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哥哥尤里死后,伊凡继位,称莫斯科王公。伊凡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争取宗教势力的支持,他和莫斯科主教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将主教的讲坛迁到了莫斯科。从这时起,教会与莫斯科大公的政治联盟得以稳固了下来, 这在将来莫斯科大量吞并周围公国时对她给予莫大的帮助。
此时的伊凡很愁, 因为“全罗斯的大公”称号现在是在他的死敌,也就是特维尔王公手上。 但仿佛是上天保佑新生的莫斯科公国,很快,特维尔自己就出事了。事情的起因是蒙古人往特维尔派去了一队使臣,然而这些出使特维尔的蒙古人仗着自己的身份,在特维尔公国内欺男霸女,随意抢劫,搞的特维尔的百姓是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蒙古使臣在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一匹健壮漂亮的好马,当即不由分说的过去要把马抢走。马主人哪里肯干?他大声呼喊求救,这一下就引燃了导火索。 特维尔百姓苦蒙久矣,压抑的怒火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暴乱发生在瞬间。 手持农具和简单武器的特维尔人把城内的所有的鞑靼人驱赶到城内的一个角落,一个不留的全部杀死。
一开始,月即别的是打算让整个罗斯都承受大汗的怒火,但一个男人的到访打消了他的这个想法,这个男人就是莫斯科王公伊凡一世。伊凡正在家溜达的时候,听到特维尔起义的消息,他大吃一惊,马上快马加鞭的赶到了大汗的宫廷。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引导大汗将他的怒火倾泻在自己政敌特维尔公国身上,而不要殃及整个罗斯。
奴颜婢膝也好,溜须拍马也罢,伊凡获得了大汗的充分信任,并且被命令和苏兹达尔王公一起率领50,000蒙古大军讨伐特维尔公国。这称得上是一箭双雕的计策, 伊凡即赢得了大汗的信任,同时还消除了自己的政敌 ,也许在别人看来伊凡的作为几乎称得上是“罗斯奸”,但历史将证明,伊凡是一个能伸能缩的人,而这种人往往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桀骜不驯的特维尔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大批俘虏作为劳动力被伊凡运到了莫斯科城。
“卡利塔(伊凡)以摧毁特维尔作为代价拯救了莫斯科,拯救了整个罗斯。” ——《俄罗斯同一国家的形成》
同年,伊凡决定对尚不服从自己的普斯科夫公国动手,一开始他派遣大军征讨,但普斯科夫军民齐心,伊凡碰了一鼻子灰。还记得本篇一开始说的,伊凡和教会的关系很好吗?这里派上用场了, 莫斯科主教公开绝罚了普斯科夫王公。 这一招用的简直太狠,普斯科夫王公没有被刀剑打败,教会的一张纸使得被迫离开普斯科夫,逃亡西边的邻国立陶宛。普斯科夫终于承认了伊凡的统治。
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提到立陶宛大公国,此时的立陶宛正处于上升期,她的统治者就是奥尔盖德(Algirdas 生1296~卒1377 执政1345-1377)。 奥尔盖德是何许人也?他的第四个儿子名叫约盖垃 ,后来这个儿子继承了立陶宛大公之位,还娶了隔壁波兰王国的女王雅德维嘉促成了波兰-立陶宛邦联。不用我多说了吧,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瓦迪斯瓦夫二世·雅盖沃。是的,历史终于串起来了!
