个小城的规模了。蒙古人入侵后,拔都也没有放过这座默默无闻的小城,一把火将其烧成了废墟。但就像坚韧的斯拉夫民族一样,莫斯科也顽强的重建了起来, 人们从四面八方重新汇聚到莫斯科,砍伐树木,搬运木材,在莫斯科小城的废墟上重新修筑起了更加坚固的围墙和更高更大规模的建筑群 。
应该说,莫斯科公国的崛起,蒙古人还有意无意的帮了忙。从1252年~1282年的30年间,蒙古人的进攻引起了许多罗斯百姓的外出逃亡,他们从被毁坏的村子离开,纷纷迁入到相对安全和平静的莫斯科城内,莫斯科的居民人数由此直线增多。除了百姓之外, 从罗斯托夫、穆罗姆、契尔尼戈夫、基辅和沃伦等地的名门望族纷纷带着家人、家仆、仆从、亲兵等人浩浩荡荡的迁移到了莫斯科城。
此时,莫斯科的人口红利迅速扩大开来,森林和其他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开采,废地变成了耕地。莫斯科一跃变成了相对富有和人口稠密的公国,市民和农民向莫斯科大公缴纳赋税,提供兵役, 莫斯科公国的农业、商业、手工业开始全面蓬勃发展。
“正如苏联与文学家的著作所指出的,到14世纪时,确切些说,到14世纪后半叶时,大俄罗斯语言开始形成,尽管当时的大俄罗斯语言还包含有各种成分,还分为互相颇为不同的多种方言,但已是统一的大俄罗斯语。”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莫斯科的崛起绝对不是偶然的,她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为其崛起铺平了道路。莫斯科是什么地理位置?是处在一个被包围的位置中,她的北面,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和普斯科夫公国帮助其抵御北方十字军和瑞典人的侵略,梁赞公国帮他抵挡了蒙古人的数次进攻,西边的斯摩棱斯克公国还在和立陶宛大公国死磕, 只有新生的莫斯科公国被几位大哥安全的围在中间,这给了她宝贵的外交优势。
而且从纯粹地缘政治上看,当时的几个大城市,如普斯科夫、诺夫哥罗德、梁赞等都处在东斯拉夫民族政权的边缘地区。 只有莫斯科城,如众星拱月般处在正中间的位置。 没有别的城市能替代莫斯科在俄罗斯民族政治环境里的最中心地位,与之相比,莫斯科有点像是中国的武汉,九省通衢的交通要道。
当一个地点处在一个大地区的正中心位置时,他就非常容易成为这个地区东西南北贸易往来的必经之路,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贸易中心。 莫斯科城是伏尔加河与奥卡河的河间地区中心,周边各大河流的支流星罗棋布。从诺夫哥罗德产出的毛皮和铁矿可以顺流而下进入莫斯科,立陶宛、波兰、里加、斯摩棱斯克的商品经陆路也必然会经过莫斯科流动。
14世纪,随着政局的稳定,莫斯科的商业地位坐火箭般的上升。莫斯科公国陆续与诺夫哥罗德、梁赞、特维尔都签订了有益于商业活动的契约。 到14世纪末期,莫斯科已经成为东斯拉夫政权中仅次于诺夫哥罗德的商业大国。 蓬勃发展的贸易自然会产生更多的收入,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莫斯科的统治者。
抛却诺夫哥罗德这个相对独立的政体,莫斯科还算是整个罗斯诸国中的宗教中心,罗马教会向莫斯科派去了主教。莫斯科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该怎么对付那些蒙古人,在莫斯科的号召下,各地公国渐渐放弃内讧,转而都在以令蒙古人安心的驯服的姿态默默积攒实力。
罗斯诸公国的实力与日俱增,与之相对的是蒙古人在长时间的享乐后,战斗力和统治力都呈现不可逆的下滑趋势。可以想见, 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在一场决定性的旷世大战中,蒙古人的统治将迎来毁灭性的打击。
让我们重新拨动时间链条,回溯到13世纪末与14世纪交接的时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莫斯科迎来了她历史命运的转机。从强大的诺夫哥罗德共和国风尘仆仆的行来一队人马,为首的男人将会把莫斯科正式送上历史舞台。
丹尼尔这辈子做了两件事,第一:他在普热斯拉夫击败了由蒙古人支持的梁赞公国的侵略,虽然这不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胜利,但 这是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击败蒙古人的事迹 ,为东斯拉夫民族的独立吹响了第一声号角。第二:丹尼尔通过种种政治外交手段, 将莫斯科从他个人的领地升格到了独立的公国地位 ,也算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了。
丹尼尔一世的儿子,尤里·丹尼洛维奇(Yuriy Danilovich 1281~1325 后世称为尤里一世)成为了第二任莫斯科公国的统治者。尤里一世的统治充斥着斗争和阴谋,他周旋于蒙古人、梁赞公国和瑞典人之间,他在位期间的最大功绩就是获得了与瑞典人战争的胜利,并且在1323年签订了 诺特伯格条约 (Treaty of Noteborg ),彻底确立了双方边界。
尤里一世死后,他的弟弟伊凡一世·丹尼洛维奇继承大公之位。他的统治,让莫斯科的崛起向前迈入了大大的一步。
下一篇——《伊凡三世一统俄罗斯 莫-立战争逐鹿疆场》——正说波兰史(十)
评论区
共 3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