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布雷希特·冯·普鲁士 ( Albrecht von Preußen )霍亨索伦家族,生于1490年5月17日,死于1568年3月20日(77岁)。担任条顿骑士团大团长1510 ~1525年,担任普鲁士公爵1525~1568年。将骑士团转信路德宗后世俗化,领地转型为普鲁士公国,称首任普鲁士公爵。
自托伦合约后,历任大团长皆桀骜不驯,有的拒绝向波兰国王效忠,有的拒绝纳贡,反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摆脱波兰雅盖隆王室对其的统治,但他们的反抗大都以失败告终。直到(简称)阿尔伯特继位后,情况得到了微妙的变化。
阿尔伯特他爹是库尔姆巴赫侯爵兼勃兰登堡总督(侯爵),他母亲是索菲亚,而索菲亚的父亲就是卡四爷, 也就是说这位阿尔伯特还有些许的波兰血统 ......阿尔伯特的早年生活就像一个努力的富二代(这个比喻很奇怪),他利用自己贵族的身份云游各地,去过科隆,去过意大利,去过匈牙利,期间不断学习各种神学和科学的知识, 还和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 (Maximilian I 生1459~卒1519 统治1508~1519) 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视野和思想逐渐开阔了起来。
1510年,上任大团长去世后,阿尔伯特被选为下一任团长,由于坚决贯彻落实和波兰王室正面怼的政策方针。阿尔伯特非常鸡贼的选择在1519年,也就是第五次莫-立战争期间起兵反叛,然而老西以雷霆之势粉碎了他的反抗,波兰大军兵临柯尼斯堡,阿尔伯特打出GG,幸运的是老西也没怎么惩罚他。3年后,阿尔伯特去纽伦堡旅游,在那里他认识了宗教改革家安德利亚斯·奥斯兰德(1498~1552),他俩很快成为了好朋友,在后者的熏陶下, 阿尔伯特也开始接受了更加先进开明的路德宗。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生于1483年11月10日,死于1546年2月18日(62岁)关于宗教改革,我在波西米亚胡斯运动中已经详细介绍过了。实际上,马丁和胡斯的许多信条都是非常相似的,比如反对教会的腐败,反对教会作为神与人中间人的身份,反对赎罪券......马丁当然不是宗教改革的先驱,他是宗教改革最成功的实践者。站在后人的角度看,马丁得以成功的主要因素有两点。
1:彼时的欧洲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普及,书籍和思想不再被教会所垄断,任何识字的人都可以阅读到当时最先进或是激进的宗教改革理念。
2:马丁有政治庇护,说的社会一些,就是上面有人保他。在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的保护下,马丁得以逃脱教廷的追杀,继续深刻的思考,继而发表他一系列的伟大著作。
马丁的贡献无疑是伟大的,除了宗教方面的贡献外,他亲自翻译的德语版圣经一定程度上统一了整个德意志地区的语言文字。他让信仰更加开明,做到了普世化,他甚至创制了新教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的制度等等。
然而和许多伟大的人物一样,很多人在活着的时候其实无法意识到自己已经产生了多大的能量,而马丁在晚年反而开始纠结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当时的中欧,马丁实在给原先“稳定”的社会造成了很大的震荡,社会动乱此起彼伏,老百姓反而陷入到更深重的苦难中,这对试图创建一个和平的社会图景的马丁冲击是巨大的。最惨的是他本人的弟子有些还不认同他的思想,他的弟子群体已经有分裂的预兆了,这一切都与他最初的愿景背道而驰。