此时的立陶宛大公国实力比较强大,切有较强的扩张欲。她一直在试图向东方扩张,想要趁着罗斯人被蒙古人统治时分一杯羹。这个时期的罗斯的政治局面有点复杂,一方面,伊凡试图统一整个罗斯的野心刚刚燃起, 北面的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对伊凡趋向中央集权的风格非常反感 ,这使得前者甚至不惜借助立陶宛的力量反抗伊凡的进逼。另一方面,刚刚被赶走的特维尔王公又借着立陶宛的帮助重新回到了普斯科夫,摆在伊凡面前的是一道更加棘手的难题。
但伊凡用他的手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优秀的政治家。
1332年,伊凡已经是名义上的诺夫哥罗德王公,而诺夫哥罗德非常反感这位热衷中央集权风格的人,各种反对他的统治。伊凡此前得到大汗的信任在这里发挥了很大的功效, 他从大汗那里得到了以汗的名义收取贡税的权力 , 注意,这里非常重要,这意味着从此之后,莫斯科大公在罗斯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这些贡赋也极大的增强了莫斯科公国的实力。 诺夫哥罗德人拒绝向伊凡缴纳更多税收后,伊凡便以罗斯老大哥的身份召集大军前去讨伐前者。诺夫哥罗德自知实力悬殊,不惜去立陶宛搬救兵,但悲催的是,不仅被立陶宛人劫掠了一番,最后战争依然失败了,1335年,伊凡重新成为了诺夫哥罗德王公。
1339年,伊凡借助大汗的命令迫使之前的普斯科夫王公前去觐见,等他一到,伊凡立刻将其斩杀。伊凡的手段雷厉风行,事儿办的干净利落。
作为一个东斯拉夫人,伊凡何尝不想把这些可恶的蒙古鬼子赶走,可惜莫斯科公国的力量暂时不能和鼎盛时期的金帐汗国对抗。想要把蒙古人赶走, 必须要统一所有的罗斯公国,要建立一个和蒙古人一样的中央集权国家,只有把所有权力集于一身,才能发挥这个国家能动员的大部分力量 ,才有资格和强大的蒙古人在战场上一决雌雄!
“俄国的集权政府形态就是在这种残酷的历史情境下被迫开始的。我们往往苛责后来的沙俄过于专制集权,但如果伊凡这代人不这么做,那么东斯拉夫民族就不知道要在蒙古人严酷的统治下承受多久悲惨的命运了。没有凭空出现的所谓“民族性格”,任何历史事件,都有着必然的客观历史逻辑,希望大家能理解这一点,这非常重要。” ——沃·兹基硕德
伊凡是一个头脑清醒,眼光长远的人,这体现在他与金帐汗国的关系上。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月即别汗不是白痴,作为一个同样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他不可能容忍自己统治下,有人试图进行任何程度的统一事业,包括伊凡。但 为什么他没有阻挠伊凡的各种整治行动,原因很简单,在他看来,伊凡实在太恭顺,太忠诚了,堪称是铁杆罗斯奸。
伊凡一方面要偷偷的,用最委婉最不激进最不引人瞩目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实力,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手段忽悠那些监视他的蒙古人。 一个最高明的骗子,就是把事实的一半,甚至一多半告诉你,你不得不相信他,因为他说的确实是真话。 那么伊凡是怎么把蒙古人忽悠瘸了的呢?很简单,蒙古人想要罗斯诸国继续分裂,那伊凡就帮蒙古人挑起罗斯诸国王公的更多内讧,在不引发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削弱除了莫斯科公国以外所有公国的实力。
