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收听的是有声书《蚱蜢:游戏、生命与乌托邦》的导读章节,本文由托马斯·霍尔卡撰写。
我当然知道,目前的哲学社群,乃至整体的学术社群,对于寻找定义这件事已不抱持任何幻想。而维特根斯坦,这位反定义立场最有力(而且肯定还是最具吸引力)的发言者之一,他最著名的主张,就是认为界定任何事物都是徒劳无功的,而且还特别针对游戏的定义来阐述他的主张。维特根斯坦劝诫我们:“别说什么‘必定有共同之处,要不然它们不会被称作“游戏”’而是去观察与理解是否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是无懈可击的劝告,不幸的是,维特根斯坦自己并没有做到。他确实观察了,但他在此之前就早已认定游戏无法定义,因此他的目光快速扫过,几乎没有看到什么东西。所以我邀请读者跟我一起针对游戏进行一次更长远、更透彻的注视——游戏是否有共同之处?
本书主角是《伊索寓言》里的那只蚱蜢,一个游手好闲但思维缜密的哲学家。整个夏天,蚂蚁在为储备冬天的食物而勤勤恳恳地忙碌,而蚱蜢在悠闲地游戏。寒冷的冬天来临,蚂蚁储备了足够的食物,而蚱蜢即将死去。故事从这里开始,蚱蜢在他的追随者面前,为他的生活方式及正在逼近的死亡辩护,然后死去。追随者发现,死去的蚱蜢留给他们的,是一个关于玩、游戏和生活的谜题。
作者运用柏拉图式的对话方式,通过蚱蜢和追随者之间的对话,为游戏提出了一个精准而大胆的定义,并通过一个个精妙绝伦的例子阐释了这一论点。本书不同于大部分哲学作品的严肃、艰涩和枯燥,而是兼具哲学的洞见、寓言的智慧、文学的趣味与令人绝倒的想象力,让人读来畅快淋漓,惊叹不已。
伯纳德•舒兹(1925-2007),世界知名哲学家,一生致力于游戏研究,影响颇广。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之后在伊利诺大学取得哲学博士。他曾任教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和普渡大学,1966年开始舒兹任教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历任哲学系系主任及文学院副院长,1994年退休并荣获滑铁卢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他还曾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加拿大莱斯布里奇大学客座教授,以及国际运动哲学学会主席。
评论区
共 23 条评论热门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