晚年的马丁深受疾病的困扰,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里,眩晕、耳鸣、白内障、肾结石,关节炎,耳膜破裂,心绞痛将这位健壮的男人折磨的痛苦不堪。1546年2月18日,马丁进行了这辈子最虔诚的祈祷,然后溘然长逝。马丁去世后,他的思想和影响逐渐发酵,从宗教深刻渗透到政治中,并在几十年后引发了无比残酷血腥的三十年战争。然而这些都不影响他作为16世纪最伟大的宗教改革家和思想家之一的历史地位。
阿尔伯特遵照安德利亚斯建议去往维滕贝格拜访一下马丁·路德, 睿智的马丁建议阿尔伯特结婚,将条顿骑士团还俗,领地变成普鲁士公爵领。 其实当时有不少人都建议阿尔伯特这么做,毕竟也是个大事,需要慎重考虑。但正如我们所见的,阿尔伯特最终还是这么做了,他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前去克拉科夫找老西商量这件事。老西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权衡和讨价还价,他答应了阿尔伯特的请求, 老西的条件是普鲁士公国必须以波兰王室封地的形式存在 ,不允许任何意义上的独立,双方达成了协议。
1525年2月10日,普鲁士公国诞生,首任公爵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伯特一世·冯·普鲁士在克拉科夫向波兰-立陶宛邦联国王老西吉斯蒙德一世宣誓效忠。
“从表面上看,普鲁士公爵对波兰国王的效忠,是波兰对外政策的胜利。但是,霍亨索伦家族统治的勃兰登堡仍占据着波兰的西波美拉尼亚地区,不停地向波罗的海东南沿岸扩张。一旦勃兰登堡和普鲁士合并,将成为波兰的致命危险。” ——《波兰通史》
阿尔伯特回到普鲁士后,开始大力宣传路德宗教义。其实这种“异端”行为按理说是应该要被奉天主教为正朔的神圣罗马帝国讨伐的,但中欧这边正在闹农民起义,还要应对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分身乏术,阿尔伯特反而得以继续他的传教行动。
阿尔伯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统治者,他将新生的普鲁士公国治理的相当繁荣,他在每个城镇都建立了学校,还让不少农民去学习知识。他大力支持文化科技的传播和研究, 1544年创立了柯尼斯堡大学 ,并让他的朋友安德利亚斯担任教授。
还记得之前我提到过,路德宗思想本身有许多分裂的学派吗?现在麻烦来了。安德利亚斯和别的神学研究者在宗教理论上发生了分歧,争吵愈演愈烈,席卷整个普鲁士公国。宗教的争论影响到了政治,前期和平繁荣的景象不复存在,税收负担沉重,贵族和教会矛盾尖锐,各种问题开始出现。乱象延续到了1552年, 直到老西的儿子前来收拾乱局,斩杀了几个风口浪尖的麻烦人物,政局才趋于稳定。 1568年3月20日,阿尔伯特和他的妻子双双死于瘟疫,他们被安葬在柯尼斯堡大教堂内。
老西的第一任妻子在1515年为他生下了一个安娜公主后,因为产褥热年仅20岁就早早去世了,而安娜公主在五岁时也夭折了......老西此时是48岁,虽然壮年期快结束了,但也未显老态,怎么办?续弦吧!
此时神罗皇帝给老西挑了三位候选者,前两位因为各种原因落选了,就剩最后一位,她就是 来自统治米兰数个世纪的斯福尔扎家族,20岁出头的博娜·斯福尔扎 ,她的父亲吉安·加勒佐·斯福尔扎是地位显赫的米兰公爵。双方各自排出代表会谈,最后老西被说服了,双方开始准备婚礼,1517年9月在维也纳签署了婚约。
娜姐可不是一般的深闺小姐,她小时候就因为政治斗争和法国对意大利的战争而辗转各地。1502年作为唯一幸存的女儿和她的母亲定居在一个安全的城堡里,她聪明好学,拉丁文、古典文学、数学、历史、法律、自然科学、神学、地理的成绩都非常出色,受到的高等教育和颠沛流离的经理把她变成了一位坚强睿智的女人。
娜姐来瓦维尔城堡没多久,流言蜚语就逐渐多了起来,因为那个时代这样身份的女人大都应该很顺从丈夫,相夫教子被认为是最好的美德。而娜姐的作为完全相反, 她是个典型的大姐头性格,精力充沛,脾气暴躁,非常热衷参与到政治和管理事物当中。 她甚至和老西在处理国内外政治事务的政策上产生分歧,两人还吵过几架......