在伊凡的努力下,大汗看到的是一个兢兢业业不遗余力坑害自己同胞的蒙古人的走狗,一个隔三差五给自己赠送昂贵礼物的忠实奴仆,因此他也就渐渐的放宽了心,以更加温和的方式统治着罗斯。而伊凡也利用蒙古人给他撑腰,往自己身上收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
伊凡在位时期,通过高效的集权手段,罗斯诸国基本没有爆发很大规模的战争。 伊凡在分裂罗斯诸国的同时,也可以做到有意识的控制这些国家。 换句话说,伊凡想让他们分裂就分裂,不想的话可以随时合并。同时,他明里暗里减免了许多苛捐杂税,提高行政效率,可以说,罗斯在蒙古人入侵的100年后再伊凡的努力下开始重新恢复了起来。
“马克思指出:“莫斯科王公伊万得以夺去了许多公国,并取得凌驾于其他王公之上的最高权力。”同时必须注意到,这里所说的并非直接夺取各公国,而是说她们加入了莫斯科公国的政治体系。”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伊凡在1341年3月去世,他是真正一流的政治家,用外交和政治手段达成了用武力无法完成的成就。 他奠定了后世莫斯科大公国统一俄罗斯的政治基础,对俄国的贡献是开创性的。
我不想在谢苗身上浪费太多时间,原因是篇幅限制,我不想写的太长,想尽快回到波兰正史的写作中。再一个是谢苗的统治也并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谢苗深得他爹伊凡的真传,统治风格和整体的策略是如出一辙的。谢苗依然保持了对蒙古大汗的效忠,依然保持和巩固了莫斯科大公对全罗斯的掌控,依然保持了莫斯科公国实力的稳定增长。
如果非得要找出谢苗身上的不同点,那就是他死的不同。。。 谢苗先生36岁就去世了,原因是席卷欧洲的黑死病 ,不光是他,他的兄弟安德烈和两个儿子也死于黑死病。
谢苗死后,他的儿子伊凡二世在1353年4月27日继位,在同年11月13日,同样因黑死病去世......如果说伊凡二世给俄国做了什么贡献,那就是他生下了长子迪米特里,从这位猛男开始,莫斯科公国将拔地而起,一飞冲天。
“顿河王”迪米特里与库利科沃战役(Battle of Kulikovo)
此时的金帐汗国陷入了分裂 ,一个是奥都剌汗,一个是木里汗。迪米特里送礼买通了木里,于是在1362年,他受封为罗斯大公,年轻气盛的迪米特里随即召集军队打败了自己政敌康斯坦丁......经过一系列可说可不说的政治斗争后,迪米特里坐稳了大公的位置。
1367年,迪米特里预感到与日中天的立陶宛大公国可能要来进犯,于是他未雨绸缪的在莫斯科木墙的基础上修建了一道石墙。果然,在1368年,立陶宛大公奥尔盖德和他弟弟凯伊斯图特(就是被雅盖沃鸿门宴干掉的那位...)以及反对迪米特里的特维尔王公组成联军进攻莫斯科公国。联军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攻到莫斯科城下,多亏了去年修建的石头城墙,奥尔盖德没啥办法,只能焚毁掠夺了莫斯科郊外的一些村庄就撤了。
接下来的几年,迪米特里就是在马背上渡过的,他接连发起对特维尔、梁赞等公国的反攻,最后在1372年打败了立陶宛人的一支军队。奥尔盖德觉得东边的迪米特里是个硬骨头,啃不动,于是双方讲和, 他答应立陶宛从此以后再也不干涉罗斯的内斗了。
1375年,经过迪米特里软硬兼施的手段,特维尔终于被彻底打败,特维尔王公没脾气了,他答应从此之后特维尔再也不会与莫斯科公国作对,会以盟友的身份帮助她对抗任何罗斯的敌人,从此特维尔就成了莫斯科的藩属。
