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乔治罗梅罗的《活死人》系列开始,丧尸就成为了恐怖电影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虽然没有任何上天入地的超能力,几乎和我们正常人类区别不大。但从“恐怖谷”理论的角度来看,正是这种高度的相似成为了人类对丧尸产生恐惧的原因。
我想,几乎每一个看过丧尸片的人都曾设想过,如果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爆发了丧尸危机,我们会怎么做。估计大多数人想到的也跟电影里的常见套路差不多:抄起一件趁手的武器,小心翼翼的寻找生存资源,遇见丧尸就一顿猛干(对抗丧尸第一定律:只有爆头他们才会死),然后遇到几个伙伴,大家一起结伴同行,在末世中一边对抗丧尸,一边对抗其他心怀不轨的生存者。
这种想法是美好的,然而,如果真遇到丧尸危机,你会发现这些电影里的套路都不好使,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别说拿武器砍活蹦乱跳的丧尸了,就算让你拿着斧子去砍一动不动的树,你都很有可能砍不了几下。那么,真实情况下面对丧尸我们要怎么做呢?法国电影《黑夜吞噬世界》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本。
社恐青年萨姆在来到朋友的公寓后,意外的发现朋友正在开聚会,为了躲清净,他自己呆在一个小房间里,然后迷迷糊糊就睡了过去,等他一觉醒来时突然发现,门外的世界已经成了充满丧尸的末世。
这是一个经典的丧尸电影开局套路,照着正常套路,萨姆下一步就该开始自己的打怪升级之旅了,但大家也都知道,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都是怂货。于是,萨姆果断的遵循了“猥琐发育不要浪”的指导方针,死守公寓大楼,并且在大楼内进行探索,搜刮生存资源,在大楼顶部用各种容器接雨水,对于有危险的房间一律锁门标记。
可以说,这才是最贴近现实世界的做法,不但是对于丧尸,这种做法也同样适用于各种突发性危机。在外部环境出现突发状况的时候,冒然走出家门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在危机初期,把自己暴露在空旷环境中是非常危险的,即使没有丧尸这种虚构的危险物种,神经紧张的路人也会为了交通工具和生存资源等而对你发动突然袭击。
所以,片中萨姆的做法就非常正确,给自己制造一个封闭安全的环境,然后尽可能的搜集生存资源,并且对一切物资进行分类,有计划的使用。当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你需要做的就是一边观察外面世界的变化,一边祈祷在食物用尽之前,会有政府和军队出现。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自己不会因为孤独而崩溃。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玩过的一款游戏《漫漫长夜》。在那款游戏中,玩家扮演的角色由于坠机而落到了茫茫的加拿大北部雪原,在冰天雪地之中,玩家需要一边对抗各路野生动物的疯狂袭击,一边搜集生存资源努力的活下去。那款游戏和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非常的相似,都需要在外部环境变得极其糟糕的条件下制造一个落脚点,然后努力的活下去,而二者也都面对着一个最大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孤独。
其实很多时候,人类需要面对的最大的敌人就是人类自己,因为我们是由情感的动物,在生存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还要满足精神需求,如果精神需求长期无法满足,那么孤独所产生的抑郁与发疯就会让人自己走向灭亡。
在影片的中后段,前期很稳的萨姆有过几次作死的表现,比如出门找猫、跟丧尸谈心、阳台上开演唱会、死而复生的幻觉等等,这一切行为的原因都是因为太过孤独。世界在一夕之间突然改变,你每天都见面的家人朋友同事消失不见、现代人赖以生存的电力供应也中断、为了保护自己还不能发出什么大的声响,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有人说,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法国人就算是拍丧尸片,也非常的文艺。的确,作为一部有着“丧尸”这个极具冲突意义的元素的电影,《黑夜吞噬世界》显得太过于文艺,全片并没有多少与丧尸斗智斗勇、拼死搏杀的场面,大部分的镜头都是主角萨姆一个人的独角戏。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这不就是最贴合现实的丧尸片吗?
我想,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不是对丧尸的“观察”而是对人的“观察”。我们可以抵御住恶劣的外部环境对我们的冲击,但却抵御不了自己内心中孤独的攻击。在现今这个时代,我们又一万种娱乐的方式,我们有一万种拥抱世界的方式,微博、微信、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参加聚会、参加展览.......我们总是能让自己时刻与他人连接在一起,时刻活在集体之中,但却很少有时间去断掉一切跟外部世界的连接,真正沉静下来面对自我,面对孤独。当所有的一切突然乱套之后,早已习惯了将情感交与他人的我们,会有勇气去面对孤独的自己吗?
《黑夜吞噬世界》,这个“黑夜”并不是太阳下山之后的黑夜,而是人内心深处,面对孤独时的“黑夜”。我建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经常性的独处一下,离开一切现代设备去体会一下内心的孤独,这倒不是希望大家成为人群中孤僻的那一个,而是希望大家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能比其他人更晚一些心里崩溃。
评论区
共 84 条评论热门最新