1527年,她在怀孕期骑马的时候不慎摔倒(真的猛),被迫提前分娩,结果这个儿子没有保住,死在了产房里。不过在之前她已经为老西生下了一个健康强壮的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波兰国王西吉斯蒙德二世·奥古斯都。
博娜是个天生的政治家,她在波兰很快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她还与教皇利奥十世的关系很不错,后者大手一挥,封给了她五座波兰境内的大教堂和多达15种政治特权。 博娜王后是有她的政治野心的,即加强波兰的王室权威,巩固中央集权。 她充分利用教堂带来的收入在各地采取大胆的投资计划,在立陶宛购买了许多直属王室的庄园。她积极改革立陶宛的农业税收制度,统一关税和重新丈量土地......这一切都为雅盖隆家族带来了丰厚的 资金收入 ,弥补了长期依靠微薄税收,王室越来越穷的尴尬处境。
博娜王后因其特立独行的政治作为,同时期的波兰贵族对她的评价是呈两极分化的。一些人指责她喜欢魅惑别人,对财富的贪婪以及喜欢贿赂别人,活脱脱就是个红颜祸水。另一部分人则指出博娜为雅盖隆王室鞠躬尽瘁,是非常有能力有手腕的,不输于男性的优秀政治家。 然而不管别人如何评价,博娜·斯福尔扎对国家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博娜王后的老家在意大利,因此她自然就成了波兰文艺复兴的大力推动者,她自掏腰包,资助了许多年轻人去往外国留学,鼓励更加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她从意大利带来了许多波兰没有的农作物,西红柿、花椰菜、朝鲜蓟,青豆,西兰花,卷心菜、胡萝卜、菠菜等,意大利的面食和香料也在波兰盛行一时,波兰传统蜜酒的地位逐渐被葡萄酒取代。 她利用赚来的钱和政治特权开发了大片土地,城堡,桥梁,磨坊和锯木厂纷纷拔地而起。
老西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包括规范化税收,王室资产的运作,投资兴建盐矿(克拉科夫的地下盐矿作为景点流传至今)等各种矿石的开采,重新修订、统一了全国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在博娜王后的支持下,他努力将以前丢失的王室资产尽数收回,重新运作。同时,老西正在谋划针对属国摩尔达维亚的远征。
就是在这个历史情境下,利沃夫地区的一些施拉赤塔对王室最近的政策感到非常不满, 贵族们认为王室扩大收入和增强权力的做法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于是他们就要用战争的方式让国王屈从,放弃最近的改革行为,尤其反对博娜王后的政治主张。贵族们给王室传达了他们总共36项的要求,大部分都是扩大贵族特权,停止王室的土地扩张行动等等。
实际上,“鸡之战”是波兰大贵族给利沃夫叛乱取的一个轻蔑的名字, 他们声称战争的最大影响就是利沃夫附近农场里的鸡全被利沃夫的施拉赤塔吃光了 ......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合法”的叛乱,因为波兰的贵族有权在认为国王做出不合理的政令时起兵叛乱,目的是强迫国王撤销政令。
然而利沃夫贵族们的“战争”连武装游行都算不上,就是一群人聚集起来抗议而已...... 老西对此哭笑不得,然后将他们的要求几乎全部否决。当然,为了照顾他们的面子,还是同意了一两个无关痛痒的要求。贵族们感觉自己的抗议多少还是起了点作用,也就都回家了,利沃夫叛乱,史称“鸡的战争”就此结束。
波兰历来都是最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因此,对于马丁·路德的新教,老西是持排斥态度的。 他禁止国内流通,售卖和印刷路德宗的书籍,但此举收效甚微 ,路德宗还是在波兰的一些大城市传播开来。1526年,老西率领军队镇压了格但斯克的路德宗传教士叛乱。后来老西放弃了全面禁止路德宗的传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得了。但波兰总体上是持宗教宽容态度的, 老西统治后期,无论是路德宗还是天主教,犹太教还是东正教都可以自由信仰。