与他的高祖父伊凡不同,迪米特里更倾向用武力解决问题,倒不是说他是个暴力狂,而是 在迪米特里的时代,莫斯科公国已经有充分的理由和力量用武力来谋取外交所不能做到的事情了。 此时的莫斯科公国与伊凡时代截然不同,现在的莫斯科无论是军队、领主、商业、经济还是教会都已经是罗斯地区真正的霸主。昔日将梁赞大公吊死在城墙上,横扫东欧的蒙古帝国现在已经四分五裂。 金帐汗国进入了封建割据时代 ,各种汗、万人长、将军、权臣和贵族划分了地盘互相攻打,金帐汗国在永无休止的内讧中流干了血。
1376年,迪米特里谨慎的决定先试探一下蒙古人,他派兵袭击东南方弱小的喀山公国。喀山被击败,被迫向迪米特里缴纳贡赋。1377年,新任大汗阿剌不沙派来惩罚莫斯科的军队与迪米特里相遇在苏拉河附近, 由于轻敌,迪米特里的这支军队被击溃 ,首战失利。
经过一年的反省和重整军备,在1378年8月11日,迪米特里与前来讨伐他的蒙古军相遇在沃扎河,双方不由分说,直接开打。这一次,凭借勇敢的战斗,合理的战术和装备,迪米特里大胜蒙古军。 沃扎河之战是头一次东斯拉夫人正面击败了蒙古人 ,击破了蒙古人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次轮到蒙古人坐不住了,新上任的马迈汗暴怒的表示“要重现拔都时代对罗斯人的征服,要烧毁他们的教堂,夺取他们的黄金,毁灭他们的法律。”
1380年,马迈汗倾巢出动,号称20,0000大军,驻扎在沃罗涅日河口附近。值得说明的是,蒙古人此时还有一个盟友,他就是立陶宛大公雅盖沃,当时他还没有迎娶雅德维嘉。
梁赞王公奥列格这个人堪称是栾河城的弗雷,是非常油滑的 ,这体现在他的双面下注上。在得知迪米特里要和大汗翻脸的时候,他写信警告前者要小心应付,沃扎河之战后,他希望能因此得到奖赏。然而在他得知马迈汗集结20万大军讨伐迪米特里的时候,他又写信给马迈汗,信中极尽谄媚之能事,把迪米特里描述的软弱不堪:“......您取得黄金的时间到了......德米特里一听到你盛怒的名字就溜了......而您的奴隶梁赞的奥列格,我将有幸获得您的恩典......”
“罗斯奋起了。对压迫着和掠夺者,对鞑靼汗和鞑靼贵族,对“鞑靼魔怪”的无尽无休的炽烈仇恨迸发出来了。罗斯人进行殊死的可怕战斗,他们为家乡的土地而战,为自己的辽阔牧场,浓密森林,为家庭和田地,为自己的自由和荣誉而浴血奋战!”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在决战之前,迪米特里得知了一条重要情报,马迈汗的战略计划是等待立陶宛大公约盖垃的援军到达,两人包围歼灭迪米特里。他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刻决定不再等待,必须出其不意的进攻,争取将他们各个击破。
1380年9月7日,决战的前一天,迪米特里已经率军抵达顿河,在他对岸不远处就是马迈汗的营地。此时德米特里的中军营帐正在爆发激烈的辩论, 一半的将军们认为敌多我寡,应该利用顿河天险原地固守 ,等待对方进攻,如果渡河进攻失利,我军连退路都会被切断。 另一半将军认为更应该跨河进击 ,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有退路,反而不会尽全力作战。
良久,一直在沉默的迪米特里严肃的出了他思考的结果:“我们不能坐等奥列格和约盖垃前来支援,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解救罗斯国土免于被奴役和被完全破坏,我们要为罗斯献出自己的生命。此战有死无生,有进无退,光荣地死去胜于耻辱地活着!”