不知各位是否记得西里西亚地区,在皮雅斯特前期的统一时期,这里就是波兰王国的领土。后来波兰陷入封建割据状态,再到卡奇米日二世统一,西里西亚却没能收复回来。原因是这块地方虽然不大,但也陷入到比较复杂的分裂状态,再加上这里距离德意志地区太近,耳濡目染,受德意志文化影响很大。 本地的波兰贵族逐渐被同化,开始抗拒回归祖国的统一事业 ,14世纪初,西里西亚被波西米亚王国吞并。
在西吉斯蒙德一世统治时期,此时雅盖隆王室在中东欧处于统治地位,应该说收复西里西亚的时机已经到来,而老西也确实这么考虑过, 但他最终放弃了收复西里西亚的行动。原因是他不想与自己的侄子制造摩擦 ,因为后者就是波西米亚和匈牙利国王......从后世的角度看, 波兰错失收复西里西亚的后果是非常负面的。 因为西里西亚地区历来矿藏丰富,经济发达。14世纪采矿业和工业发展到今天,这种资源优势是非常重要的,直到今天,西里西亚也是波兰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之后西里西亚就彻底德意志化,与波兰无缘了。后来,西里西亚丰富的资源和人口持续哺育着新生的普鲁士王国,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输送着养分。一战后,国联将上西里西亚划给波兰,二战时被纳粹德国全部占领。二战后,根据1944年的雅尔塔会议和1945年的波茨坦协定,因波军在同盟国所做的贡献以及其他原因,世界列强又把整个西里西亚划给波兰,直到今天。 西里西亚有着波兰最美的城市弗洛兹瓦夫,也有着通向地狱的入口奥斯维辛集中营,这是一块在德国和波兰历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土地。
第六次立陶宛-莫斯科战争 Lithuanian-Muscovite Wars (1534 - 1537)
1533年,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去世,莫斯科宫廷内只有摄政女王叶琳娜·格林斯卡娅(Elena Glinskaya)和她的小儿子伊凡。此时的莫斯科失去了一位强有力的统治者,主少国疑,各个心怀不轨的贵族蠢蠢欲动,有人想要借助立陶宛的力量让自己重新恢复到独立公国的地位。而 老西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准备主动发起战争,夺回立陶宛失地。
1534年夏天,老西的军队与克里木汗国的盟军一起对布良斯克和切尔尼戈夫地区发动攻击,然而他们没能攻占任何一座坚固的堡垒,到9月,莫斯科开始反击。次年,立陶宛军队终于攻下了戈梅利(Homel)和斯塔罗杜布(Starodub)。战争持续到1536年,双方互有胜负,但都没有什么决定性战果,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再次签署合约。 这次立陶宛终于夺回了一些领土,共计20,000平方公里,然而这些和她失去的46,2000平方公里比起来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在老西和博娜的大力推动下,文艺复兴风潮席卷波兰, 波兰是除匈牙利之外最早全盘接纳文艺复兴的国家。 他主持修建了瓦维尔城堡内的西吉斯蒙德礼拜堂,这座建筑因其崇高的艺术造诣被称为“托斯卡纳文艺复兴时期,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明珠。”在当时全欧洲都在排挤,伤害犹太人时,波兰为他们敞开怀抱, 老西曾专门下令保护犹太人。
在1519年,时任条顿骑士团大团长的阿尔伯特在北方起兵造反,他率军攻打弗龙堡的时候,因为城内指挥官布防得当,自己占不到便宜,就只能撤退了。城内守军见他撤退,顿时兴奋的高声呐喊起来,负责这座小城防御的人,叫尼古拉·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 Nicolaus Copernicus 出生于1473年2月19日~逝于1543年5月24日(70岁),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和神父。40岁时提出日心说理论,后经过长期观察实验,完成《天体运行论》,去世前夕将此书出版。他的日心说更正了人类的宇宙观,为后世杰出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16世纪前半叶,教会垄断了所有先进知识的传播权和解释权。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说观点因为契合教会的宇宙观而受到了广泛传播。然而托勒密的地心说是科学上的错误,是可以被纠正的,教会推崇的地心说则是维持他们剥削统治的工具。哥白尼年轻时怀揣着对天文学的巨大兴趣认真研究过托勒密的著作,然而地心说的观点和他自己的观测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哥白尼看出了它的错误,他决定要依靠自己的观察和推测去找出一个新的理论, 一个足够推翻地心说的科学。
哥白尼在雅盖隆大学时,就经常利用学校的“补星器”和“三弧仪”去观察星空,学习积累基础知识,三年后,他为了学费和以后研究的必要开支,选择离开波兰前往意大利学习教会法, 神职人员从此成为了他一生的职业。 白天,他跟着同学们在老教父的教导下背诵宗教理论。晚上,他便掌灯夜读,研学天文理论。1503年,他学成毕业,取得了教会法博士的学位。1506年,他回到了祖国波兰。
哥白尼回到克拉科夫时,恰逢天降异象。教会便以两星汇合的天文现象为噱头,对老百姓渲染世界末日就要来啦,想活命就买赎罪券啦~!哥白尼对这种借着科学忽悠人的行为非常不爽,他和朋友们经过仔细的观察,确定了两星汇合的精确时间,比教会的说法要提前1个月之久。 后来哥白尼将自己暂时的思想写成了一个提纲,叫《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设》 ,内容大概是:“所有的天体都围绕着太阳运转,太阳就是宇宙中心。地球和也别的行星一样绕着圆周运转,它以昼夜绕地轴自转一周,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
技术宅哥白尼通过各种办法论证了地球是球型的理论,他还自己动手做了许多观测天文的仪器,这些仪器大都是用木头和玻璃做成的,用墨水写上刻度。他就是用这些简陋的仪器做了50多次正式观测,测算出了火星、金星和土星等星体的方位,而且非常准确,哥白尼在这时开始撰写《天体运行论》。
后来条顿骑士团作乱,他所在的弗龙堡被围的水泄不通,哥白尼指挥防御,阿尔伯特久攻不下,只能撤军。1520年一月,阿尔伯特又开始攻打哥白尼所在的俄尔斯丁城,后者继续顽强防御, 就在这场战争中,哥白尼弗龙堡的实验室遭到了破坏,实验器材和手稿大部分被毁 ......然而后者还是坚持了下来。后来老西的大军到达,阿尔伯特打出GG。1525年,哥白尼定居在弗龙堡箭塔内在管家兼爱人安娜的帮助下重新撰写《天体运行论》。
后来,哥白尼受到了许多来自教会的迫害,最严重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受到生命威胁和恶毒的指控。就连马丁·路德都反对哥白尼的学说,同居10年的爱人安娜也被驱逐出境,哥白尼陷入到极大的痛苦中。然而他没有放弃, 在门生列提克的帮助下,哥白尼重整旗鼓,完成了手稿的编写。
后来几经波折, 《天体运行论》被印刷完毕送到弗龙堡时,久病缠身的哥白尼已经奄奄一息 。他用最后一丝力气将手放到书本上用力的抓握着,仿佛他的书要从手里溜走一样。1小时后,尼古拉·哥白尼与世长辞。
“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因为人类果真见到天主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庄严秩序时,必然会感到一种动力促使人趋向于规范的生活,去实行各种道德,可以从万物中看出来造物主确实是真美善之源。”
——《天体运行论》by尼古拉·哥白尼
2005年,弗龙堡大教堂内被发现了一具尸骨,经过5年的研究和实验。科研人员认定这具尸体就是400多年前尼古拉·哥白尼的遗骸。当地波兰政府以隆重的规格重新将他的遗骸安葬在弗龙堡大教堂内。19世纪五十年代,时值波兰灭亡, 华沙的波兰人建造了一尊哥白尼的雕像,用以鼓励同胞的复国事业 ,后来哥白尼雕像毁于纳粹德国入侵,二战后得到重建。
1548年4月1日,老西吉斯蒙德一世在克拉科夫去世,博娜·斯福尔扎搬到马佐夫舍呆了八年,之后她回到了意大利。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不想向博娜偿还他的巨额债务,竟然指使博娜信任的一个人对她下毒,博娜饮下毒酒后不久就去世了......
[7]维基词条—立陶宛-莫斯科战争、老西吉斯蒙德一世;
对波兰-东欧史感兴趣的人,欢迎加群交流学习!
波兰-东欧史学习交流群号:731688622
评论区
共 22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