然后,迪米特里认真的分析了战场情况,河对岸的库利科沃原野局促狭窄,两侧不是河流就是茂密的树林,这严重的阻碍了蒙古人最擅长的两翼包抄的骑射战术, 地形迫使蒙古人只能正面和自己硬冲 , 狭窄的战场宽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蒙古人的数量优势 。迪米特里彻底说服了所有将领,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值得说明的是,这场战斗的人数并没有确切记录,英文维基记载迪米特里军有30,000~50,000人,马迈汗则有30,000~150,000人之众。俄语维基记载迪米特里有40,000~70,000人,马迈汗有90,000~150,000。我认为这些数字都有或多或少的夸张,所以我取一个中间值,德米特里50,000军队,马迈汗80,000军队。
仿佛上天在眷顾饱受苦难的东斯拉夫人民,迪米特里在晚上下令搭建浮桥渡河的时候,正巧下起了大雾,等到他大部分军队都渡过河流的时候马迈汗才反应过来,但却为时已晚。 9月8日,在一片清晨的雾霭中,双方在库利科沃的原野上排兵布阵。迪米特里的军队分为五部分,左军、右军、前军、中军和后备军。
马迈汗的计划是猛攻迪米特里的左翼,打出一道突破口,迂回包抄切断对手的后路,然后将它们逼退包围在河边沼泽里歼灭。而迪米特里的战术很简单,就是不让对方得逞,正面打垮他们。迪米特里穿上普通士兵的盔甲骑马奔驰在五公里宽的阵线的最前方,他勇敢热情的鼓励装备简陋盔甲和武器的士兵,将士们无不高声呐喊,士气高涨。
蒙古人的前锋部队是长矛步兵方阵,他们提起盾牌,架起长矛,迈着缓慢的步伐向前推进。在他们两翼的是传统的蒙古骑射手,他们的骑射技艺冠绝东欧。双方都在缓慢推进,直到走到距离彼此越300米距离的时候,所有人都默契的停了下来, 因为现在是传统的“武将单挑”环节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不是演义,不是夸大,就是武将单挑!
亚历山大·佩列斯韦特拍马出战,与蒙古勇士铁木尔战至一处,双方都是响当当的战士,他们纵马疾驰,大呼酣战。亚历山大卖个破绽,贴木儿立刻倾身来攻,然后他一枪将对手戳了个透心凉,帖木儿自知必死无疑,用尽气力反手一刀劈去,两位勇士竟然同归于尽!
两位勇士的身躯刚刚倒地,双方的先锋部队就已经开始推进了。蒙古人利用娴熟的步骑配合技巧,迅速击败了迪米特里的前锋,他们陈胜追击,一路往罗斯联军的中军冲去。肉搏战极为残酷,由于人数众多而且战场太狭窄,导致人和人之间异常拥挤,有些战士死去了竟然还被挤到“站立”着。
“镀金的头盔叮铃作响,深红色的盾咚咚隆响。宝剑呼啸,锐利的军刀在好汉们的头颅旁边闪烁,勇士的献血沿着包铁皮的马鞍留下,镀金的头盔在马蹄旁滚动。” ——《马迈大激战故事》
此时局势非常不利,蒙古人对左翼的猛攻迫使罗斯联军左翼败退,到下午3点, 左翼的防线被撕开一道口子,蒙古骑兵迅速迂回到了罗斯中军的后方,罗斯联军被迫继续后退。 此时双方在进行耐力的角逐,蒙古人发起一道又一道的冲锋,一阵阵可怕的箭雨裹挟着刺耳的破空声像冰雹一样砸在罗斯联军身上,战士们一片片倒下,又一排排顶上去。东斯拉夫的汉子们咬碎了牙齿,喊破了喉咙,依然死战不退,在他们的拼死抵抗下,蒙古人的进攻竟然被迟滞住了。
就在这时, 就在蒙古人的攻势稍稍停顿的一瞬间,早已在森林中埋伏多时的生力军在沃伦涅茨的指挥下突然冲向蒙古人的后方。 他们体力充沛,战意昂扬,发出野兽般的怒吼,积压了140年的愤怒在这一刻爆发了出来。生力军的投入瞬间扭转了局势,迪米特里马上下令全军展开反攻, 蒙古人再也支撑不住,局部的溃逃迅速蔓延到全军。 马迈汗见势不妙,也迅速溜掉了,自己的大批行军物资和贵重物品也全都打包送给了迪米特里。罗斯联军陈胜追击了30公里,蒙古人肝胆俱裂,联军一路追到克拉西瓦河才返回主战场。
幸存的罗斯士兵聚集在中军大旗下,他们欢呼着罗斯联军统帅迪米特里·伊万诺维奇的名字。本来大家都期待着统帅能出现在最高处挥手致意,然后发表一通获胜感言,但奇怪的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大家开始感到很奇怪,总指挥官去哪儿了? 刚才打的太激烈,一时间竟然把这位仁兄给忘了! .
副指挥安德烈急的不行,他大声询问谁见到迪米特里了?有人目睹了他正与四个蒙古人四杀,有的人说他受了伤已经走了,更多的人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统帅丢了,这还了得?!得,大家也别打扫战场了,先找人吧!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找了好长时间,人 们终于在一棵树下找到了昏睡中的统帅,一身的淤青和外伤以及几乎破烂不堪的铠甲证明了莫斯科大公像普通士兵一样在最前线厮杀。
库利科沃之战,作为中世纪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载入史册。此战按照俄文维基记载,罗斯联军至少损失了20,000人,而蒙古人则留下了7~80,000具尸体和俘虏。 这场战役的最大历史贡献并非是对蒙古人造成了多么重大的伤亡,而是昭示着全罗斯人摆脱鞑靼人的桎梏与奴役的大规模反抗的开始 ,虽然东斯拉夫人民还要再花100年才能把蒙古人彻底赶走,但这场伟大的胜利无疑是吹响了蒙古人统治结束的号角。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在库利科沃原野表现出他个人的英勇和完全不徒有虚名,而西欧各国的国王和统帅,如法国国王“善人”约翰二世、波兰国王雅盖沃、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都曾被评为徒有虚名。”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
虽然打赢了第一枪,但革命形势依然很严峻,蒙古人在罗斯经营了一个多世纪,不可能一战就被彻底打垮。而库利科沃会战对莫斯科公国造成的损失还没有完全弥补。新的大汗脱脱迷失在2年后积蓄力量暗中行军, 在迪米特里不知情的情况下反手就攻下了莫斯科,在城中大掠数日,屠杀无数...... 迪米特里知道消息回去的时候,蒙古人只留给了他一片废墟。
之后,迪米特里认清了敌强我弱的现实,还是被迫重新向大汗称臣纳贡。1389年,迪米特里去世。虽然迪米特里没能完成彻底推翻蒙古人的志愿,但他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 在他统治下,莫斯科公国已经成为罗斯诸国中公认的领袖,奠定了莫斯科城从此开始直到今天作为俄罗斯中心城市的地位。
迪米特里死后,他的儿子瓦西里一世即位,瓦西里在位时期通过外交手段平衡于金帐汗国和贴木儿帝国之间,虽然免不了被劫掠几次,但他还是用外交和礼物等手段把损失降到了最小。 他用相对和平稳健的手段吞并了下哥罗德公国和穆罗姆公国等地区 ,扩大了莫斯科大公国的版图,增强了实力,同时他还取了立陶宛的索菲娅公主,但好景不长,两国还是打了一次,不过也是无关痛痒。1425年,瓦西里一世去世。
瓦西里一世去世后,他的儿子“盲人”瓦西里二世即位,但因为继承权的问题,莫斯科大公国爆发了一场内战,从1425打到1453年,瓦西里二世就是在内战中被弄瞎了双眼。因为内战的,莫斯科大公国失去了28年的宝贵时光,在这些年里,她的领土没有任何增长。
然而物极必反,就像一根弹簧一样。 莫斯科公国这根弹簧被按压到了极限,紧接着就是迅猛无比的反弹,因为她的下一任统治者,将以犁庭扫穴之势迅速统一几乎全部的罗斯土地,彻底打垮金帐汗国,并且将与波兰-立陶宛邦联爆发一场足够分量的大战,他就是我原本在上上期就讲的,俄国真正的国父——伊凡三世。
《俄国史》、《俄罗斯史》、《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俄国历史上的重大战役》、《俄国军事史略》、英文维基、俄文维基。
下一期 :伊凡三世一统俄罗斯,利沃尼亚两强交锋——正说波兰史(十一)
评论区
共 26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